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2020-2021年初三后半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示意图,可以看到,影响这时期古代亚非文明的地理环境主要是

A.山地多,平原少 B.位于陆上大河流域
C.位于海洋沿岸 D.位于交通发达便利之处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奴隶制民主政治发达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法律注重保护所有下层人的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的程序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同学将围绕某个拟探究主题,搜集了以下古代文明成果的资料。请判断该同学学习研究的主题,是

A.古代奴隶制国家统一 B.罗马帝国促进东西文化交流
C.古代民主政治的发展 D.人类古代文明的民主与法制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侧出示的这则材料,能够佐证的是

A.幕府统治建立 B.教会权力高于王权 C.城市实现自由自治 D.西欧封建制度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是西欧约克福德庄园法庭审判案件统计表,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A.农奴之间的矛盾最多 B.庄园法庭处理庄园内部纠纷
C.庄园法庭可以随时开庭审理案件 D.庄园法庭只维护领主的利益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罗马民法大全》中规定,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应,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的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 B.说明法律效应在皇帝敕令之上
C.反映了此时的罗马仍然是奴隶制 D.保证了皇帝的专制权力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2世纪时,巴黎出现教师私人创办的学校。这些教师自发组织了教师行会,开创“教 授治校”的先河,且得到国王的支持。在不允许宣传异端言论的条件下,罗马教皇 也支持私人办学。这样的形势,有利于大学
A.摆脱基督教会的束缚 B.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需要人才
C.推动西欧城市的复兴 D.培养维护君主专制的统治人才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运用表格归纳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表空白处对应的是

A.六年授田一次 B.废除私地、私民,土地收归国有
C.国家统一赋税 D.日本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5、16世纪的西欧农场主一般自己没有土地,而是从土地所有者那里租入土地经营农业,获得平均利润,并按契约规定支付给土地所有者地租,并在租用的土地上雇佣劳动者为市场而从事生产。”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
A.农场经营具有某些资本主义特征 B.西欧资产阶级代替地主阶级
C.农业生产活动深受商品经济影响 D.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454年,意大利学者曼内蒂在批驳教皇英诺森三世所著的《人的灾难》时写道:“上帝是把人作为最美丽、最诚实、最富有和最终是最有力量的创造物所塑造出来的。”这反映了作者( )
A.承认人与神的平等 B.肯定以人为中心的理念
C.倡导民主自由思想 D.主张放弃基督教的信仰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14世纪到17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 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B. 把世界连为一个整体
C. 西欧大学的兴起 D. 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493年,葡萄牙里斯本的市民蜂拥在“尼娜”号周围,他们被船上穿着有羽毛装饰衣服的印第安人吸引。船上那些植物和动物也和里斯本人之前见到的不一样。与材料所描述的情景相关的是
A.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B.达·伽马带回印度物产
C.哥伦布从美洲返航 D.麦哲伦船队返回欧洲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晋在《大国崛起》中提到:“17世纪40年代王权与自由的斗争中,当王权因冲破传统而否定自由之后,自由也冲破传统而否定王权,王权与自由在战争的激烈冲突中各自走向最极端,这就是革命。”这次革命( )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B.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统治
C.实现民族国家独立和解放 D.确立“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有许多来自法国的志愿者参加了战争。当凯旋的志愿者无比兴奋地宣传美国时,也预示着法国将有一场巨变发生。正如当时一家报纸所说:“在帮助美国13州夺取自由之时,我们也在为夺取自己的自由做准备。”这说明了美国独立战争( )
A.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阻而发生 B.为美国人民赢得了自由
C.是一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革命 D.对法国大革命产生影响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史学家评论“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著名的法典。这些改革意味着进步,或至少意味着维新。”对于这段话,解读正确的有
①“基本原则”包括自由、平等、民主②著名“法典”指的是《拿破仑法典》
③这段话认为拿破仑促进了欧洲的进步④作者否认拿破仑对外战争的侵略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统计,到19世纪20年代,在两台蒸汽织机旁工作的一个男孩所织的布匹比一个熟练的手工织工多15倍。这一数据直接说明
A.传统手工行业日益消亡 B.机器效率高于手工生产
C.机器生产完全取代手工劳动 D.工业革命加剧贫富分化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现代工厂制度确立下来。在现代工厂制度下,有集中的生产场所、生产纪律和 管理制度,这些都属于广义的企业管理。相较于原来的手工工场,生产效益大大提高。这说明
A.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B.自由贸易的重要性
C.科学管理的重要性 D.宏观规划的重要性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中所示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中的大事,其中由甲到乙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第一国际的成立
C.巴黎公社的建立 D.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以下历史人物都曾经在其本国的历史发展中做出过突出贡献,受到后人长久的缅怀。下列有关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四人均带领本国民众进行过反对外国殖民主义的斗争
B.图1和图4中的人物都反抗过西班牙的殖民统治
C.图2中的人物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D.图3中的人物推翻了法国的君主制度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岩仓使团回国后,日本引进了外国先进技术和设备,创办了一批官营的“模范工厂”;1880年日本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享有特权的大资本家。到1890年,日本已从棉纺织品进口国变成棉纱出口国。据此可知,日本棉纺织业发展直接得益于
A.私人投资 B.全民支持 C.技术创新 D.政府扶持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对表格中美国和德国的煤炭、钢产量变化的解读,结论正确的是

A.美德工业发展后来居上超越英法 B.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重工业发展
C.美国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 D.美德掀起瓜分世界狂潮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横线处最恰当的内容应该是( )

A. 社会进步 B. 社会矛盾
C. 社会变化 D. 政治制度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表格的内容是1870年和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例,从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A.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改变 B.美国取代英国,称霸世界。
C.世界经济中心转向美洲 D.德国后来居上,一统欧洲。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英美等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关于山东问题的态度发生了重大转变,从支持日本接收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到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该转变反映了
A.德国对日本的极大不满 B.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C.英美等国尊重和维护中国主权 D.英美等国削弱日本在华势力的企图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019年暑假,福田区某校组织研学之旅,先后参观了“冬宫”、“斯莫尔尼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请判断他们去了俄罗斯哪一城市
A.圣彼得堡(原名彼得格勒) B.莫斯科
C.伏尔加格勒(原名斯大林格勒) D.喀山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
A.高度评价了新经济政策 B.全面评价农业集体化
C.否定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认为苏联模式有其合理之处
2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1933年6月举行的伦敦世界经济会议上,罗斯福力图拆除各国关税壁垒,取消英帝国特惠制度,同时还着眼于改善美苏关系,关注打开苏联市场的可能性。这表明美国( )
A.已经摆脱经济危机影响 B.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C.利用全球市场谋取利益 D.学习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
2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31年发生的九一八事变,打破了哪一条约所确立的国际秩序?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凡尔赛条约》 D.《九国公约》
2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以下是据学者观点绘制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至结束的进程”示意图。促成大战由第一阶段朝着第二阶段转化的关键原因是

A.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B.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C.《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D.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3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运用历史的时间轴能很好把握事件的时空观,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展示意图,其中③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诺曼底登陆 B.日本偷袭珍珠港 C.德国突袭波兰 D.日本投降
31. 综合题 详细信息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腊古典文明并非纯粹的原始文明。它和其他的所有文明一样,大量借用过去的文明----如中东文明。不过,希腊人所借用的,无论是埃及的艺术形式还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和天文学,都烙上了希腊人所独有的智慧的特征。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中国从菲律宾等地引种西班牙从美洲带来的马铃薯、烟草、玉米、花生等作物,这些作物开始流入福建、广东,并逐渐传播至中国各地。从而促进粮食产量的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人民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同时,为了扩大引进作物的种植面积,出现滥开山区,毁坏林木现象,导致水土流失......。
----据《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三: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因为英国是第一个发生具有世界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同时,英国的圈地运动、殖民掠夺等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必要的经济前提......。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政府还通过税收、立法、直接投资等方式推动工业发展。
——选自《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四:亚洲近几十年快速发展,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就是敞开大门,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如果各国重新回到一个个自我封闭的孤岛,人类文明就将老死不相往来而丧失生机活力。亚洲各国人民希望远离封闭、融会通达,希望各国秉持开放精神,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同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概括希腊古典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史实说明中华文明对“新航路开辟”做出的贡献。
(3)根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的背景,指出英国政府推动工业发展的方式。
(4)根据材料四,概括习.平提出的“亚洲近几十年快速发展的重要经验和亚洲发展的方案”分别是什么?
32. 综合题 详细信息
交通在近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英国近代交通运输在动力方面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说出英国铁路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 南北战争之前,铁路的竞争并未导致汽船总运量下降,但是战争期间对内河水系的破坏,加上战争中和战后铁路的大规模建设,最终给马克·吐温等人热烈赞誉的汽船辉煌时代画上了句号。铁路全年都可提供服务,而主要的运河却要在寒冬时面临冰封期。而且,铁路提供了更多的接触点,因此减少了马车运输、货物装卸、重装的成本。所以尽管在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整个线路上,铁路的每吨英里价格不如水运,然而铁路降低了装运成本。
——摘编自休斯《美国经济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美国铁路运输代替水运的原因。
材料三 在19世纪之前,世界各地根据日出日落来决定自己的作息时间,然而铁路的问世使得继续保持这种自然时间不再可能。铁路运输时刻表变得极为复杂,1852年,英国在格林尼治的皇家天文台设立一套电报系统向全国报时;1884年在美国召开的国际子午线会议上,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成为划分全球时区序列的基础。交通运输的发展,使得文化交流比以往更快更复杂,部分原因在于人们能够比以往更快捷更频繁地旅行了。世界上第一个旅游代理商,托马斯·库克旅游公司1841年在英国成立;到了1900年,库克旅游公司每年经营的旅游业务达300万人次。与此同时,便捷低廉的长途运输手段,使得史无前例的移民规模成为可能。
——摘编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世界:一部历史》

(3)依据材料三,简析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材料四 2020年8月13日,《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出台,明确了中国铁路的发展蓝图。

(4)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请对新时代如何建设交通强国,提出建议。
33.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之前的战争平均每天死亡人数比较表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在这一月当中,国际形势的演进虽稍迂缓,其趋势却值得乐观。英苏同盟成立,在互助之外并相互保证不在中途与纳粹言和;大西洋形势空前好转,过去一个月中英国在开战以来损失最小,美国对英国物资供应有了很大保障;日本内阁对于轴心盟约更趋观望,德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由于苏联)宏伟的抗力和韧性,纳粹不只六星期之内不能击败苏联,且随之时间推移,必致困难日增、进度愈缓,将与日本的侵华遇到同样的困难。综上所述,可见不论苏德战事如何变化,国际形势的趋势总是向着明朗方面发展。
——摘编自《〈申报〉社评:一个月来苏德战事与世界》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直接涉及四大洲、四大洋。61个国家和地区卷入这场战争,珍贵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对欧洲的全球霸权的破坏,留下了两大包括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的地区在内的权力真空,这两大权力真空的存在导致了冷战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原子弹、远程轰炸机、半导体、雷达、电子计算机等方面的发明和改进。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平均每天死亡人数与之前的战争相比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国际形势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发展的推动因素。
(3)根据材料三,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4)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对我们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