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上册期末考试化学在线考试题带答案和解析(重庆市巴蜀中学)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化学在国防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刚结束不久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上,某隐形飞机表面就涂有一种由铁氧体、金属和金属氧化物超细粉末组成的涂料。上述这种涂料属于( )
A.纯净物 B.混合物 C.有机物 D.胶体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淀粉 B.NaOH C.KNO3 D.H2SO4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aCl的摩尔质量为58.5g
B.1molO2 的质量是l6g
C.标准状况下,11.2L 的CO2质量为22g
D.将40gNaOH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A. 胶体的分散系能通过滤纸空隙,而浊液的分散质不能
B. 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
C. 产生丁达尔效应
D. 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为除去某物质中所含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序号

物质

杂质

除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

KNO3溶液

KOH

滴入稀盐酸,同时用pH计测定至溶液呈中性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足量还原铁粉充分搅拌,然后过滤

H2

CO2

依次通过盛有NaOH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

Na2SO4

CaCO3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可以大量共存且溶液是无色的离子组是
A.H+、K+、Fe3+、SO B.Ba2+、Ca2+、OH-、CO
C.H+、Na+、NO、Cu2+ D.NO3-、SO、K+、Mg2+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澄清石灰水与氯化铜溶液反应;Ca(OH)2+Cu2+=Ca2++Cu(OH)2↓
B.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H+=CO2↑+H2O
C.碳酸氢钙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Ca2+++OH-=CaCO3↓+H2O
D.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2H+=Cu2++H2↑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中对离子方程式的评价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化学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

评价

A

向碳酸钙上滴加稀盐酸:
2H++CO32—=CO2↑+H2O

错误,碳酸钙难溶于水,不应该写成CO32—

B

向硫酸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
Ba2++SO42—=BaSO4↓

正确

C

铁粉与稀硫酸反应:
2Fe+6H+=2Fe3++3H2↑

错误,H+的氧化性较弱,只能将铁单质氧化为Fe2+

D

氧化铜与足量稀盐酸反应:
CuO+2H+=Cu2++H2O

正确





A.A B.B C.C D.D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强酸或强碱溶液中都能大量共存的是
①K+、Cl-、、S2- ②K+、Fe2+、I-、 ③Na+、、Cl-、 ④Na+、Ca2+、Cl-、 ⑤K+、Ba2+、、Cl-
A.①③ B.③④ C.②⑤ D.③⑤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2Fe(OH)3Fe2O3+3H2O B.CaO+H2O=Ca(OH)2
C.2NO+O2=2NO2 D.SO2+Ca(OH)2=CaSO3+H2O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物质常用作还原剂的是( )
A.硝酸 B.高锰酸钾 C.氯气 D.硫酸亚铁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反应中,硫元素被氧化的是
A.Zn+H2SO4=ZnSO4+H2↑
B.C+2H2SO4(浓)CO2↑+2SO2↑+2H2O
C.Cu+2H2SO4(浓)=CuSO4+SO2↑+2H2O
D.S+O2SO2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大理石雕像被酸雨腐蚀毁坏 B.煤矿瓦斯爆炸
C.铁制菜刀生锈(Fe2O3·nH2O) D.铜铸塑像上出现铜绿[Cu2(OH)2CO3]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已知在酸性溶液中,下列物质氧化KI时,自身发生如下变化:Fe3+→Fe2+;MnO4-→Mn2+;Cl2→2Cl-;HNO2→NO,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得到I2最多的是(  ).
A.Fe3+ B. MnO4- C.Cl2 D.HNO2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已知反应:①Cl2+2KBr-=2KCl+Br2;②KClO3+6HCl=3Cl2↑+KCl+3H2O;③2KBrO3+Cl2=Br2+2KClO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中KCl是氧化产物,KBr发生还原反应
B.反应②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
C.反应③中1mol氧化剂参加反应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D.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KBrO3>KClO3>Cl2>Br2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将钠投入下列溶液中,既有气体产生,又有沉淀生成的是
A. NaCl溶液 B. FeCl3溶液 C. 盐酸 D. Na2CO3溶液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是某兴趣小组根据教材实验设计的一个能说明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热稳定性的套管实验。请观察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分析实验原理,并判断下列说法和做法,其中不科学的是(  )

A. 甲为小苏打,乙为纯碱
B. 要证明碳酸氢钠受热能产生水,可在小试管内塞上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
C. 加热不久就能看到A烧杯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整个实验过程中都没有发现A烧杯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8. 详细信息
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两份A和B,每份100mL,分别向A、B中通入不等量的CO2,再继续向两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的盐酸,标准状况下产生的CO2气体体积与所加的盐酸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曲线中消耗盐酸0<V(HCl)<25mL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OH-+H+=H2O,H++CO32-=HCO3-
B. 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75mol/L
C. B曲线最终产生的CO2体积(标准状况下)为112mL
D. 加盐酸之前A溶液中的溶质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19. 实验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某小组同学配制100 mL 0.100 mol·L-1Na2CO3溶液的一些关键步骤和操作图。

(1)配制过程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_________、___________。
(2)配制过程的先后顺序为(用字母A~F填写)________。
(3)步骤A通常称为洗涤,如果没有步骤A,则配得溶液的浓度将________(填“偏高”、“偏低”、“不变”);步骤F称为________,如果俯视刻度线,配得溶液的浓度将________(填“偏高”、“偏低”、“不变”)。
(4)用Na2CO3·10H2O来配制溶液,若晶体已经部分失去结晶水,则所配得溶液的浓度会________(填“偏高”、“偏低”、“不变”)。
(5)若配制NaOH 溶液,在步骤B之后,需________,才进行下一步操作。
20. 填空题 详细信息
在实验室里,某同学取一小块金属钠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试完成下列问题:
(1)切开的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最先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将钠投入水中后,钠熔化成一个小球,根据这一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一小块钠投入盛有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A.有气体生成 B.钠熔化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
C.烧杯底部有银白色的金属钙生成 D.溶液变浑浊
(3)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过程中钠所发生的有关变化,试说明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目的是_____。
21. 实验题 详细信息
某固体混合物可能由KNO3、K2SO4、NaCl、CuCl2和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依次进行如下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①混合物加水得到无色溶液;
②向上述溶液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将该沉淀滤出,加入过量稀HNO3发现沉淀可完全溶解;
③向②的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HNO3。
(1)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出混合物中肯定含有___(填化学式,下同),肯定不含有___,可能含有____。
(2写出步骤②中涉及的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
(3)请设计实验验证可以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_____。
22. 填空题 详细信息
次磷酸(H3PO2)是一种精细磷化工产品,具有较强还原性,回答下列问题:
(1)H3PO2是一元中强酸,写出其电离方程式:_____。
(2)H3PO2及NaH2PO2均可将溶液中的Ag+还原为银,从而可用于对器皿实现化学镀银。
①H3PO2中,P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
②利用H3PO2进行化学镀银反应中,氧化产物为H3PO4,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
③NaH2PO2为____(填“正盐”或“酸式盐”)。
(3)H3PO2的工业制法是:将白磷(P4)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PH3气体和Ba(H2PO2)2,后者再与H2SO4反应即可制得H3PO2。写出白磷与B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反应中生成0.1mol Ba(H3PO2)2,转移电子数___(以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