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2019年高三历史后半期高考模拟试卷带解析及答案

1. 详细信息
古代中国史学家左丘明在《左传》中记录了齐国上大夫晏子的一段话:“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这些话反映的主要思想是
A. “和而不同”
B. “民以食为天”
C. “无为而治”
D. “崇尚礼乐教化”
2. 详细信息
《史记》中《秦始皇本纪》、《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吕后本纪》依历史变化顺序而编写;司马迁认为“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而“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是不对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人物传记在《史记》中占有重要地位
B. 司马迁撰写《史记》坚持了实录精神
C. 秦朝灭亡为后世提供了历史借鉴作用
D. 司马迁承认历史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3. 详细信息
《家礼》为南宋朱熹所作,全书以宗法理念为核心,围绕日常生活和冠、婚、丧、祭等现实中的重大事件,设定了详尽细致的礼仪规范。《南赣乡约》是明王守仁在巡抚南、赣、汀期间,以南赣乡民为适用对象,制定并颁布的民间规约。二者制定的礼仪规范
A. 体现了儒家倡导的社会责任感
B. 实现了理学对乡村的自主管理
C. 具有“经世致用”的思想色彩
D. 践行了儒家通俗化的价值理念
4. 详细信息
1862年,清朝决定以“黄色龙旗”为“中国官船”之旗帜,黄龙旗的使用基本上限于船籍表示或外交仪式。这表明清政府
A. 坚持了天朝上国观念
B. 采用了中体西用思想
C. 具备了初步的国家理念
D. 实现了外交观念的转变
5. 详细信息
1903年9月7日,清政府设立商部,接着又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如《钦定大清商法》《商会章程》《公司律》等。清政府这些措施
A. 在一定时期内有效延续了清王朝的统治
B. 适应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需要
C. 目的是为了严防民族资本支持民主革命
D. 加快民族工业的结构性转型
6. 详细信息
下表为北洋政府开展的一系列旨在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外交活动

时间

外交活动

结构

1917年

一战期间,北洋政府声明废除与德、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执行

1919年

一战后参加巴黎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等要求

失败

1921—1922年

参加华盛顿会议,再次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等要求

达成部分目标

1924年

中苏签订《中苏协定》,规定了废除中俄间一切不平等条约等内容

苏联未认真执行

1925年

北洋政府向国联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案,开展废约外交

失败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北洋政府
A. 开启了中国近代意义的外交活动
B. 努力通过外交维护国家利益
C. 盲目追随欧美国家外交立场
D. 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7. 详细信息
1936年7月22日,中共中央发布指示:“一切汉奸卖国贼的土地财产等全部没收”,取消了“地主不分田”、从肉体上消灭地主的政策。这一政策调整
A. 延续了“左”倾土地革命政策
B. 适应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 调动了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D. 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8. 详细信息
下列统计数据的宣传,明显体现出当时

A. 工业产值的比重逐步超过农业
B.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成果显著
C. 社会主义工业化下的协调发展
D. 经济方针“左”倾冒进严重
9. 详细信息
罗马共和国后期,开始把社会团体或人的联合体视为权益主体,并规定社团成立必须具备的条件如下表所示:

(1)必须具有物质基础;
(2)社团要达到最低法定人数(3人以上),财团需拥有一定数额的财产;
(3)必须经过元老院的批准或皇帝的特许。

据此可知,罗马共和国后期
A. 注重保护团体的权益
B. 重视区分团体和私人财产
C. 具有初步的法人制度
D. 强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0. 详细信息
18世纪末,同法国作斗争几乎成为欧洲各国一切国际会议和外交谈判的中心问题。这反映了当时法国
A. 工业生产领先欧洲
B. 实行殖民扩张政策
C. 掀起反封建的浪潮
D. 工人运动此起彼伏
11. 详细信息
1929年10月,苏联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7.6%,1930年为23.6%,1931年为52.7%,1932年为61.5%,1933年为65.6%,1934年达71.4%,到1937年,超过90%的农户加入集体农庄。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农业集体化运动
A. 满足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需要
B. 开创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先河
C. 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D. 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的发展要求
12. 详细信息
1958年9月,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在会晤法国总统戴高乐时指出,“欧洲不可以落到只能仰赖于美国的地步”,由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存在,欧洲必须“团结一致”。据此可知,阿登纳主张
A. 以联合求共同发展
B. 利用苏联来抗衡美国
C. 实现法德两国和解
D. 抵制美国的政治控制
13.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文精神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遭世界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具有超越性时代性、传承性和动力性的特征。
材料一 精卫顾炎武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鸣呼!君不见,西山木众鸟多,来燕去自成窠。
注:该请作于清顺治四年(1647年)。诗的内容取材于《山海经》,借精卫填海的故事来表达诗人的志向。“精卫”是诗人的化身,是诗人精神世界的担露。
材料二 这个人(伏尔泰)生活的84年,处于君主制度的极点和大革命的之间。他出生时,路易十四仍然在位;他去世时,路易十六已经登基:他的摇篮虽笼军着伟大朝代的最后一终宝光,他的灵框是那个地狱般的世界的第一丝微亮”,“伏尔的名字所代表的不只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
——维克多·雨果在伏尔泰逝世100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讲
材料三 这次受到表彰的改革先锋,为推动改革开放作出了杰出责献,发挥了突出的示范引领作用,是人民群众的优秀代表。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拥护改革开放,坚持正确改革方向;他们冲破思想观念的東缚,突破利益国化的藩篱,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奋斗在改革开放一线,引领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变革,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们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作风优良,赢得人民群众广泛赞誉。
——《国务院关于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的決定》(2018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诗蕴含的人文精神内涵,并简述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伏尔泰的名字所代表的不只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这句话。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先锋人物的共同特点。
14.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买求
材料 下表是西方重要经济学出版物一览表

时间

作者

出版物

出版物主要内容

1664年

托马斯·孟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

贸易顺差是国家致的唯一手段主张从事转口贸易

1776年

亚当·斯密

《国富论》

人的本性是利已的,如果人的经济活动不受干预,在价格机制引导下,公民与国家都将受益。

1849年

罗伯特·欧文

《新道德世界书》

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论证了理性社会制度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1867年

卡尔马克思

《资本论》第一卷

研究资本生产过程和剩余价值问题,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

1936年

约翰梅纳德思斯

《通论》

有效需求不足会导致失业增加和经济表退,市场机制不能使经济体系实现自我调节

1962年

米尔顿·弗里德曼

《资本主义与自由》

国家集权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是弊多利少的,应尽可能地通过市场和价格制度来调节经济。



——摘编自哈里·兰德斯等《经济思想史》
材料介绍了西方部分重要经济学书籍的出版情况,其中蕴含着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诸多信息,从材料中提炼一个信息,并结合所学的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15.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金榷场贸易,始于“绍兴和议”后的绍兴十二年(1142),首先建榷场于吁胎军(今江苏吁胎),以后又置于光州、枣阳军、安丰军,规定货物价值在一百贯以下的称为小客,每十人为一保,留一半货物在宋方榷场,带一半货物到金朝榷场贸易,然后统一计算往返货物的总钱数,按十分之二抽息钱归官府。而所带货物价值在一百贯以上的商人称为大客,客商与货物都只能留在宋方榷场,等候金方客商前来贸易,宋方货物主要是粮食、茶叶、各种手工业品、书籍及外贸而来的药材、手工业品等……勘造军器之物、金属货币等列为禁品。绍兴二十九年(1159),金为准备侵宋,只保留洒州(目于胎西北)榷场。
——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据材料,指出宋金榷场贸易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榷场的进步作用。
16. 详细信息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中国积极推动苏联与英、法之间订立集体安全条约的谈判。国民政府认为,苏联与英、法结盟将使欧洲安定,使英、法、苏有余力关注远东问题。1939年4月,中方约见苏联驻华代办,希望在英、法、苏讨论欧洲集体保障时,请苏联同时提出“共同制止远东侵略者”的议题。国民政府对苏联与英法间的谈判有着比较乐观的判断,然而事态并没有向国民政府期望的方向发展。苏联在与英法谋求集体安全的保障一时难以达成协议,担心英法“祸水东引”,转而与德国协,于8月23日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联此举不仅令西方国家大为震惊,也使中国政府深感意外和紧张。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积极推动订立欧洲集体安全条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推动订立欧洲集体安全条约失败的原因。
17. 详细信息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据《蒙藏旬刊》1931年第1期所载,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十三世达赖喇嘛驻京总代表、雍和宫堪布贡觉仲尼(原为西藏三大寺之一的色拉寺僧人)及九世班禅驻京办事处处长罗桑坚赞,西康诺那仁波切、贡嘎仁波切、松朋仁波切等藏传佛界高僧在南京发起成立了“康藏旅京同乡抗日救国会”。
——喜饶尼玛《论战时藏传佛教界僧人的抗日活动》
材料二 1936年3月,红军北上抗日经过四川甘孜地区作短暂停留时,五世格达仁波切便与红军结缘,开始竭力支援红军,征集大量粮秣、皮毛等补充红军吃穿,并将当地辣椒、青稞酒等本来为红军御寒,并为红军作向导、作翻译…还动员一大批青年踊跃参加红军。
——周锡银《为西藏和平解放而献身的格达活佛》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出藏传佛教僧人在抗日战争中的活动。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藏传佛教僧人在抗战中产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