高二年级上半年第二次素质检测历史题免费试卷在线检测(2018-2019年安徽省安庆市安庆二中)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东汉左雄为尚书令,乃奏请举吏皆先试之公府,又复试之于端门。左雄所创立的这一复试制度虽遭顽固派反对,但基本固定下来。材料中的制度
A. 可防止选官中营私舞弊
B. 表明察举制度名存实亡
C. 扩大了官吏的人才来源
D. 说明了科举制的进步性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明理学着眼于追求超越的过程中精诚、热情与勇气的培养,对克服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纠治人类社会的诸多弊端,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材料表明宋明理学
A. 有利于我国民族精神的塑造
B. 推动了儒学的哲学化和思辨化
C. 成为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D. 主张自我修养与物质生活结合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与1928年相比,1932年法国工业的主要经济指标,都有30%以上的下降,最多达到64%;但法国政府继续维持金本位制度,结果法国工业的出口竞争力大大下降。这主要表明法国
A. 借鉴罗斯福新政的做法效果极差
B. 货币政策导致经济危机
C. 需要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 尚未采取贸易保护措施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罗斯福执政时期,实行通货膨胀、美元贬值的措施是整顿金融的关键。该措施的影响是
A. 促使商品价格逐渐回落 B. 确立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
C. 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发展 D. 利于美国对外贸易获利增多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58.2%,交通、邮政和通讯占19.2%,农业、林业和水利占7.6%,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以此推知,“一五”计划的核心目标是
A.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C. 建立工业化的基础
D. 平衡发展国民经济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购销。这种做法
A. 标志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B. 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C. 切断了农民与自由市场的联系
D. 为国家工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是1961年10月中共中央批准的《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后两年补充计划的报告》部分内容。此报告的批准表明当时

计划时间

基本建设投资(亿元)

钢指标(万吨)

原煤指标(亿吨)

粮食指标(亿斤)

1961年初

167

1900

4.36

4100

1961年底

78

850

2.74

2700

1962年

42.3

750

2.5

2900



A. 重工业投资建设趋于停滞
B. 农业集体化运动深入开展
C. “左”倾错误得到部分纠正
D. 国民经济的调整基本完成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8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在兴办社队企业的同时,鼓励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乡镇企业,但大量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这反映出
A. 私营经济获得法律认可
B. 农村改革仍未取得突破
C. 国企改革目标逐步明确
D. 传统观念困扰体制转型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企业改革的若干规定》。根据这些规定,企业拥有了生产计划权、产品购销权、定价权、资金使用权、工资奖金分配权、劳动人事权等一系列生产经营自主权。其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确立市场定价,建立合理价格体系
B.改革计划经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C.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D.实行政企分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1993年3月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国营企业”的提法被“国有企业”取代。这一修改表明
A. 大锅饭的分配体制被打破
B. 企业的法人实体地位提高
C. 公有制经济地位大幅降低
D. 企业产权拥有者发生转变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随着八国联军的入侵,上海、汉口、天津、广州、北京,以及东北等租界相继开办了一些以解决照明为主的公用电业。1904年比利时商人与清政府在天津成立了电车电灯公司,1911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才有2.7万kw。这些状况主要说明中国近代
A. 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B. 西方先进技术广泛应用
C. 社会生活变迁的不平衡
D. 电力工业得到快速发展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国际金融贸易组织的建立使许多具有全球化经济特色的交易逃避了各国政府的控制,或者只受到最低限度的管理。国界对一些大公司的交易和许多支撑全球经济的金融活动越来越无关紧要。材料表明( )
A.经济活动由全球关系取代了国家间关系
B.国际金融贸易组织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C.政府态度越来越阻碍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D.全球化进程中民族国家的功能逐渐消失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47年7~8月,苏联分别与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等东欧国家签订了贸易协定,“把以前流向西欧或苏联势力范围之外的其它地区的大宗贸易转向了东欧”,以此来抵制西方的援助。这些协定
A. 导致了冷战的兴起
B. 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C. 推动了经互会成立
D. 促进了东欧经济高速发展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国民党中央于1927年4月组成包括共.产.党员毛.泽东等人在内的中央土地委员会,着手准备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不久,又提出“本党决计拥护农民获得土地之争斗,致使土地问题完全解决为止。”这表明
A. 国共两党合作更趋密切
B. 革命重心开始转向农村
C. 民生主义思想得以落实
D. 国民革命推动农民运动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隋朝以来,长三角地区城镇化进程加快,鸦片战争前形成了“之”字型空间格局,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又发展演变成“∑”型空间格局(如下图所示)这一变化

近代长三角地区城镇发展轴变化示意图
A. 描绘了经济重心持续南移的过程
B. 奠定了上海远东经济中心的地位
C. 折射了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
D. 拉大了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33年4月1日,蒋介石批准成立鄂豫皖赣四省农民银行。最初其主要经营业务集中于农业信贷与农村救济。1933年底,四省农民银行开始更多地担负起军事经费调拨等工作。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 日本侵华范围不断扩大
B. 工农革命根据地壮大
C. 国民经济建设深人开展
D. 世界性经济危机扩散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35年,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年又改为民主共和国。1937年,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指导。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共两党开始由对峙走向合作
B. 适应民族革命战争的需要
C. 国共达成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D. 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为1943年国民党经济部发布的“后方工业概况统计”中的部分数据,展示了主要经济部门中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的比例,据此可知

工业部门

国营经济

私营经济

水电工业

89%

11%

冶炼工业

90%

10%

机器制造业

73%

27%

化学工业

75%

25%

饮食品工业

23%

77%

服饰品工业

8%

92%



A. 国家统制经济适应了形势的需求
B. 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C. 民营资本受到了官僚资本的压制
D. 国民经济结构的不平衡性加剧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抗战建国纲领》,明确表示以“三民主义”和“总理遗教”为最高准绳,以国民党和蒋介石为领导抗战核心,制定外交、军事、政治、经济、民众、教育各纲领,坚持抗战并同时完成建国。该纲领的制定
A. 有利于激发民众坚持抗战的信心
B. 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 反映国民党借机排除异己的企图
D. 表达出国民党民主建国的意愿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斗争
A. 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行动
B. 打通了海外援华的物资通道
C. 配合了国民党徐州会战的进行
D. 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敌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回答英国记者“如何理解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的提问时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这一表述的主旨是
A. 肯定美国的政治模式
B.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C. 促进民主、和平建国
D. 批判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22.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亚当·斯密于1776年出版了《国富论》。在这本著作中,亚当·斯密提出了自由贸易和自由市场的理论。常常有人认为亚当·斯密主张的是政府在国民经济中起的作用越小越好,一个自由的市场能够解决一切经济问题,并让所有的人都能获利。“自由放任”的主张成了他的经济理论的标签,但这种说法过分简化了斯密的经济理论。实际上,他认为,在许多情况下,政府采取某种形式的干预,对于整个社会的利益是完全必要的。然而,在现代西方,斯密被认为是自由企业之父。
——摘自【美】菲利普,J.阿德勒,兰德尔·L.波韦尔斯著《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认为资本经济依靠市场机制自发调节已不能达到充分就业实现均衡,危机和失业是不可避免的。凯恩斯站在改良主义立场,想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只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国家干预或调节,便可以解决失业与危机。经过论证,他的理论被纳入了西方正统经济学的轨道,战后被广泛传播,影响着西方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当代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这两种经济理论在主要观点上的异同。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出现上述不同的历史背景。
23.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事件


17-18世纪

清朝处于鼎盛时期;茶叶、瓷器大量输往欧洲,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19世纪中后期

两次鸦片战争,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1900-1949年

清政府时期:签订《辛丑条约》,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北洋政府时期:签订“二十一条”,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国民政府时期:中国抗日战争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949-1978年

新中国成立第一年与十多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外交孤立政策;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社会兴起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1978年以来

实施改革开放,陆续开放一些沿海城市;香港、澳门相继回归;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据中国近代史等整理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我国对外政策的历史变迁,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4.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列要求,
材料一
海上丝路主要繁荣于中唐到宋元时期。该路指从中国东南出海至太平洋,或经南海至印度到南亚、西亚及非洲的航路。唐以前海路一直是陆路的补充,但中唐以后陆路阻绝,加之经济重心南移,指南针发明及航海技术进步,海上丝路开始繁荣,超过并逐步取代了陆路。北宋,南宋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非常重视商业和海外贸易,保证了海上丝路的持续兴旺。元朝时海路更加畅通。明朝开始海禁,然郑和近30年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但由于仅为官方外交,劳民伤财,缺乏民间参与,给政府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明成祖去世后很快就停了。清朝更加加封闭,康熙在开海禁后仍不许与西方贸易,乾隆开始全面闭关锁国,到后来只许广州对外通商,且由十三行垄断贸易,海上丝路走向衰落。
——摘编自杨正位《丝绸之路的历史动能与当代启示》
材料二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后,有人将其同美国二战后推行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马歇尔计划”出现在冷战时代,从一开始就带着意识形态的浓厚色彩和分庭杭礼的对立气氛。这个被冠以“欧州复兴计划”的工程,明确将8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排除在外。“一带一路”在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大势中应运而生,是时代的新生儿,既遗传了古人开古丝绸之路、追求交流合作的基因,又洋溢着涤荡冷战残余、探索全球治理新模式的志向。沿线国家既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也有搞资本主义制度的;既有信奉佛教的,也有以伊斯兰教立国的;既有认同西方价值观的,也有秉承东方理念的,“一带一路”遵循平等,追求互利。古丝绸之路纵横万里、跨越千年,关健在于它不仅造福中国人民,更造福沿线各国人民,推动了欧亚大陆国家的整体繁荣和进步。
——摘自人民日报《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有根本差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海上丝路兴盛的原因,并分析明清时期海上丝路走向衰落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歇尔计划与“一带一路”提出的背景与实施的目的主要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