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考试完整版(安徽省芜湖市安徽师范大学附中)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可能是淋巴,也可能是血浆
B.血浆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会引起组织细胞代谢紊乱
C.内环境中 Na+浓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到神经细胞的兴奋性
D.内环境的成分有 CO2、尿素、神经递质、呼吸酶等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图示为氧气从红细胞中释放,直至被组织细胞利用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氧气通过图中各生物膜的方式均为扩散
B.根据氧气运动方向,氧气浓度最高处应为⑥的内部
C.整个过程至少要穿过 12 层磷脂分子层
D.氧气从①到⑥的整个过程是不消耗生物体能量的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图示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可以存在于②中
B.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
C.①、②、④相比,②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①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由蛋白质含量决定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哪些离子在维持人体血浆渗透压中起主要作用
A.钠离子和钾离子 B.钠离子和氯离子
C.钾离子和氯离子 D.碳酸氢根离子和磷酸氢根离子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
B.乙区发生了 Na+内流和 K+外流
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
D.据图可判断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从左到右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A. 静息电位值减小 B. 静息电位值增大
C. 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 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α-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 )
A. 肌肉松弛、肌肉僵直 B. 肌肉僵直、肌肉松弛
C. 肌肉松弛、肌肉松弛 D. 肌肉僵直、肌肉僵直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醉酒的人驾车时明显表现为反应慢、动作不协调,从而影响各项操作。造成驾车人反应慢和动作不协调的主要原因分别是酒精麻醉了人的( )
A.大脑 脑干 B.大脑 脊髓
C.大脑 小脑 D.小脑 小脑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参加残疾奥运会的某运动员,由于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运动员的左腿 ( )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
A.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B.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C.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D.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关人体内激素与神经递质比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二者均可以参与代谢,且微量高效 B.二者均可以存在内环境中
C.二者在发挥作用后可被灭活 D.二者均可以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静脉血液→不分泌胰液
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研磨)→提取液注入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A.①与②组成的实验,自变量是稀盐酸刺激的部位
B.①与③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受神经的调节
C.①②③④组成的实验说明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经血液运输可调节胰液的分泌
D.要证明胰液分泌是否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给健康动物注射一定剂量的甲状腺激素,不会引起( )
A.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量减少
B.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量减少
C.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量增加
D.神经系统兴奋性和细胞呼吸增强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下列①~④中,可以用所给模型表示的是( )

①A 为胰高血糖素,B 为胰岛素
②A 为促甲状腺激素,B 为甲状腺激素
③细胞 1 为甲状腺细胞,细胞 2 为垂体细胞
④细胞 1 为胰岛 B 细胞,细胞 2 为胰岛 A 细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人幼年时因一次意外,下丘脑受到损伤,可能会导致他的( )
①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影响 ② 体温调节受到影响 ③ 血糖调节受到影响
④ 水平衡的调节受到影响 ⑤ 言语活动功能障碍 ⑥生长发育较迟缓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②③④⑥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 )
A.吞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浆细胞
B.吞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效应 T 细胞
C.吞噬细胞、效应 B 细胞、T 细胞、效应 T 细胞
D.吞噬细胞、T 细胞、效应 T 细胞、记忆细胞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
A.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项中,与效应T细胞的形成有关的一组是( )
A.造血干细胞、T细胞、B细胞、抗体和抗原
B.造血干细胞、吞噬细胞、宿主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和抗原
C.造血干细胞、胸腺、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抗体
D.造血干细胞、胸腺、吞噬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和抗原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胚芽鞘产生生长素,感受单侧光刺激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
A.尖端、尖端、尖端 B.尖端、尖端、尖端下部
C.尖端、尖端下部、尖端下部 D.尖端、尖端下部、尖端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选取长度相同的幼苗,实验装置如图4甲所示,给予光照,在不同时间测定胚芽鞘伸长的长度,结果如图乙。能正确表示对照组、实验组光照侧和背光侧胚芽鞘伸长长度的曲线依次是

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③②① D. ②①③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地震救援过程中,有些在废墟下由于肌肉受到挤压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但仍保持清醒的幸存者,当移开重物被救出后,却因肌肉大量释放的肌红素、钾等物质迅速进入血液,最终可能因心肾功能衰竭而不幸去世。下列与这种现象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有些刚被救出的伤者,其内环境稳态已经遭到破坏,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
B.因严重缺水,幸存者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
C.心肾功能衰竭是由于伤者血浆渗透压过低所致
D.移开重物前,应先为伤者滴注生理盐水,使血液中的有害物质随尿液排出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生理盐水(0.9%的 NaCl 溶液)20mL 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
A.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 10mL
B.输入的溶液可从血浆进入组织液再回流回血浆
C.细胞内液 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 Na+ 的增加
D.输入的 Na+中约 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表述,正确的有 ( ) ①淋巴因子可存在于内环境中②发烧时采用加盖棉被,增加排汗来辅助降低体温③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周围组织液增加④人体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状态⑤人体对花粉等产生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组织液增多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 A 点以适宜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 )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不偏转,乙发生一次偏转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离体实验条件下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 段主要是 Na+内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B.bc 段主要是 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ce 段主要是 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D.ef 段主要是 K+外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表示将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后,一个神经细胞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规律,据图推断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 S1~S4 期间,细胞膜上也可能有离子的进出
B.在 S5~S8 时期,细胞膜的电位是内正外负
C.刺激强度达到 S5 以后,随刺激强度增加引起兴奋的电位逐渐增强
D.刺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2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为动物的某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

A.该生理过程中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可与激素 Y 相互拮抗
B.长期注射激素 Y 可导致性腺衰退
C.激素 Y 到达靶细胞后,通过主动运输进入靶细胞内而发挥作用
D.该生理过程体现了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
2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是关于下丘脑在机体稳态调节中的作用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
A.下丘脑可作为感受器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
B.下丘脑可作为渗透压调节中枢,使人产生渴觉
C.下丘脑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也可以在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下丘脑细胞可同时具有神经和内分泌的功能
2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是当环境温度由 25 ℃降到 10 ℃时,正常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当环境温度为 25 ℃时,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B.当环境温度从 25 ℃下降到 10 ℃时,t1 到 t2 时间散热量增加是由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的
C.时间 t2 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
D.时间 t3 以后单位时间的产热量小于时间 0-t1 时单位时间的产热量
3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为人体的体温与水盐平衡调节示意图,a、b、c、d 代表激素。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细胞代谢增强,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也增强
B.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 的分泌均会增加
C.下丘脑与垂体之间既有神经联系,又有血液联系
D.体温和水盐平衡的维持都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协调作用的结果
3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NO是一种可自行失活(平均5s后即失活)的神经递质,它凭借其脂溶性穿过细胞膜,迅速在细胞间扩散,可不经受体介导直接进入突触后膜细胞内,如果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通过增强GC(鸟苷酸环化酶)的催化活性,打开离子通道,使血管平滑肌松驰。下列有关NO的说法错误的是
A.NO不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
B.突触后膜上没有NO的特异性受体
C.NO的释放实现了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
D.NO可打开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Na+通道
3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所示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 A→C→D→E 来实现,属于体液调节
B.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也可以通过 A→B→C→D→E 来实现,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 A→B→C→D→E 来实现,体现了分级调节的特点
D.当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通过 A→B→E 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3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兴奋在传导过程中,会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下图表示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乙酰胆碱和Gly均表示神经递质
B. A处b点时膜内为正电位
C. 离子通道甲表示钠离子通道
D. 抑制Gly释放将阻断兴奋由A到B的传导
3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氨基丁酸(GABA)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对此判断正确的是 ( )

A.突触前膜释放的 GABA,可通过突触后膜 GABA 受体介导进入突触后神经元
B.突触前膜释放 GABA 的过程说明只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吐方式分泌出细胞
C.GABA 受体实际上也是横跨突触后膜的 Cl-通道,能与 GABA 特异性结合
D.GABA 与受体结合后,会导致 Cl-内流,进而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3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H7N9 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基因组为单链 RNA)。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人体可通过吞噬细胞、效应 B 细胞等抵抗禽流感病毒
B.H 和 N 表示病毒表面的不同蛋白质,则该病毒的抗原可能位于其上
C.H7N9 型禽流感能跨物种感染人的最可能原因是其发生了某种特殊的基因突变
D.部分新感染患者在没有获得正确的医疗救助之下也成功康复,是因为其体内有记忆细胞,可以快速启动二次免疫对抗病毒
3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为 HIV 病毒造成艾滋病的病程。临床上,艾滋病初期与潜伏期时并无病症出现。请问在潜伏期时可如何采样并进行检测,以判断病人是否已被病毒感染 ( )

A.采取口腔粘液直接测定 HIV 病毒的存在
B.采取口腔粘液直接测定抗 HIV 抗体的存在
C.采取血液直接测定抗 HIV 抗体的存在
D.采取血液直接测定 HIV 病毒的存在
3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表示将玉米苗尖端分别置于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上,并作不同的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并分别用 a~f 表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的苗尖端将向上直立生长,而丁的苗尖端将向左弯曲生长
B.若 b=e+f,且 e<f,说明向光侧部分生长素被分解了
C.若 c+d=e+f,且 e<f,说明生长素由向光侧移向了背光侧
D.若 e=f,且丁向光弯曲生长,则植物向光生长还可能与其他物质有关
3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表示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在单侧光作用下,若胚芽鞘生长素浓度向光侧为a,则背光侧为 b
B.将植物体水平放置,若茎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d,则远地侧为c
C.将植物体水平放置,若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 c,则远地侧为 d
D.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植物芽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根的作用
3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所示,甲图表示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的照射,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如果甲图中 b 处的生长素浓度为 m,则 a 处生长素浓度 X 的范围是 ( )

A.m<X<n B.X=i C.n<X<i D.X>i
40.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的作用机理。据图分析回答:

(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________,经传导和传递,最终导致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 B 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说明胰岛 B 细胞和相应中枢神经系统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分析,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受到_________的影响。以上说明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包括___________调节。已知支配胰岛细胞的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促进胰岛 A 细胞的分泌,却抑制胰岛 B 细胞的分泌,原因是:_______ 。
(3)据图分析,胰岛素能降低血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图中抗体 1、抗体 2)。图中因抗体________引起的糖尿病难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原因是此种抗体与________________结合,导致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血糖浓度升高。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____________病。
41. 详细信息
I、为了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基础,某同学将脊蛙(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的左、右后肢最长趾趾端(简称左、右后趾)分别浸入 0.5%硫酸溶液中,均出现屈肌反射(缩腿),之后用清水洗净、擦干。回答下列问题:
(1)此实验除去蛙脑,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剥去甲的左后趾皮肤,再用 0.5%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不出现屈肌反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浸过 0.5% 硫酸溶液的小纸片刺激脊蛙的腹部,其能出现搔扒反射,说明该反射的中枢可能是脊髓。为了探究这一观点的合理性,所需进行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
II、如图为缩手反射受大脑皮层控制的反射弧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反射弧中的位点,Ⅰ、Ⅱ、Ⅲ表示三个电流表(实验开始时,只连接电流表Ⅰ、Ⅱ),甲、乙表示缩手反射高级和低级神经中枢,据图回答问题:

(1)若要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上是单向传导,可先刺激 A 点,发现电流表Ⅰ、Ⅱ都发生偏转,D 点所在的肌肉收缩;再选择刺激 _______(填“B”、“C”、“D”)点,出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脑皮层发出的某些神经可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促进突触后膜发生 Na+的内流;另一些神经可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促进突触后膜发生 Cl-的内流。为探究由大脑皮层发出的 N 点所处的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类型,先按图示方式联接电流表Ⅲ,此时电流表发生如图所示的偏转;刺激 N 点,若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则 N 点所处神经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若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则 N 点所处神经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
42. 详细信息
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

(1)流感病毒的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 B 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细胞,后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2)HA 和 NA 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甲型流感病毒的 HA、NA 氨基酸序列的变异频率非常高,导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不同。每年要根据流行预测进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者通过实验观察 NA 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主要实验材料包括:感染流感病毒后 63 天、21 天的两位康复者的 NA 抗体(分别为 D63、D21)、对照抗体、流感病毒和易感细胞。
①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培养易感细胞、____(选择并排序)等。
a.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
b.将各混合物加入同一细胞培养瓶
c.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培养瓶d.检测 NA 抗体与易感细胞的结合率e.检测培养物中病毒的增殖量f.检测细胞对病毒的损伤程度
②图中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 NA 的抗体,其中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________。选用的对照抗体应不能与__________特异性结合。③依据本实验结果提出研制流感疫苗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 详细信息
目前已知的生长素(IAA)运输方式主要有极性运输、横向运输和非极性运输。某科研人员在黑暗环境中培养水平放置的豌豆种子,获得图 1 所示豌豆幼苗,研究了生长素对植物背地(向上)生长的影响。

(1)实验一:切取幼苗的 AB 段(上胚轴),检测发现 P 侧的 IAA 浓度较高,推测该侧细胞的_______(填“伸长”或“分裂”)生长较快,导致上胚轴向上弯曲,表现出背地性,此现象______(能/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2)实验二:将若干幼苗分为两组,每一组切取 AB 段并纵剖为 P 侧和 D 侧两部分,将其中一组 B 端插入含有放射性 14C 的 IAA 溶液(14C-IAA)的试管中,另一组 A 端插入。6h 后分别测定两组不接触 14C-IAA 溶液一端的 14C-IAA 相对浓度,结果如下图 2 所示。A 端插入和 B 端插入结果相比较,说明:
①IAA 的运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方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还表明_________侧运输能力较强。
(3)实验三:制备切去 P 侧或 D 侧 3mm 的 AB 段,将它们的 A 端插入含有 14C-IAA 溶液的试管中(插入深度小于 3mm),6h 后检测 B 端 14C-IAA 含量,得到图 3 所示数据。由实验数据判断,P 侧和 D 侧对 IAA 的运输能力_______(相同/不同),被切去的一侧也检测到 14C-IAA,说明 IAA 存在_______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