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2019年高二历史下半年期中考试同步练习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成书于春秋晚期的《考工记》记载,周朝都城采取“左祖右社”的布局,“祖”为宗庙,是供奉周王室祖先的地方,“社”为社稷,是国家举行大典祭祀土地神和谷神的地方。这一布局反映了当时:
A. 森严的宗法等级关系
B. “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统治思想
C. “君权神授”思想萌芽
D. “天人合一,时空一体”的哲学思想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湖北云梦出上的秦简《内史杂》明确规定:“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汉代文献中更是记载道:“公府椽(指属官佐吏)多不视事,但以文案为务。”这反映了秦汉时
A. 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 B. 国家权力运作渐趋理性化
C. 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D. 三公九卿间既配合又牵制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秦汉以后“官”掌握行政权力,“爵”用来确定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历代帝王往往采取“官以任能,爵以酬功”的做法,其主要目的是
A. 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B. 提高官府行政效率
C. 维护君主统治权威
D. 削弱贵族政治势力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刘邦率兵在外,屡屡遣使慰问留守后方的丞相萧何。萧何不解其意,部属回答说:“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这反映了当时
A. 丞相职权范围宽广
B. 皇权对相权严加防范
C.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D. 皇权对相权实行监督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唐代,政务裁决机制出现了由以秦抄为主向以秦状为主的转变。政务多由宰相汇总以中书门下的名义直接向皇帝申奏,门下省属官给事中的职掌也随之从以审读奏抄为主转变为以封还制敕为主。这一转变
A. 导致了三省合作体制名存实亡 B. 有利于避免政务决策严重失误
C. 强化了谏官纠正宰相过失能力 D. 助长了权臣专政乱政贪腐风险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元代在地方设行中书省,在划区时突破以山川地理自然环境划分疆界的故套,这时的区划“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这种区划规制的主要意图是
A. 防止地方据险割据 B. 整合资源发展经济
C. 因俗而治加强竹理 D. 完善基层行政组织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朝采用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折奏事,甚至是风闻奏事,皇帝朱批后迅速发回,既快又保密。密折制度的实行(  )
A.意在解决决策依据与驾驭官僚队伍问题
B.没有起到任何积极的社会作用
C.表明奏折上报的渠道被堵塞
D.目的是弥补军机处办事效率低下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古代中国有两个典型的中央建制:一个是汉武帝为分割外朝权力而由身边亲信组成的“内朝”(官职有中书令、尚书令、门下侍郎等)长期演变而来;另一个被称为“名不师古,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阙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材料中提到的两个中央建制的相同点是
A. 都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和管理
B. 都是中央设置的行政处置机构
C. 都体现了“分化事权”的制度安排
D. 都提高了中央政府的办事效率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汉宣帝曰:“庶民所以安其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唐太宗曰:“为朕养民者,唯在都督、刺史……县令尤为亲民,不可不择。”明太祖称:“府州县官,民之师帅。”由此可见
A. 汉唐明三代出现的地方良吏最多 B. 古代统治阶级强化对县官的管控
C. 皇帝视地方官为治国的重要帮手 D. 封建时代各级地方权力僭越中央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写道:“为了正当执行司法和分配权威,有必要使公民们熟悉彼此的性格。否则在运用权威及执行司法两方面都会接着产生许多恶果,因为作为武断的决定是不公正的,而在人口过多的情况下又必然会这样。”这说明亚里士多德认为古希腊
A. 城邦制度利于公正
B. 运用权威徇私枉法
C. 执行司法有失公平
D. 民主政治有形无实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古代雅典制度在当时就有人视其为理想政体,也有人称其为暴民统治。中世纪时期,雅典民主制基本不为人知。文艺复兴后,雅典民主制被西方人重新发现,17~18世纪,民主仍是一个贬义词。19世纪中叶以后,肯定雅典民主制成为西方学界和政治界的主流观点。这种对雅典民主制评价的历史变化主要反映出(  )
A. 民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B. 历史评价总带有一定主观性
C. 历史评价取决于时代的现实需要 D. 人们对历史的探究永无止境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史料记载:来自萨拉米的外邦人赫拉克利德斯,因其在公元前330—329年雅典粮食危机中的善举,成为雅典人的“恩人”而被授予“特权外邦人”身份;银行家帕西昂和佛尔米昂因对雅典城邦的杰出贡献而被授予雅典公民权。这表明
A. 这段史料不真实,因为外邦人不可能获得雅典公民权
B. 外邦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获得雅典城邦的认同
C. 外邦人可以通过参与雅典人的政治生活而融入雅典城邦
D. 雅典外邦人必须与公民共同履行城邦的某些义务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认为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罗马的法律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这是因为有的只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律,任何时候任何民族都必须遵守它”。这体现了
A. 基督教神学对罗马法的影响 B. 自然法精神对罗马法的影响
C. 罗马法具有继承性和适用性 D.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公元前462年,罗马平民保民官提出编纂成文法,却遭到贵族反对。由于平民持续不断斗争,公元前454年政府派遗考察团去希腊考察立法。参考两年的考察情况,罗马组建十人委员会编纂出十个铜表法。由于平民仍不满意,第二年在十表以外又制定了两表,作为对前者的补充。十二铜表法的由来,表明当时
A.罗马人重视运用法律和借鉴外部文明调整社会矛盾
B.罗马法以希腊法律精神为标准而获得迅速发展
C.罗马社会在学习希腊民主制度基础上完善了成文法
D.罗马平民和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变得日趋尖锐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古罗马法的具体规范对后世有普适性效果
B. 古罗马法的法律技术适用于任何历史时期
C. 古罗马法已经确立了近代社会的行为规范
D. 古罗马法蕴涵的精神是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16. 详细信息
官僚政治是中国古代形成并延续两千多年超稳定政体的主要原因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
材料二 秦以后,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由于儒学取得正统地位,先秦儒学中的民贵君轻、君臣共治、明主慎法等观念也得到传承。遇到贤明的君主,官僚就可以以此为据,抑制皇帝的私欲。官僚制度通过制度化的权力也可以约束皇权。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分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带来的变化。
(2)结合秦汉、隋唐的史实说明材料二中“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积极作用。
17.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法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
——西塞罗
材料二 虽然法律已经颁布,但一般人并不知道法律具体规定,完全由祭司集团确定哪一天是黄道吉日可开会或可开庭。因此罗马史学家李维说:“市民法深藏于祭司团的神龛之中。”公元前254年,第一位平民出身的大祭司科伦卡尼乌斯公开传授法律知识,解答人们提出的各种法律问题,法律从秘密走向公开,广受欢迎。
——周《罗马法原论》
材料三 公元前367年和公元前242年,罗马相继确立了内务大法官和外务大法官,处理罗马市民相互间、外国人相互间的民事纠纷。……公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颁布《安托尼亚那敕令》,废除市民与臣民的区别,准予居住在罗马帝国境内的居民或臣民一般都可取得市民权。
——周《罗马法原论》
(1)根据材料一中罗马法的有关规定,归纳出罗马法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分析,在公元前3世纪中期罗马法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3)材料三所反映的四五百年间罗马法又有什么转变?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