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历史第三次模拟题开卷有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

1. 详细信息
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后启青铜铭文,现代汉字由它演变而来。材料中的“它”是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小篆
D. 隶书
2. 详细信息
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所示是小文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

A. 统一文字
B. 焚书坑儒
C. 独尊儒术
D. 张骞通西域
3. 详细信息
他在《报任少卿书》中表达了自已对生命价值的看法,认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求“重于泰山”,他忍辱负重,公正记事,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  )
A. 李冰 B. 董仲舒 C. 司马迁 D. 祖冲之
4. 详细信息
某同学学习某次改革时整理出以下关键词:“禁用鲜卑语、采用汉族的官制、以孝治国等”,请判断该同学学习的是哪一次改革
A. 商鞅变法
B. 管仲改革
C. 孝文帝改革
D. 王安石变法
5. 详细信息
“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度出海,终抵东瀛。”该对联称颂的一代高僧是(  )
A. 玄奘 B. 慧能 C. 鉴真 D. 觉悟
6. 详细信息
唐朝政局可用右图表示,图中“?”处应为( )

A.唐太宗统治前期 B.唐太宗统治后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后期
7. 详细信息
小明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他整理的内容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B.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C.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明朝最后完成
D.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8. 详细信息
下图人物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下面关于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提出“均田免赋” 的口号
B. 攻入西安,建立大顺政权
C. 攻入北京,推翻元王朝
D. 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政权
9. 详细信息
下面为小强同学在学习《马关条约》的影响时所做的课堂笔记,但笔记内容不够完整,请你帮他对该内容做进一步的完善

A. 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开始遭到破坏
B. 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0. 详细信息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解放战争时期的史实,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淮海战役
②转战陕北
③解放南京
④挺进大别山
A. ④①③②
B. ②④①③
C. ①②③④
D. ④②③①
11. 详细信息
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建党建军原则。该会议的旧址在(  )
A. 江西南昌 B. 福建古田 C. 贵州遵义 D. 陕西延安
12. 详细信息
(2016·青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之间从合到分,然后再合,再分。影响国共两党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社会主要矛盾 B. 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
C.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 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
13. 详细信息
当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用他那浓重的湖南乡音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时,世界为之震惊,国人为之振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是指(  )
A. 《共同纲领》顺利通过 B. 国民党在大陆势力被彻底清除
C. 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D. 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14. 详细信息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这局面得到扭转主要得益于
A. 国有企业的改革
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经济特区的设立
D.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5. 详细信息
1979年1月28日,中国农历大年初一,美国总统卡特在白宫欢迎邓.小平时说: “这是忘记家庭争吵的时刻,也是团聚与和解的时刻。对于我们两国来说,今天是团聚和开始新的历程的时刻……” “新的历程的时刻”是指:
A. 尼克松访华 B. 中美建交 C. 《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D. 乒乓外交
16. 详细信息
下面是某同学在学完世界古代史之后制作的有关欧洲国家演变的思维导图。下列选项中,与图中序号对应的国家或王朝正确的是(  )

A. ①拜占庭帝国②查理曼帝国③德国
B. ①拜占庭帝国②波斯帝国③英国
C. ①亚历山大帝国②阿拉伯帝国③荷兰
D. ①阿拉伯帝国②波斯帝国③俄罗斯帝国
17. 详细信息
九年级2班的一个学习小组在探究阿拉伯数字的相关史实及其影响时发生了争论,出现了下列四种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由阿拉伯人发明
B. 由阿拉伯人改进后传到了欧洲
C. 古印度人发明了通用计数法
D. 它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18. 详细信息
九年级(3)班的一位学生在作业中写道:在一个晴空万里,风和日丽的中午,一位年轻美貌的少女来到了①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法国,拜访了②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探讨了③他创作的《神曲》,还一起欣赏了④达•芬奇的《哈姆雷特》。假如你是一位历史老师,你认为这段文字中有错误的地方有(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9. 详细信息
中世纪后期一些富裕的农民通过多种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实行新的生产经营方式,这里的“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指的是(  )
A. 亲自耕种土地 B. 建立租地农场
C. 开设手工工场 D. 建立庄园经济
20. 详细信息
“电工技术革命是一次巨大的革命,而电的利用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人类由此进入
A. 蒸汽时代
B. 电气时代
C. 信息时代
D. 网络时代
21. 详细信息
2018年9月,下图中的纪念碑将在伦敦落成,以纪念十几万中国劳工,他们在100年前支援协约国取得了一场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是

A. 英国内战
B. 拉丁美洲独立战
C. 印度民族大起义
D. 第一次世界大战
22. 详细信息
在历史叙述中,有的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有的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述。下列属于评述的是
A. 1917年11月7日,以列宁为首的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
B. 新经济政策是对具有苏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
C. 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D. 苏联赫鲁晓夫当政期间,在经济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23. 详细信息
下图所示的运河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于1914年通航,是国际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1999年,当地政府从哪国手中收回该运河的全部主权?


A.西班牙
B.英国
C.葡萄牙
D.美国
24. 详细信息
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是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吐蕃是我国哪个民族的祖先?
材料二 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当时,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18世纪,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反清叛乱,建立割据政权。乾隆帝派兵讨伐,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平定了叛乱。接着,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
(3)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没能得逞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 1683年6月中旬,……清军三路出击,经一场激战,大败郑军(台湾郑氏政权军队)。郑军见大势已去,只得向清军投降。8月,清军进驻台湾。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军进入台湾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理?有何意义?
(5)通过上述材料,你得出什么认识?
25.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摘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长征开始后,广大干部、战士眼看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以来,红军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这与前四次反“围剿”胜利发展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他们由此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挥方针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1)材料一中的“它”是指什么事件?依据该材料指出“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是什么?
(2)材料二中“觉悟到”的问题是在哪次会议上解决的?会后,毛.泽东领导红军在长征途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军事胜利,请你举出一例。长征胜利为中国革命作出了怎样的重大贡献?
(3)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一批先进的中国人为此进行了艰苦的奋斗,从他们身上我们应该学习哪些优秀的品质?
26. 详细信息
习.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分析关于“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所示会议的成功召开,有什么重要意义?
(2)图二所示会议的召开确立了什么政治制度?所示宪法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具有怎样的性质?
(3)图三体现的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什么制度?该制度对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有什么作用?
(4)以上图示表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7. 详细信息
赏析当代学者名作《拿破仑的三副面孔——普希金笔下的拿破仑形象》(注:普希金,俄国人、历史学家、诗人和哲人)的节选内容,回答问题。
(人间的灾星)
材料一《皇村回忆》(注:创作于1814年)评判拿破仑的视角是1812年的卫国战争:“敌人像浩荡的洪水/淹没了俄国人的土地:““和平的城市和村庄在黑夜里燃烧/……敌人横冲直撞,不可阻挡,/烧杀劫掠,一切都化为灰烬。”
(伟大的人物明星)
材料二《拿破仑》(注:创作于1821年拿破仑离世之后)在思考“拿破仑究竟给俄国和世界带来什么”时,从政治、文化和理念的层面,而非战争的层面,揭示出拿破仑最为珍贵的价值:“他为俄罗斯人民/指出了崇高的使命,/给世界以永恒的自由,/是他放逐生涯的遗赠。”(普希金)指责亚历山大一世:“无声的禁锢是他给世界的馈赠”。现实的困苦让普希金将逝去的拿破仑再次当成对抗专制的救世主。
(世上奇异的过客)
材料三《英雄》(注:创作于1830年)一诗从生命哲学的角度来观察拿破仑的一生……他内心有爱心和仁慈,冒着生命危险去医院探视和鼓励黑死病人:“致命的黑死病(病中之王)/正吞噬着每一个病人……他心情沉重地进行慰问,/冷静地握住病人的手/顿时又焕发了新的劲头”。
(1)材料一中普希金描述了怎样一幕“卫国战争”的场景?在他眼里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普希金选择从哪些层面揭示拿破仑的价值?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普希金创作这首诗时俄国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他可能依据哪些史实赞美拿破仑“给世界以永恒的自由”?
(4)根据材料三指出,普希金对拿破仑的认识又增加了哪一角度?他从拿破仑冒死探望黑死病人的行为中感受到其怎样的情怀?
(5)综上所述,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人物?(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