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中考历史模拟题开卷有益(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

1. 详细信息
1958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下列反映半坡人生活状况的模型或实物中,哪些可以入选其中(  )
①半穴居房屋
②木结构水井
③人面鱼纹陶盆
④粟的朽粒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 详细信息
我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首倡私人办学,主张“有教无类”。在他的思想体系中还提出了(  )
A.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 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D.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 详细信息
年代尺有助于我们形成时空观念的历史核心素养。李白诗作《古风》中的“秦王扫六合”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中的(  )

A. A B. B C. C D. D
4. 详细信息
“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
A.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C. 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5. 详细信息
某班就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下列史实能够反映“经济重心南移”的是(  )
①“苏湖熟,天下足”
②东京商业繁荣
③江西景德镇兴起
④广州外贸发达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6. 详细信息
一位南宋书生每当看到妙语佳句时,总喜欢摘抄下来。在他的“摘抄本”中不可能收录的是(  )
A. 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B. 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D. 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 详细信息
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据此可见
A. 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 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 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8. 详细信息
英国《泰晤士报》曾报道:“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公使夫人的手,好几分钟没有放开。她浑身颤抖,抽泣硬咽地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的错误,她后悔莫及。”这一报道出现于下列哪一场战争之后(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 详细信息
1914年,中国工业企业注册资本是6200多万元,1920年增长为15500多万元,增加150%;同时,资本在50万元以上的大企业,1914年只占总数的4%,1920年增为14%.这一时期(  )
A.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B. 纺织和面粉业发展最为迅速
C. 列强加大了对中国资本输出
D. “实业救国”道路取得成功
10. 详细信息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这说明当时(  )
A. 俄国的革命道路比较符合中国国情
B.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
C. 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 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
11. 详细信息
《李宗仁回忆录》记载,李宗仁于民国三十八年4月22日晚由杭州返回南京时,“四郊机枪之声不绝,首都已一片凄凉。平日最繁华的通衙大道,如中山路、太平路等地商民全部关门歇业,街上行人绝迹,只有少数部队在作撤退的准备”。该回忆说明当时(  )
A. 太平天国军队即将攻陷南京
B. 北伐战争时革命军兵临南京城下
C.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南京
D. 渡江战役中解放军迫近南京城郊
12. 详细信息
观察如下图,导致中国这一时期工业产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 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C. 确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D. 执行中共八大的决策
13. 详细信息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人数约为100万人左右,2000年即迅速增长到1000多万人,到2005年,全国流动人口达1.47亿,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4779万人。”其中,改革开放初期省际人口迁移主要是流向(  )
A. 广东省 B. 江苏省 C. 浙江省 D. 安徽省
14. 详细信息
下面的两幅图片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最大的区别是(  )

A. 实施群体不同 B. 制度性质不同
C. 主要作用不同 D. 享受权利不同
15. 详细信息
“10月16日下午3点,在一道炫目的光芒闪过之后,随着一声巨响,新疆罗布泊升起了中国自己的蘑菇云。无独有偶,这一天,不相信中国人的赫鲁晓夫被苏共中央宣布下台。”材料中提到的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
A. 打破了美苏等大国核垄断
B. 是对新中国成立20周年的献礼
C. 是改革开放时期的新成就
D. 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16. 详细信息
白海军在《2049,相信中国》中指出:“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作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这里“全球化的开始”的真正含义是(  )
A. 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
B. 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 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D. 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17. 详细信息
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由杰斐逊等起草的《独立宣言》),直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管辖,美国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A. 时间
B. 人物
C. 文件
D. 结论
18. 详细信息
“这是一个,给世界带来工业文明的火种也带来海盗洗劫般苦难的民族;这是一个,曾经让世界在她面前战栗、而今只能紧跟当今霸主狐假虎威”.她是指(  )
A. 澳大利亚 B. 法国 C. 日本 D. 英国
19. 详细信息
19世纪初,俄国全国人口中农奴占很大比重。农奴世代被来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美国由于种植园使用大量奴隶从事棉花种植,利润丰厚,因此南方的奴隶贸易非常繁盛。这表明俄国和美国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相同问题是( )
A. 农奴是廉价的劳动力 B. 工业革命发展滞后
C. 奴隶贸易非常繁盛 D. 缺乏自由的劳动力
20. 详细信息
下图中A、B所指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中的两件大事,其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A.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十月革命胜利
C.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
D. 第一国际十月革命胜利
21. 详细信息
1855年,第二届世界博览会在法国巴黎举行。在这次博览会上展出的物品不可能有(  )
①蒸汽机车
②电话
③珍妮机
④汽车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22. 详细信息
观察下面两幅历史地图。从(a)图到(b)图版图的变化与下列哪一事件密切相关

A. 拿破仑对外战争
B. 第一次世界大战
C. 德意法西斯在欧洲的扩张
D. 美苏冷战
23. 详细信息
美国《商业周刊》曾发表题为“你还相信自由贸易吗”的文章,文中讲道:“实行还是不实行经济计划性控制已经不是问题了。”这篇文章最早可能发表于( )
A. 经济大危机前夕 B. 罗斯福新政时期
C.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D. 新经济时代
24. 详细信息
“二战结束后,欧洲大陆饱受战火的创伤,城乡一片废墟,人们衣食无着。共.产.党和工人组织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欧洲各国的购买力大幅度下降。”为此,美国政府采取的举措是(  )
A. 提出杜鲁门主义 B. 实施马歇尔计划
C. 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25. 详细信息
学习中国历史,应该从世界的角度来观察和理解,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需要中国。下列有关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史实,对应错误的是(  )
A. 冷战政策﹣重庆谈判
B. 第三次科技革命一一神舟五号
C. 十月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
D. 苏联的经济体制﹣中国“一五计划”
26. 详细信息
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_____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_____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7. 详细信息
近代英国对世界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16世纪,著名戏剧家_____创作了《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不朽名作:19世纪,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在《_____》中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
28. 详细信息
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对资产阶级统治产生了巨大冲击。以希特勒为首的德国纳粹党利用民众对《_____条约》的不满,赢得广泛支持,建立了法西斯专政。1936年,日本_____ (人名)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政权。
29. 详细信息
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大一统”情怀己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主)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魏书•咸阳王禧传》
材料二:

材料三:“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
——郑成功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魏主“断诸北语,一从正音”的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2)据材料二,图二与图一相比,我国疆域出现的最大变化是什么?图三与图二相比,我国疆域在西南地区出现的主要变化是什么?图三的这种变化最早发生于哪一朝代?
(3)材料三中郑成功确认“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其历史依据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有哪些特点?
30. 详细信息
实现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1月1日)
材料二:(1984年6月22日邓.小平说)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用武力解决,这对各方都是不利的。……总得找出个办法来,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1992年﹣2012年中国大陆、台湾服务贸易总额变化(单位: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大陆商务部台港澳司“历年两岸贸易统计”
材料四:我希望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保持两岸和平发展正确方向,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两岸同胞共卒民族复兴的伟大荣耀。
——《习.平会见马英九致辞》(2015年11月7日)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里中国政府对台政策变化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构想的“新办法”。
(3)据材料三,概括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主要特征。据材料四,指出两岸关系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
31. 详细信息
对抗、结盟是传统国际关系的主要呈现形式,建立以合作共赢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国际关系代表着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利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于是(富兰克林·罗斯福)除了在1933年6-7月间伦敦世界经济会议上力图拆除各国关税壁垒,取消英帝国特惠制,希望打进英联邦广大市场之外,也开始着眼于改善美苏关系,关注打开苏联市场的可能性……于是,美苏两国恢复邦交谈判于1933年11月8日至16日在华盛顿举行….11月16日深夜,罗斯福和李维诺夫在恢复邦交的各项协议上签字,结束了16年来两国关系上的不正常状况。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秋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扶序”的“首要原则”。
——刘全智《“冷战”史》
材料三: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保持人民币不贬值,对亚洲和整个世界经济的德定与发展做出了贡献。面对2007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宣布拨款1000万美元设立亚太经合组织合作基金,用于鼓励和支持中国相关部门和企业参与APEC经济技术合作。2009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上升为世界第三,2010年则上升为世界第二,对恢复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四:人类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习.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30年代美苏关系正常化的经济原因。美苏关系正常化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2)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在两次金融危机中采取的措施。
(3)材料四中的“大变革大调整”指的是当今世界哪些发展趋势?
(4)材料四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材料二中的“世界新秩序”有什么本质区别?你认为目前应该如何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