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高三历史月考测验(2019年上册)在线答题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秦国“嫡子生,不以名,令于四境,择勇猛者立之”。秦景公的名字是个遂,他去世后《春秋》就记载“秦伯卒”。《公羊传》国:“何以不名?秦者,夷也,置嫡之名也。”由此可见
A.秦国没有严格的宗法制
B.秦国没有实行分封制
C.秦國君不传位给嫡长子
D.秦国的民风彪悍野蛮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元代河南行省统辖黄河以南和长江以北的地区,五岭地区被纵向切开,以江西、广东合为江西行省,湘、鄂、桂并入广行省,秦岭以南的汉中地区被划归陕西行省,使四川盆地的北向门户洞开,无险可守。这样的行省区划使得
A.地方称雄更便捷
B.北方完全控了南方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各地文化交流更频繁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著名中国经济史学者王铨在所著《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议》指出:“在中国家长制专制封建社会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政治权力,不是经挤权力。”“这种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以下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①国家干预经济
②重农抑商
③盐鉄官背
④夜市出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汉董仲舒认为:“道”是封建社会据已存在的根本原理,其核心是三纲五常。“天”主要是指自然界的最高主宰或天意,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了“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変,道亦不变。”此观点
A.以君权神投、天人感应神化君权
B.以天人合一、独尊儒术加强君权
C.论证封建制度和君权的合理、稳定性
D.以天道观论证存天理灭人欲的必要性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是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的(局部)内容的对比,考试内容的差异反映的实质是


A.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差异
B.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差异
C.中国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到制度的升华
D.英国选官制度是科举制的鉴和发展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之前,1902年梁启超就撰文指出“社会主义其必将磅礴于二十世纪”,将马克思介绍给国人;1907年资产阶级自由派张继等人对马克思的学说进行过正面的介绍:192年孙中山曾在演讲中賞传马克思主义,这些现象说明
A.近代知识界已经普遍接受了马克思的学说
B.三民主义借鉴马克思学说并指导辛亥革命
C.资产阶级借助马克思学说扩大自身影响力
D.近代中国又一次出现思想的大融合大发展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出现了“每岁耗银至三四千万两,则以洋布、洋纱畅销故也。盖其物出自机器,洁白匀细,工者价廉。华民乐购用,而中国之织妇机女東手坐困者,奚管千百万人?”的现象,此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手工业者破产,自然经济的解体加深
B.外国资本主义对华经济侵略日益加深
C.中国经济结构变动新的经济因素发展。
D.新航路开辞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加大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的老照片是建国初期全国开展扫学习的新间作品,该作品


A.展现了农村落实新中国全面教育的方针
B.描绘了新中国欣欣向荣的义务教育发展
C.体现了在科教兴国方针引领下自主学习
D.倡导教育是为工农服务的人民教育方针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公元前6世纪初古希腊的“公益捐獻制”,是城邦举办文化娛乐活动时,根据收入或资产向富有公民征收不定税额的制度。公益捐献的项目很多,主要包括戏剧比赛、合唱队和歌舞培训等费用,还有战争、祭祀、节庆活动等费用开支。这种制度
A.提高公民文化修养,促进民主政治完善
B.缓和公民内部矛盾,加强城邦的凝聚力
C.增进了城邦间交流,营造城邦友好氛围
D.推进社会精英的责任感和公民爱国热情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雨果在小说《(巴黎圣母院》中描写副主教克罗德表白:“我想我眼底下那个生物有那样非人间的美丽,她只能来自天上…那是一个天使“看见你比看见上帝还快乐!”这一情节体现作品人物
A.兼具神学和文艺复兴时代精神
B.内心在宗教异化的矛盾和痛苦
C.想象力超群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D.揭露中世纪宗教禁欲主义虚伪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是1960-1980年世界范围产业结构发限概况表。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8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B. 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
C. 世界各国农业生产普遍呈现出衰退趋势
D.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中加强制度健全完善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29年5月苏联设立了“外国咨询中央局”,专门负责设备、技术和人才的引进业务。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向美国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150%。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这些现象说明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极大地推动苏联经溶发展
B.苏联善于利用外部经济形势的变化来发展自身经溶
C.美国在苏联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了很大的帮扶作用
D.苏联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农、轻、重工业不平衡
13.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多数的宋元本都有明代的翻刻、重刻本;许多清代书籍也都是以明本书为底本重刻的。明代发明了便于刊朝而又不失美观的宋体字,发履演变为今天最常用的印刷体汉字。明代的线蔾书和宋体守彩响到中国周边的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在日本和韩国,宋体字至今仍被称为“明朝体”。明刻本在欧美也有广泛收藏,知意大利学者利玛在明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在中国学者徐光启的帮助下将《几何原本》翻译为汉文,并刊行于世。此明刻本后又流传到意大利,今罗马中央图书馆有藏。甚至19世纪欧洲出版的书籍中使用的汉字也是宋体字。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大学诞生于12世纪的欧洲,除了课程研究,考试制度也在同一时期兴起。对课本的需求也随之增长,当时书十分稀有,由人工手抄而成……只有贵族和富商オ可能拥有少量的书籍。1450年,欧洲约有1亿人ロ,而藏书量却只有几万册…印刷术发明以后,更多的人可以拥有书本,拥有更多的机会学习认字、写字。文官率也有所下降。1650年英国的文官率是70~90%,到了1700年降至55~75%,1750年降至40—60%。欧洲的学术研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宗教改革之前,普通百姓并不读圣经,更确切地说他们不能读圣经。神父的言语就代表了圣经………宗教改革人士开始将圣经翻译成各种地方语言。这样人们就可以阅读圣经,跨过神父与上帝直接交流。在印刷术的帮助下,1517年至1520年间,路德的30部著作在欧洲售出了30万册。印刷术出现后的两个世纪内欧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简述中国印刷术对外传播的历程及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书籍刊印业迅速发展的原因以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印刷术发展呈现的特点。
14.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世纪中国开始用白银取代贬值的纸钞和铜钱,随之引发深远效应,影响远及五大洲上穷乡僻壤的居民。中国人将丝卖给英国人、荷兰人,英国人、荷兰人以西班牙比索(peso)支付……穆斯林和基督徒先后到也门的红海港口摩卡( Mocha)购买咖啡,也促成白银流入东方。当时摩卡是全球唯一的咖啡生产中心,……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其所举办的社交聚会上,将这一穆斯林饮料介绍给他的天主教贵族,他们以中国瓷器吸饮加了糖的咖啡,然后来根弗吉尼亚香烟享受香云吐雾之趣,而加在咖啡里的糖,产自非洲大西洋岛屿圣多美岛上的奴隶种植园(后来用巴西奴隶种植国的糖),有些贵族更爱喝巧克カ,英格兰人则渐渐爱上中国茶。巧克力是阿兹特克帝国的贵族饮料,非常珍责,因而可可豆甚至被当货币来用,而在西伯利亚,中国茶也变成货币。
——摘自《贸易打造世界》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有据,表述清晰)
15. 详细信息
北宋王安石变法推行募役法(免役法),是对当时实行的差役制度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吠亩。…得其人缓而谋之,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成之、则为大害。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二 免役法是按户等高低征收不同数量的免役钱……而按原来政府的标准定出的户等都是很不准确的,这就给那些不法官吏在定户等中乘势弄权、营私舞弊、贪污受贿等留下了很大的操作空间…除了征收免役钱、助役钱之外,又多收二分所谓的免役宽剩钱,以备水早灾荒年份之用。地方官吏为逮功请赏,原只规定征收20%的免役宽剩钱则接百分之四十、五十的比例征收…朝廷在实行免役法之后,又实行了保甲法。这使民户既纳了役钱,又要再服役。
——方宝璋《再论宋代免役法的利弊》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王安石推行免役法的原因和实质。
(2)据材料二概括免役法实施中的问题。
16. 详细信息
材料一 在处理战败德国问题上,美、英、苏三国首脑确立了“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納粹主义,保证德国从此永远不能破坏世界和平”的原则……徳国人必须为他们曾经犯下的“可怕的罪行”赎罪;“在民主和和平的基础上永久地重建他们的生活。”通过“非军事化”“非卡特尔化”和“非纳料化”彻底改造德国。西方大国加强对西占区的中小学育体制、教学内容和师资改造,促使德国人反思在“国家”“民族”的名义下被引入歧途,认识德意志的极端民族主义、普鲁士军国主义的好战精神对其他民族和对德意志民族自己所造成的巨大恶果。
材料二 1946年下半年以后,西方尤其是美国决策者目益认识到要对付苏联的威脉和促进欧洲的经济复兴,必须利用德国的潜力,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重建德国,让西德全面融入西方。从某种意义上说,按照西方的自由民主原则对德国的政治重建是保证德国“西方化”的根基与基础。
——摘编自陈晓緯主编《德国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后初期美、英、法处理战败德国的重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英、法对西德策略转变的主要原因。
17. 详细信息
材料 1872年12岁的詹天估,作为中国首批幼童成员,三十人赴美留学,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当时英俄争夺在华筑路权相持不下,最后达成协议:在不佣外国工程师的前提下,才允许中国人自己修建京张铁路的修建。詹天估深感中国工程技术的艰难,对山海关铁路官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的青年十分珍視、多方培乔,使他们在京张铁路的修建中迅成长,很多学在汉粤川铁路上,成为詹天佑督办的技术骨千。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第一条铁路一京张铁路;创设“竖井开雪法”和“人”守形线路,震惊世界。
——詹天佑生平简介
(1)根据材料,概括詹天佑的功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天佑修建京张铁路取得成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