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20-2021年高一期中题免费试卷

1.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982年的一个秋日,马尼拉洛斯巴洛斯镇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学术报告厅里,正在举行国际水稻科技界的盛会,座无虚席。屏幕上打出袁隆平的巨幅头像,下方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行特大黑体英文字,报告厅里顿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说起研究杂交稻的初衷,袁隆平说:“上世纪60年代,我曾亲眼看见过5个饿殍,两人倒在桥下,两人倒在田里,一人倒在路旁……”饥饿让袁隆平对水稻充满了遐想,他决心挑战传统的经典理论,跳出“无性杂交”学说的束缚,着手进行水稻有性杂交试验。
然而,要找到“天然雄性不育株”却非易事。他和助手们每天头顶烈日,脚踩烂泥,低头弯腰,在稻田里寻寻觅觅。袁隆平和助手们整整花了6年时间,先后用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后,袁隆平与同事们一起率先育成我国第一个实用水稻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二九南1号”。1973年,协作组通过测交找到水稻雄性不育恢复系,至此,三系配套难关全部攻克,一举奠定杂交稻从理论到现实的基础。1976年开始,三系杂交稻开始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稻平均每亩增产20%左右。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震惊了全世界。
袁隆平没有骄傲,更没有止步,他感到三系法也存在着配组不自由、种子生产环节多等不足,他决心开展新的攻关。
成功与失败总是相伴的。正当不育材料秧苗研究搞得如火如荼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给袁隆平心爱的水稻雄性不育试验“当头一棒”,几年积累下来的700多株珍贵不育材料秧苗,一夜之间被人全部拔除毁坏。
一些同行送来了冷嘲热讽。面对这种质疑,袁隆平显现出从未有过的自信:“从表面上看,试验是失败了,但从本质上看,试验是成功的。”此时,袁隆平沉着冷静,查找资料,分析问题,仔细思考,终于拨开云雾,提出了解决办法。到2000年平均产量比三系增长5%-10%,续写了“东方魔稻”的新篇章。
为全面开展超级杂交稻研究,在分子层面探索超级稻秘密,2000年5月,科学家宣布,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基因组计划启动。
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使水稻平均亩产比原先增加20%以上。这项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惠及全世界。
袁隆平把他的研究生介绍到了国外攻读博士学位,很多人学成后都留在外国。有人便跟袁隆平说:“人才都飞了,您可是白费心血了!”袁隆平认真地说:“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优秀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让他们通通窝到我的手下来,受着我的思想束缚,而且我还无法给他们提供-流的研究条件,怎么能使他们成长为超过我的杰出学者呢?一旦祖国有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他们随时都会回来的。相反,如果他们回来而又无用武之地,那又叫人家回来干什么呢?”
(摘编自农博网《袁隆平与杂交稻》)
材料二:
“天眼”之父南仁东,17日被追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24年,8000多个日夜,南仁东为中国“天眼”燃尽生命,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天眼”、“天宫”、“蛟龙”、大飞机被列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丰硕成果。南仁东来不及目睹,但他执着追求科学梦想的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勇攀世界科技高峰。
“天眼”:一个国家的骄傲
1993年,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在日本召开。科学家们倡议: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
会后,南仁东极力主张中国科学家启动“天眼”项目。
这个当初没有多少人看好的梦想,最终成为一个国家的骄傲。”
斯可克回忆:“南仁东总跟我说,国家投入10多亿元搞这个望远镜,如果因为质量问题或者工程延期导致停工,每天损失将达50万元。花了这么多钱,如果搞不好,就对不起国家。”
执着:为“天眼”燃烧20多年人生
南仁东用10年走遍了贵州大山里的上百个窝凼。
一次,南仁东下窝凼时,爆发了泥石流。南仁东往嘴里塞了救心丸,连滚带爬回到垭口。
许多工人都记得,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为亲自测量工程项目的误差,南仁东总会丢下饭碗就往工地上跑。
寻梦:探索科学未知无止境
对待科学研究,南仁东无比严肃和严谨。“天眼”没有哪个环节能“忽悠”他,任何瑕疵在他那里都过不了关。
工程伊始,要建一个水窖,施工方送来设计图纸,他迅速标出几处错误打了回去。施工方惊讶极了:这个搞天文的科学家怎么还懂土建?
南老师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他要吃透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学生甘恒谦说。
在南仁东看来,“天眼”建设不由经济利益驱动,而是源自人类的创造冲动和探索欲望。南仁东的心中,总是藏着许多诗意的构想。
“让美丽的夜空带我们踏过平庸。”这是他留给人世间的最后思考。
(摘编自陈芳、董瑞丰、刘宏宇《踏过平庸,一生为中国“夭眼”燃尽》有改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通过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博大胸怀以及勇于探索、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B.经过袁隆平不懈地努力,三系杂交稻开始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到2000年平均产量增长5%-10%,续写了“东方魔稻”的新篇章。
C.材料二的三个小标题内容上构成递进关系,使文章步步深入。
D.两则材料对两位科学家的科研之路进行了叙述,包含两位科学家科研的艰辛,也含有成功之后的喜悦。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材料一可知,袁隆平不反对研究生到国外留学,他相信一旦祖国有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他们随时都能回来的。
B.根据材料一内容我们可以推断,毛.泽东主席所写的诗句“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就是在赞扬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成果。
C.两则材料都引用科学家原话和他人的评价,既有利于刻画两位科学家的光辉形象,又能够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D.“让美丽的夜空带我们踏过平庸”是南仁东追求理想的真实写照,诗化的语言为充满艰辛的科学研究赋予了浪漫和温情。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人物传记文体特征的一项是( )
A.用两位科学家的原话体现人物真实性 B.两位科学家都是我们时代的楷模
C.材料一与材料二叙述都非常生动 D.两则材料都采用第三人称
【4】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述两位科学家都具备的可贵品质。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中的“寻梦:探索科学未知无止境”部分的行文脉络。
2.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看苹果的下午
李修文
一个中年男人,带着一个十岁左右素不相识的男孩子结伴而行。其间,男孩子多次想离开,中年男人却一直劝说他留下来,就像一场诱拐。这到底是因何发生的呢?
因为我想看苹果。长到十岁出头,我还没见过真正的苹果。有人说,有一辆过路的装满苹果的货车坏在了镇子上。可是,当我气喘吁吁地来到镇子上,那辆货车已经修好走了。也就在此时,我遇见了他。
作为一个远近闻名的牛贩子,他享有本地最为败坏的名声。当我在茶馆门口看见他被众人赶出来的时候,全然没想到他会找我说话,然而鬼使神差,我竟然跟他一起到镇子外的深山里去见识真正的苹果。
关于那片隐秘的苹果林,他说是它们的主人——他的结拜兄弟退伍回家后栽种的,“我也要去看我的兄弟。”话说到这个地步,我不得不信。
这时春天刚刚掀开了序幕,油菜花在怒放,河水异常清澈,青草发出香气。这不管不顾的美,让我走神了,甚至都忘了苹果。再看牛贩子,他显然也忘了:他先是像只蜜蜂,夸张地嗅着花蜜,嗅着嗅着,他竟然哭了:“我妈埋在这里,我却把地卖了,现在连坟地都没了,我真是狼心狗肺啊!”
原来,他也是有故事的人。但我只想念苹果。哪里料到,这个声名狼藉的牛贩子,竟然,追一群从树梢间飞出来的喜鹊。随后,他又为一片燕麦的长势而长吁短叹……
他的种种行径,令我十分不齿。
下山之后,他竟然走上了我回家的路,经我提醒,他说都怪我一路都不跟他说一句话。他威胁:如果我再不跟他说话,他便要就此与我分别。
我问他,到底要对他说什么,他竟然说:“那就讲《封神演义》吧。”
突然遇见了一个熟人从对面过来,他立刻便像换了一个人,大呼小叫着奔了过去。对方显然是认识他的,但面对他的嘘寒问暖,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回应。他盯着对方看了一会儿,悻悻跑回来,对我说:“我都不嫌弃他,他反倒还嫌我。他有癌症,胃癌,你知道的,胃癌又不传染,我不嫌弃他是有道理的。”
面对我的怀疑,他便宣称,苹果林距离此处已经只剩下不足五里路。
他几乎是个废物。小跑了不到十分钟,就连连地剧烈咳嗽起来,弯下腰,上气不接下气地喘息。在小庙门前,他劝我去庙里拜一拜。我问他为什么不拜,他却笑了:“我这辈子,没什么菩萨保佑我,哪一尊我都不拜。”
天地之间仍然残留着夕阳之光,这光芒虽说还能穿透柳树的枝叶照到我们身上,但也正在一点点消失。这个冗长的、看苹果的下午也终于来到了戛然而止的时刻——他站在我身后,认真地说:“我是骗你的,压根没什么苹果。
“我才是得了胃癌的人,可是,胃癌又不传染!偏偏就没一个人跟我说话……”他告诉我,在得胃癌之前,他就没有结下什么善缘,胃癌缠身之后,人人都说他的病会传染,走到哪里都被人轰出来,他又孤身一人,无家无口,想找人说话都想疯了。偏偏遇见了我赶紧就骗了我。
世间草木为证:我一直都在怀疑他。但是,必须承认,他的话于我仍然不啻一声黄昏中的霹雳,彻底了断了我和我的苹果们,如梦初醒,我张大了嘴巴,半天说不出话来。.
多年以后,我还记得我和他的告别:在奔跑中,我委屈难消,悄悄回头,依稀看见牛贩子还站在道路的中央,似乎也在呆呆地看着我。
在一个多月之后,我竟然又看见了他。此时的他,瘦得可怖。即便年幼如我也知道:他马上就要死了。
自此之后,我再也没有见到过他。
这么多年,我当然也见到了真正的苹果,也去了不少的苹果林。现在偶尔漫步苹果林间,依稀还能看见牛贩子,他就站在其中一株苹果树的树荫底下,焦躁地四处张望,似乎是还在想找人说话。
这当然是幻觉。但我希望这幻觉不要停止,最好将我也席卷进去,让我和牛贩子重新走回那个看苹果的下午。果然如此,在小庙前的柳树底下,当他陷入疲累之时,说不定,我要给他接着讲一讲《封神演义》;最好是还能告诉他:无论你在哪里,不管是九霄云外,还是阴曹地府,你终归要找到一尊菩萨,好让自己去叩拜,去号啕,去跟他说话。
这菩萨,就像阿赫玛托娃在《迎春哀曲》里所说:“我仿佛看见一个人影,他竞与寂静化为一体,他先是告辞,后又慨然留下,至死也要和我在一起。”
(有改动)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找苹果”的初衷使“我”一路上即使对牛贩子有不齿和质疑,也一再答应牛贩子的各种要求。
B.春天的美好景象,怒放的花、清澈的河芬芳的青草,深深震撼了“我”,甚至让“我”暂时忘记了苹果。
C.“我”从未见过苹果,牛贩子打算用-个看苹果的谎言诱骗“我”,最终“我”洞察被骗。
D.“我”希望牛贩子无论如何内心都要有信仰,就不会在面临困境时那样孤独与痛苦。
【2】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写人叙事类文章,叙写了少年与牛贩子的两次相遇,融入了作者对人与生命的一些思考。
B.文章开头采用情景式的描述,有设置悬念引发读者联想的作用,其中段末设向与下文的回答勾连,使行文思路更加严谨。
C.文章引用阿赫玛托娃的《迎春哀曲》中的话作结,希望包括牛贩子在内的所有人,要有心灵的皈依、内心的充盈。
D.文章情感真实,意蕴深刻,构思巧妙,以成人的视角写出对看苹果林的渴望。
【3】结合文章,赏析画横线处句子。
【4】作者走过人生一段历程之后回顾当年感受,对牛贩子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
3.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居易,字乐天,山西太原人。北齐五兵尚书建之仍孙。父季庚,建中初为彭城令。季庚生居易。
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篇,投著作郎吴人顾况。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校理。
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往往流闻禁中。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曰:“臣昨缘元稹左降,频已奏闻。元稹左降有不可者三。何者?元稹守官正直,举奏不避权势。今中官有罪,未闻处置;御史无过,却先贬官;远近闻知,实损圣德。计天下方镇,怒元稹守官。今贬为江陵判司,即是送与方镇。臣恐元稹贬官,方镇有过,无人敢言,陛下无由得知不法之事。
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其母因看花堕井而死,而居易作《赏花》及《新井》诗,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节选自《旧唐书·白居易传》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校理。
B.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校理。
C.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校理。
D.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人第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校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仍孙,从自身下数到第八世孙称仍孙。比如: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六:“此帖流传至于智永,右军仍孙也。”
B.斯文,文中指有文化。比如:钱锺书《猫》:“经过几番盘算,他想先动手著作,一来表示自己并非假充斯文,再者著作也可以做官。”
C.雠校的意思是校勘。比如:明代归有光《题<星槎胜览>》:“凡书类是者,予皆不惮雠校,卷帙垢坏,必命童子重写。
D.左降,古代指贬官,“船中有病客,左降向江州”的“左降”与文中意思一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顾况对白居易的“迎门礼遇”,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文学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与河南元稹交情深厚,又有同年登制举的经历,因而看到元稹被贬后挺身而出为他说情。
C.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首先上疏论其冤屈。执政厌恶他多言,奏请皇上贬他为江表刺史。
D.白居易文辞丰富艳丽,尤精于做诗。所著诗歌数十百篇,皆含讽谏之意,针砭时弊,弥补政务之缺漏,往往流传到宫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2)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
(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4)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5】白居易认为元稹左降有“不可者三”,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4.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①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②何处期?
[注]①故关:故乡。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淡、直白。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反而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B.“人归暮雪时”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承接自然,色调和谐,与上句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
C.“少孤为客早”,“少孤”已属人生之大不幸,“为客早”则不幸又深-一层,诗人感叹友人从小成为孤儿,身世飘零,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动乱和人们动乱中漂流不定的生活。
D.全篇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2】简要分析尾联中的“泪”中包含了哪些情感?
5.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中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反问道出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
6.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出类拔萃 物我两忘 臻于至善 B.出类拔萃 臻于至善 物我两忘
C.臻于至善 出类拔萃 物我两忘 D.臻于至善 物我两忘 出类拔萃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说文》里记载:“匠,木工也。”
B.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
C.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的确,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就没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7.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下列各项对费孝通《乡土中国》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土本色》一章描述了中国社会的基础同时也是全书的基础,后文差序格局礼俗社会之根源都在于此“乡土性”。
B.费孝通认为;乡土社会是一个没有陌生人的社会,是礼俗社会而非法理社会。
C.费孝通认为,乡土社会中的文盲并非因为“愚”,而是因为乡土社会的本质。
D.费孝通认为,中国的乡土社会没有团体,西洋社会是有团体的。
8.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本报北京2020年10月3日电(记者葛孟超)中国银联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国庆假期开头两天,银联网络交易金额达628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8%。1日当天,银联网络交易金额超过3300亿元,同比增长15.5%。
据了解,国庆假期开头两天,西藏、新疆和宁夏的消费金额同比增长较快。其中,西藏地区宾馆住宿类消费金额同比增长超过1倍,餐饮类消费金额增长49%;新疆地区航空售票和加油类消费金额同比增长2倍以上;宁夏地区日用百货、旅游售票等行业消费金额同比增长两成左右。
9.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高中生活已经开始,你将会度过人生中最充实的三年时光,这是生命中的又一个新的起点,也是学习道路上的又一次新的飞跃。进入新校园的你,必定期待与激昂奋斗的青春来一次对话,也肯定有许多梦想和希冀。
作为高一新生代表,在学校开学典礼上发言,请你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