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2020年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在线做题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石英是制造光导纤维的原料,也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
B.刚玉硬度仅次于金刚石,可做机械轴承,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C.泰国银饰和土耳其彩瓷,其主要成分均为金属材料
D.手机外壳上贴的碳纤维外膜是一种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的溶液中
B.的溶液中:
C.漂白粉溶液中:
D.由水电离出的的溶液中: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A.收集 B.分离
C.制备 D.制取蒸馏水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能提高活化分子的比例,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B.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丁达尔效应
C.将饱和溶液滴入溶液中,可获得胶体
D.都属于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气体中所含数为
B.的稀中,含有数目为
C.金属钠与氧气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
D.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分子总数为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以下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A.向溶液中通入氧气后生成浅黄色沉淀
B.氯与钠形成离子键,氯与硅形成共价键
C.工业生产硅单质原理:
D.Na与冷水反应剧烈,Mg与冷水反应缓慢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氯气及其化合物的事实或解释不合理的是( )
A.实验室用溶液吸收含尾气:
B.主要成分为的消毒液与小苏打溶液混合后消毒能力更强:
C.干燥没有漂白性,潮湿的有漂白性:
D.有效成分为的漂白粉在空气中变质: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已知可用代替制备,反应后元素以的形式存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每生成1摩尔氯气,消耗1摩尔
B.该反应中氧化性:
C.参加反应的只有一部分被氧化
D.用制备相同量的氯气,参与反应的物质的量一样多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我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可固氮”的锂-氮二次电池,将可传递的醚类作电解质,电池的总反应为6Li +N22Ll3N,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固氮时,阳极区发生反应
B.脱氮时,钌复合电极的电极反应:
C.醚类电解质可换成溶液
D.脱氮时,向锂电极迁移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是一种易溶于水的微红色斜方晶体,某同学设计下列装置制备硫酸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II中参与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装置II中用“多孔球泡”可增大的吸收速率
C.装置烧瓶中放入的药品X为铜屑
D.装置Ⅲ中漏斗的作用是防倒吸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一定温度下,向溶液中加入适量溶液,不同时刻测得生成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所示。资料显示,反应分两步进行:①,②,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min

0

3

6

10

V(O2)/mL

0

9.9

17.2

22.4



A.是该反应过程的催化剂
B.0~10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
C.反应在无催化剂时的活化能为E1
D.反应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同学进行下列实验:

装置

操作

现象

将盛有浓硝酸的烧杯A放入盛有淀粉KI溶液的烧杯C中,然后将铜片放入烧杯A后,立即用烧杯B罩住。

烧杯A液体上方立即出现大量红棕色气体;一段时间后,红棕色气体消失,烧杯A和C中的液体都变成蓝色。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烧杯A中发生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B.红棕色气体消失可能与NO2和烧杯C中的KI发生反应有关
C.烧杯A中溶液变蓝是因为产生了Cu(NO3)2
D.若将铜片换成铁片,则C中的液体不会变蓝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根据下列实验及其现象,所得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溶液中滴入几滴 溶液,再滴加几滴溶液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Ksp:

B

用pH试纸分别检验等浓度溶液和溶液

前者试纸变蓝比后者更深些

水解能力强于

C

分别加热蒸干溶液和溶液

前者能得到固体;后者得不到固体

不易挥发,易挥发

D

向某钠盐中滴加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

品红溶液褪色

该钠盐为




A.A B.B C.C D.D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室温下,将稀盐酸滴加到某0.01mol/L一元弱碱(BOH)溶液中,测得混合溶液的pOH与离子浓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BOH的电离常数Kb的数量级为10-5
B.M点所示的溶液中:
C.P点表示未加入稀盐酸的溶液
D.N点所示的溶液中:
15. 实验题 详细信息
广泛用作有机反应催化剂。十堰市采用镁屑与液溴为原料制备无水,装置如图1,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1:三颈瓶中装入10g镁屑和150mL无水乙醚;装置B中加入15mL液溴。
步骤2:缓慢通入干燥的氮气,直至溴完全导入三口瓶中。
步骤3:反应完毕后恢复至室温,过滤,滤液转移至另一干燥的烧瓶中,冷却至0℃,析出晶体,再过滤得三乙醚合溴化镁粗品。
步骤4:常温下用苯溶解粗品,冷却至0℃,析出晶体,过滤,洗涤得三乙醚合溴化镁,加热至160℃分解得无水产品。
已知:①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具有强吸水性;
②乙醚极易挥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D的作用是__________;
(2)无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
(3)步骤2通入干燥的的目的是______;实验中不能用干燥空气代替干燥,原因是________。
(4)若将装置B改为装置C(图2),可能会导致的后果是______
(5)步骤4用苯溶解粗品的目的是_________。
(6)从平衡移动的角度解释得到三乙醚合溴化镁后,加热有利于得到无水产品的原因:_________
16. 详细信息
重铬酸钾常用作有机合成的氧化剂和催化剂等。由含铬废液(主要含等)制备的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Ⅰ在酸性条件下,能将还原为
Ⅱ. 的氧化性强于
Ⅲ. 相关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的pH

沉淀完全的pH

4.9

6.8

1.5

2.8




回答下列问题:
(1)向含铬废水中加入调节,目的是__________。
(2)写出“氧化”步骤中反应的例子方程式_________。
(3)“加热”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
(4)“酸化”过程中发生反应已知,“酸化”后溶液中则溶液中=________。
(5)“结晶”后得到产品0.3000g,将其溶解后用稀酸化,再由浓度为标准溶液滴定,滴定终点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600mL,则产品的纯度为________。
(6)在存在下,可利用微生物电化学技术实现含苯酚废水的有效处理,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
②处理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正极附近的pH,理由是_________

17. 填空题 详细信息
25℃时,向溶液中逐滴滴入溶液,溶液的pH与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溶液体积变化,且无气体产生)

(1)用化学用语表示M点的原因__________。
(2)四点中,水电离产生的浓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点。
(3)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 P点
b N点
c Q点
d 溶液中小于溶液中
18. 综合题 详细信息
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原料,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
(1)氯水中具有漂白性,能杀菌消毒。其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可用和浓盐酸反应制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3)工业上可采取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装置如图所示,图中的离子交换膜为_______(填“阳”或“阴”)离子交换膜。

(4)以为原料,用氧化制取,可提高效益,减少污染。反应如下:
上述反应在同一反应器中,通过控制合适条件,分两步循环进行,可使转化率接近100%,其基本原理如下图所示:

过程Ⅰ的反应为:
①过程Ⅱ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过程Ⅰ流出的气体通过稀溶液(含少量酚酞)进行检测,氯化初期主要为不含的气体,判断氯化结束时溶液的现象为___________。
③相同条件下,若将氯化温度升高的300℃。溶液中出现上述现象的时间将缩短,其原因为______。
④实验测得在不同压强下,总反应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

i 平衡常数比较:K(A)_________K(B)(填“>”“<”或“=”)。
ii 压强比较:p1_______p2 。(填“>”“<”或“=”)
19. 实验题 详细信息
某实验小组探究的反应规律。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

实验及试剂

编号

无色溶液用量

试管中溶液颜色

淀粉KI试剂颜色

1

0.5mL

浅黄色

无色

2

0.20mL

深黄色

无色

3

0.25mL

浅黄色

蓝色

4

0.30mL

无色

蓝色




(1)取实验2后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经康康同学检验,上述白色沉淀是。写出加入0.20mL 后,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2)查阅资料:一定条件下,都可以被氧化成
作出假设:溶液用量增加导致溶液褪色的原因是过量的溶液与(1)中的反应产物继续反应,同时生成。进行实验:
①取少量实验4中的无色溶液进行以下实验,进一步佐证其中含有

其中试剂X可以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碘水 b 溶液 c 溶液 d 溶液
②李政同学提出,仅通过润湿淀粉试纸变蓝的现象不能说明生成,理由是_______,便补充了如下实验:将实验4中的湿润淀粉试纸替换为________,在滴加溶液后,发现________,进一步佐证实验4中生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