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2019年高三政治上期月考测验免费试卷完整版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例如已经不可收回的时间、金钱、精力等。人们很容易因为对“沉没成本”过分眷恋而继续原来的错误,造成更大的亏损。对此,有经济学家建议,对于“沉没成本”的处置,与其盲目追加,换来无期限的望眼欲穿,不如快刀斩乱麻, 接受“沉没成本”,重新选择。下列行为符合这一处理建议的有(  )
①东北某市对部分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进行破产清算
②甲消费者利用商家“反季销售”时机大量购买“过季”商品
③乙投资者对被“套牢”的股票追加投资以拉低股票平均成本
④丙投资者对被“套牢”的股票“割肉”拋售以防止更大损失。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每年的预算报告被形象地称作“国家账本”,每年国家的钱怎么收、怎么花,一笔笔都有精心安排。根据下表2018年预算报告,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2018年的财政政策

预计全年再减税8000多亿元,将减轻税费负担1万亿元以上;财政赤字2.38万亿元,赤字率预计2.6%

2018年的主要支出政策

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3500亿元,比2017年增加5500亿元

中央财政共安排大气、水、土壤三项污染防治资金405亿元,比2017年增加64.65亿元

中央财政补贴地方专项扶贫资金比2017年增加200亿元;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90元



A. 降低成本,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B. 安排转移支付资金13500亿元,化解金融风险
C. 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
D. 财政在调节资源合理配置,改善民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三期叠加”(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矛盾,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数量扩张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这启示我们
①培育新动能,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
②提高发展速度,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③贯彻新理念,加快培育新兴产业
④促进产业海外转移,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的优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力打击震慑黑恶势力犯罪,有效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旨在
①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②保障人权,提高我国公民的政治地位
③强化专政,扩大公民权利的保护范围
④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有序发展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8年2月13日,国家民政部将起草的《儿童福利机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布在国家民政部网和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种做法旨在
①拓宽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渠道
②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
③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④保障公民通过社会公示制度参与决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养老服务业是涉及亿万群众福祉的民生事业。国务院《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0年我国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这将
①减轻政府财政负担,由社会力量承担政府部分职能
②创新政府服务模式,提高养老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③弥补公共服务短板,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④推动养老服务改革,保障养老服务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喳”写尽了难舍难分之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忧国忧民之心......同时,还有各种藏头诗、回文诗、顶针诗、嵌字诗等。这表明
①古典诗词意境高远,难以逾越
②文学典籍浩如烟海,兼收并蓄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
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题文)当下快节奏的生活、工作难免给年轻人带来的压力。他们借助“都行“可以”“随它去”“没关系”这些“佛系”观念,舒缓内心的焦虑和抑郁,找寻力量温膜内心。这主要体现了
A.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直接现实性
C.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 主体和客体的作用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完成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这启示我们在民生建设中要
①坚持人民为中心,相信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②着眼于事物整体,弥补民生的短板以实现最优目标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积累量的变化必然促成质的飞跃
①反对矛盾均衡论,抓住民生问题主流进而实现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食物所具有的酸、甜、苦、辣、咸五味,有时能够左右人的性格。比如说,经常吃甜食的人性格温柔,对酸味情有独钟的人则少烦恼多快乐。食物之所以会对人的性格有所影响,主要在于其所含的营养成分。例如,蔬菜中钾的含量较高,可促进钠的排泄,能够镇定神经,故常食蔬菜者的性格比较平和。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的性格随着饮食的变化而具有不确定性
②食物有时影响性格与其自身属性密切相关
③食物与性格的关系佐证了联系具有多样性
④性格与食物的关系证明意识是物质派生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惠民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保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扶贫领域的“苍蝇”虽然手中权力不大,但其潜藏在广大基层群众身边,一旦“嗡嗡”作响,不仅破坏党和政府形象,更直接侵害了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这提醒我们
①扶贫攻坚不能忽视对次要矛盾的解决
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
③任何量的变化都会引起事物质的变化
④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2.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开启高质量发展,必须调动国有企业和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其他各类所有制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国产大飞机筑梦蓝天、“复兴号”完美首发、“蓝鲸一号”成功试采可燃冰--2017年这些闪亮的成就,有着共同的标志:国企制造。这一过程中,民企也未缺席,触入供应链、提供零配件,民企与国企一道分享“中国骄傲”的荣光。被称作中国“新四大发明”的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除高铁外的3项,是民营企业的创新之举。新业态快速崛起的背后,离不开通信国企从3G突破到4G并跑的有力支撑。快速普及的网络基础设施,为“互联网+”提供了丰沃土壤。2018年11月,习.平在辽宁考察时指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全面落实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认真解决民营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坚决破除各种隐性壁垒。“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一党中央始终坚持的重大原则,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壮丽实践。国企民企,竞争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为中国经济加油。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概括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关系,并说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意义。
13.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审查批准预算、决算和监督预算执行是宪法和预算法、监督法等法律赋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中共中央办公厅于2018年3月印发了《关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人大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严格按照宪法和预算法、监督法等法律赋予的预算审查监督职权,通过法定程序、运用法定方式,加强对支出预算和政策审查的监督工作,提高审查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政府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解决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和瓶颈问题,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结合材料和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人大加强预算监督的依据,并阐述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意义。
14.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6月9日,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中国青岛召开。
材料一从一开始成员国合作以解决边界和安全问题为主题到当前在反恐、军事、情报共事、能源、贸易和投资、人文交流等多方面展开合作,合作方式不断翻新,合作深度不断加大。上合组织从六国合作到八国携手,走过了17年栉风沐雨的不平凡的历程,现已成为人口占世界近一半、面积超过欧亚大陆60%、国内生产总值总和占全球20%以上的综合性区域组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积极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材料二山东是中国“孔孟之乡”。如今,这片儒家文化发祥地回荡着中华文化与“上海精神”的共鸣。儒家所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协和万邦,和衰共济,四海一家”的“和合”理念同“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天下为公”是大国胸怀,在万众瞩目的国际舞台上,这种胸怀给世界带来新时代的信心与力量。“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主张人民和睦相处,国家友好往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基因,也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行为方式。
(1)结合材料一,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相关知识,分析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历程。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华文化为什么能与“上海精神”共鸣?
(3)就如何弘扬“上海精神”发挥上合组织的作用提出三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