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在线测验完整版(2018-2019年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宝应中学)

1.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活这一生,什么都得嚼一下
陈晓卿的吃货史能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1987年,他还在读研究生,作为摄影师揽活,拍了第一届中国美食节。那是他第一次参与美食节目。那次,北京稍微像样的饭馆,都是会场,陈晓卿跟着大吃四方。端上来鱼翅,一个灯光师说“我不吃粉丝”,大家嘲笑他连鱼翅都不知道。陈晓卿也跟着一块嘲笑,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
大概没有什么能够阻拦他对吃的热情。连2003年得了中度抑郁症,都只影响到了睡觉,丝毫没影响到吃饭。正值“非典”时期,满大街馆子,没一个需要排队,“这我太开心了。”至于危险,“你生死都置之度外了,怎么还会在乎这个。”
吃到高兴时,陈晓卿喜欢跟饭馆老板搭讪。
北京华威南路“美味食源 ”螺蛳粉的老板江南。听着眼前这位黑胖大汉有一句没一句跟自己聊酸笋的颜色、“你们一天卖多少粉” ,心情十分不美妙 :“你到底想干什 么?!”
来自广西柳州的江老板十分自豪于家乡的螺蛳粉。也自豪于自己的手艺。江老板乐于品尝一切食物。“管它臭也好,馊也好,活这一生,什么我都得尝,我得嚼一下。”刚到北京时,他就去喝豆汁。“还有臭豆腐,我咽了十几次都咽不下去,包括最好的,80块钱一份,到喉咙口,想办法都吞不下去。但吃不了是另外一回事。我尝过了。是吧 ?”
这和陈晓卿的观念不谋而合。他到每个地方都要吃当地的东西,吃了几十年,居然没有吃不下的。他最喜欢举的例子是,在云南吃傣族人的撒撇——用牛反刍出的胃液拌蚂蚁。主人为表示亲近,先吃半勺,给客人吃主人嘴里掏出来的剩下半勺。
陈晓卿尊崇食物多样化,觉得这应该像生物多样化一样重要且迷人。不过以前,他觉得美味都在民间,在普通老百姓那里。这几年,他渐渐觉得除了穷人,很多富人也在保留这种多样化。比如顺德的菊花水蛇羹。遵循古制,暮春栽培菊花,夏季花期时每日早晚精心护理,初秋择鲜嫩舒展花瓣,配上此时肥美的水蛇。用四五个月的时间成本做一道菜,只能是有钱人才舍得。他讲起了一种红薯,叫老鼠薯,产量很小,基本被淘汰。但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小时候吃过,很想再吃。碧桂园的总厨找了一年半,跑遍中国红薯产区,最后在贵州苗族一个山寨里头找到了。因为有这么一个有钱人爱吃。它的品种保留下来了。你说它这算贵,还是不算贵呢?
陈晓卿搭讪的目的,除了聊美食,还想听听厨子或老板背后的故事。他在杭州遇到一位老板。以前在许多国家的使领馆做厨师,见过许多领导人。现在窝在一个小巷子里开小铺子。他在北京遇上日本料理店“海老寿”。老板程世儒是考到日本水产拍卖证的第一个外国人,在神户当了8年水产拍卖师,熟谙食材。现在自己开店,只有晚上开业,因为“要保存体力才能服务好客人 ”。
(摘自《人物周刊》第476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舌尖上的中国》远不止是一部‘吃货圣经’,而观看《舌尖上的中国》也不应该只是‘吃货’的狂欢,做纪录片。文化的东西是不可避免的。这个片子是带着对食物的敬意来做的,观众能从中国人对美食的热爱中。品读到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对中国人来说。它处于一个非常大的转型期。纪录片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外来工具,最早大家都不知道怎么拍,都是看外国人怎么拍,说的都不是自己的话,就像让我现在用英语写一首诗。我觉得你要说它是个作品,非常非常困难。”
(陈晓卿自评)
【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陈晓卿对吃的认识也是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提高的,但作为吃货,陈晓卿可以把生死置之度外,为了吃他可以不顾一切,哪怕是身体状态不佳时,也毫不减弱。
B. 陈晓卿与食店老板搭讪除了要了解美食,更是要拉近与不同食物制作者的距离,以期盼了解他们人生,从而有利于多角度表现食物的魅力。
C. 食物多样化,对于美食文化而言很重要,在陈晓卿看来,一些富人为追求美食而大花金钱,在对食物多样化的保护上与普通百姓制作日常美食作用是等同的。
D. 食店老板江南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吃当地的东西,这是他“乐于品尝一切食物”思想的表现,这一点也影响到陈晓卿大胆地去品尝许多难以下咽的食物。
【2】陈晓卿认为人活着就要“什么都得嚼一下”,他都咀嚼了生活的哪些滋味?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陈晓卿拍摄纪录片能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这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2.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暮 鼓
铁 凝
日落之后,天黑以前,是黄昏。
黄昏好像是一个有形的、硕大无朋的器皿,正承接着她的投入。她相信运动,只有运动才能年轻,才能保持整体的青春感。
迎面偶尔过来几个遛狗的人,她避免和他们打招呼、搭讪。住在美优墅的业主,房子不小,院子挺深,喜开车不喜走路。她在这里走路十年,从来没和一个业主讲过话。只有一次,她在小区会所门前的林荫道上差点被一条叫“斯通”的狗扑倒。
那主人一手搂住奔回他身边的斯通的脖子说,他不大,还是个孩子呢,才六个月。刚才他是跟您逗着玩儿呢!
她压抑着胸中的气愤说,它再是个孩子也不是人类意义上的孩子,它毕竟是条狗啊!
说完,她掉转身拔腿就走。两条腿发软且发抖,继而涌上更强烈的一股铁灰色的感觉,叫做悲从中来。
她十年前提早退休了,去农民工子弟学校当志愿者。老师给女孩子们穿小旗袍,让男孩子穿燕尾服,有时也会在臂弯里擓上一只柳编的小篮子,篮子里装着各种形状的馒头。让孩子分赠给嘉宾,老师们说馒头是真正在大铁锅里蒸出来的,用的是烧柴火的灶。嘉宾们手捧“原生态”的小馒头,惊喜交加。出身乡村的大亨说是母亲的味道,母亲站在黄昏的村口喊他回家吃饭的味道。新近走红的电视女星亲吻了一个女孩子,称赞学校的成功:少年版燕尾服和柴草灰构成的强烈反差本身就是成功。
她穿着哈伦裤在黄昏里走路。她喜欢往小区东北角走,那儿有一片柿子林。尚存这片别墅开发之前的自然景象。灰色路面上,黑色沥青补丁好似一条条压扁了的巨蟒,正无声地爬行。
马路对面,一个老者几乎正和她齐头并进。老者拖着一把平头铁锨,那哧拉、哧拉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噪音,就来自铁锨和柏油路面的摩擦。她有点抱怨,偏过脸扫了一眼老者— —这老头! 她心说。
黄昏已是尾声,整个的老头就像整个的柿子林那样,模糊起来。风吹拂着他的齐耳乱发,一件辨不清颜色的肥大的中山式制服,过长的袖子几乎盖住了闲着的那只手。他的脚步声,他身后那把铁锨的哧拉声,把黄昏以后这条静僻的柏油路鼓捣得乱糟糟的。
在她斜后方的老头停住脚,摸出烟和火柴,腾出手点着烟,狠狠吸了一大口。他咳着喘着向路边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
她看见一个体型壮实的工人正朝她和老头这边张望,望了一阵,就快步朝他们走来。“妈 !妈 !”他喊着“妈”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
路上没有别人。是在喊她吗?错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或者她竟然很像这位施工队成员的 妈?她的心一阵轻微的抽搐,那铁灰色的感觉又浮了上来。
她疑惑地看着端着空饭盆的年轻工人,就见他很确定地走到老头跟前,从他手里接过铁锨,又叫了一声“妈”,他催促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老头”不急不火,由着儿子接过铁锨。
他没有把身穿哈伦裤的她错认成自己的妈,他是在管那老头叫“妈”;那么,她一路以为的老头并不是个老头,而是个老太太,是— —妈。
年轻人扛着铁锨在前,引着他的妈走,一笸箩馒头和一只一抱粗的不锈钢汤桶,白菜汤味儿就从这桶里漾出。母子二人舀了菜汤,每人又各拿两个大白馒头,找个暗处,把汤盆放在地上,并排站在路边吃起晚饭。过分雪白的馒头衬着他们黧黑的手,泛着可疑的白光。
她佯装在近处溜达,耳边又响起一路上“老头”那粗砺的吼痰声。
但是,假如生活的希望在于能够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生活的残忍也在于能够让不可能居然成 为可能。
路边的年轻人很快吃完,从地上端起妈那份菜汤递到她手上。妈吃完馒头喝完汤,拍打拍打双手,在裤子两侧蹭蹭,从肥大中山式上衣的肥大口袋里掏出两只壮硕的胡萝卜,递给儿子一只,另一只留给自己,好比是饭后的奖赏。
她发现,吃饭的这段时间里,妈一声也没咳嗽,像是珍惜和儿子并肩的吃饭,又好似铁了心不让咳嗽和喘去败坏这片刻的安宁。
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
她迎着鼓声回家。在凉嗖嗖的晚风中,会所旁门的一辆“路虎”的车顶上,端坐着一只老猫,她和老猫脸朝着同一个方向,“肩并肩”地抻着脖子静听、观望起那些窗子里的鼓声和人影。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中的“她”是一个生活比较优裕的退休女职工,她热爱生活,对社会弱势群体怀有爱心,又对某些现象很看不惯,颇有几分愤世嫉俗。
B. 文中两处写到“铁灰色的感觉”,前一处表现的是对狗主人的愤懑,后一处则是由于对青年工人呼唤的不解。她因而感觉到了世间的阴冷坚硬,对未来感到极其迷茫。
C. “她”对“老者”的态度有个复杂的变化过程:抱怨— —疑惑— —同情— —惊讶— —悔恨— —羡慕。这些描述表现了作者对“老者”和她的儿子虽苦犹甜的生活的肯定。
D. “假如生活的希望在于能够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生活的残忍也在于能够让不可能居然成为可能”这一议论句,反映的既是“她”的感慨,更表达了作者的愤怒。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标题 “暮鼓”的含义。
【3】试探究文中“她”的复杂情感。
3.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元纮,其先滑州人,本姓丙氏。曾祖粲,隋大业中屯卫大将军。封应国公,赐姓李氏。 开元初,三迁万年县令。赋役平允不严而理俄擢为京兆尹寻有诏令元纮疏决三辅诸王公权要之家皆缘渠立硙以害水田元纮令吏人一切毁之百姓大获其利又历工部兵部吏部三侍郎。十三年。户部侍郎杨瑒、白知慎坐支度失所,皆出为刺史。上令宰臣及公卿已下精择堪为户部者,多有荐元纮者,将授以户部尚书,时执政以其资浅,未宜超授,加中大夫,拜户部侍郎。明年,擢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元纮性清俭。既知政事,稍抑奔竞之路,务进者颇惮之。时初废京司职田,议者请于关辅置屯,以实仓廪。元纮建议曰:“军国不同,中外异制。若人闲无役,地弃不垦,发闲人以耕弃地,省馈运以实军粮,于是乎有屯田,其为益多矣。今百官所退职田。散在诸县,不可聚也。百姓所有私田,皆力自耕垦,不可取也。若置屯田,即须公私相换,征发丁夫。征役则业废于家,免庸则赋阙于国。内地置屯,古所未有,得不补失,或恐未可。”其议遂止。
元纮在政事累年,不改第宅,仆马弊劣,未曾改饰,所得封物,皆散之亲族。右丞相宋璟尝嘉叹之,每谓人曰:“李侍郎引宋遥之美才,黜刘晃之贪冒,贵为国相,家无储积。虽季文子之德,何以加也!”
后与杜暹多所异同,情遂不叶,至有奏者,上不悦,由是罢知政事,出为曹州刺史,以疾去官。久之,拜户部尚书,仍听致仕。二十一年疾瘳,起为太子詹事,旬日而卒。赠太子少傅,谥曰文忠。
(选自《旧唐书·李元纮传》,有删改)
【1】下列对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赋役平允/不严而理/俄擢为京兆尹/寻有诏令元纮疏决/三辅诸王公权要之家/皆缘渠立硙/以害水田/元纮令吏人一切毁之/百姓大获其利
B. 赋役平允/不严而理/俄擢为京兆尹/寻有诏令元纮疏决三辅/诸王公权要之家/皆缘渠立硙/以害水田/元纮令吏人一切毁之/百姓大获其利
C. 赋役平允不严而理/俄擢为京兆尹/寻有诏令元纮疏决三辅/诸王公权要之家/皆缘渠立硙/以害水田/元纮令吏人一切毁之/百姓大获其利
D. 赋役平允不严而理/俄擢为京兆尹/寻有诏令元纮疏决/三辅诸王公权要之家/皆缘渠立硙/以害水田/元纮令吏人一切毁之/百姓大获其利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迁,古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文中的三迁是指升职;有时同 “左迁”,指贬职,放逐。如《史记·屈原列传》:“顷襄王怒而迁之”。
B. 工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与吏、户、礼、兵、刑并称六部。
C. 丞相,中国古代官名。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
D. 少傅,古代官职名,周代始置,为太傅辅弼之官,与少师、少保合称“三孤”。后一般为高官之加衔,以示恩宠,并无实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元纮担任万年县令,征发赋役公允合理,升为京兆尹;他主持三辅境内河渠,命吏卒拆毁王公贵戚沿渠架设的水碾,使百姓大受其益。
B. 户部侍郎因失职被贬,公卿大臣大都推举李元纮,皇上便想任命他为户部尚书,因他资历浅薄,被宰相劝阻,只得授他为中大夫、户部侍郎。
C. 李元纮担任户部侍郎时,朝臣建议在关中屯田,以充实国库。李元纮认为,关中屯田,就要公私相换,调发壮丁,恐怕得不偿失,唐玄宗遂停止此议。
D. 李元纮节操清白,执掌国事多年,不改第宅,仆马弊劣。宋璟感叹说,贵为国相,家无储积,就是季文子的德行,也无法超过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置屯田,即须公私相换,征发丁夫。征役则业废于家,免庸则赋阙于国。
(2)上不悦,由是罢知政事,出为曹州刺史,以疾去官。
(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新秋夜寄诸弟
韦应物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
方用忧人瘼①,况自抱微痾。
无将②别来近,颜鬓已蹉跎。
注:此诗作于公元783年。这一年初夏韦应物外调为滁州刺史,因秋来思念诸弟,感秋有此作。①人瘼:人民的疾苦。②无将:不要。
【1】“相望共星河”的“共”字,一说是“在”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如何抒发的?
5.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两句是:___,____。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3)杜牧《阿房宫赋》“___,____”两句写出了秦国统治者将摽掠而来的美玉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的情形,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
(4)《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最令人不解的无疑是董事长在选择首席执行官时的 ,不论大家如何反对,他毫不犹豫地将刘钢纳入核心权力集团。
②老子极端看重“圣人”,他认为“圣人”拥有至高境界,在政治上看重民心向背,并不 ,而是以民心为己心。
③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工作初见成效,但是反腐高压态势下 、 依然故我的现象并非个别,这种情形就是顶风违纪、顶风作案。
A. 刚愎自用 我行我素 师心自用
B. 我行我素 师心自用 刚愎自用
C. 刚愎自用 师心自用 我行我素
D. 师心自用 刚愎自用 我行我素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阅读经典的目的不在于为了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为了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B. 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工业产出和出口低于预期,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已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件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事件。
C. 文学经典的阅读,是一种发现与开掘:既是对作品所描述的已知、未知世界的发现与开掘,也是对读者自我潜在精神力量的发现与开掘。
D. 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依然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 , , , , , ,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①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 ②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
③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 ④又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
⑤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⑥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
A. ④⑥③⑤②①
B. ②①④⑥③⑤
C. ②①③⑤④⑥
D. ④⑥②①③⑤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 始指异之 侣鱼虾而友麋鹿
B. 辇来于秦 始速祸焉
C. 李牧连却之 外连横而斗诸侯
D. 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履至尊而制六合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对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分类划分正确的一组是( )
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④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⑤不拘于时 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⑦微斯人,吾谁与归 ⑧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⑨师不必贤于弟子
A. ①④/②⑦⑧/③⑤⑨/⑥
B. ①④/②⑦/③⑨/⑤/⑥/⑧
C. ①④⑥/②⑧/③⑨/⑤/⑦
D. ①④⑥/②⑧/③⑤/⑦/⑨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对下面这幅“教子”的漫画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 两位家长凭着自己的主观感受对子女进行教育,这种错误的教子方法体现出目光的短浅。
B. 两位家长这种片面而肤浅的教子方法,会误导孩子的发展,其后果令人担忧。
C. 对于孩子的成长及未来人生道路的选择,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
D. 两位家长文化水平不同,经济状况也不同,教育的方法也不同,这与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是一致的。
12.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请概述《阿Q正传》中赵秀才、假洋鬼子投机革命的三个细节。
13.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藏,是不欲示人的动作。有的人藏拙,有的人藏巧。生活中,随着年龄渐长,人们总会主动或者被动地藏些什么……
要求:请根据上述材料,自主确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