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在线免费考试

1.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世纪中国散文,其基本面貌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大不一样,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使用“白话”而不是“文言”。借“文白之争”来理解这个世纪文章风格的嬗变,无疑是最直接也最简便的路径。从晚清到“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大大拓展了散文驰骋的天地。可“白话”的成功,不等于“美文”的胜利,这中间虽不无联系,却仍关山重重。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提倡“白话”反对“文言”发难,照理说得益最大的该是诗文;可革命的直接效果,却是“诗”的脱胎换骨,以及“文”的撤离中心。从梁启超提倡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到胡适、鲁迅以小说为学术课题,都是借助西方文学观念来改变中国原有的文类等级。伴随着小说的迅速崛起,散文明显失去昔日的辉煌。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散文的退居边缘,不一定是坏事,起码可以使得作家卸下替圣贤立言的面具,由“载道”转为“言志”。这其实与传统中国不同文类功能的界定有关,处于中心位置的“文章”,属于“经国之大业”,因而无权过分关注一己之悲欢。退居边缘,作家不必“搭足空架子”写“讲义体的文字”,小品文自然也就应运而生。架子的倒塌与戒律的瓦解,使得原本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文章”,一转而变得最自由、最活跃,因而也最为充满生机。
脱离象征权力和责任的“中心”,走向寂寞淡泊的“边缘”,20世纪中国散文不但没有消沉,反更因其重个性、讲韵味、洒脱自然而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可以说,20世纪中国散文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较好地完成了蜕变和转型,并重新获得了无限生机。
(摘编自陈平原《中国散文小说史》)
材料二: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与小说、诗歌的大红大紫、亢奋热闹相比,散文创作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沉稳平静,甚至可以说是较为冷落萧条的。而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的散文创作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善于在默默无闻中积蓄力量,在沉稳平静中奋起前进。
首先,是从“小美”到“大品”。“五四”时期那些著名的散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周作人的《乌蓬船》,以及冰心、徐志摩、钟敬文等人的散文,基本上都是正宗的“美文”或“小品”。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杨朔、刘白羽、秦牧等人的散文沿袭的也是“美文”的路子。但改革开放,特别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这种“以小为美”,以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取胜的格局逐渐被“大品”的散文取替。这里所谓的“大品”,指的是这一类散文不仅篇幅长,结构大,而且作者思考的都是各种关于生命、文化、民族等方面的大命题,且自始至终透出一种理性思辨的精神。自“五四”以来我国散文中的理性精神一直相对比较薄弱,而在九十年代,史铁生、韩少功、张承志、张炜、余秋雨等人的一些散文,却把这种理性精神的立足点上升到二十世纪现代人文的哲学高度。
其次,是艺术思维的多元化和文体的解放。一方面是叙述方式的变化。在传统的散文中,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我”展开叙述,而且这个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我”具有不容动摇的牢固地位。而现在不少散文中的“我”竟消失了;或者在一篇散文中,在“我”之外又有其他叙述视角,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祝勇的《永和九年的那场醉》等作品,就有这样的叙述特点。另一方面则是散文结构的开放性。九十年代以来的散文已经彻底告别了传统的“三段式”结构套路,而呈现出形态各异的结构状态,如周晓枫的《黑童话》、赵玖的《从这里到永恒》等散文,采用的都是以“情绪”、“意象”为线索的结构方式。
总而言之,改革开放特别是九十年代之后,散文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而散文的这种变化,是时代生活的变化使然,也是散文家们不断更新散文观念的结果。
(摘编自陈剑晖《四十年散文:走向阔大和遥远》)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台港澳文学在大陆的传播与接受逐渐形成一股热潮,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台湾当代散文既是对中国传统散文的继承,又是对“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的延伸。它在中国当代散文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文化乡愁是台湾文学的一大母题。老一代作家如梁实秋、琦君、王鼎钧、余光中等人,缅怀故乡故土,营造精神家园、对台湾乡土散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飘萍游牧的都市生活和异乡羁旅,催生了一批作家敏感心灵的寻根意识。文化乡愁作为台湾散文民族情感的核心内容,几经变迁和发展。它也折射出台湾作家从怀乡思亲到终于重回故土,乡情得以慰藉的心灵历程。
此外,从自我感悟出发,通过对人生和自然的观察思索,表达深刻、隽永的情思,这种饱含诗情和哲理的散文,是台湾当代散文创作的主体。不少散文名家的作品多是充满了对现实人生的悉心体察和卓越见地。而这方面比较有特色的是林清玄。他在艺术追求上熔铸了更为丰厚的东方美学,正由于他这种独特的审美观念,使灵与肉、历史与现实、瞬间与永恒,在其作品中得到清晰、有机的辩证统一。
杂文也是台湾当代散文中很活跃的类型。这种集议论、说理、思辨为一体的随笔、小品散文,非常令人瞩目。作家们承续并进一步发挥了鲁迅杂文的特色,针砭社会弊端,揭示人生百态,平和中带有辛辣,令人思味。
海峡两岸的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发扬光大包括散文在内的民族文化传统,两岸文学的交流与传播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摘编自许剑铭《台湾当代散文透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用“白话”而不是“文言”是“五四”时期散文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的根本区别。
B.“大品”散文不讲究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重在表现作者对生命、民族等大命题的理性思辨。
C.台湾当代散文上承中国传统散文,下启“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在散文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D.台湾当代散文大多通过对人生和自然的观察思索,抒写对现实人生的感悟见解,饱含诗情和哲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话”的成功并没有带来“美文”的胜利,“五四”新文化运动得益最大的也并非散文。
B.20世纪中国散文因其重个性、讲韵味、洒脱自然而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重新获得了无限生机。
C.九十年代之后“大品”散文的艺术成就远超过“五四”时期的“美文”和“小品”。
D.台湾当代散文是中华文学的一部分,从根本上讲,它与大陆散文有着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
【3】根据材料内容及教材所学推断下面散文作品不属于“大品”散文的是( )
A.韩少功《我心归去》 B.梁衡《把栏杆拍遍》
C.郁达夫《江南的冬景》 D.史铁生《我与地坛》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根据上述三个材料,请简述“五四”新文化运动对海峡两岸现当代散文发展的影响。
2.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孟勐的远方
徐建英
篾担就在离菜窖不足五十米的外墙角边,周围被一丛杂乱的柴草紧紧掩着,放在往日,孟勐只需紧走几步,便可触得到的。
这是一挑祖传的“百宝箱”,经过了爷爷与父亲的肩膀反复磨蹭,移交到孟勐肩膀时,货担上的青皮箩已经变成了漆暗的紫黑色。货担里装的东西,也由一些针头线脑、头绳发夹雪花膏之类的小玩意儿,添上了笔墨纸张、孩重的玩具小衣。到走出村庄,孟勐两头的篾箩担里,又多了几挂山民们换下的山货。就在这样年复一年的光阴中,孟勐与祖辈们一样,靠摇着半面拨浪鼓,挑着货郎担子,走村串巷,摇摆一路咚咚咚的声音撑着一家十几口人的生计。
外面的枪声弱了,嘈乱的脚步稀松下来。孟勐试着从废弃的菜窖往外爬,才挪动已经蜷缩得发麻的身子,外面又是一串骤急的枪响,夹着一阵叽里呱啦的乱叫,孟勐赶紧缩回菜窖。再看外墙角,那堆经北风刮打,被枪弹乱扫的柴草已散作一团,篾箩担裸露在柴草外,开始西沉的晚阳肆无忌惮地在篾箩担顶面的小货柜上,孟勐的眼睛,就多了一重忧伤。
北风静了,嘈乱的脚步逐渐远去。孟勐再次从废弃的菜窖往外爬,刚想站起来,就被绊倒了,臂膀被狠狠地扯了一把。在他扑倒的瞬间,听到一声微弱的痛苦呻吟从身边传来,接着是一阵凉飕飕的劲风掠过耳畔,身后传来一声炸裂的巨响。
孟勐捂着发炸的耳朵,摇了摇蒙成一片的脑袋,冷汗珠线一般从后背、从脸颊滑落,刚想站起身,那个微弱的声音从身旁灰色的炭人身上传来:“莫,莫动!还……还有冷弹。”
孟勐喘着粗气紧忙匍匐在地上,任额上的冷汗从沟壑处、从褶皱缝里淌滴一地。
四周终于静了,一片呛人的黑色烟雾弥漫着血腥味。小河源村似披了块破黑布,被炮弹残忍蹂躏之后,只剩下满地砖瓦檐梁的残骸。
地上的人动了,他挣扎着爬起来,刚站起,又跌跌撞撞地摔倒,随着身上的灰土扑簌簌掉落,露出了那人身上的土黄色军装--那是日军的军装。
“你,你……小日本鬼子?”孟勐紧握着拳头弹身跳起,俯身飞快捡起一块石头,怒目盯向地上的人,脸上青筋凸起的同时,狠狠扔出手里的石头。
石头落处,那人额上有血渗出来。
孟勐眼睛怒视着那人,血顺着他的脸颊在肆意流淌。然而,那人的眼里却没有丝毫的敌意。他的胸口,一大片通红的血在汩汩地往外冒,滴在他紧捂胸口的左手上。他的右手,枪紧紧握着,却一直没有动,他始终只是笑,样子像极了捡到宝贝的孩童。
看到枪,孟勐下意识地后退,再退,俯身飞快抓起了脚下的一截木棍。
那人在动。左手颤抖着解开日军军装的衣扣,里面露出的粗麻布衣,让孟勐一怔--这是鄂东南乡下人自制的土麻布。他往前走了几步。那人开口了,含着笑,一口浓重的鄂音:“这血……有他们的呢……我,认识你,孟……”孟勐蒙了。怎么会这样?他不是穿着鬼子的衣服?又怎么会……孟勐喘着粗气,汗水打湿了全身。
好一会儿,孟勐扔下手里紧捏的木棍,想扶起那人。那人摇摇头,用还淌着血的左手从怀中掏出一样东西,声音越来越微弱:“桥,桥汇铺……带来的……给游击队,电报……”
孟勐接过来,捧在手里,不禁端详起来。那是一方带血的布包,裹得方方正正的,还带着那人的体温,那样热,那样烫。在孟勐的手中,那布包竟有千斤重。孟勐知道,对于我们的队伍,那布包,就像一个几世单传的婴孩。那人的手缓缓抬起,落下,又抬起。
孟勐的眼睛湿润了,托起那人的肩膀,他依然在笑,脸色却越来越苍白。
顺着他左手指的方向,孟勐的眼睛立即蒙上了一层细雾--小源河东岸,一片长着密林的荒山,那是游击队的落脚地。想起孤身炸掉敌人哨所、深夜为老百姓送粮的游击队,看着地上刚刚救回自己一命现在却无声无息的血人,孟勤一激灵站起身,捂紧了布包往东跑,跑了几步,他又停下来,深情地回头望了望那制还掩在外墙角的货郎担,转过身,挑起篾箩担,头也不回地钻入呛人的黑色烟雾中。
最后一缕晚阳落下,村庄一片静谧,北风刮打着小源河村。空气中依旧夹杂着冷弹爆炸后的火药气,和着隐约的血腥味。风过处,隐约有一两声货郎鼓响从远方传来……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声微弱的痛苦呻吟”表明游击队员此前已在与日本鬼子的搏斗中身受重伤,枪炮声便是针对他和电报而来。
B.扯孟勐臂膀、提醒注意冷弹、在受到石头击打时不做还击、握枪未动等细节都暗示了游击队员的真实身份。
C.当从战士手中接过方方正正的带血布包时,孟勐捧在手里,仔细端详,感受到任务的艰巨,内心充满了矛盾。
D.小说标题中的“远方”一词,意蕴丰富,既指小源河东岸游击队落脚的密林荒山,又暗示孟勐将走上革命道路。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第二自然段为插叙,介绍了孟勐多年从事货郎生意的经历,为下文游击队员认出他埋下伏笔。
B.小说注重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劲风”“黑色烟雾”“残骸”渲染了紧张气氛,表现了战争的残酷。
C.小说中篾箩担既是孟勐维持生计的工具,又是后来护送电报的掩护,作为线索,使故事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D.小说语言通俗易懂,用词精当。“握”“掏”“捧”“捂”等口语化词语,读来真实贴切,具体可感。
【3】小说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4】小说写了游击队员的几次“笑”,请找出来并结合小说内容分析每次“笑”的含意。
3.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到。”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李布,乃买而置之田。朱家乃乘辂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广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B.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C.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D.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族,一种说法是父族、母族、妻族的合称。夷灭三族,是古代最残酷的刑罚。
B.髡钳,古时的刑罚,髡是去发,钳是用铁束头。这里指扮作一个犯罪的囚徒。
C.郎中,本文中是指帝王的侍从,俸禄只有三百石,级别虽然不高,但相当荣宠。
D.上客,这里指非常重要的客人或者地位很高的人;门客中地位最高的也称作上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布颇具才能,深得滕公好评。季布曾经率领军队多次使得刘邦处于窘境。后来刘邦召见他,授予他官职,可以看出刘邦对季布的器重。
B.季布身处危难,得到众人保护。朱家给他穿上粗布的衣服,用一辆运输用的大牛车把他送给周氏。周氏把他买下来,安置在田地里耕作。
C.季布四处躲避,惨况堪比伍员。不同的是,伍子胥对迫害他的楚国报仇雪恨;季布则成为刘邦的手下,曹丘让人写了推荐信才能见到他。
D.季布名闻天下,曹丘出力不少。经过曹丘的不断宣扬,楚人中流传这样一句著名的谚语,得到季布应诺的一句话,比得到黄金还要可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
(2)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5】刘邦为什么会赦免原本是仇人的季布?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4.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溪上行
温庭筠
绿塘漾漾烟濛濛,张翰此来情不穷。
雪羽褵褷①立倒影,金鳞拨剌跳晴空。
风翻荷叶一向②白,雨湿蓼花千穗红。
心羡夕阳波上客,片时归梦钓船中。
注①褵(lí )褷(shī):羽毛初生时濡湿黏合貌。②一向:一片。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全诗叙写了雨后夕阳映照下的溪上美景,抒发了诗人喜爱、沉醉之情。
B.以“漾漾”扣风,以“濛濛”扣雨,韵律舒缓,营造出恬静、和谐的氛围。
C.荷叶因风翻起,一望皆白;花经雨洗,红得纯粹:以色彩互衬写明丽之景。
D.全诗以“羡”“梦”收结,表达归隐之愿和对美景易逝、人生苦短的惆怅。
【2】诗歌领联的景物描写受杜前“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漫成一首》)启发,又有变化,请简要说明。
5.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告诉我们只有广泛学习并且每天深刻反省自己的不足才能尽善尽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开创“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常为后世文人追随认同。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两句也运用了类似写法。
(3)《阿房宫赋》中,杜牧愤怒指责秦统治者搜刮老百姓财物一点都不放过,用起它来却毫不吝惜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6.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书店,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一段时间以来,( )。由于挂上了“网红”的标签,这些书店往往显得 ,到这些网红书店拍照、打卡、买文创、喝咖啡的文艺青年络绎不绝,当严歌苓、方文山等各界名人来到这里举办签售活动时,前来听名人讲座、要名人签名的文艺青年更是 。一种质疑的声音也来了:全民热衷打卡的时代,网红书店带动的是阅读吗?对于这个问题人们 。网红的标签像诱人的广告语,将人们带入书店。而进店之后,除了视觉的震撼,网红书店要注重为每位读者打造有温度的阅读体验,营造具备内涵的阅读氛围,从而成为大众乐于沉浸其中的精神花园。当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时尚,当网红书店从时尚转变为一种公共空间;人们高质量的生活追求也就在 中发生着改变。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标新立异 纷至沓来 七嘴八舌 耳濡目染
B.标新立异 摩肩接踵 莫衷一是 潜移默化
C.特立独行 摩肩接踵 七嘴八舌 潜移默化
D.特立独行 纷至沓来 莫衷一是 耳濡目染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个网红书店进入人们视野,到网红书店“打卡”成为一种潮流
B.到网红书店“打卡”成为一种潮流,一个个网红书店也进入人们视野
C.网红书店一个个进入人们的视野,到网红书店“打卡”是一种潮流
D.一个个网红书店进入人们视野,“打卡”成为网红书店的潮流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而进店之后,除了视觉的震撼,网红书店更要注重为每位读者营造有内涵的阅读氛围,打造有温度的阅读体验,从而成为大众乐于沉浸其中的精神花园。
B.而进店之后,除了视觉的震撼,更要网红书店注重为每位读者营造有内涵的阅读氛围,打造有温度的阅读体验,从而成为大众乐于沉浸其中的精神花园。
C.而进店之后,除了视觉的震撼,网红书店才能注重为每位读者打造有温度的阅读体验,营造有内涵的阅读氛围,从而成为大众乐于沉浸其中的精神花园。
D.而进店之后,除了视觉的震撼,更要注重为每位读者营造有内涵的阅读氛围和有温度的阅读体验,从而成为大众乐于沉浸其中的精神花园。
7.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西风东进,洋节流行,捧为时尚。据调查:在中国人喜欢的洋节中,排名前几位的是圣诞节、母亲节、情人节、愚人节。中国人喜欢过洋节,其动机大致如下:表达感情(亲情、友情、爱情);凑凑热闹,轻松一下;为了“赶时髦”……
材料二:中国的节日同样魅力无限——那悠久的历史文化与节日盛会交融在一起。如:春节团圆、除夕守岁、中秋赏月、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端午赛龙舟、元宵闹花灯……绚丽壮观,流光溢彩,妙趣横生!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上面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2)在世界多元化不断交汇的今天,你觉得洋节在中国是应该摒弃还是保留?请说明你的理由。
8.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