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题带参考答案(2019-2020年山东省阳谷县)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好莱坞英雄史诗片《史前一万年》上映时获得不错票房,该片将视线放到了人类的远古时期。假如你也想穿越时空,回到远古时期去体验我国最早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最好选择去
A. 云南
B. 北京
C. 浙江
D. 陕西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获取有效看息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符合“距今约70万〜20万年” “会使用天然火” “能打制石器”三个信息的古人类足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文物是发现历史、证实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列文物中,能体现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状况的是
A. B. C. D.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体现了我们先祖的创造力和智慧。根据神话传说,以下搭配错误的是
A. 黄帝﹣﹣发明算盘
B. 仓颉﹣﹣创造文字
C. 嫘祖﹣﹣养蚕缫丝
D. 伶伦﹣﹣制作音律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这标志着( )
A.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 B. 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
C. 夏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D.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于。
A. 公元21世纪
B. 公元16世纪
C. 公元前21世纪
D. 公元前16世纪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品有严格的规定,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社会腐败现象严重
B.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C.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D.西周青铜铸造业落后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一朝代开始?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A. 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 都江堰的修建
C.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D.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史记·周本纪》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材料反映出这一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
A.改革变法 B.诸侯争霸 C.百家争鸣 D.推行郡县制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
A.晋文公称 B.齐桓公称霸
C.越王勾践称霸 D.楚庄王称霸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战国初期,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权力下移,一些因实施改革新政而强大的卿大夫逐渐瓜分、取代原诸侯权位,执掌国政。下列哪一诸侯国被分为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
A. 晋
B. 秦
C. 齐
D. 楚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能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
A.土地私有 B.奖励耕织
C.奖励战功 D.推行县制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8年1月,中央电视台《国家宝》栏目展示并演绎了一件与计量有关的藏品“商鞅方升”(见下图)的前世今生。这一文物可以佐证商鞅变法实施的哪一举措?

A. 奖励军功 B. 奖励农耕 C. 推行县制 D. 统一度量衡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人吴文锡描述中国古代一项水利工程:“龙是何年伏,江流滚滚来。神功名永著,山势斧分开。作堰敢辞瘁,慰农愧少才。眷言秦太守,一步一低回。”此诗的名字是:
A. 《永济渠》 B. 《灵渠》 C. 《都江堰》 D. 《大运河》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
A.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B.兼爱,非攻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 焚书坑儒
C. 修筑长城 D. 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
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郡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国家博物馆藏有一块秦代十二字砖,砖上刻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无饥人”。根据我们学过的有关文字演变知识可以判断,这块方砖上的文字应该属于
A. 金文
B. 行书
C. 小篆
D. 隶书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秦统治者的暴政 B.民族矛盾尖锐
C.连年灾荒,百姓无法生活 D.戍雨误期,按秦律当斩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蒙恬修筑了从威阳直通北边九原的直道,“长千八百里”。这项措施( )
A. 促进了北疆与内地的交往 B. 加速了国家完成统一进程
C. 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 解除了匈奴对边境的威胁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王华在收集资料卡片的时候出现以下几个事件,据此可以判断他研究的单元主题是( )

A. 动荡和变革 B. 国家分裂
C.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D. 统一国家的建立
24. 填空题 详细信息
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孔子的思想后来由弟子整理成《___________》书。
25. 填空题 详细信息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与商军在______决战,商军倒戈,商朝灭亡。项羽在_______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
26. 填空题 详细信息
________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________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27. 填空题 详细信息
________年,____________(人名)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8. 填空题 详细信息
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_________为标准货币。公元前209年夏,陈胜和吴广在_______起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29. 综合题 详细信息
2018年4月18日上午,戊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代表聚集中原大地,祭拜我们共同的祖先—轩辕。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实践中形成了独有的民族精神,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的人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农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白虎通》
材料二(他)“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史记·夏本纪》
材料三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神农”的贡献。
(2)据材料二指出“他”的重要贡献。
(3)据材料三分析华夏民族形成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中华民族具有的民族精神。
30. 综合题 详细信息
制度文明是人类发展水平和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今大道既隐(意为“去”),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礼记·礼运》
(1)材料一中由“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说明当时王位传承制度出现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七上》
(2)材料二体现的是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能不能保证周天子对广大疆域实行长久的统治?为什么?
31.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般不易礼而亡”。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事件?发生于哪一年?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因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2)根据材料二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当时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变法?为什么?
材料三:秦孝公去世后,旧贵族挑拨秦惠王以谋反罪逮捕商鞅。……商鞅被捕后,惨遭车裂而死。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有何认识?。
(4)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
32. 综合题 详细信息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李白《古风》
(1)材料一称赞了秦始皇的哪一历史功绩?
材料二:

(2)材料二图中①处应该填什么官职?
(3)材料二中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材料三:

(4)材料三两幅图片反映了秦朝采取的哪两项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33.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一”在政治上主张什么?他的学说集中在哪本书中?
(2)写出材料一中“图二”所创立的学派。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材料二: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
(3)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他”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张什么?
(4)综上材料,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