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带答案与解析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遒劲(jìn) 纤维(xiān) 斟酌(zhuó) 筋疲力尽(jīn)
B.绯红(fēi) 承载(zǎi) 锃亮(zèng) 恰如其分(fèn)
C.翘首(qiáo) 瞥见(piē) 黝黑(yǒu) 潜滋暗长(qiǎn)
D.气氛(fēn) 周济(jì) 遏制(è) 殚精竭虑(dān)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燥热 天然气 振耳欲聋 俯仰生姿
B.祖籍 互联网 诚惶诚恐 油光可鉴
C.家俱 流水账 无动于衷 坦荡如底
D.喧嚣 匿名信 因地制宜 巧妙绝纶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无论是谁,在巍峨的泰山面前,都会显得渺小,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B.为了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科研小组通宵达旦工作到凌晨一点。
C.春天是泉城济南最美的季节,每到此时,游客络绎不绝。
D.在市中区科技创新比赛中,许多同学处心积虑,设计了各种航空模型。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山东省要全面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范围。
B.经过专家们评议,使明代永乐年间的青花瓷摘得头筹,获得“民间国宝”的称号。
C.因为不用停车桩,不用办卡,扫码开锁即骑,这是摩拜单车深受市民喜爱的原因。
D.期末考试期间,市中区各中小学均采取禁嗓措施,确保广大考生能静心迎考。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名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中,关羽由于自负,忘记了刘备“东联孙权,北拒曹操”的计策,与孙吴结仇,让乔装为商人的陆逊入了城,导致“大意失荆州”。
B.《三国演义》中,为救阿斗在长坂坡与魏军厮杀,七进七出的将军是赵云。
C.《简·爱》以诗意与哲理的笔触,记叙了简爱的成长经历及情感历程,成功塑造了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D.《简·爱》中简·爱从小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与表哥、舅妈以及学校校长对抗,长大后又以独立的人格赢得了罗切斯特的爱情。
6.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爱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耶!”称善者久之。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成礼而去 去:离开 B.军士吏被甲 被:同“披”穿着
C.军霸上 军:驻军 D.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固:本来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已而之细柳军 女子之嫁也
B.成礼而去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请以军礼见 以残年余力
D.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其如土石何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作者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人,西汉历史学家。
B.文章第一段“匈奴大入边”,汉王朝在霸上、棘门、细柳三处驻军,可见此时边境处于战备状态。
C.本文第二段主要运用正面描写的写法,展现了周亚夫将军的治军严明、不可侵犯。
D.本文赞扬了周亚夫忠于职守、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品格,同时也体现出汉文帝的贤明、识大体。
7.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宗道
宗道为人刚直,疾恶①少容②,遇事敢言,不为小谨③。为谕德④时,居近酒肆,尝微行⑤就酒肆中,偶宋真宗亟⑥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⑦以实言对。”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帝诘之。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
(选自《宋史·鲁宗道传》)
注释:①疾恶:痛恨坏人坏事。②少容:不肯容忍。③小谨:谨小慎做。④谕德:教育太子的官。⑤微行:出行不让人知道。⑦亟:紧急。⑦第:只管。
【1】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一处)
偶真宗亟召使者及门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真宗为什么认为鲁宗道忠实可大用?
8.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采桑子·彭浪矶①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②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注释)①彭浪矶:在江西省彭泽县长江南岸。②汀洲:水中或水边的平地。
【1】词人上阕写自己背井离乡,用“扁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典型的景物,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赏析“碧山对晚汀洲冷”中“冷”字的妙处。
9.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里殊风雨。(曾植《梁甫行》)
④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⑤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二章)
⑦杜牧在《赤壁》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中华古诗词源远流长,学习方式也可以充满趣味,现邀请你参加“漫步古诗苑”系列活动。
活动一:(新闻撰写)班级举行“古诗词诵读比赛”,下面是宣传委员在比赛结束后写的一则新闻,请你为其拟写标题。(不超过15字)

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感受古诗词的神奇魅力,我班于1月5日至7日开展的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现已圆满结束。本次比赛设置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出5名获奖者。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活动二: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请你在横线上仿写句子,要求句式一致,与上下文连贯。
诗词如一弘清泉,滋润你孤寂的心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你真的懂中国的筷子吗?
①意大利知名时装品牌杜嘉班纳(DoIce&Gabbana,Dc)因一则宣传广告,惹恼了中国人。在DG的宣传广告中,一名亚裔面孔的模特使用筷子吃意大利食物,由于表演夸张、旁白轻浮,被认为是在嘲笑和羞辱中国的“传统文化”。某官方媒体随后发表微博,“你真的懂中国的筷子吗?一双筷子承载着中国人的情感和记忆”,并附带了关于筷子的公益广告视频,转发人数轻松超过百万。
②筷子是中国的独特餐具,它是东方文明的象征,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筷子有很多种名称,先秦时期称为“挟”,商纣时期称为“箸”,隋唐时期称为“箸”或“筋”,宋元明清皆称“箸”。其间从明代开始,由于“箸”与“住”谐音,故改“箸”为“快儿”。
③我们伟大祖先以箸进食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三千多年前。考古发现迄今为止最早的箸出于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墓葬中,文献中记载商纣王制作使用精美象牙箸。《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司马迁在《史记,宗微子世家》亦云:“纣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玉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
④筷箸是用什么材质制成的呢?《礼记曲礼》中记载:“羹之有菜用挟,其无菜者不用挟。”郑玄注:“挟,犹箸也。”中国古代原始社会,人以手抓食,新石器时代,大多采用蒸煮法,以箸挟取菜叶,而食粥用上匕。匕匙早于箸产生,由于人美智慧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当匕匙的使用不能满足文化的发展时,遂产生箸。之后随着夏商的发展,箸也不断演化,从木箸、竹箸到满足贵族需要所产生的象牙箸,材质从简单到复杂。早期的筷箸类似于木棍,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制品,汉代则流行竹木材质,以漆涂之,甚为精美。隋唐时出现了金银制作的筷箸,唐代我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达到高峰,这在筷箸文化上也有所反映。唐朝盛世饮宴之风风靡长安,美味佳肴丰富了,箸匙等餐具也向金银豪华方面发展。宋辽夏元也有不少筷箸出土,质地多为银制和铜铸。明清时期获箸的材质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宫廷用箸用尽匠心,有的甚至成为高雅的工艺。
⑤筷箸在外型上也发生着变化。早期的筷箸为首粗足细的柱形进食器具,春秋时代的箸,多为上下一般粗细的圆柱体。唐代的筷较长,宋江夏元时期的筷箸相对较短,出现了六棱、八棱形筷箸,装饰也日渐奢华。明代,箸在器形上有更加明显的发展——首方足圆,上部为方形,下半部为圆形。这样不仅筷箸放在桌上不易滚动,挟菜时也不易打滑,同时也方便了能工巧匠在筷箸上刻字雕花。方箸不但可以两筷相应拼组成画幅,也可十双筷箸排列组成更大的画面。清代的筷箸,其特点为制作工艺精巧美观、用尽匠心,工艺考究,有题诗作画的箸则成了高雅的艺术品。
⑥筷箸是中华文化的体现,除了其食器的功用以外,在古代曾经有人将其形状之直与人格之直相类比。唐玄宗在一次御宴上将手中的金箸赏给宰相宋琢道:“非赐汝全,盖赐卿以箸,表卿之直耳。”此外,中国人喜欢使用方头圆身的筷子,寓意天圆地方、天长地久。
⑦小小的筷子堪称中华文明的传承链,以独特的形式传承着中华民族特色文化。重新认识筷箸习俗的文化价值,对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很有意义。
【1】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筷箸。
【2】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⑤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唐代的筷箸较长,宋辽夏元时期的筷箸相对较短,出现了六棱、八棱形筷箸,装饰也日渐奢华。
【3】阅读第③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考古发现迄今为止最早的箸出于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墓葬中,文献中记载商纣王制作使用精美象牙箸。
12.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
①淅淅沥沥的秋雨,从晨落到暮。窗玻璃发出啪啪哒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儿,落到地面的声音。
②正是红枣上市的季节。老家院子里的老枣树上一定挂满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了吧,被连绵的雨珠儿击落一地。树下有否拾枣的人?
③从前,红枣成熟的季节,母亲便挎了一篮子红枣给我送来。不厌其烦地和我絮叨小时打枣的事儿。如今,这样的情景,于我成了一种高不可攀的奢望和梦想。
④我是老枣树看着长大的。除了母亲,我和老枣树最亲。每年燕子飞来的时候,我就围着老枣树转悠。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
⑤我找来一根长棍子递给母亲,拉着她来到老枣树下。母亲仰头朝树上望,忽而,举起棍子就打。落地的枣儿仿佛一只只欢蹦的兔子,满地撤欢。我小跑着来来回回追赶着去捡。可是,才捡了几颗,母亲就停下不打了。母亲说,枣熟好了才好吃。等树上的枣儿全都变红的时候,母亲却又换了说法,得留着,过年时好给你蒸花糕吃。从此,红枣成了一道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
⑥母亲也有破例的时候。
⑦八岁那年,一天,放学后我一口气跑回家,哭闹着给母亲要爸爸。母亲见哄弄不下,突然伸手打了我一巴掌。我更加起劲地哭喊起来。母亲把我搂在怀里说:“走,妈妈给你打枣吃。”
⑧那天,母亲只一会儿就把树上的枣打光了,地上青蒙蒙一片。我抬头看母亲,她眼睛里湿润润的。
⑨十三岁那年,到了红枣收获的季节。一天,同桌因为我阻止她上课吃东西,便告诉老师我拿了她的橡皮,还骂我小偷。我向母亲哭诉一阵子后说,我不想上学了。母亲伸手抹掉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说:“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儿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
⑩真的,我举起棍子噼里啪啦打了一阵子,心里感觉舒坦多了。但是看着被打得光秃秃的树我心里又很难过。母亲却笑微微地说:“枣树越打越旺。”直到第二年秋天,一颗颗圆滚滚红艳艳的。枣儿挂满老枣树,我才相信母亲的话是真的。
(11)七岁那年,我高考落榜。这是一个让人绝望的消息。我抓起一根棍子,对着老枣树一通猛击,直到精疲力竭,瘫坐在地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我被一阵冷风吹醒。起身准备回屋,身上的毛毯落地上,我弯身去拾,却看见母亲坐在地上睡着了。顿时,我的眼泪叭嗒叭嗒掉下来的。
(12)一次次,我用打老枣树的法,平息了心里的委屈和怨愤。但我不知道,当我很命抽打老枣树候,母亲的心有多疼。
(13)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她一辈子含辛茹苦,将我拉扯成人。我却因为生活中的风吹草动或种种不如意一次次向母亲哭诉和发泄,而每一次哭诉和发泄都会像刀子一样割着母亲的心。
(14)后来,母亲离我而去,我也离开了那棵老枣树。但我觉得,我从没离开过老枣树,就像从没离开过母亲一样。
(15)夜深了。秋雨依然淅淅沥沥,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多少次在梦中回到老家的院落里,梦中,我捡捡那一颗颗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以及像阳光一样散落一地的斑驳流年。
【1】通读全文,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后两次打枣的原因。
示例:第一次:无理哭闹后打枣 第二次:_____________后打枣 第三次:______________后打枣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
落地的枣儿仿佛一只只欢蹦的兔子,满地撒欢。
(2)结合语境,分析第④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
【3】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5段画线句“多少次在梦中回到老家的院落里,梦中,我捡拾那一颗颗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以及像阳光一样散落一地的斑驳流年。”的理解。
【4】本文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这种写法在我们初中学过的课文《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过。
13. 作文 详细信息
按要求作文
请以“发现”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
③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