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学在线做题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哪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
A.随机交配 B.种群大小 C.自然选择 D.染色体变异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经下列过程,形成了新物种的是( )
A.马与驴交配产生了骡子
B.二倍体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
C.由抗倒伏易染锈病和易倒伏抗锈病小麦培育出抗倒伏抗锈病小麦
D.桦尺蠖体色的基因频率由S(灰色)占95%变成了为s(黑色)占95%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
B. 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
C. 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
D. 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
A. 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 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 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 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则下列对图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B. 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 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 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动物的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A基因或B基因的胚胎不能成活,若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交配,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是 ()
A.50% B.45% C.60% D.40%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O2、CO2、血红蛋白 B.呼吸酶、抗体、胰岛素
C.血浆蛋白、Ca2+、载体 D.尿素、淋巴因子、CO2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是正常人体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分别表示体液的不同成分,其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 )
①下丘脑 ②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
④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 ⑤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④⑤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血浆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 的是( )

成分/(mol·L-1)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10

140

2.5

10.35

25

47


A.③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B.①属于血浆,②属于组织液,①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②增多
C.①②③及淋巴液构成了吞噬细胞生存的内环境
D.②与③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 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甲表示该部位的细胞膜结构,图乙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 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 点时,K+从细胞膜②侧移动到①侧
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Ⅱ有关
C.b→c 过程中,大量的 Na+从细胞膜①侧移动到②侧
D.b 点时,细胞膜①侧电位比②侧高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α-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 )
A. 肌肉松弛、肌肉僵直 B. 肌肉僵直、肌肉松弛
C. 肌肉松弛、肌肉松弛 D. 肌肉僵直、肌肉僵直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神经递质和抗体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四类物质都是
A.在细胞内起作用 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与特定的分子结合 D.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 M 表示血糖浓度过低,人体可通过途径①②③④进行调节来维持血糖恒定
B.若 M 表示人体处于应激状态,人体通过途径①⑥④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若 M 表示寒冷环境,人体可通过途径①②③④、①⑥④和①②⑤来维持体温恒定
D.若 M 表示血浆渗透压升高,人体可通过①②使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量增加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若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相互联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对寒冷刺激作出的反应只与图甲有关
B.细胞a分泌的激素作用于细胞b,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C.如果细胞a是垂体细胞,细胞b可以表示性腺细胞
D.细胞c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通过电信号传递给细胞d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HIV侵入正常人体后会破坏T细胞,科学家正在研究将HIV引诱到修饰过的成熟红细胞中,以防止病毒增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HIV侵入正常人体初期,机体不能产生细胞免疫将其清除
B.HIV再次侵入人体,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T细胞
C.HIV感染正常人体后,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将会降低
D.成熟红细胞不能为HIV提供复制的模板从而抑制其增殖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是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有 3 种细胞能特异性识别病菌
B.物质Ⅰ和物质Ⅱ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C.若同种病菌再次侵入,则细胞④的周期缩短
D.细胞②和③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作用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目前主要有核酸检测法和抗体检测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抗体检测法利用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
B.感染早期,会出现能检测出核酸而检测不出抗体的情况
C.患者康复后,会出现能检测出抗体而检测不出核酸的情况
D.感染该病毒但无症状者,因体内不能产生抗体因而检测不出抗体,也检测不出核酸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研究植物向性运动与生长素之间的关系,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当探究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内因时,应设置的实验组为b和c对照
B.当探究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外因时,应设置a和c对照
C.当探究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时,应设置c和e对照
D.上述实验中,所选用的植物胚芽鞘必须是同一物种的胚芽鞘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 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 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D. 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植物种子成熟后需经低温贮藏才能萌发,为探究其原因,检测了该种子中的两种植物激素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根据激素的作用特点,推测图中a、b依次为

A. 赤霉素、脱落酸
B. 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C. 脱落酸、细胞分裂素
D. 赤霉素、乙烯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为某种植物扦插枝条经不同浓度 2,4-D 浸泡 30min 后的生根结果(新生根粗细相近),对照组为清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2,4-D 浓度(mg/L)

对照

100

300

500

数目

5

8

17

15

根长(cm)

4.2

6.1

6.3

5.5


A.实验前需去除枝条上的成熟叶片和芽目的是排除内源生长素的影响
B.促进该植物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 2,4-D 浓度是 300mg/L
C.促进生根效果相同可能存在两个不同的 2,4-D 浓度
D.本实验结果体现了 2,4-D 对根生长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

A. a B. b C. c D. d
25.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中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图①②③是关于地雀的进化、发展过程示意图。

(1)上述地雀之间的关系能体现遗传多样性的类型是____,能体现物种多样性的类型是_________。
(2)若干年后,小岛上出现了地雀C。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起到选择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这种新物种的形成方式实质上是由于不同种群内的______发生改变。
若图②时期,小岛和大陆的两个地雀种群的相关基因型种类和个体数如下表所示。

基因型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总数

个体数

20

22

4

20

12

3

9

8

2

100

基因型

AATT

AaTT

aaTT

个体数

196

168

36

400

(3)甲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______。
(4)种群甲的基因A的频率为_____。
(5)已知上表中乙种群每个个体有2×104个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则该种群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是_____。

26.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小明同学走路时右脚踩在钉子上,马上引起右腿的收缩以避开损伤性刺激的继 续作用,而左腿迅速伸直以支持身体,使身体不会跌倒。下图表示这一复杂反射的过程,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参与这一活动的神经元至少有_____个。
(2)当反射活动进行时,神经纤维细胞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填相同 或相反)。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过程中,信号转换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 和箭头表示),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分析可知,同一神经元在一次反射活动中产生的神经递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只有一 种可以有多种)。
(4)右腿的弯曲和左腿的伸展发生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 (填先右腿、先左腿或同 时)。
(5)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小明到医院体检时,当采血针刺向手指时,能忍住痛不缩手,这说明缩手反射受_____________的调控。
27.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血糖平衡对于保证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机理。请据图 分析回答:

(1)胰岛素在细胞的核糖体合成后,具有生物活性的胰岛素存在于细胞的_________形成 的囊泡中,促进胰岛素分泌的刺激有________,根据图示可知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 包括_________。
(2)图中 c 过程表明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受到____________的影响,c 的受体除分布在胰岛 B 细胞膜上外,还可能分布在___________ 细胞膜上。
(3)根据图示,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通过增加__________________ 以促进细胞吸收葡萄糖;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合成。
(4)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图中抗体 1、抗体 2),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_____病。根据图示分析,由_____引起的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含量正常甚至比常人偏高。
28.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感病毒必须在___________内才能增殖。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体温维持在 39℃,此 时人体产热量_____散热量,持续高烧人体会感觉身体发冷的神经中枢位 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流感病毒的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时,B 细胞在_____的作用下会增殖分化为_____细胞,后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3)HA 和 NA 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可以引发人体免疫反应,但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 氨基酸序列的变异频率非常高,导致每年都要接种流感病毒疫苗,请分析其免疫学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者通过实验观察 NA 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主要实验材料包括:感染流感病毒后 63 天、21 天的两位康复者的 NA 抗体(分别为 D63、D21)、对照抗体、 流感病毒和易感细胞。
①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培养易感细胞、_____(选择并排序)等。

a.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b.将各混合物加入同一细胞培养瓶 c.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培养瓶d.检测 NA 抗体与易感细胞的结合率 e.检测培养物中病毒的增殖量f.检测细胞对病毒的损伤程度
②图中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 NA 的抗体,其中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 好的抗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用的对照抗体应不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异性结合。
③ 依据本实验结果,可以选用_____制备相应的流感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