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县第二中学高二历史2019年下期月考测验试卷完整版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以下能反映出这一特点的是
A. 家国一体
B. 地方分权
C. 中央集权
D. 贵族政治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记载,秦始皇在“议帝号”之前,便有“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的言论;丞相王绾、卿李斯等劝始皇琅琊刻石时也说道:“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这说明当时
A. 廷议制有利于王权加强
B. 君主权威源于祖先崇拜
C. 宗法文化受到朝廷重视
D. 宗庙祭祀强化等级秩序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 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 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时,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于酿成新朝取代西汉的结局。这表明
A. 中外朝制度制约了君主专制制度
B. 宦官和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根源
C. 君权与相权斗争导致了政局动荡
D. 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弱化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钱穆在《中国传统政治》中说到:“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从材料中不能看出的是
A. 制度推行是由于地方动荡、交通不便
B. 选官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C. 官员选拔据民间舆论评价列出候选人
D. 官吏的选拔由地方官员负责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学者李泽厚认为,中国传统思想一般表现为重“求同”。它通过“求同”来保持和壮大自己,具体方式则经常是以自己原有的一套来解释、贯通、会合外来的异己东西,就在这种会通解释中吸取了对方,模關了对方的本来面目而将之“同化”。以下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A.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B. 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
C. 二程倡导“格物致知
D. 顾炎武宣扬“经世致用”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在儒学发展史上,《论语》《孟子》等四书的地位不断提高,经历了由“五经时代”向“四书时代”的转变,促成这一变化的应该是
A. 宗法制度逐步瓦解
B. 吸收糅合诸子学说
C. 科举制度开始创立
D. 程朱理学日渐兴起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北宋诗人梅尧臣有诗云:“寒溪浸楮舂夜月,敲冰举帘匀割脂。焙干坚滑若铺玉,一幅百钱曾不疑。”该诗中描绘了
A. 造纸技术的主要工序
B. 活字印刷的印刷过程
C. 瓷器烧制的基本流程
D. 丝绸织造的繁复工艺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白蛇传”故事最早出于唐传奇《白蛇记》,类似“许仙”的主人公李黄是盐铁使之子,南宋活本《西湖三塔记》中的同样角色奚宣赞为统制之子。到明代后期,冯梦龙所编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的主人公却变成杭州的“药铺主管”了。这反映,明后期
A.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B. 民间思想借助小说广泛传播
C. 商品经济冲击等级观念
D. 传统伦理道德观念逐渐瓦解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后期书画家董其昌每每绘完山水,题以诗文,行楷簇簇如行蚕,闪闪如迅霆飞电,全图诗、书、画相映成趣,和谐一致,更富有抒情意境。此类绘画作品
A. 彰显文人画的独特技法
B. 注重抨击封建专制统治
C. 以世俗生活为主要题材
D. 表明写意画发展至顶峰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国语》曾记载:“故有虞氏谛(音帝,祭祀)黄帝而祖颛顼;……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穆天子传》卷二也记载:周穆王“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而丰隆之葬,以诏后世”。这反映了中国早期
A. 贵族政治逐步形成
B. 宗法制度逐渐确立
C. 政治制度具有连续性
D. 已有民族认同意识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秦汉以来的“国”与“家”是相通的,“孝”和“忠”是一致的,作为生产和生活单位以及社会细胞的“家”同作为上层建筑的统治机构的“国”,在长期的历史条件和时期内有效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治理模式。据此可知,该治理模式
A. 是以宗法制的存在为前提条件
B. 促进了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C. 有利于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延续
D. 确保了皇权在基层社会的独尊地位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代常出现“冲龄即位”的幼主,后妃垂帘听政成为权宜之计。一旦皇帝长大成人,具备亲政能力,士大夫便集体制造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后妃撤帘归政,使政权交接顺利完成。这反映了宋代
A. 舆论监督有效防止外戚干政
B. 集体统治有利于政权平稳过渡
C. 文官政治对皇权的有力维护
D. 分散相权适应了君主专制需要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旅行记、地方志和异物志,如吴人康泰的《扶南传》、佚名的《交阯外域记》、晋人释道安的《西域记》、竺法维的《佛国记》等。这反映了当时
A. 造纸术促进了书籍的流传
B. 对外交流促进知识结构更新
C. 探知外部世界成为社会共识
D. 经济发展推动对外交流兴盛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顾炎武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且进一步强调“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这反映出顾炎武
A. 改变了当时空洞的文风
B.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C. 继承了程朱理学义利观
D. 倡导实用主义的教育理念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对春秋时期在政治上活动的516人和战国时期在政治上活动的713人做了研究统计发现,战国时期出身微贱的人的百分比两倍于春秋时期。这种变化反映战国时期
A. 社会阶层流动日趋频繁
B. 平民成为官员主要来源
C. 贵族阶层退出政治舞台
D. 平民政治代替贵族政治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钱穆评价三省六部制说:“论此三省之来历,尚书本事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也即是在内廷掌理文件之意,侍中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唐代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执政长官
A. 导致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
B. 反映了官僚内部矛盾尖锐
C. 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D. 调整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北宋时云“东南之俗好文”“西北之人尚质”,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故北宋后期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别考而单独录取,以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
北宋南北分卷制度
A. 保证了南北录取比例的平衡
B. 回应了文化中心的南移趋势
C. 导致了科举录取人数的增加
D. 提升了南方士人的政治地位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汉武帝中期规定,上至郡国守相,下迄县令、长、丞、尉,均不用本郡国人,刺史均不用本州人。这种籍贯回避制度
A. 利于解决王国割据问题
B. 旨在避免地方势力坐大
C. 能够避免官员结党营私
D. 逐渐发展为汉代选官主要方式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钱穆在《中国传统政治》中说:“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
A. 国家政治制度的创述体现了时代特征
B. 选官制度体现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
C. 制度的设计要与社会经济水平相一致
D. 九品中正制有利于各地区人才的选拔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代所有的敕书都以皇帝的名义颁发,经宰相副署,由宰相机构发布,才能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法令。这表明
A. 丞相权力不断遭到削弱
B. 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C. 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D. 丞相权力已经超过皇帝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内藤湖南是日本近代中国学的重要学者,日本中国学京都学派创始人之一。他提出的“唐宋变革说”认为,自唐朝开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宋朝以后进入到“近世”时期,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新的特征。以下关于唐宋时期中国社会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文化生活明显出现市民化趋势
B. 中枢机构分权制约了君主专制
C. 经济重心转移逐渐完成
D. 商品货币在经济中影响增大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人自称“立国在乎台谏”“乃生民休戚之所归,国家治乱之所系焉”。宋代台谏官“无所言,而人君不得不闻,有司不得不行者,莫先于台谏”。以至台谏系统的地位在宋代达到“百职之中,其任最重”的程度。这说明
A. 宋代高度重视监察制度建设
B. 台谏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
C. 台谏属于中央政府决策机构
D. 台谏相对于君权具有独立性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史·宰辅年表》指出,在明仁宗之后,内阁大学士已经地位尊崇,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俨然汉、唐宰辅”。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 内阁职责已等同宰相
B. 明朝政体运作发生变化
C. 君主专制不断地加强
D. 内阁的权力已经失控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周时期,在“工商食官”制度下,擅长经商的家庭或家族在被国家认可之后,又以国家法令的形式固定下来,世代相袭,不得改弦易辙。这反映出该制度
A. 推动了私营工商业发展
B. 可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
C. 是重农抑商政策的雏形
D. 固化了当时的职业划分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为乾隆时期江苏崇明地区每年买米数量变化状况表。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乾隆二十年(1755)以前

乾隆四十年(1775)

数量

不超过20万石

30万石



A.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B. 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C.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
D. 经济重心转移到江浙地区

2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清时期著名的商帮之一是徽商,徽商经营成功后,往往是一手抓票子,一手执“红顶”,继而大兴土木。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
A. 商业发展打破封建专制统治 B. 商人为官导致政治的腐败
C. 奢侈之风严重破坏社会风气 D. 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黄宗羲认为:“凡章奏进呈……给事中以白宰相,宰相以白天子,同议可否。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这一思想
A. 主张恢复隋唐三省六部制
B. 认为君主制度阻碍国家发展
C. 意在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
D. 主张宰相与君主应地位平等
2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B. 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C.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0.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咙,其事乱,是故圣王之处士必于闲燕,处农必就田野,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故地不辟则城不固……天下者,国之本也;国者,乡之本也……”
——摘编自《管子》
材料二 在“治生”思想影响下,明清时期一度出现“弃儒从商”的现象。明朝万历年间的湖广官员冯应京提出:“士农工商,各执一业;又如九流百工,皆治生之事也。”“(商贾)阜财通商,所以税国饷而利民用,行商坐贾,治生之道最重也。”黄宗羲认为“今夫通都(四通八达的都市)之市肆,十室而九,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优倡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几乎救弊之一端也。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摘编自张海英《明清商品经济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管子的思想主张及其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明清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31. 详细信息
材料一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遭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天下,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
——《魏书·高祖纪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商鞅变法及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采取了什么措施?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
(2)依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二者作用方面的共同点。
(3)商鞅变法是历史上成功的改革。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成功必须具备哪些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