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带答案与解析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战国时期,士人一旦受到国君赏识,便可提拔为国之重臣。魏文侯重用李悝、吴起,魏国首霸中原;燕昭王尊郭隗为师,用乐毅等士,燕国得以振兴。这类做法
A.导致士人阶层掌控国政 B.改变了天下分裂的趋势
C.冲击了传统的血缘政治 D.反映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公元前440年,雅典城邦司库官被指控挪用公款,在未经详细调查的情况下,公民大会便将其中十位成员判处死刑。当钱的去向被查明并证明司库官无辜的时候,其中九人已经被处死,只有一人得以幸免。这表明雅典公民大会
A. 掌握城邦司法权
B. 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
C. 有时会违背民意
D. 存在权力滥用的现象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美国的制宪者们并不愿意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但是在建立联邦时,要铲除奴隶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可见1787年宪法
A.代表南部蓄奴州利益 B.违背启蒙思想基本原则
C.着眼美国的整体利益 D.是妥协的产物不能长久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新中国成立第一年,我国同苏联、波兰、印度等17国建交;1971~1978年,援助了37个第三世界国家;十八大以来实施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反映了
A.外交始终超越意识形态 B.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C.重视团结亚非拉国家 D.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犁牛耕的出现
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导致下表数据所反映的英德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下表

工业年增长率

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比重

1850-1870年

1870-1900年

1870年

1914年

英国

3.12%

1.6%

31.8%

14%

德国

2.7%

4.8%

13.2%

14.3%



A. 思想解放程度的差异
B. 君主立宪政体的差异
C. 利用先进科技的程度不同
D. 确立民主制度的道路不同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题文)1953~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表(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

时间

农业实产量

实征农业税

农业税占实产量%

1953~1957年

8017.80

933.21

11.60

1958~1962年

6983.20

833.32

11.90

1963~1965年

5004.50

374.02

7.50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
A. 国民经济比例问题由凸显到缓解 B. 工业化建设减轻了农民负担
C. 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了农业发展 D. 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开始松动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当最高法院宣布《农业调整法》违宪以后,在时任农业部长的竭力争取下,美国国会通过了《土壤保持与作物调配法》,法案规定:对凡不再种植消耗土壤肥力作物,而改种保持土壤肥力作物,且进行土壤整治的农民,由国家发给奖金。这一法案的通过
A. 掀起了一场现代环境保护运动
B. 意味着美国分权制衡的原则已被打破
C. 有利于合理调节农产品的供应
D. 实现了对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全面控制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20年,列宁把农民看作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土壤、一种“异已力量”。1921年以后他多次提到,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就是要找到处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同小农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到和谐共处的形式。在列宁看来,新经济政策
A.改变了俄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是符合苏俄国情的务实选择
C.清除了工农间的分歧和矛盾 D.是苏俄工农联盟建立的基础
10. 详细信息
下表为某国际经济组织对中国援助的概况。该组织是

年份

援助战略

主题展开

2002

农村/农村社会向城镇/工业社会转型

解决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的问题

中国环境技术援助

推动环境的可持续性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改变商业环境以推动市场经济转型



A. 世界银行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世界贸易组织
D.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世纪60,70年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迅速发展。这些区域集团的目的是保护本集团的利益.根本上还是本民族的利益。据此可知,在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过程中

A.世界市场容量不断缩小 B.新兴经济力量竞争趋向激烈
C.世界经济体系逐步形成 D.经济民族主义倾向日益突出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栗,吾得而食诸?”这反映了孔子认为应
A. 重视思想教化使人向善
B. 强调礼制稳定社会秩序
C. 推行仁爱缓和社会矛盾
D. 恪守中庸之道治理朝政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汉初,汉高祖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但70多年后汉武帝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而“独尊儒术”。这种文化政策变化实际上反映了
A.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C.道学理论上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王安石提出“贤者,鞠以立性者也;圣人,尽性以至诚者也;神生于性,性生于诚,诚生于心,心生于气,气生于形。”,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C.“天地为万物之本”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15.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唤醒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行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
——梁启超《戌戌政变记》附录一《改革起原》
材料二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已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1)材料一中面对外来侵略,国民的态度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社会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
16.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个事件某种程度上把世界上相距遥远的部分连结在一起,使它们能互通有无,增加彼此的快乐,促进彼此的工业,因此,它们的总体趋势似乎是有益的。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 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概括材料一、二在看待新航路开辟问题上的相同与不同。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世界市场格局的主要变化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17.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历史大事记(节选)
1929年,法国向英美大量兑换黄金,加速经济危机的爆发;
1941年12月,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提出建立“联合国外汇稳定基金”的方案,规定各国的发言权和投票权取决于缴纳资金份额的多少;
1942年初,《联合国家宣言》,重申战后重建国际经济秩序;
1944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建立“国际清算联盟”。……各国在清算联盟中所承担的份额,以二战前三年平均贸易额计算,不需要缴纳现金;
1944年7月,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
194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
1947年10月,美、中等23国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逻辑清晰)
18.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后半叶由李鸿章、曾国藩等倡导的学习西方的改革,打破了儒学在知识和精神领域一统的局面。而20世纪初清政府兴新学、废科举,逼使孔子和儒学在知识领域退居次要地位。而辛亥革命皇权政治的瓦解,使孔子儒学失去政治上强有力的保护。这以后,即使没有新文化运动,孔子和儒学在精神领域的沦落也只是时间问题了。而其基本原因,就是儒学中没有产生有效的抵御列强侵略和强国的有效办法。
——迟云飞《近代中国孔子和儒学地位衰落的进程及其必然性》
材料二在欧洲启蒙运动中,正当法国进步思想家们从旧的神人关系向新的人人关系过渡,而急切寻求新的思想、新的视野的时候,中国文化恰恰被传教士们介绍过来,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开始了对法国的传播,为启蒙思想家们在政治上反对专制和特权,在思想上反对宗教神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和极其有力的思想武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便引用过孔子的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摘编自吴星杰《中法文化交流与儒学在法国的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思想在西汉和近代中国不同社会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西传的原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