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入学考试政治专题训练(河南省济源市第四中学)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入,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这表明
A. 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
B. 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利于文化发展
C. 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D. 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最近,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15年前毕业之际,有人提议“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这一事迹表明( )
A. 传统道德准则完全适应现代生活
B. 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
C. 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
D.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题文)“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理的肢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人和韩国人觉得很正常,面对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这类现象表明
A. 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
B. 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的交往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
C.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
D. 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料告诉我们
①文化与经济、政政是相互交融的
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
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好客山东贺年会”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节日消费。关于下图“好客山东贺年会”四大理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
②先进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贺年活动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④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重庆市教育工作委等部门将15000套含有《记忆.我爱你中国》,《信念》等内容的“红色光碟”下发到全市所有学校。一股“信念”与“记忆”的热潮在全市学生中掀起。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A. 奏响主旋律,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 B.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文艺素养
C. 培养爱过情感,促进民族文化繁荣 D. 发展教育事业,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魅力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统一的重要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近年来,央视相继推出“最美教师”、“最美孝心”等“最美”系列节目,强调社会教育和价值塑造,挖掘社会真善美,弘扬善良、勇敢、仁爱、乐观、奉献等精神,获得公众好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最美”系列节目受到公众好评,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②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削弱大众文化影响力
③主流媒体传递正能量,对良莠不齐的文化市场起正确引导作用
④主流媒体能满足人民大众真正的文化需求,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莫言的文学创作拥有深厚的地域和民间渊源,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融会在一起,从“高密东北乡”的历史与现实中提炼出富有张力的“民间深层经验”。这表明
A. 丰富的想象力对文学创作起决定作用
B. 文学创作是可以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
C. “民间深层经验”体现文学创作的主观性与社会的物质性的统一
D. 莫言作品中的“高密东北乡”是对其家乡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描述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广东某市的读书月活动提出,文化强市从阅读开始。建设文化强市过程中,读书的意义不可替代。强调读书的文化意义,是因为
①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先进文化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很快,文化产品日益多样,文化消费也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新情况,一些人将贩卖隐私的花边新闻、热火朝天的口水战当作了自己的精神正餐。这说明
A.文化建设要贴近群众 B. 文化消费心理决定文化消费行为
C.要引导消费者提高文化鉴赏力 D. 政府应提供更多健康的文化产品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题文)几年前,山东省启动了“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最近,又开展了“诵读经典,爱我中华”活动。两大活动所体现的共同文化生活道理是:
A. 开展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公民文化素养
B. 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实现文明健康交往
C. 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 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经典文化发展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
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②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价值方向
③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④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22个少数民族的人口在10万人以下,有的不足5000人。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范围小,其文化传承的状况堪忧。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 )
A. 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 B. 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C. 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D. 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已关系最密切的六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该听众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
A. 文化決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C. 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
D. 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目前,我国已有昆曲、端午节等29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跃居世界第一。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
①文化是人类的精神产品
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③文化具有继承性
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
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
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省举办“中国寻根之旅”活动,吸引了许多海外华裔青少年参加。他们考察祖籍地的发展成就,了解祖籍地的发展历史,收集祖籍地的民间故事,体验祖籍地的民风民俗,增加了对祖籍地文化的了解。举办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促进中华文化的继承和传播②推动中华文化的现代化
③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④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我国西南地区的悬棺文化散发着谜一般的魅力。考古人员在四川珙县发现371幅历经风雨的悬棺岩画。画面中的钓鱼狩猎、骑马竞技、舞蹈杂耍、舞刀弄剑等场景依稀可辨,让现代绘画艺术家惊叹不已。该考古发现佐证了:
①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 ②精神文化总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精神文化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 ④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最美教师,最美妈妈,最美司机……,神州大地悄然崛起—个个“最美群体”。平凡中彰显大爱,震撼中激扬正气;平民英雄让感动常在,让真情永存。这启示我们应该
①贵义贱利,追求高雅的精神生活
②志存高远,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③崇德尚义,自觉维护人民的利益
④知行统一,身体力行争当时代先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贴窗花,写春联,辞旧迎新;年夜饭,压岁钱,阖家团圆;发微信,拜大年,走亲访友;花各异,韵相同,岁岁年年。中国式过年魅力无穷,在于它
A. 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
B. 引导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
C. 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D. 展现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
25.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国家的热播,“中国形象”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蕴含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26.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一部中国诗词史就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展示。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纯真质朴,到“梨花院落溶溶月”的浪漫情怀;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雄心壮志,到“心远地自偏”的隐士风流;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缠绵。诗词以最凝练的语言和优美的韵律,把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内化为我们的心理认知,又外化为口耳间的美妙流传。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热起来,是传承和发扬的关键一步,继《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央视又一原创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播出不久就在豆瓣斩获9.4的高分,创文化类节目新高。《经典咏流传》的成功,一方面在于诗与歌相结合,传统经典诗词嵌入新时代流行元素,产生了广泛流传的基础;另一方面,知名主持人、文化人、歌手加盟,也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让时代感凸显。通过古典与现代的相互交融,《经典咏流传》演绎出了新时代中国的精神力量和文化自信。
对于当下的古诗热词,有人提出“记诵是因循的步履,思考才是创新的源泉”。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进行驳斥。
27.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近年来,W村在村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开展了群众性的“一碑两谱五星”乡村文化创建活动。所谓“一碑”,即树立一座精神丰碑,主要收集本村先辈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两谱”,即撰写时代风范谱、尊老爱幼谱,主要收录在乡村发展、家庭邻里关系中的先进典型中;“五星”,即创评“读书、创业、诚信、法纪、勤俭”等五项星级文明户。村民们以极大热情参与了这一活动,讲身边事、树身边人、自评自荐、互评互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的有关知识,说明该村开展“一碑两谱五星”活动取得成功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