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至2019年高一期中试卷完整版(上海市浦东新区洋泾浜中学)

1.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白露未晞。(《诗经·秦风》)
(2)左思在《咏史》中揭露西晋门阀制度所造成的社会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无人知是荔枝来。(作者______《过华清宫》)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班同学写了一份请柬,邀请老师参加班级举行的晚会,以下用语最得体的一项是
A. 我们敬请您参加我班的晚会,得到应允,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望按时光临。
B. 我们荣幸地邀请您参加我班的晚会,敬望守约出席。
C. 您被邀请参加我班的晚会,特呈此柬,敬望光临。
D. 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参加我班的晚会,特呈此柬,敬望光临。
3.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1)“分行布白”是书法上的一个词语。词义说白了,就是欣赏书法作品,要连字和空白的地方一起看。描红簿上的字,写得个个字正腔圆,还不能称之为书法作品,原因大抵就是,连同空白的地方一起看了,会发现没多大的美感,产生不了审美方面的感动。这空白的地方,确实了得。看看颜真卿的《祭侄稿》、怀素的《自叙帖》、苏东坡的《寒食帖》,还有毛.泽东的诗词手迹,还真是可以打开眼界。这字的线条有多美,连着空白的地方看了,才会发现,就是总能把这白茫茫的一片,天才地裁开来,裁得和谐灵性。由此,怎么看都教人心旷神怡。这“分行布白”的道理,用来说画也一样。不论是简简单单的齐白石,还是密密匝匝的黄宾虹,还都脱不了和它的干系。齐白石好像好理解些,因为他是无以复减的,空白的地方留得明明白白,稍微注意,就可以感觉到出奇的美意来。黄宾虹呢,他是无以复加了。看起来画面上全画满了,奸像没什么空白的地方了。其实墨分五色,五色互为空白,说没空白还不如说是丰丰满满的大空白。“分行布白”的道理,其实到处都成立着。
(2)读金克木先生的文字,看到他也说到了“分行布白”这一书法上的词语,他是把它来解读文章的,他认为文字也是要在“分行布白”的意义上来读的,就像古人说的另一句话:“当于无字处求之。”他说“一本书满是字,岂不是一片油墨?”他还说,写作的人都有意无意不把话说尽。写得罗嗦,说明他有话说不出或者难说出。写得简单的,是话里有话,弦外有音。他说他是连字和空白一起读的,仿佛字里行间藏了许多话,这的确是前辈的真知灼见。
(3)_______________。宋人有句“小舟撑出柳荫来”。有评家说,这句可以和唐人的“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媲美。其实这两句诗正可以见证唐诗和宋诗的差别,分出这两者水准的高下。唐人那句提供了许多可以思考的可能性,而宋人这句几乎没有,唐人那句读来感觉很真实,又不自觉浮想联翩,它在字里行间留下了许多空白的地方,让历来读它的人,各自读着它藏在字里行间的意思。而宋人这句就产生不了这样的阅读效果。毛.泽东说宋诗“味同嚼蜡”,应该是有一定道理的。
(4)金克木借“分行布白”这个词语来说文字,说出了文字的奥秘和本义。就读者而言,阅读文字只是寻找自己的一种方式。人的所有的欢喜和哀伤,都是自己造成的,而人的敬畏甚至崇拜,说到底只是对自己的敬畏和崇拜。只是因为在别人那里找到了自己认可的东西,才对那个人产生了敬畏甚至崇拜。阅读文字也是这样。只是在字里行间读出了自己认可和感动的东西,才会赞赏甚至痴迷这样的文字。在字里行间空白的地方藏了不少的话,读它各自找到自己感觉到的天下和心中的纷繁。这恐怕就是文字的本义。
【1】写出高中阶段所学毛.泽东词的词牌名_______________。
【2】分析第(1)段画线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3】把下列句子组织起来填入第(3)段画线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①譬如唐诗,就是一种可以叙述天下和心中的事情,又可以沟通人心,留给读者许多思考可能性的很美的文字
②沟通的可能性,就在于可以留给读者多少思考的可能性
③文字叙述的是天下的和心中的事情
④文字是用来和人心沟通的
⑤天下和心中的纷繁,注定了文字叙述的困难
A.④③②⑤① B.③⑤④②① C.①③④⑤② D.②①④③⑤
【4】以下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齐白石画的美感与“分行布白”脱不了干系,而黄宾虹相反。
B.金克木主张“分行布白”地解读文章,要连字和空白一起读。
C.宋诗“小舟撑出柳荫来”可以和唐诗“野渡无人舟自横”相媲美。
D.文字的本义就在于空白的地方藏了不少的话,读者可以从中读出各自感觉到的天下和心中的纷繁。
【5】国庆期间,丰子恺的《庆祝国庆》一画广为流传。请从“分行布白”这一角度对此画进行赏析。
4.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最后的下午茶
龙应台
(1)从一月十三日开始,我每个星期日到大理街去。冬日的下午四点,常常下着小雨,带点寒意。我们总是开了暖气,燃起灯,泡好了热茶,才开始谈话。
(2)一辈子拒绝写回忆录、不愿意被采访的余先生对摆在桌面上的几部录音机有点儿不习惯,也不让我把小麦克风别在他襟上。好,不要就不要,你别怕录音机,我不也在作笔记吗?
(3)讲到东北战争的细节,情感的冲动使他忘了录音机的威胁,抓起麦克风当道具:喏,这是沈阳,这是长春,公主岭在那边……,更激动的时候,就把笔从我手中拿去,直接在我的笔记本上画起作战地图来。
(4)我们一小时又一小时地谈,窗外夜色越来越黑,到了晚饭时刻,管家把饭菜摆上了桌,渐渐凉掉,凉掉了再热。有一晚,起身去用餐时发现已是夜里九点,他已经口述了五个小时,却一点也不想停止。我坐在那儿发慌:回忆像甜苦的烈酒,使他两眼发光,满蓄的感情犹如雪山融化的大河涌动,我们谈下去谈下去,彻底谈下去不要停。可是他猛烈地咳嗽,不得不硬生生地煞住:好,今天就到这里吧。
(5)他很虚弱,从回忆的缠绵迷宫中抽身而出,显得不太舍得。到了饭桌上,他又开始叙述起来,我于是干脆将收好的录音机又取出来,把盛饭声、喝汤声、咳嗽声、笑声和历史的空谷回音一并录进。
(6)好几个下午和夜晚,风雨无阻地,我们坐在灯下工作。有时候我带来一把乱七八糟的糖果,问他吃不吃,他总是说“吃”。于是我们一人一个,剥糖纸吃糖。我放纵自己想喝浓咖啡,问他喝不喝,他总是说“喝”,于是我们一人一杯滚烫的咖啡,慢慢儿喝,就在那冬日暖炉边。我不知道他的身体状况究竟容不容许吃糖果喝咖啡,但是他兴致盎然,好像在享受一场春日的下午茶。糖果纸是花花绿绿的玻璃纸,剥起来发出脆脆的声响,灯光照着,泛出一团绚丽。
(7)有一天晚上在叙述中碰到一个细节,“这我说不清了,”他说,“可是白先勇知道,你打电话给他。”
(8)算算时间,是美国西部的清晨两点,我犹豫着,他也犹豫着。
(9)然后他下了决定,说:“打吧!”
(10)回忆真的是一道泄洪的闸门,一旦打开,奔腾的水势慢不下来。
(11)电话不断地拨,总是传真的声音,试了许久,只好放弃。他露出孩子似的失望的表情,我也垂头丧气。
(12)他又拾起一颗糖,慢慢地在剥那五彩缤纷的糖纸。房子静悄悄的,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
(13)我看见一个眼睛清亮的四岁孩子在北京的胡同里吃糖,溥仪刚退位;我看见一个十岁的学童在江苏的村子里看《史记》,直皖战争爆发;我看见一个十来岁奶声奶气却故作老成的少年在上海读《饮冰室文集》被梁启超深深震动,“五卅惨案”正在发生;我看见一个英气逼人的二十岁青年在南京街头追打误国的外交部长,“九一八”事变震惊了全世界;我看见一个心里藏着深情、眼睛望向大海的年轻人忧郁地踏上驶往伦敦的轮船,怀里揣着姊姊给的手帕,蒋委员长正在进行对共军的第四次围剿,毛.泽东的部队遭到胡宗南的突袭,损失惨重,我看见……
(14)我看见一个文风郁郁的江南所培养出来的才子,我看见一个只有大动荡大乱世才孕育得出来的打不倒的斗士,我看见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当代典型——他的背脊直,他的眼光远,他的胸襟大,他的感情深重而执著,因为他深信,真的相信:____________。
(15)我看见一个伟大光明的人格。
——原载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有删改
附记:余纪忠先生(1910—2002),台湾《中国时报》创始人。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4)段的画线句。
【2】第(5)段画线句中“空谷回音”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6)段结尾描写“剥糖果纸”这一细节有何作用?
【4】填入第(14)段横线上最合适的一项是( )
A.士,不可以不弘毅。
B.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
C.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根据文章内容,介绍余纪忠先生其人。(不超过80字)
5.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这首词从字数上看属于______
【2】关于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送人离别之作,运用衬托、比拟等手法,生动地写出了依依惜别的深情。
B.这首词作者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而被迫退隐的消极之辞。
C.“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离合”,就只取“离”字义,“悲欢”就只取“悲”字义。
D.辛弃疾的这首送别词,立意不俗,超出常境,作者借送别来表达人间行路之难,世事之险。
【3】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画线句。
6.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1)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2)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3)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4)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5)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1】解释加点字。
(1)不抑耗其实而已(________)(2)勖尔植(____________)
(3)早缫而绪(________)(4)字而幼孩(___________)
【2】与例句文言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故不我若也
A.卿邀名人也(选自《孟业廉谨》)
B.幸老见归,何为谢之(选自《刘宽温仁多恕》)
C.盖规之也(选自《刘羽冲泥古不化》)
D.善,陈孺子之为宰(选自《陈平任相》)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4】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揭露当时“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社会弊端,阐发作者“以德治国”的进步思想。
B.本文在阐明“任其自然,顺其本性”的意义,反对政令烦苛,吏胥扰民。
C.本文通过叙述郭橐驼善于种树之事,借题发挥出以其法治民的道理。
D.《种树郭橐驼传》以郭橐驼种树为喻,阐发了顺应民心,使人民休养生息的政治观点,抨击了当朝统治阶级烦政扰民的做法,表现了要求改革的强烈愿望。
【5】以文章的第(3)(4)段为例,分析一下本文运用对比和类比手法的作用。
7.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游天都
徐霞客
(1)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复北上,行石罅中。石峰片片夹起;路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梯接之。下瞰峭壑阴森,枫松相间,五色纷披,灿若图绣。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
(2)时夫仆俱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既登峰头,一庵翼然,为文殊院,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风,两峰秀色,俱可手揽。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
(3)……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每念上①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历险数次,遂达峰顶。
(4)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②登。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时浓雾半作半止,每一阵至,则对面不见。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
(5)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
(选自《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
【1】请在①②两处选填下列虚词。
A.者 B.以 C.而 D.既
【2】对第(5)段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
B.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钜\雾气来去无定
C.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
D.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
【3】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空间的变化为线索,以游览的路线为顺序,运用逐层衬托的写法,着重描写黄山天都峰的奇观。
B.作者“决意游天都”,遇险阻“终亦不顾”,登顶得见:隐约可见的莲花诸峰,富于变化的云海浓雾,别具姿态的奇松怪柏……写出黄山特有的奇观。
C.文章记叙翔实。文中旅游的日期、里程、方向、沿途经过的地点,一一点明,不厌其详。石罅、文殊院、莲花峰、天都峰,游踪所及,写来都详细生动。
D.游记文中有我,语中含情,寓情于景,藏议于景。作者勇于登山,奋发向上的精神及对大自然的热爱都蕴含于字里行间。
【4】赏析第(1)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8. 作文 详细信息
根据要求作文。
诗人说:“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乡愁又何尝不是妈妈烙的油饼,爷爷下的面条?吃,每天都在经历,可吃的背后的学问和感情,说大了是一个民族“在埋头种地和低头吃饭时,总不会忘记抬头看一看天”,说小了则是每一天生活的记录,在平凡生活中品出幸福的滋味。
请以“舌尖上的幸福滋味”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夹叙夹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