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上册联考地理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河南省豫南市级示范性高中)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关于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错误的是( )
A. 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为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热量
B. 我国南北跨度大,南北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C. 东临太平洋,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交流
D. 面临大洋,背靠大陆,有利于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海洋暖湿气流在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形成较厚的冰川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我国陆上邻国中,与我国有两段不连续疆界的是( )
A. 朝鲜、哈萨克斯坦 B. 俄罗斯、印度
C. 巴基斯坦、老挝 D. 蒙古、阿富汗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关于我国边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陆疆18000多千米,有6个相邻国家
B. 我国陆疆22000多千米,有14个相邻国家
C. 我国海疆22000多千米,有6个相望国家
D. 我国海疆18000多千米,有14个相望国家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我国四大牧区的简称分别是( )
A. 新、青、藏、内蒙古 B. 甘、青、藏、内蒙古
C. 甘、青、藏、新 D. 甘、青、陕、内蒙古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北回归线自东向西穿过我国的四个省(区)是( )
A. 台湾、福建、广东、广西 B. 台湾、福建、广东、云南
C. 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D. 台湾、福建、江西、广西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江西自古以来就有“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之称,下列不与江西相邻的省份是( )
A. 浙江省 B. 江苏省 C. 湖北省 D. 广东省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节目,向世界展现了北纬30°沿线神奇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等。如下图所示的剖面图中,属于我国北纬30°沿线的是( )
A. B.
C. D.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山脉是地形的骨架,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各具特色。读下图正确的一组是( )

A. ①——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盆地
B. ②——内蒙古高原——我国最平坦的高原
C. ③——四川盆地——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盆地
D. ④——华北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关于下图中的省区地形,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省区位于我国第三级阶梯内,北有南岭
B. ②省区东部为平原,西有巫山山脉
C. ③省区东部地表崎岖,北为四川盆地
D. ④省区北为内蒙古高原,东邻华北平原,南有秦岭山脉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通过观察下图,对在甲、乙两省中常见地貌景观叙述正确的是( )

A. 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B. 地表崎岖,谷深坡陡
C. 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D. 平原为主,丘陵间杂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以下关于季风气候说法错误的是( )
A. 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B. 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春风指的是夏季风
C. 南京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D. 夏季风强易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易南涝北旱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读下图,我国季风区内降水季节的分配特点是( )

A. 全年比较均匀 B. 冬春多,夏秋少
C. 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D. 年际变化小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中a箭头方向,没有穿过的温度带是( )

A. 热带 B. 亚热带 C. 暖温带 D. 寒温带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有关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B. 我国可开垦为耕地的荒地很多
C. 我国北方耕地多,且以水田为主
D. 我国西北地区的土地类型以耕地和草地为主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地跨淮河的河南省信阳市被誉为“北国江南,江南北国”,原因是其地处
A.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交界区 B.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交界区
C. 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交界区 D. 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交界区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与下面哪条线一致( )
A. 北回归线 B. 赤道 C. 7月20℃等温线 D. 1月0℃等温线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成都所属的干湿地区是( )
A. 湿润地区 B. 半湿润地区 C. 干旱地区 D. 半干旱地区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是( )
A. 大致沿长江干流
B. 秦岭—淮河一线
C. 十二月0℃等温线
D.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读我国局部干湿地区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阴影部分代表的干湿区是( )
A. 湿润区 B. 半干旱区 C. 干旱区 D. 半湿润区
【2】阴影部分降水量在( )
A. >800毫米 B. 400﹣800毫米
C. <50毫米 D. 200﹣400毫米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气候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正确的组合是( )
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纬度因素
B. 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地形因素
C. 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海陆因素
D.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地形因素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长江和黄河做了比较,你认为不对的是( )
A. 两河上游水能资源丰富
B. 两河都流经了我国地势三级阶梯
C. 两河都发源于青海省
D. 两河下游地区煤、石油资源都丰富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关于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资源﹣华北多,西南少
B. 草地﹣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湿润地区
C. 林地﹣西北多,东北少
D. 耕地﹣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既有利于生态平衡,又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①在江南丘陵修筑梯田
②在太湖平原退耕还林
③在内蒙古高原退耕还草
④在黄土高原开荒种粮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农业生产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 )

A. ①地平原利用肥沃的黑土种植甘蔗
B. ②地沿海利用滩涂发展海水养殖业
C. ③地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D. ④地开垦草原,发展种植业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作物中,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的是( )
A. 水稻和甜菜 B. 水稻和甘蔗 C. 花生和小麦 D. 大豆和油菜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我国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是我国茶叶的主要产区
B. 青藏地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
C. 我国的牧区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800mm以上的地区
D. 甘肃兰州当地的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2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为我国部分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区示意图,图中①、②表示的经济作物分别是( )

A. 油菜、甜菜 B. 甘蔗、棉花
C. 棉花、油菜 D. 甜菜、甘蔗
2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造成我国“东耕西牧”农业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南北温度的差异 B. 东西温度的差异
C. 东西干湿的差异 D. 南北干湿的差异
2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是我国某省多年平均农作物种子面积统计表,据此推测该省可能位于( )

A.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B. 温带季风气候区
C.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D. 高原山地气候区
30. 综合题 详细信息
读下图完成以下问题。

(1)山脉A是______,其南侧的地形区是______,北侧地形区是______。
(2)山脉B是______,它位于我国第______、______级阶梯的分界线上。
(3)山脉B、C 之间的地形区是______。
(4)山脉D的东侧的地形区是______。
(5)F是______(山脉)。
(6)H山脉南侧是______(省份),北侧是______(省份)。
31. 综合题 详细信息
读下面的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的四条曲线中,表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的是______(字母),此线以西为______区,降水______。
(2)图甲中曲线______(字母)是我国1月0℃等温线。
(3)下列数字有可能为图中E点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是(_____)
A.260毫米 B.50毫米 C.600毫米 D.990毫米
(4)图甲中F地区夏季气温_______, 其原因是______。
(5)根据图乙中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该地可能位于(_____)
A.青藏高原 B.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长江中下游
32. 综合题 详细信息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发源于_____ 山,流经九省区,是我国第二长河。
(2)图中所示按上中下游划分,应该是在______游地区,从图中可以看出,黄河这一段又称为“______”。
(3)黄河水能丰富,最集中分布在______游河段,黄河流域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______工程,起到了防洪、排沙、发电等作用。
(4)黄河流经西北干旱地区,形成西北地区两大灌溉农业区分别是______和_____,又被称为“塞上江南”。
(5)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加强对中游______高原的水土保持。
33. 综合题 详细信息
读北方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领土辽阔,区域差异显著。

(1)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区,人口密集,城镇和工矿业众多,发展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______。本区春旱严重,春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在图中,为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是______,其中一座山脉又是华北平原与______(地形区)的分界线。
(3)华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 经济作物是______。
(4)华北平原的人们为了应对春旱,采取了很多措施。从长远看,这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 )
A.大量抽取地下水 B.发展节水农业 C.南水北调 D.海水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