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2019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无纸试卷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世纪洋人苦于无法找到改变贸易困境的商品,在他们看来,“中国拥有一切东西,世界上最好的食物: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花、丝绸等”。“幸运的是一种新的商品出现了”,“新的商品”是
A. 棉纺织品 B. 机器
C. 鸦片 D. 枪炮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图《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
B. 五口通商便利了英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C. 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占领了中国市场
D. 中国的民族资本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英国资产阶级发动这次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以外,其更深层次的意图是( )
A. 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 B. 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
C. 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D. 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这项条约是战胜者在炮口下强加给战败者的,它没有欧美国际协定中通常有的仔细审议。最讽刺的是,作为这场战争之直接起因的鸦片竟然只字未提。”该材料( )
A. 指出了《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 B. 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C. 解释了鸦片战争名称的由来 D. 反映了中国外交条约制度的确立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该学者讲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A. 李自成起义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秋收起义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与下边线路图相关的史实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史学家蒋廷黻(fú)认为,同治年间起始的自强运动,虽未达到目的,然而能有相当的成绩,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下列能印证“相当的成绩”的有( )
①创建北洋水师
②创办京师大学堂
③创办轮船招商局
④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筹建新式海军,到80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 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 B. 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
C. 阻止了民族危机的加剧 D. 近代海防意识的增强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陈独秀在《说国家》中指出: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到了庚子年……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做一国一国的……我生长到二十多岁,才知道有个国家,才知道国家乃是全国人的大家。这表明
A. 民族国家意识觉醒于外来侵略
B. 闭关锁国造成国民意识的落后
C. 晚清时期的中国落后于日本
D. 国人学习日本开始于甲午战后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近代以来,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表对应的条约是

列强

清政府赔款白银

占总赔款额百分比

俄国

130,371,120

29%

德国

90,070,515

20%

法国

70,878,240

15.75%

英国

50,620,545

11.25%

日本

34,793,100

7.7%

……

……

……



A. 《南京条约》
B. 《辛丑条约》
C. 《天津条约》
D. 《北京条约》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北地终招八国兵,金城坐被联军毁。拳民思想一朝熄,又换奴颜事洋鬼。”诗句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包括
①火烧圆明园
②义和团运动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④《辛丑条约》的签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所示是1842年至1901年间中国近代史上的三项条约,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A. 开始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过程
B. 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C. 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 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发展历程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德刚在《从晚清到民国》中指出,“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这场‘接力赛’中,第一个‘接棒’跑其‘第二段’的短跑健将”。康有为在“第二段”的主要活动是
A. 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B. 力陈变法,推行维新
C. 组织北伐,推翻军阀
D. 宣传科学,批判礼教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72年到1875年间,120名赴美留学幼童中,人数居前三位的广东、江苏、浙江分别为84人、20人和9人;甲午战争后,留学生的分布逐步向长江流域延伸。留学生地域分布的变化
A. 加速了科举制度的瓦解 B. 与近代化进程基本一致
C. 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始 D. 加剧了中国的半封建化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写实的民谣能够勾勒出一幅幅尘封的历史画面,常常唤醒人们的历史记忆。义和团民谣“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义和团运动
A. 盲目排外 B. 斗争矛头是帝国主义
C. 主张推翻清朝统治 D. 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杨天石指出:“这次革命的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这次革命的成果是: 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据此判断,这次革命的旗帜是( )
A. 自强求富 B. 维新变法
C. 三民主义 D. 民主科学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 )
A. 推翻了封建制度 B. 推翻了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猛烈抨击封建礼教的文化启蒙运动。”这次“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 《新青年》
B. 《文学改良刍议》

C. 《狂人日记》
D. 《劳动界》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中国古文中没有第三人称的女性代词。提倡白话文以后,刘半农勇于破旧立新,以一句话为例,创造了“她”字——她说:“他来了,诚然很好;不过我们总要等她。”“她”字的创造反映了
A. 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
B. 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制度
C. 辛亥革命传播民主共和
D. 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革命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中国存亡,就在此举!”材料中的“此举”指的是( )
A. 五四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北伐战争 D. 西安事变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一百年前的这场运动中,“不曾有的姿态”主要是指
A. 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精神
B. 农民阶级成为运动的先锋
C.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 反对一切外来的西方文化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失败的共同原因在于没有发动普通民众;五四运动中,年轻的工人阶级为站在潮头的青年知识分子先锋队提供了可靠而强大的后盾。该学者旨在说明
A. 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 B. 辛亥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C. 五四运动具有爱国性质 D. 政治革命需要民众参与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一位国民党老兵想从台湾返回家乡泉州参加母校校庆,他的母校建于中华民国十六年,也就是公元
A. 1926年
B. 1927年
C. 1928年
D. 1929年
24. 综合题 详细信息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茅建海《天朝的崩溃》
材料二 从1840年开始, 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护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了。”
——美国历史学家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
(2)材料二中的“脱出常轨,改道变形”指什么?写出“在炮口的逼迫下”,19世纪末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危害最大的是哪一条款?
(3)材料三中,中国达到“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是在什么条约签订之后?该条约中哪一条款最能体现中国已处于“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
(4)以史为鉴,你认为我们应该从近代屈辱史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25. 综合题 详细信息
进入近代,中国虽落后于世界,但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人没有停止重塑自信的脚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新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二 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1851—1875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
材料三 康有为在“公车上书”后的几年,一直在为变法做着准备。全国议论时政,宣扬变法的风气已经逐渐形成。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全国人心激愤。12月,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指出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上谕《定国是诏》,表示变法决心,异常短暂的改革开始了。
——童超《中国通史》
材料四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群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
——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五 “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学生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断送’,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习.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近代中国社会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是通过哪些重大历史活动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
(2)材料二中“曾姓时髦郎中”所开“洋务清火汤”的主药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服若干剂未见转机”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概括“变法”得以实行的外交因素。结合所学,分析这场改革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的理由。
(5)根据材料五,谈谈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少年,应该怎样发扬“五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