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第二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2019届[标签:九年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校订(dìng) 折本(shé) 沆瀣一气(hàng) 仔细酝酿(niàng)
B. 怄气(òu) 谮害(zèn) 流水淙淙(cóng) 矫揉造作(jiǎo)
C. 船舷(xián) 压榨(zà) 附庸风雅(fù) 手脚痉挛(jìng)
D. 伺候(cì) 尽快(jǐn) 瞠目结舌(chēng) 丧失殆尽(sàng)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沉湎其中 房屋坍蹋 入不敷出 金榜题名
B. 星空璀璨 充耳不闻 原弛蜡象 神采奕奕
C. 周道如砥 以逸代劳 奴颜卑膝 大相径庭
D. 民生凋敝 屈指可数 震耳欲聋 耀武扬威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将相关词语依庆填人下面文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细细 一盏清茶,里面有着说不尽的意蕴。清幽淡雅的绿茶,清澈透明,沁人心脾;雅俗共赏的花茶,齿颊留香,妙不可言;外刚内柔的鸟龙茶,甘而不浓,回味无穷。文人喝茶.喝出的是茶外茶。郑板桥喝出了“汲来江水烹新茗”的 ,杜耒喝出了“寒夜客来茶当酒”的 ,梁启超喝出了“饮茶之乐乐无穷”的 。
A. 品尝 绝妙意境 浓情厚谊 独特感受
B. 品赏 浓情厚谊 绝妙意境 无限趣味
C. 品味 闲情逸致 浓情厚谊 独特感受
D. 品赏 浓情厚谊 闲情逸致 无限趣味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选出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回顾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历经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北斗系统“三步走”战略蹄疾步稳、成绩斐然。
B. 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俨然成形,为大湾区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造就了快速路。
C. 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决定在海南省全岛建立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制度创新的重大举措。
D. 每天风吹日晒,每天忙碌到深夜,每天奔波数十公里,快递小哥总是驮着大大包裹,穿梭在街头巷尾。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峡两岸分隔已届70年。台湾问题的产生和演变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命运休戚相关。
B.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沦陷,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日军惨绝人寰地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六周的大规模屠杀。
C. 我们一起登上黄山主峰——莲花峰,在云海之上栉风沐雨,陶醉于奇松怪石之间。
D. 能在奥运射击场上角逐的无疑都是世界上的顶尖高手,在实力相差无几的情形下,敛声屏气的角逐就只不过是一场无形的心理战。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交加字赤黄眉 ,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狼貌。天蓬恶煞下云梯。”这几句话写的是(水浒传》中的李逵。沂岭杀四虎、斧劈罗真人、夜走蜈蚣岭、探穴救柴进写的都是李逵的故事。
B. 书中描写了一个勇于挑战的冒险者,他流落荒岛28年,最终顽强地活了下来,这部作品的作者是英国作家笛福。这部小说是以第三人称写的长篇小说。
C. 18世纪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小说(格列佛游记》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国等地的经历,其辛辣的讽刺中包含了对人性及人类社会的悲观见解,隐含了作者-种苦涩面热切的忧世情怀。
D.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朝花夕拾》中作者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如范爱农、衍太太、长妈妈、寿镜吾、藤野先生等,其中衍太太在《五猖会》和《父亲的病》两篇文章中出现。
7. 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请将下面文字用楷体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岁月不居 时节如流
8. 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语言综合运用
你的同学李强,星期五放学后,将共享单车骑回家,停放在自家楼下,准备下星期一再骑车返校。针对此事,你怎么规劝李强呢,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9.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仿句仿照划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也应该学会欣赏别人。欣赏是一缕春风,染绿荒芜的山网;欣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欣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填空
(1)羹饭一时熟,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英雄末路当磨折。
(3)持节云中,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5)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7)学诗谩有惊人句。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9)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
(10)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一诗写出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语段,然后回答问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余近日以军务倥偬,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 ,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补;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①倥偬:事多,繁忙。②门阀:名门贵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负策曳履 (2)烨然若神人
(3)用朱笔圈批 (4)偶遇事冗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
【3】甲文中宋濂求学生涯和乙文中“我”处世立身之道的共同待点用一个字概括就是“_______”(原文中的字);乙文中“勤朴之根源”是“____________”(原文中的词语)。甲文中“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中的句子)。乙文中“亦无所苦”指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问题。
母亲和树
张亚凌
(1)记得母亲最爱说的话就是,人呀,活成树就好了。
(2)母亲总爱拿树说人论事,在母亲的眼里,树是那么神奇,神奇到我们都应该当神灵般供奉着。
(3)我家茅坑边有棵杨树,打我记事起就很粗很高大了。它浑身似乎憋着使不完的劲儿,猛长,身上的皮儿都爆裂开了。我想,是它心里的热情太高长得太快、太快了,以至于皮儿赶不上里面的生长速度。
(4)一次,母亲拍着杨树说话了。“这树呀,它肯定在寻思:把我栽到哪儿是人的事,长得好坏是我自个儿的事。人呀,都像树就好了。”见我满脸不解,母亲又说了:“你看,又不是栽在大门口,没人看没人理,还长得这么粗。这要是人,还不得憋屈死了?你不懂,大了就懂了。”
(5)茅坑边的一棵臭树,也值得夸赞?我还是不解。
(6)院子里有两棵树,也不知是谁在两棵树间绷了根粗铁丝,铁丝上穿满一节一节的竹筒,是用来晾晒衣服被褥的。
(7)母亲也经常说到院子里这两棵树,说时满脸都是敬畏。“树就是皮实,铁丝勒得那么深,树汁流过就流过,继续长——皮实到摆脱不了铁丝越来越深的伤害照样长。搁在人身上,还不得破罐子破摔了?”
(8)记得看《士兵突击》那会儿,媒体对许三多好评如潮,说他身上有可贵的精神,那就是不放弃。母亲的评论很简单很明了,“像咱屋的树,不记疤只顾自家长”。
(9)母亲常指着门口那棵歪脖子树说我,在轻轻的数落声中,我童年的斑斑劣迹就穿越岁月清晰起来。
(10)小时候,我一放学,就如百米赛跑般飞到家门口,书包一扔,从台阶往上一跳攀住了树枝,而后挪离台阶,就荡起秋千。当然是和对门的胖妞比赛了,她家的树本身就没我家的高大,站在地上,一抬手,就攀住树枝,荡起来自然没气势。时间一长,被母亲发现,自然挨骂了,可我还是不放过那棵树,照旧荡,越荡越高。母亲也就无可奈何了,“这孩子!……”懒得再搭理我。时间长了,先是那一枝斜下来,后来,整棵树看起来也歪了。
(11)那年高考失利,我曾经一度很颓废,整天窝在家里羞于出门。母亲再次说起门口的树。
(12)“树的性子多强,压弯了,就弯长了;弄断了,从旁边再长。树不知道它遇上啥,遇上啥它都要长。”
(13)当时母亲还说起巷子西头那个孤老婆婆,说她凄惶的境遇,说她就是像树一样的人。儿子不到30岁死了,儿媳改嫁了,撇下不到2岁的孙子;孙子好不容易拉扯到了18岁,争气得要去上大学了,出去玩玩放松一下,下水,就再也没有上来。多少年了,邻家婆婆现在精神不也很好?她是想通了,命里注定没人陪她,就得自家好好活。
这人呀,谁不知道自家会碰上啥事情,碰上了,就得熬过去,就跟树一样的。
(14)母亲总爱拿树说事,慢慢地,我也学会了看着树思考。在母亲已经去世的今天,我依旧喜欢用树的方式诠释人世。
(15)如果说,叶是树的子女,年年岁岁,成千上万的叶儿,一季飘落,归于尘土。岁岁年年,叶儿绿了,又枯了……一世的别离,我们尚且难以忍受,树的心里,怎能不填满了伤痛?
(16)母亲离去了,纵然我的心里悲伤万分,也得好好生活下去。因为举目四望,到处可见树的身影,每一棵树下,都站着我的母亲……
(选自《时光深处的柔软》)
【1】小说写了母亲三次“拿树说人论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前两次的情节。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考失利后,母亲用门口那棵被我小时候荡歪了的树安慰我。
【2】第(13)段中写到“巷子西头那个孤老婆婆”的情况有什么作用?
【3】请赏析(10)段划线句。
【4】文中“如果说,叶是树的子女,年年岁岁,成千上万的叶儿,一季飘落,归于尘土。”
一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5】怎样理解结尾处划线句子的含义。
【6】结合选文内容,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1)段划线句子的理解。
13.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问题。
疫苗
①十八世纪末,免疫学之父英国医学博土爱德华﹒琴纳证实,接种牛痘疫苗能够让人获得对天花的水久免疫能力。这为免疫学的开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②疫苗是指用微生物或者毒素酶、人或动物血清、细胞等制备的生物制品,通过人体接种用于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疫苗(vaccine)一词就来源于当时最大规模的用牛制备的疫菌牛痘苗(vaccine vacca是指牛的意思),vaccine成了人类为研究及推广牛痘疫苗的贡献而创立的术语。
③疫苗的出现被誉为人类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接种疫苗被认为是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其实,早在中国古代已经出现了为预防天花而形成的人工种痘法。这也被认为是疫菌最早的起源。我国《左传》(公元前556年)就有“国人连瘛狗”的记载,至秦汉时已知应用病犬的脑部敷于被犬咬伤部位以预防狂犬病的方法。此外我国采用接种痘苗预防天花也是世界上最早采用人工疫苗的成功范例。但真正进行应用的是英国乡村医生琴纳,他发现接触过牛痘病毒的挤牛奶女工不会患“天花”,于是改进了接种方法,并进行人体试验,取得了成功。由此开始,疫苗学与免疫学诞生。在此后200年间,疫苗家族不断扩大发展。到目前为止,可以用于人类疾病防治的疫苗有20多种。
④疫苗是将微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备而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变制制。疫苗保留了病原微生物制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其工作原理是当动物体触到这种没有伤害力的病源微生物(或代谢产物)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微生物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微生物的伤害。
⑤疫苗使人类健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帮助人类抓住了和疾病斗争的主动权。除了获取洁净、安全的饮用水之外,在预防传染病和降低传染病死亡率方面,没有任何其他手段能够同疫苗接种相媲美。疫苗成就了人类医学历史的传奇。通过预防接种,全球已经成功消灭了天花;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经阻断了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野病毒传播;球因白喉、百日咳、破伤风和麻疹导致的发病、致残与死亡也显著下降。
⑥1978年实施计划免疫后.我国儿童计划免疫疫苗的接种率不断上升,从而大大抑制了各种传染病的发展。通过接种疫苗,我国消灭了天花,并且自1995年以来没有了本土脊灰病例,麻疹、甲肝等传染病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⑦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疫苗的研发也被大力推进。疫苗,毫无疑问将是未来人类抗击疾病的重要武器,在未来人类健康事业中必将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
【1】本文围绕“疫苗”这说明对象,依次向我们介绍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列这段文字如果要放在上文中,你认为放在哪段中比较合适?请说说理由。
近年来,我国推广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小于五岁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从1992年的9.67%降至2014年的0.32%因接种疫苗减少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3000多万人。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人工疫苗的国家。
B. 疫苗学与免疫学的诞生是在十八世纪末。
C. 疫苗能预防传染病和降低传染病死亡率。
D. 全世界可以用于人类疾病防治的疫苗只有20多种。
14.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问题。
“民信”比天大
①子贡问孔子怎样理政。孔子答;“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又问,如果要去掉一项,先去掉哪一项?孔子答;“去兵。”又问,再去一项呢?答曰:“去食。”可见,在孔子看来,“民信”比天大。所谓“民信”,即取信于民。可以说,只有取信于民,社会才能进步,国家才能发展。
②孟子提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中国共.产.党正是取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才缔造了共和国。无论古今,只要能获民心,便能得天下、治天下。相反,即便是高城深池,坚甲利兵,也不足恃。历史的常态就是这样;人心不摇,莺歌燕舞;人心不附,鸟散猿吟。
③欲民信之,先要“修己”。这里的修己,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让百姓信任的修己。这种修己,要习惯于晚上“过电影”:想想当天为百姓做了哪些事?还有哪些事没做好?第二天应该怎么干?也要习惯于听取“谔谔之音”。毕竟,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唐太宗即位时,曾下诏全国免征免调一年。但不到四个月,便下诏要征集16至18岁身强力壮的男子入伍。魏征得知后,两次抗旨,并谏言唐太宗:朝令暮改,怎能让百姓相信?魏征的“谔谔之音”,让李世民顿悟,下令停征。正因李世民此后纳谏修己,进而开创了史称“贞观之治”的盛世。
④欲民信之,还要“正己”。老百姓信谁,常常不是听他讲得多动听,而要看他做得是否能够服人。隋朝的赵轨,任齐州别驾时,看到别人家的桑葚落到自己家,他不是捡为己有,而是“遣人悉拾还其主”;做原州总管司马时,一次夜行,身边人的马不小心跑进农田,踏坏了老百姓的庄稼。他立即下马,等到天明、找到庄稼的主人,偿付了钱才离开。他的行为让老百姓深为叹服、信服。他被调离齐州时,父老乡亲挥泪说:“公清若水,请酌一杯水奉饯”;原州的百姓官吏更是对其由信而学,“莫不改操”。
⑤欲民信之,更要“后己”。人,皆有个人私事。但当了“官”,做了“公仆”,就须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凡事先人而后己。只有“先人”,才能得人,得心;只有“后己”,老百姓才会自动跟上来、聚过来。
⑥总而言之,只有为民着想者,才能使民信之,民服之,民从之。
⑦每名官员都要时时牢记“民信”比天大,处处践行“民信”比它大。只有取信于民,百姓才能拥护政府,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我们的国家才能发展。
(注)谔谔:形容直话直说。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的?
【2】选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③④⑤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4】选文⑦段有什么作用?
【5】A,B两项哪项更适合作⑤段的事实论据,并请说明理由。
A曹刿不顾乡邻的劝阻,主动去见鲁庄公,与庄公共谋克齐大计。
B贪官刘铁男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自己谋取利益,论为人所不齿的“阶下囚"。
15. 作文 详细信息
作文
题目一:走过年少轻狂的日子,母爱依然;走过风风用需的岁月,故乡依然;多少次跌落与登顶,奋斗依然……蓦然回首,山水依然,初心依然。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文章题目 依然。
题目二:林清玄在《月到天心》中写道:走一段路,抬起头来,月亮总是跟着我们,照着我们。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们心目中的月亮有一种家切的生命,就如同有人提灯为我们引路一样。请以“心中一片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若选题目,先将文题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结合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写600字左右的文章。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