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日章学园高中2020-2021年高一期中题免费试卷在线检测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 )
A.屏(bĭng)气 籼(shān)稻 造诣(yì) 饥谨 田埂 测量
B.分蘖(niè) 屋脊(jĭ) 扫帚(zhou) 雕琢 兜鍪 胁迫
C.蕴(yùn)藏 亲昵(ní) 撰(zuàn)写 稻穗 和蔼 算账
D.芣苢(fú yĭ ) 半霎(chà) 毛坯(pī) 浮燥 奇葩 精湛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插秧歌》的作者杨万里,号诚斋,南宋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为“南宋四大家”。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体制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C.《师说》的作者韩愈,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陆游、王安石)”之首。
D.“说”是古代的一种用议论、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 , 。 , 。 。 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只有毛诗流传至今。
①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
②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③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
④《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
⑤《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⑥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
A.④⑥②⑤③④ B.③④①⑤②⑥
C.②④①⑥⑤③ D.④①②③⑤⑥
4.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乡村的魅力在自然。各地农村千差万别,千百年来形成的村落空间,有其独特的 。美丽乡村要 ,乡村建设尤其要尊重农民意愿,努力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一位乡村设计师曾讲述她的经历,每参与一个田园综合体项目规划,她都要入住村落,( ① )。改造方案从普通村民的视角为出发点,从实际出发,把规划做实做细,多听听农民意见,重视居住者的诉求。
乡村文化是传统文化生长的家园。 乡土文化的根脉,要让乡村有人气、有文化、有温度。在湖北秭归天池垭村易地搬迁点,有关部门专门绘制了村民过去的生活场景,( ② ),更慰藉了搬迁后村民的乡愁,让更多“身边最美”造福桑梓、守望邻里。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的田园风光人人向往。科学规划,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风格 千姿百态 延续 欣欣向荣
B.风格 多姿多彩 延续 蒸蒸日上
C.风致 千姿百态 延伸 蒸蒸日上
D.风致 多姿多彩 延伸 欣欣向荣
【2】从表达效果看,下列填入文中括号①②中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亲自感受乡村美丽的生活画面 ②美了新村
B.①亲自观赏日升月落,聆听风吹鸟啼 ②美了新村
C.①亲自感受乡村美丽的生活画面 ②新村美了
D.①亲自观赏日升月落,聆听风吹鸟啼 ②新村美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改造方案从普通村民的视角为出发点,从实际出发,多听听农民意见,重视居住者的诉求,把规划做实做细。
B.改造方案从普通村民的视角出发,从实际出发,把规划做实做细,多听听农民意见,重视居住者的诉求。
C.改造方案从普通村民的视角出发,从实际出发,多听听农民意见,重视居住者的诉求,把规划做实做细。
D.改造方案应以普通村民的视角为目的,从实际出发,多听听农民意见,重视居住者的诉求,把规划做实做细。
5.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农家望晴
雍裕之(唐)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注)雍裕之,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约813年前后在世(唐宪宗元和年间在世),是四川一带的人。有诗名,善于写乐府诗,极有情致。数次考进士不中,飘零四方。著有诗集一卷,由《新唐书艺文志》收录并传于世。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描写的场景是,正当农民打麦晒场的时候,忽然变了风云。一时风声紧,雨意浓。
B.“尝闻”二字,写人们对天气变化的关切。这样,开篇一反绝句平直叙起的常法,入手就造成紧迫感,有烘托气氛的作用。
C.“为问西风早晚回?”早晚回,即什么时候回,这一问,表现的心情是乐观的。
D.“麦场高处”这一背景细节处理对突出人物形象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麦场”,对于季节和“农家望晴”的原因是极形象的说明。
【2】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低于 B.小学而大遗 遗:放弃
C.士大夫之族 族:民族、种族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竟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例句中相同的一项是( )
例:人非生而知之者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句读之不知
C.彼童子之师 D.群聚而笑之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犹且从师而问焉 B.吾从而师之
C.小学而大遗 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不拘于时
C.而耻学于师 D.则群聚而笑之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情况,都是名词活用的一项是( )
①吾师道也 ②小学而大遗 ③是故圣益圣 ④君子不齿
⑤耻学于师 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⑦上食埃土 ⑧非能水也
A.①③④⑤ B.①②⑦⑧ C.④⑥⑦⑧ D.③④⑤⑦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或师焉,或不焉
C.君子生非异也 D.官盛则近谀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A.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B.其皆出于此乎
C.其出人也远矣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而青于蓝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不拘于时
C.学于余 D.急于星火
14. 其他 详细信息
翻译下列文言文句子。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15.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补写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阐述教师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韩愈《师说》中阐述了在学问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之后,提出的择师的标准是“_____,_____。”
(3)韩愈《师说》中对拜师学习有深刻的认识,认为年龄大小不是其能否为师的条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5)《短歌行》中把贤者比喻为高空的明月的句子:“_____,_____”。
16.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跨界多栖的诗家
余玮
身为诗人,叶延滨对这个头衔的解读是个体价值和情感价值的承载者。叶延滨说,现在诗人平民化,但并没有失去价值。“小说改编成影视剧后,因为符合了大众的审美,所以拥有大量读者。诗歌比较个体化,看上去很弱小,但它坚守个体价值。诗歌证明个体是需要被承认的,它捍卫着个人的尊严,一个诗人哪怕只有一个读者,他也是有价值的。”
在“快餐文化”充斥的现在,很多人说中国诗歌正在边缘化,甚至有人说,诗歌正在消亡,对此,叶延滨强调:“诗歌是一种文学艺术,关乎人的内心世界,关乎个人价值,承认诗歌的独特性在于每个人有自己独特的情感方式、个人价值。中国从有文化以来就有诗歌,诗歌从来没有成为全民消费的文化,诗歌的生命力在于,它虽然不是处于今天消费文化的中心,但它是延续人类精神的链条,诗歌消灭了,我们的精神情感也就中断了。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诗歌是弱势,要进行调整,要倡导对诗歌的尊重,倡导对诗歌的敬畏之心,然后让下一代受到更好的诗歌教育。”
笔耕不辍的叶延滨在创作诗歌的同时,客串撰写了大量有特色的随笔、杂文、评论、歌词等。从一行行文字里,看得出他极其睿敏的悟性、涉猎广阔的社会生活和相当厚实的知识积累。一个在诗歌方面有很深造诣的作家,他的思想触角和艺术素质不可能不“流注”到文学的其他领域,叶延滨的创作实践正是如此。他的散文,是另一种形式的诗。前不久,叶延滨应邀到湖北赤壁采风。赤壁是有诗意的地方,出过不少著名诗人,这里的一块石头、一片树叶、一锨黏土都深深地吸引着他,成就了他的散文佳作《赤壁三绝》。他看到的不只是风景,更多的是人文、历史和情怀。那摩岩石刻、那茶道古街、那陆水大坝,牵引着这位诗家的悠悠情思与历史追问。
曾有人说,叶延滨的诗透着杂文的风骨,杂文也常有诗的意象、诗的气质,对此,他坦陈:“诗与杂文是我的两手,让我感动的、美好的,常常笔下成了诗;让我愤慨的、丑陋的、不吐不快的,常常笔下是杂文。美中有瑕,诗中也就有讽有谐。吐出心中块垒,人生一大快事,文章自然也神采飞扬。杂文没有风骨不可立身,杂文没有情致也难成美文。”他认为,写诗更多的是内心的表达,大概与情致相关,写杂文更多的是对社会的关注.大概与风骨相关,两者加起来,对他而言就是“书生意气”。
“好茶,沸水中无声的舞者/修炼到如此/春秋一世、生死一回/不就是该发芽就发芽/该涅槃时就赴汤蹈火不变色吗?”叶延滨在《在天姥山重阳宫进遥楼品茗》一诗中如此写道。茶道人生,杯水感悟!有人问叶先生人生到底是什么,他指着桌上的一杯茶水,淡淡地说:“也许这就是人生吧。”一杯茶水,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慢慢体会才发现生活就是这样。
斜躺卧椅上,任阳光在静谧中流淌,品一壶青砖茶,吟咏一段诗文,看一朵花的盛开,赏一朵云的飘逸,这是简单而奢侈的生活。岁月静好而诗意,叶延滨享受着,珍惜着。
(节选自《中华儿女》2016年第24期)
[相关链接]
①诗歌的无用之用,就是精神上的诗意生存与现实中的诗意栖居。诗歌的无用之用,就是一步步引领我们告别野蛮与低俗,让生活和心灵都洒满文明的阳光……
——(叶延滨《无用的诗意》)
②综观叶延滨诗歌、散文、随笔、杂文等多方面的作品,虽然题材各异,笔调多变,但我有一个总体感觉是:他无论写什么,怎样写,“骨子里”的精髓是共通的,格调是统一的,艺术风格是相互流贯的。其个性是不能误认的 。
——(石英《诗文并峙,卓异辉映--简析叶延滨的文学创作品格》)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当今中国充斥着“快餐文化”,很多人认为诗歌正在边缘化,甚至有人说诗歌正在消亡,但叶延滨并不这么认为。
B.赤壁诗意盎然,风景秀美,但叶延滨去采风时不写诗而写散文,这是因为他不只看风景还关注人文、历史和情怀。
C.叶延滨虽然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但也创作了大量随笔、杂文、评论、歌词等,且特色鲜明。
D.叶延滨写诗重在表达内心,或与情致有关,写杂文重在关注社会,或与风骨有关,两者结合成为其“书生意气”。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延滨认为,诗歌关乎人的内心世界与个人价值,诗歌的生命力在于它是延续人类精神的链条,任何时代都不可或缺。
B.叶延滨的创作实践证明,一个作家如果诗歌造诣很深,那么,其思想触角和艺术素质也必定会延伸到文学的其他领域。
C.诗与杂文是叶延滨的两手,他常常用诗来讴歌美好,用杂文来抨击丑陋,因而其诗有杂文的风骨,杂文有诗的意象与气质。
D.叶延滨的作品虽然本质共通,艺术风格相互流贯,但因题材各异,笔调多变,其个性很难被认出。
【3】联系材料,探究叶延滨先生“茶水”人生的具体内涵。
17.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
冯骥才
民国二十八年,龙王爷闯进天津卫。街上行船,窗户当门,买卖停业,车辆不通,小杨月楼和他的一班人马,被困在南市的庆云戏院。那时候,人都泡在水里,哪有心思看戏?
龙王爷赖在天津一连几个月,戏班照样人吃马喂,把钱使净,便将十多箱行头道具押在河北大街的“万成当”。等到水退了,火车通车,小杨月楼急着返回上海,凑钱买了车票,就没钱赎当了,急得他闹牙疼,腮帮子肿得老高。戏院一位热心肠的小伙计对他说:“您不如去求李金鏊帮忙,那人仗义,拿义气当命。凭您的名气,有求必应。”
李金鏊是天津卫出名的一位大锅伙①,混混头儿。上刀山、下火海、跳油锅,绝不含糊,死千②一个。虽然黑白道上,也讲规矩讲脸面讲义气,拔刀相助的事,李金鏊干过不少,小杨月楼却从来不沾这号人。可是今儿事情逼到这地步,不去也得去了。
他跟随这小伙计到了西头,过街穿巷,抬眼一瞧,怔住了。篱笆墙,栅栏门,几间爬爬屋,大名鼎鼎的李金鏊就住在这破瓦寒窑里?小伙计却截门一声呼:“李二爷!”
应声打屋里猫腰走出一个人来,出屋直起身,吓了小杨月楼一跳。这人足有六尺高,肩膀赛③门宽,老脸老皮,胡子拉碴;那件灰布大褂,足够改成个大床单,上边还油了几块。小杨月楼以为找错了人家,没想到这人说话嘴上赛扣个罐子,瓮声瓮气问道:“找我干吗?”口气挺硬,眼神极横,错不了,李金鏊!
进了屋,屋里赛破庙,地上是土,条案上也是土,东西全是东倒西歪;迎面那八仙桌子,四条腿缺了一条,拿砖顶上;桌上的茶壶,破嘴缺把,磕底裂肚,盖上没疙瘩。小杨月楼心想,李金鏊是真穷还是装穷?若是真穷,拿嘛帮助自己?于是心里不抱什么希望了。
李金鏊打量来客,一身春绸裤褂,白丝袜子,黑礼服呢鞋,头戴一顶细辫巴拿马草帽,手拿一柄有字有画的斑竹折扇。他瞄着小杨月楼说:“我在哪儿见过你?”眼神还挺横,不赛对客人,赛对仇人。
戏院小伙计忙做一番介绍,表明来意。李金鏊立即起身,拱拱手说:“我眼拙,杨老板可别在意。您到天津卫来唱戏,是咱天津有耳朵人的福气!哪能叫您受治、委屈!您明儿晌后就去‘万成当’拉东西去吧!”说得真爽快,好赛天津卫是他家的。这更叫小杨月楼满腹狐疑,以为到这儿来做戏玩。
转天一早,李金鏊来到河北大街上的“万成当”,进门朝着高高的柜台仰头叫道:“告你们老板去,说我李金鏊拜访他来了!”老板慌张出来,请李金鏊到楼上喝茶,李金鏊理也不理,只说:“我朋友杨老板有几个戏箱押在你这里,没钱赎当,你先叫他搬走,交情记着,咱们往后再说。”说完拨头便走。
当日晌后,小杨月楼带着几个人碰运气赛的来到“万成当”,进门却见自己的十几个戏箱,早已摆在柜台外边。小杨月楼大喜过望,便取了戏箱,高高兴兴返回上海。
小杨月楼走后,天津卫的锅伙们听说这件事,佩服李金鏊的义气,纷纷来到“万成当”,要把小杨月楼欠下的赎当钱补上。老板不肯收,锅伙们把钱截着柜台扔进去就走。多少亦不论,反正多得多。这事又传到李金鏊耳朵里。李金鏊在北大关的天庆馆摆了几桌,将这些代自己还情的弟兄们着实宴请一顿。
谁想到小杨月楼回到上海,不出三个月,寄张银票到天津“万成当”,补还那笔欠款。“万成当”收过锅伙们的钱,哪敢再收双份,老板亲自捧着钱给李金鏊送来了。李金鏊嘛人?不单分文不取,看也没看,叫人把这笔钱分别还给那帮代他付钱的弟兄。至此,钱上边的事清楚了,谁也不欠谁的了。这事本该了结,可是情没结,怎么结?
转年冬天,上海奇冷,黄浦江冰冻三尺,大河盖上盖儿。这就断了码头上脚伕们的生路,尤其打天津去扛活的弟兄们,肚子里的东西一天比一天少,快只剩下凉气了。恰巧李金鏊到上海办事,见这情景,正愁没辙,抬眼瞅见小杨月楼主演《芸娘》的海报,拔腿便去找小杨月楼。
赶到大舞台时,小杨月楼正是闭幕卸装时候,听说天津的李金鏊在大门外等候,脸上带着油彩就跑出来。只见台阶下大雪里站着一条高高汉子。他口呼:“二哥!”三步并两步跑下台阶。脚底板给冰雪一滑,一屁股坐在地上,仰脸对李金鏊还满是欢笑。
小杨月楼在锦江饭店盛宴款待这位心中敬佩的津门恩人。李金鏊说:“杨老板,您喂得饱我一个脑袋,喂不饱我黄浦江边的上千个扛活的弟兄。如今大河盖盖儿,弟兄们没饭辙,眼瞅着小命不长。”
小杨月楼慨然说:“我去想办法!”
李金鏊说:“那倒不用。您只要把上海所有名角约到一块儿,义演三天就成!戏票全给我,我叫弟兄们自个儿找主去卖。这么做难为您吗?”
小杨月楼说:“二哥真行。这点事还不好办吗?”第二天就把大上海所有名角,全都约齐,在黄金戏院举行义演。戏票由天津这帮弟兄拿到平日扛活的主家那里去卖。这些主家花钱买几张票,又看戏,又帮忙,落人情,过戏瘾,谁不肯?何况这么多名角同台献技,还是《龙凤呈祥》、《红鬃烈马》一些热闹好看的大戏,更是千载难逢。一连三天过去,便把冻成冰棍的上千个弟兄全救活了。
李金鏊完事要回天津,临行前,小杨月楼又是设宴送行。酒足饭饱时,小杨月楼叫人拿出一大包银子,送给李金鏊。既是盘缠,也有对去年那事谢恩之意。李金鏊一见钱,面孔马上板起来,沉下来的嗓门更显得瓮声瓮气。他说道:“杨老板,我这人,向例只交朋友,不交钱。想想看,您我这段交情,有来有往,打谁手里过过钱?谁又看见过钱?折腾来折腾去,不都是那些情义吗?钱再多也经不住花,可咱们的交情使不完!”说完起身告辞。
(选自冯骥才著《俗世奇人贰》,文字有删节)
(注)①锅伙:此处指在简陋食宿处住着的单身工人、小贩。②死千:担当出生入死的差事,这是天津地方土语,也是混混儿的行话。③赛:天津方言,有“像”或“似”之意。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擅长写人。不仅对李金鏊、小杨月楼刻画细腻,也于寥寥数语中将热心肠的小伙计、诚实本分的当铺老板、仗义的锅伙刻画得活灵活现。
B.小说善于叙事。李金鏊助小杨月楼脱困,小杨月楼助力李金鏊,两件事情都办得爽快,可作者总能尺水生波,以人物心理活动和言行来制造波澜。
C.小说语言精妙。文中“嘛”“赛”“锅伙”“爬爬屋”等诸多天津方言词都透着一股子天津话的生动和幽默,富有生活气息,增添了地方特色。
D.小说多用对比。李金鏊家境贫困却能济危扶困,这是人物自身的对比;小杨月楼称李金鏊“二哥”,对方却唤其“老板”。这是人物之间的对比。
【2】小说是如何刻画李金鏊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这篇小说中不同人物的身上都体现了中国人对“义”的普遍认同和追求,请结合文本对此简要分析。
18.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8个字。
工匠精神的内涵有三个关键词:一是敬业,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负责任;二是精业,①________;第三是奉献,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有牺牲的精神。敬业反映的是职业精神,精业反映的是职业水准,②________。可以说,新时期的“工匠精神”,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的重要体现。“工匠精神”,不仅限于企业生产,③______。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应在这三方面努力,铸就属于各自行业的工匠精神。
19.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一个词“范儿”,并派生出“中国范儿”“文艺范儿”“潮范儿”“有范儿”等一系列词语。“范儿”多指好的风格、做派,近似于有气质、有情调、有品位的意思。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范儿”,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范儿”,不同职业有不同职业的“范儿”,一个人也可能有一个人的“范儿”……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