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试卷完整版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是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圈分布图。该图

A.反映了中华文明的多元性 B.说明华夏文明源远流长
C.体现了地域文化同步发展 D.显示文化区系相对封闭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盐、铁、酒是西汉时期重要的手工业产品和销售量极大的商品,并称“三业”。起初皆可私营,武帝时收归官府,实行专营。这一做法旨在
A.促进商品流通 B.稳定市场秩序
C.加强经济控制 D.维护小农经济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历史上的某次土地制度改革,其目的不是改变土地私有制,也没有实际地改变当时私有土地的占有状况,但它把公有土地平均分配给耕种者,然后要求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承担同等数额的租赋。这次改革
A.阻断了土地兼并 B.促进了人口流动
C.稳定了社会秩序 D.消除了社会矛盾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由于地处长城内外,长城外各族以游牧经济为主,长城以南则是以城郭为居的农业经济。为适应这种状况,辽中央政权采取了灵活的统治策略。这一做法
A.解决了辽宋之间的矛盾 B.促使辽过渡到农耕文明
C.适应了不同生产方式的需求 D.促进了南北经济贸易往来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它比古代经传更有系统和更为完整,并因其重新解释古代经典著作而赋予儒家思想以更多推理的内容。这种新形式的儒家思想,经过加工,提供了对生活问题的更多解答。它指的是
A.先秦儒学 B.汉代儒学 C.宋明理学 D.明清新儒学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疆域轮廓图。推断这一时期是

A.唐 B.元 C.明 D.清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无论是农学、医学、天文学、数学等成就,还是对世界影响最大的四大发明,都源于现实生活的“利禄”而产生,满足大一统专制社会中各方面的需要。这旨在强调中国古代科技具有
A.实用性 B.经验性 C.总结性 D.规律性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维新运动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传统功名不高的读书人发动的,阻力重重。但在短短一两年内,维新运动便能达高潮,甚至一时出现“咸与维新”,一些高官也屡屡“赞助”以显自己的“开明”的局面。这表明当时
A.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 B.君主立宪成为社会共识
C.民主科学思想广泛传播 D.广大社会民众充分觉醒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03年出版的《蒙学初级修身教科书》第3课:“牛耕于田,不勤,牧童鞭之。牛曰:吾苦甚。牧童日:智不若人,即为人役。岂徒牛然,人亦如是。”这类文章大量出现于当时的小学教材,其目的是
A.号召民众推翻满清政府 B.反抗外来侵略,追求民主自由
C.呼吁西方列强保护弱国 D.宣传优胜劣汰,进行思想启蒙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共一大通过的党的第一个决议规定,党在当前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应在工会里灌输阶级斗争的精神”,要派党员到工会去工作。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A.以领导工人运动为工作重心 B.准确把握了中国的国情
C.找到了救亡图存的正确道路 D.认识到农民阶级同盟军地位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为1921—1927年中国共.产.党全国党员人数表。1927年党员人数的激增

A.受益于孙中山扶助农工政策 B.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促使中国革命出现崭新局面 D.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结果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该指示决定将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到1947年春天,解放区约2/3的地区解决了土地问题,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此次改革
A.实现了农民均分财富的理想 B.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热情
C.提高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治理能力 D.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所示为我国1953-1956年粮食总产暈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B.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C.农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三线”建设投资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高达52.7%,一批大中小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星罗棋布于中西部地区,新兴的城镇在荒山僻野中拔地而起。这些建设
A.得益于当时雄厚的工业基础 B.着眼于提高当地民众生活
C.执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 D.有利于改善国民经济布局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78年9月13日至20日,邓.小平在东北三省及唐山和天津等地视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谈话论及体制改革和开放,强调现代化建设抓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称为“北方谈话”。此次谈话
A.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B.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C.深化了经济体制改革 D.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16. 详细信息
唐朝国力强盛,制度先进,文化繁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汉代相比,唐代宰相制度的创新之处及其作用。
材料二


(2)文物是形象的历史。从材料二中提取一条历史信息并加以说明。
17.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元朝,全体百性被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个等级。蒙古人是“国族”,色目人是其主要助手。蒙古人、色目人因从政、驻防、屯田、谪戍、流亡、经商等原因大量涌入内地,与汉族杂居。例如在元朝后期镇江路所辖一司三县,即住有非汉族的外来侨寓人口170余户,其中包括蒙古29户、畏兀儿14户、回回59户、也里可温(指外来的基督教徒)23户、河西(党项)3户,其他地方的情况亦可想见。入居汉地的蒙古、色目人受到汉族社会文化的影响,逐渐汉化。一些驻军“初至犹以射猎为俗,后渐知耕垦播植如华人”。一部分人渐受汉族礼俗影响,开始遵行守节、丁忧之制。在雅文化层面的儒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入居汉地的蒙古、色目人亦渐受熏染,且不少人研习颇有成就。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元代的民族关系。(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18.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府对于卢沟桥事件,已确定始终一贯的方针和立场,且必以全力固守这个立场,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材料二 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实行抗日的民族革命战争,我们准备把这些诺言中在形式上尚未实行的部分,如苏区取消、红军改编等,立即实行,以便用统一团结的全国力量,抵御外敌的侵略。
(1)上述材料是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共双方分别发表的宣言或声明。请判断两则材料分别是由何方发表,并说明判断依据。
(2)指出两则材料的共同之处,分析这些共识对抗战胜利的影响。
19. 详细信息
下表为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发展状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可口可乐在中国发展经历了初入中国、撤离中国、重返中国三个阶段。请从中任选一个阶段,结合所学加以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