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初三上册中考一模历史免费试卷(江苏省泰州市)

1. 详细信息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说:“自从儒家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后,表面上看来儒家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由此可见,作者认为儒学
A. 推动封建教育的发展与繁荣
B. 吸收了道家、法家等各派的合理成分
C. 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D. 成为维护统治的工具
2. 详细信息
“(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宋书》卷五十四)这一现象出现的政治因素是
A. 社会稳定
B. 自然条件优越
C. 人口南迁
D. 国家统一
3. 详细信息
下面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示意图,其中对下列示意图解读错误的是

A. 图一是分封制,目的是巩固西周奴隶主统治
B. 图二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早建立县制
C. 图三是元朝行省制,加强了元朝的统治
D. 图四是明朝君主集权强化,六部指吏、户、礼、兵、刑、工
4. 详细信息
下图反映了19世纪40年代清政府部分商品进口税率的变化。与这一变化相关的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九国公约》
5. 详细信息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深入,甲午中日战争是个分界线,之前列强的侵华方式主要是“贸易+特权”,之后则变为了“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甲午战后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B.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 《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
D. 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6. 详细信息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
②轻视阶段(1840~1905)……
④赞赏阶段(1937~1945)……
⑥敌对时期(1949~▲)。
在“②轻视阶段”,美国直接参与了下列哪一次侵华战争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详细信息
有人是这样评论中国近代某次运动的:“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他评论的运动是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8. 详细信息
蒋介石电文:“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怕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材料说明台儿庄大捷的原因是
A. 全民族团结抗战
B. 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
C. 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战
D. 华侨华人支援抗战
9. 详细信息
“这次战役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划江而治的企图,为人民解放军继续向南进军,解放全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此“战役”是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10. 详细信息
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0多年的足迹,有些城市永载史册。我们依次选择上海、南昌、延安、长春的理由是
①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地
②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之地
③人民军队的创建之地
④中共七大召开地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②
C. ③④①②
D. ①④③②
11. 详细信息
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主要是指 ( )
A. 国家的名称变了 B. 国家独立富强了
C. 中国的社会性质变了 D. 人民的生活改善了
12. 详细信息
一般认为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下列表格属于史学研究的

年份

商办

外国人办

设厂数(家)

资本(千元)

资本所占比重

设厂数(家)

资本(千元)

资本所占比重

1872-1894

53

4687

9.6%

103

28000

57.3%

1895-1913

463

90810

41%

136

103153

46%



A. 问题形成
B. 史料收集
C. 史料整理
D. 历史解释

13. 详细信息
“到1952年,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私营工厂只有依附国营经济才能生存。大部分资本家认识到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材料叙述的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
A. 背景
B. 目的
C. 内容
D. 作用
14. 详细信息
《美国总统制起源与发展》一书中写到:“富兰克林·罗斯福已经永久地改变了美国政治,并且在他的指导下,现在美国人希望联邦政府在国内和全球事务中采取积极的态度,而在政府的组织框架内,总统应该起主导作用。”以上材料主要说明罗斯福总统当政时期美国
A. 确立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B. 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C. 分权制衡的体制遭到破坏
D. 总统的行政权得到加强
15. 详细信息
2018 年江苏高考在安保方面采用了人脸识别技术,这一技术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哪一领域的重大成就( )
A. 原子能技术 B. 空间技术
C. 计算机网络技术 D. 生物技术
16. 详细信息
对外交往,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地区各民族文明交融,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观察图一并依据所学知识,请列举出这条道路开辟之初传播的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文明成就各一例。写出图二中古代中国和非洲友好往来的典型事例。
材料二 海路贸易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通道。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空前繁盛。
——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政策因素。
材料三 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政府曾严厉海禁,“片板不准下海”。后来,清政府又进一步规定:只允许外商在广州一处进行贸易,外商的活动,必须由政府指定的商人“管束稽查”。
——摘编自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综合材料一、二、三,概括古代中国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恶果?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了积极的外交活动,扩大了我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为新中国的和平建设争取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4)新中国提出的哪一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根据材料四,指出积极的外交活动对国内和平建设的作用。
17. 详细信息
实现近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各国历程有所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17世纪,人类历史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嬗变,这是一个不断变革、充满活力的时代。意大利、葡萄牙等一些先进国家在这一世界性历史巨变中各居于先导地位,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开始了。
——华东师大版《世界历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14—17世纪,意大利、葡萄牙两国各居于先导地位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共同影响。
材料二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于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机和机器的产生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2)据材料二写出以蒸汽机作为动力,应用在交通运输领域英国取得的一项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革命对中国近代化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1868年是日本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从此,日本进行了急速的资本主义改革,大力学习西方,毫不犹豫地采用当时来说堪称最新的方法,即利用铁路和轮船为中心的产业革命的成果,聘请外国专家;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用了短短几十年它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差不多用了200年左右时间才完成的近代化进程。
——摘编自《大国崛起》
(3)据材料三概括日本用了短短几十年走完了近代化进程的原因。
材料四 “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的过程,言教即主张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观念。”
(4)能够印证材料四中“继而言政”的史实是什么?据材料归纳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各国近代化道路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8. 详细信息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社会的进步始终伴随着人的觉醒和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认识到老百姓对治国安邦的重要性,为此他在经济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拯救中国。……经过五四运动,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并归纳这场运动的主要影响。
材料三 “吸引你的,就是这神秘。因为她的美貌,你永远忘不掉她的面容,于是你就仿佛在听一曲神妙的音乐。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了你的情绪而转移。”
——傅雷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是傅雷对达·芬奇的哪一部著作的评价?
材料四 一个农奴的反应:3月5日,一个伟大的日子。解放宣言!……我怀着尊敬和感激注视亚历山大二世的画像……我无法待在家里,我要到街上走走。人们在这里或那里大声读着声明。我不断听到诸如“自由法令”和“自由”词汇。
——《全球视野下的文明史》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我”为什么会对亚历山大二世怀有尊敬和感激之情?
材料五

图一物种起源探索者 图二发明大王
(5)图一中的人物创立的哪一理论为生物学和其他学科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图二人物的发明说明当时在能源领域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什么时代?
(6)作为青年学生,通过学习上述历史人物,应确立怎样的人生态度?
19. 详细信息
国家之间关系的变化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各国实力的此消彼长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他们的较量是现代的祸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在“该死的联盟体系”中展开较量的是哪两大集团?他们的较量最终形成了怎样的国际关系格局?
材料二 1947年杜鲁门向国会参众两院发表咨文,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营垒,美国负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声称美国的政策必须帮助各国人民,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解决有关他们各自命运的问题。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这段文字所包含的政治原则被称为什么?它表明美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冷战”……到1953年开始减弱……他(斯大林)的较年轻的继承者准备缓和国外的“冷战”和国内的独裁统治。在美国,新的艾森豪威尔政府正在取代杜鲁门政府……1953年7月,朝鲜战争宣告结束,从而消除了国际紧张局势中最大的一个根源。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据材料三,概括出20世纪50年代美苏“冷战”开始减弱的原因。
材料四 据人民网4月30日讯:(因乌克兰危机)美国于2014年4月28日宣布对俄罗斯实施新的制裁。对此,俄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主席费奥多尔•卢基扬诺夫表示:“谈论俄美两国关系激化已经没有意义,我们已经转入了另一种现实,……鉴于当今世界是开放的、多元化的,所以将不再有俄美‘二人转’游戏。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俄美‘二人转’游戏”最终结束的标志是哪一事件?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影响国家之间关系变化的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