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商鞅变法把推行平民化的社会结构作为改革的政治路线之一,将王权之外的一切政治权力、经济利益、社会荣誉,对所有民众开放。下列措施体现这一政治路线的是
A.什伍连坐制 B.燔诗书,明法令
C.统一度量衡 D.军功爵制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商鞅是中国历史上提出和实践“法无等级”的第一人,他提出“法无等级,法不阿贵,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这表明商鞅主张
A.重罪重刑 B.四民平等 C.重农抑商 D.以法治国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国史十六讲》评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之一在于“原先胡人与汉人的差别,逐渐转化为士人与庶人(庶人:无官爵的平民)的差别”。以下直接推动此现象出现的措施是
A.废除宗主督护制,实行三长制 B.学说汉话,穿汉服,移风易俗
C.采用官吏俸禄制度,整顿吏治 D.改汉姓,确定鲜卑贵族门第高下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权势强大 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
C.社会经济凋敝 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张居正因变法而死后被抄家。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
A. 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
B. 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
C. 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D. 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A.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 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
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 宣传了民主共和的思想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戊戌新政时期,清政府在全国推行由小学、中学至大学的、与国际接轨的近代三级教育体制。到1909年,新式学堂已达59117所。变法失败后,京师大学堂和中小学堂得以保留。据此分析可知
A.戊戌变法除了教育之外没有建树 B.戊戌变法建立了完善的教育体系
C.戊戌变法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D.戊戌变法建立起近代代议制政体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可以看出
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 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
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D.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印发了《战后日本、西德、法国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以及新加坡、韩国等经济发展情况的材料,主要是为了讨论
A.增强国营企业活力 B.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
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10.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王安石关于变法改制的全部构想,可以说都是合乎时势之发展趋向,应乎民众解除患苦的迫切需求的。
——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惟恐不迨。”
——司马光
材料二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节选)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王安石推行新法具有怎样的精神?并评述王安石变法的得失。
(2)材料二中,邓.小平阐释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哪些内容?结合所学,说明南方谈话发表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