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2019年九年级历史上期中考模拟附答案与解析

1. 详细信息
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于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
D.汉朝
2. 详细信息
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A.
B.
C.
D.
3. 详细信息
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引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A. 分封制和郡县制
B. 宗法制和郡县制
C. 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
D. 郡县制和科举制
4. 详细信息
唐朝的对外交流中佛教僧侣的活动引人注目,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都成为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请问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是(  )
A. 都学习了外国文化回到大唐
B. 都发生在唐太宗时期
C. 都促进了中外的友好交往
D. 都有利于日本学习中国文化
5. 详细信息
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十分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交子”最早出现于( )
A. 苏州 B. 杭州 C. 四川 D. 云南
6. 详细信息
下列四部反映晚清历史的影视,按历史事件的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辛亥革命》②《鸦片战争》③《甲午风云》④《火烧圆明园》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①②
C. ②④③①
D. ④①②③
7. 详细信息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历史事件的性质和影响(意义或作用)。下列选项中,准确描述新文化运动性质的选项是
A. 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
B.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C. 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D. 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8. 详细信息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 )
A. 新文化运动促成中国人民新的觉醒 B.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C. 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求荣 D.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9.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都以北洋军阀为斗争对象
B. 都以新三民主义为合作的政治基础
C. 在两次合作中孙中山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D. 都是由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的
10. 详细信息
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第一步,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中国革命的第二步取得成功的标志是(  )
A. “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 土地改革的完成
11. 详细信息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强农、惠农、富农”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面符合这一主题的有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2. 详细信息
2018年是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周恩来的个人外交魅力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下列外事活动中,与他有关的是
①1953年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②1954年访问印度和缅甸
③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④1972年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
13. 详细信息
记录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公元1500年前后的第六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的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它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根据材料判断这个‘重要的分水岭’的含义是(  )
A. 世界各个地区从相互隔绝、孤立发展到连接成一个整体
B. 锤炼了欧洲人敢于胃险、勇于拼搏的精神
C. 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从此开始
D. 人类历史开始迈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14. 详细信息
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 世界大战是十月革命的根本原因
B. 没有世界大战就没有十月革命
C. 战争激化社会矛盾,加速革命爆发
D. 十月革命必须借助于对外战争
15. 详细信息
罗斯福说,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家的一切民族和国家都当作全体轴心国的共同敌人,这就是他们简单明确的总战略。所以,只有类似的总战略可以抗衡它”。罗斯福说的“类似的总战略”是指( )
A. 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帮助被轴心国侵略的国家
B. 美国发表《大西洋宪章》,结成共同反对“纳粹暴政”的联盟
C. 美国对日本和德国等轴心国宣战
D. 所有对轴心国作战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16. 详细信息
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年代尺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A. 两次世界大战
B. 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C.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D. 多极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7. 详细信息
美国从独立到今天200多年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崛起的历史,不同时期的法律承载了不同的任务。《独立宣言》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承载的任务是
A. 独立与民主
B. 独立与统一
C. 改革与人权
D. 人权与统一
18. 详细信息
201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使中医学再次引起世界关注。而早在东汉时期,医学家张仲景写出了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的医学巨著
A. 《伤寒杂病论》
B. 《梦溪笔谈》
C. 《本草纲目》
D. 《天工开物》
19. 详细信息
先进思想如同冲破黑暗之光。下图中是近代中西方思想的结晶,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西方:人文主义自由平等马克思主义
中国: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

A. “自由平等”是西方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
B.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 “民主共和”是西方启蒙运动影响下的产物
D. “民主与科学”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20. 详细信息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内容:
(1)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战略大转移是:________。
(2)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了2003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是:________。
(3)为争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是:________。
(4)中国历史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是:________。
21. 详细信息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对应的组织名称:
(1)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________。
(2)两极格局中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________。
(3)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________。
(4)以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为宗旨的国际组织:________。
22.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波音公司的飞机,部分发动机在英国制造,部分尾翼在中国制造;2002年,中国海尔集团在美国纽约设立北美总部。
材料二:2008年10月份以来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现在已经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场危机蔓延之快,危害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
材料三:在2009年20国峰会上,胡J涛发表《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的重要讲话。指出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各国应该调整宏观经济政策,通过必要的手段,积极促进经济增长,避免发生全球性经济衰退。
回答:
(1)材料一说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2)从本质上看,材料二中的金融危机也是一场经济危机。80年前,为解决的经济大危机,美国政府是如何成功应对的?
(3)“通力合作”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上世纪,成立“通力合作”的国际性组织有哪些?试举二例。
(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要“共度时艰”,世界各国应该怎么做?
23. 详细信息
开放才能发展,合作方能共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写出图1和图3时期为丝绸之路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
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海上丝绸之路》
(2)依据材料二,写出唐中后期海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的原因。宋朝政府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3)比较图1和图3,两个时期的对外交通路线有什么变化?依据所学知识概述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材料三:间年外城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
——节选自《乾隆御制诗》
(4)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较。中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4. 详细信息
材料一:2015年9月26日,国家主席习.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联合国发展峰会并发表题为《谋共同永续发展做合作共赢伙伴》的重要讲话,强调国际社会要以2015年后发展议程为新起点,共同走出一条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各国共同发展。中国以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为己任,团结协作,推动全球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材料二:2015年11月19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二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菲律宾马尼拉落下帷幕。会议发表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宣言》。在此峰会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平就深化亚太区域合作、推动区域一体化、构建开放型经济等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在当前,影响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因素有哪些?
(2)“习式外交”在世界上刮起了强劲的“中国风”。从世界上刮起的“中国风”、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你感悟到什么?
(3)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可以为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做出哪些贡献?
25. 详细信息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政体变革是制度创新,发明创造是技术创新,科学理论诞生是思想创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力量。人类历史上共发生了三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动力,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方兴未艾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极大地改为了人类社会的面貌,世界因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为汽车、飞机提供动力的机械是什么?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人类进入什么时代?
材料二: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3)材料二选自哪一文件?该书作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