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培优练习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清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下列有关故宫建筑说法正确的是
A.以乾清宫为界分为外朝和内廷 B.宫内建筑按前朝后寝格局布置
C.专为慈禧太后看戏建造德和园 D.富丽堂皇有“汇通天下”气派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为新石器时代德国费德尔湖畔的艾希比尔村落(遗址)复原图,从左至右分别为配置图、外观图、俯瞰图。对该复原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A.面湖而居适应了生产生活的需要 B.码头的存在说明商品经济发达
C.房屋布局体现了严格的等级秩序 D.悬山式屋顶适应热带多雨的环境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朝中期的汉口镇商贾数千家,会馆、公所林立,其街道命名也颇有特色,如新安巷、徽州巷、宝庆街、广东巷、江苏巷等。由此可见,汉口镇
A.是各商业城市之首 B.城市布局严整有序
C.商帮活跃,贸易兴盛 D.是著名的手工业市镇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表是有关唐代长安城西市的三则史料。史料可确证当时

日有礼席,举铛釜而取之,故三五百人之馍,可立办也

《唐语林》

豪家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碧疏玲珑含春风,银题彩帜邀上客

《酒肆行》

(张)通妻陶氏,常于西市鬻饭,精而价贱

《两京新记》


A.西市饮食业适应市场能力较强 B.市的管理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C.餐饮行业成为西市的主要行业 D.西市已经开始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代汉口、佛山、景德、朱仙四大名镇的崛起主要得益于
A.国家政策支持 B.清代接轨世界市场
C.商品经济发展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学者许倬云说:“战国以来存在着强大的城市化与商业化进程,其中隐含的种种可能,在汉代帝国复杂的政治与社会演变中遭到了窒息。”这是因为汉代
A.农业经济相对更加发达 B.战乱导致经济衰落
C.盐铁官营阻碍城市发展进程 D.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殷商和西周时期的城市,往往看不到整齐规划的城市布局,更像一个有围墙的农村。而到春秋战国时期,筑城之风盛行,随着商业的发展往往成了交换的中心城市。这反映了
A.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 B.城市不再具备政治、军事职能
C.分封制崩溃的必然结果 D.建筑技术的进步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农业的出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它是文明的基础。下列哪一现象属于原始农业兴起的重要标志
A.巢居的盛行 B.聚落的发展 C.城市的出现 D.铁器的普及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徽州古村落在选址上秉承“依山造屋、傍水结村”,其体现的环境理念是
A.人文与自然的和谐 B.改造和征服自然
C.以人为本,人定胜天 D.人与自然的分离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建康)台城六门之外,各有草市,置草市尉司察之”。史书这一记载反映南北朝时草市
A.促进区域性商业集团发展 B.成为地方商业中心
C.根据政府的行政指令建立 D.受到政府的行政管理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南越巢居,北朔穴居,避寒暑也。”“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可见巢居与穴居也并非因地域而截然分开。下列解读最为全面的是
A.南北方之间有巢居和穴居之分 B.巢居、穴居之分受气候影响
C.巢居可避暑,穴居可避寒 D.地势低洼处营巢而地势高亢干燥处挖穴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罗马建筑师想让罗马市民欣赏到他们创造的宏伟”,通过这种方法“更能使罗马人感到自身是高大建筑物和建筑物所代表的巨大帝国的一个有意义的部分”。其宏伟的表现形式是
A.穹顶建筑或拱门与柱式结合 B.颁布《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C.建立罗马帝国 D.复合式公寓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考古学家发现,古埃及人为死者提供的祭品是十分丰盛的,包括大麦粥、炖鸽肉、烤鹌鹑、小麦面包、蛋糕、水果等。这些祭品主要是当地的农产品,墓室的壁画中也常常出现农民种植庄稼的场景。据此可知古埃及
A.农业促进烹调水平提高 B.农业影响宗教信仰发展
C.财富积累提供物质基础 D.丧葬习俗反映农业繁盛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进步的过程。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是
A.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衰落 B.男性的力量超过女性
C.氏族社会的战争频繁 D.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这说明草市的出现
A. 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
B. 突破了城市坊市间的界限
C. 受到官方的大力支持
D. 是对自然经济的重要补充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雅典卫城坐东朝西,每座建筑都顺山势而建,呈现不规则布局。而明清故宫的建筑都是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则都集中在一条贯通南北的中轴线上,严整规矩。这种差别集中体现了
A.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B. 大国和小邦的差异
C. 政治文化地理的差异
D. 时代的差异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题文)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得

时间

松江市镇数量

1550年以前

59

1551—1722年

113

1723—1861年

167

1862—1911年

369



①市镇数量增长体验出商人地位上升
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
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
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18.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镇统于州县,例无设官”。为解决治安与税收上的困难,明清两代在江南市镇派驻巡检司、税课局等专职机构,但派驻到市镇的官员数量有限,难以承担市镇的公共管理与服务。于是,江南市镇自发形成了各类功能性自治组织,如规范本镇本行业交易活动的行会、维持治安的保甲、负责慈善事业的义庄等,事类不一,互不统属。这些组织往往由地方宗族力量主导,同一功能的自治组织之间亦有地域分割的痕迹。各市镇有自办的公益性学校,有独立的城市保护神——城隍,有完整的市镇历史记载——市镇志,表明市镇已经成为一个相对自足的文化共同体。
——据武乾《官治夹缝中的自治:明清江南市镇的非正式政体》
材料二 中世纪晚期,城市人口迅速增长。为提高自己的地位和改善日常生活,城市居民不断抗争。封建领主在收取市民们支付的赎金后,向城市颁发具有政治契约性质的特许状,给予其各项自治权利。城市行会、市政当局、市议会等自治组织逐渐发展起来。行会制定规章,训练工人的职业技能,控制产品的质量、价格,为社会福利积累资金,并通过礼拜天祈祷和节日游行等公共仪式鼓励市民对行会和城市忠诚。市政当局支持行会采取限制性措施,市议会核准行会规章,城市法庭负责追捕违规者。城市生活受到更为复杂的正式规则的约束,市民也更多地承担了公共卫生和公共秩序等责任。
——据陈灿《论走向近代的英国城市职业市场变迁和行业规则的完善》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江南市镇自治与英国城市自治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江南市镇自治与英国城市自治的最终走向,并说明原因。
19.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礼·考工记》记载的“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是世界上最严整的体现“礼制”的城市规划制度。同时代的《管子》也提道:“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用水而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天子中而处,此谓因天之固,归地之利”。
——摘编自汪德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文化思想》
材料二 尽管在宋代以后,首都等大城市依然沿袭封闭性政治中心的传统,但在经济发达地区,“清明上河图”的模式长盛不衰。如明清的江南,以经济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市镇,以天然河流和人工运河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以精细农业和商业、手工业和服务业组成的复合经济,形成了崭新的城市、集镇和城市生活。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态与功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及选址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从宋代至明清,中国古代城市机能发生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所学指出这一变化的积极影响。
20.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西方,古典建筑被归为美术,被称为“造型艺术”,着重于创造静止的形体美,追求远距离观看的震撼。中国古代对建筑艺术的要求并不是只希望构成一种静止的“境界”,而是一系列运动中的“境界”。以“清故宫”这组建筑群而论,任何人在中轴线上走一次,“场面”的变换是紧扣每一个进入者的心弦的,前后的“场景”是相互衬托的,但每一“局面”都是令人出乎意料的全新的转变。“对比”的法则运用于“景”与“景”间的交替安排上,高明的布局者常常运用使人出乎意料之外的手法,使人产生一种神秘而奇幻的感觉。
——据李允鉌《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整理
材料二 徽州古村落的营建,无论大小聚落,因是聚族而居,所以均以宗祠为中心,环围此中心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徽州古村落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将浓郁的徽州文化与园林情调综合起来,这是纯粹的农业聚落所没有的,也正是徽商文化的产物。明清学人评价徽商,称其为亦贾亦儒,贾而好儒,咸近士风。
——摘编自王星明、罗刚《桃花源里人家徽州古村落》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西方建筑艺术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徽州古民居的布局特点和徽商群体的优秀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