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八年级语文2019年下册月考测验完整试卷

1.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古诗文默写。
①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其中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
②《梁甫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现了海民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野人一样的粗俗艰苦生活方式。
③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④默写《钱塘湖春行》的部分诗句: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根据拼音写汉字。
(1)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zhèn lóng fā kuì(__________),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2)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dān jīng jié lǜ(_________),青丝变白发。
(3)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xīn xiù(______)时,惊讶不已。
(4)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bān fā(______)了诺贝尔奖。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她轻盈的舞步,刹那间成了众人的焦点,那美妙的步伐让人不禁沉醉其中。
B.星期一,由于大雪和结冰,欧洲机场一片混乱,成千名准备回家过圣诞的滞留旅客感到十分焦急。
C.俯仰生姿的桂林山水成了众多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D.在学习中要善于开动脑筋,摸索规律,这样才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是一个网络大国,网络的飞速发展给网民带来了“红利”,但是成了助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但是”改成“而且”)
B.由于月考的好成绩,使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删去“由于”或“使”)
C.日本权威杂志《达文西》评选最受欢迎男作家,前三名始终一直就是:伊坂幸太郎、村上春树、东野圭吾。(去掉“始终”或者“一直”)
D.在生命的最后十五年,他倾尽财力与智慧,去推广并探索这项科技发明。(删去“与智慧”)
5. 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历史上,广东不仅是丝绸、瓷器、茶叶等中国大宗传统商品的出口集放地,也是世界时尚用品的重要产地,其代表就是广东的扇子。扇子,东西方都有,但来自广东的扇子卖得特别火,风靡欧美,畅销世界。
169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首次在广东订制了8万件扇子,这些扇子一抵达欧洲市场,就备受青睐、欧洲的宫廷贵妇都以拥有一柄精致华美、充满异国情调的广东扇子为时尚。19世纪,在美国东部海岸城市,几乎没有一位女士不拿着一把来自广东的扇子出现在夏日晚会或时装舞会上。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6个字。
(2)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
无处 随时 不清风 动来 举起 消酷暑
6.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______) ②或王命急宣(________) ③沿溯阻绝(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B.本文第一段介绍三峡的地形地貌特点,先突出其两岸高山连绵,再写其高耸峻峭。
C.本文写山,突出其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先写水之急再写水之盛。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三峡的万千气象尽收笔底。
D.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是为了表现猿鸣之哀,渲染秋天的肃杀气氛。
7.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征求不已/惧其不已也 B.惟欲清净/惟吾德馨
C.此皆朕所目见/见往事耳 D.百姓不堪/人不堪其忧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本 根 不 摇 则 枝 叶 茂 盛 君 能 清 净 百 姓 何 得 不 安 乐 乎
【3】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8.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1】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本篇新闻特写的内容。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3】本文最后一段描写印度观众是否多余?为什么?
9.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那个冬天,那个人
五年级的那个冬天特别冷,听说农场里很多人家养的鸡和鸭子冻死了,还有一匹马也冻死了。天上不落雪,只刮北风。就是这样的天,才叫真冷。
我们还要去学校上课。谁都不想上课,因为教室里也冷。教室的窗户到处有裂缝,那风就会像刀子一样射进教室,离它近了,耳朵会听见风在鸣叫。教室里的取暖设备,就是一个砖砌的炉子和一面砖砌的火墙。
烧炉子,是一件大事。北大荒的冬天,天亮得晚,黑得早。要烧炉子,就得在天不亮时去学校,把炉子用柴引燃,加上煤,把火墙烧热,一两小时后,才能将教室里的寒气慢慢赶走。
每天下午放学前,老师都要布置安排第二天早上烧炉子的人。一到这个时候,老师的眼光就在同学们的脸上扫来扫去,我和同学们都低着头,躲避老师的目光。一想到要起那么早,那么冷,离开热乎乎的被窝,独自一个人来到冰冷的教室里生炉子,就觉得可怕。
老师也不忍心叫我们早起生炉子,他在等着学生主动举手,能够主动为同学们生炉子。
这时,一个叫王才军的同学胆怯地举了手。一开始,老师没看见他举起的手,因为王才军还没有把手举过自己的头。
老师问:“王才军,你是在举手吗?”
王才军脸红了,手想缩回去,又想举高一点儿。他是不习惯举手的,因为在课堂上,他从不举手,从不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都知道,老师提的问题,他永远不知道答案。
老师又问道:“王才军,你要是举手,就举高一点儿,让我和同学们都能看到!”
王才军这才把手举过了头顶。他一举手,我们都把头抬起来,舒了一口气。老师笑了一下,点着头说:“王才军明天生炉子吧!”
第二天,我们一进教室,果然很暖和,一股热气扑面而来。王才军的脸上有烟熏的痕迹,手上也残留着煤黑。他蹲在炉子前,把早上带来的凉馒头放在炉子上烤。
我们上第一节课的时候,除了温暖外,还能闻到炉子上烤馒头的香味。在温暖和有香味的教室里上课,大家心里都洋溢着幸福。
从那天开始,老师不再安排同学轮流生炉子了,因为王才军背后跟老师说,冬天烧炉子的事,他一个人包了!一个月过去了,我们都已经习惯温暖和有香味的教室了。
王才军的学习成绩真的很差,刚刚考完试,他的成绩又在全班垫底。老师批评王才军的时候,总是说,你要多抽出点儿时间,做做算术题,背背课文,多查查字典,你的错别字太多了!老师指责王才军的时候,非常激动非常生气。我偷偷看王才军,他的鼻孔四周还挂着生炉子时的煤黑,手也是粗糙不堪的,挨了老师的批评后,他一直垂着头,用力搓着自己的手。
我跟他说:“你去外面用雪搓搓手,也把自己脸上的煤黑搓掉!”
他看看我,点点头。
他一个人跑到教室外面,蹲在雪里,用雪搓自己的脏手,用雪搓自己鼻窝处的煤黑。我心里有些替王才军不平,觉得老师批评王才军时太狠了,就是看在他每天为同学起大早生炉子的份上,也该嘴下留情的。
我最担心的是,王才军挨了老师的“痛批”之后,不再为大家生炉子了。
第二天,王才军照旧去教室生炉子,把教室里烧得暖暖的,他照旧蹲在炉子前烤馒头,吃早餐。
某日,我走进教室时,一阵寒气袭来,炉子没生,火墙是冰冷冰冷的。同学们进了教室,手套和帽子都摘不下来,室内的温度跟室外差不多。老师来了,手忙脚乱地生炉子,并告诉我们,王才军的家搬到别的农场去了。
老师和我们没有经验,把教室里烧得全是烟,呛得睁不开眼。大家只能都躲到教室外面,一面等着教室里的烟散尽,一面拥挤在教室外面,不停地跺着脚取暖。
那个时候,大家都不说话。
在那个冬天的早晨,我望着灰蒙蒙的天,第一次想念一个人,而且想念的是家庭之外的人。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根据小说的故事情节,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羞怯举手,主动生炉→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搬家转校,无人生炉
【2】我们应如何看待文中的王才军同学?
【3】赏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一到这个时候,老师的眼光就在同学们的脸上扫来扫去,我和同学们都低着头,躲避老师的目光。
(2)老师来了,手忙脚乱地生炉子,并告诉我们,王才军的家搬到别的农场去了。
【4】文章标题、开头和结尾都提到“那个冬天”,有什么作用?
10.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 松、竹、梅 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 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因此,世间万物均有其特点,只要你认真观察,用心体悟,总会有所收获。
请你以“我心中的 ”为题,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写一篇文章。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字数不少于500字。
11.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附加题
蜘蛛的最佳捕猎期是每年的五六月间。当我第一次观察蜘蛛洞时,就发现它躲在洞穴第一层——即前文所说的“拐角处”。一开始我想用蛮力来对付它,就用一把一英尺长两英寸宽的小刀,不停地掏那些洞,一连干了好几个小时,却没有抓到蜘蛛。我又开始更大面积地寻找,想抓住一只塔蓝图拉毒蛛,冲动之下甚至想拿把斧头,把这些洞穴劈开。最终一无所获的我终于放弃了武力,改用头脑。
人们都说:需要是创造之母。我居然有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我找来一根植物的主茎,在顶部绑一个麦穗,用做诱饵,在蜘蛛洞口轻轻地晃动。很快我就发现蜘蛛的注意力被穗饵吸引过来了,开始谨慎地踱着步向麦穗走过来。我将这个家伙引出洞,确信它已无法逃回洞中后,迅速抽开麦穗;蜘蛛见势不妙,转过身嗖地朝洞口冲去,我当然不会让它逃跑得逞,抢在它前把洞口封住了。塔蓝图拉毒蛛一时冒昧行事昏了头,就连躲避我的捕捉也显得异常笨拙。最后我把它赶入一个纸袋,迅速封上袋口。
有时候,蜘蛛会起疑心,怀疑是陷阱,或者当时并不很饿,就会按兵不动,与洞口保持一小段距离。可能它认为此时并不是跨越门槛的最佳时刻。它的耐性显然超过了我的决心,在这种情况下,我只得改换战术:首先确定蜘蛛的确切位置,然后探明洞里通道的方向。一切准备就绪后,我用一把小刀沿通道斜插进去,堵住蜘蛛的后路,再用东西在洞口装蜘蛛就大功告成了。这套战术屡试不爽,特别在松软的土壤中更是百试百中。
在这种恶劣环境逼迫下,塔蓝图拉毒蛛要么受惊舍洞而去,要么顽固地以其背部来抗拒刀锋。如果蜘蛛采取第二种态度,继续顽抗,我会用刀把泥土连同顽抗的蜘蛛一同挑出来,然后轻松地将它捕获。
【1】上面文段节选自法国作家________的科普作品《_______》。
【2】“这套战术屡试不爽”,“这套战术”指的是什么战术?并在本文中给“屡试不爽”找一个同义词。
【3】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你认为鲁迅给予该书这么高评价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