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前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免费试卷带答案和解析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周初年,分封的大国多在边远地区,如晋、齐、燕等国,远离周王室统治的中心地带。这一布局旨在
A.加强对外开疆拓土 B.促进边远地区开发
C.构筑边疆安全屏障 D.防范异姓诸侯叛乱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先秦时期的铜矿等矿藏被发现和确认以后,就被视为王室拥有的财产,不容他人染指。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因素是
A.王室奢靡生活的需要 B.土地制度的制约
C.诸侯割据纷争的乱局 D.法律规定的严苛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汉初,人们追求不死成仙的热度消退,与治病、养生、长寿、健体相关的医学著作大量问世。汉武帝时再次掀起求仙热潮,除了《淮南子》本身就是综合以前各家理论的杂家,即使有部分养生医学的理论,也是归结到不死成仙上,医学成就寥寥。这一现象说明
A.汉代医学成就集中于汉初 B.神仙信仰影响汉代医学的兴衰
C.汉武帝假弃道家黄老学说 D.中国古代医药学注重理论总结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孝经》只有388个不同的文字,所有的文字都平淡无奇,但它却成为汉代学者首先要掌握的经典,其所提倡的理念也成为行事正确的基本准则。这反映出
A.孝成为普遍接受的伦理道德 B.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C.《孝经)的地位超过“五经” D.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曹魏时期,选官时把察举和考试结合起来,后来固定了策试的标准和要求,大体上孝廉侧重于经义,秀才侧重于文采,这在南北朝时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表明当时的选官制
A.扩大了统治基础 B.开启了隋唐科举考试的先声
C.打破了门第观念 D.改变了乡里选的选官方式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颁布诏令:“货物兼通,将以利用。…自今以后,所有庄宅以(及)马交易,并先用绢布绫罗丝绵等,其余市价至一千以上,亦令钱物兼用。违者科罪。”该诏令在当时
A.打破了原有交易规范 B.抑制了土地兼并活动
C.妨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D.顺应了经济发展趋势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代政府对重要管控的刀枪等的制造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但也默许民间合法制造允许私人拥有的武器。不过民间武器制造必须“仍题工人姓名,然后听鬻之”。唐代政府这些做法
A.方便查询工人信息 B.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C.加强管控特殊地区 D.放松了对地方控制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从隋至元“大运河线路的延长以及从人字形到南北贯通的一字型的改变,不仅从空间上拉近了中国南北的距离,更从国家战略格局上促进了传统经济格局和政治地缘格局的改变”,由此可知,大运河的发展
A.解决了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 B.带动沿岸出现新的生产关系
C.影响了古代政治中心的转移 D.连接南北区域促进文化趋同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因与功名进取无关而长期失传;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献给朝廷后,明神宗只批了“书留览,礼部知道”数字,就被束之高阁。这反映了
A.重政治轻科技观念不利于科技发展 B.科技传播没有形成市场经济
C.传统科技轻视科技理论探讨 D.明代科技重视实际经验总结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程颢提出“道即性也。若道外寻性,性外寻道,便不是……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知性便知天。当处使认取,更不可外求”。从中可以看出程颢
A.倡导格物致知 B.提出知行合一 C.莫定心学基础 D.主张经世致用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记载,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中国运往荷兰的瓷器为28641件,而到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则达到69057件。这一变化表明当时中国
A.瓷器成为新兴外贸品 B.民间制瓷工场规模扩大
C.海外市场进一步拓展 D.政府废止了“海禁”政策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东汉末年开始的割据分裂,历时四百年至隋唐始又统一;唐中期开始的割据分裂,经二百年到北宋方告结束。由此至近代以前,中国再未出现因地方割据而导致的大分裂局面。这一过程反映了
A.中央集权统治力度直线上升 B.外部因素始终影响着政局的分与合
C.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已经解决 D.中央和地方逐渐形成内重外轻局面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乾隆元年修的《山东通志》改旧志的《赋役志》为《田赋志》,稍后修的《福建续志》也改《户役》为《户口》,这些改动反应了清朝前期
A.人身依附关系渐趋松弛 B.文化控制趋于严密
C.重农抑商政策日益弱化 D.专制集权继续加强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顺治十三年,清廷正式颁布“禁海令”,定“三藩之乱”即将结束之际,福建总督及江苏、福建、广东巡抚等先后上疏,要求废除海禁,准民出海贸易。这说明
A.海禁政策受到质疑 B.明清出现进步思想
C.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扰 D.清朝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时期
层级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高层政区

行省

布政使司

统县政区

路、府、州

府、直隶州/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州、县



A.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机构变迁的主线
B.政区层级的调整提高了地方的自主性
C.州的地位呈现出由低到高的演进趋势
D.上层趋稳、下层剧变是古代地方行政改革的特征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总理衙门设立之时,奕訢提出,“各国使臣驻京后,往来接晤,及一切奏咨事件,无公所以为汇总之地,不足以示羁縻”;同时在官吏设置以及经费等方面格外裁减,以显示高低轻重差别。由此可见,总理衙门的设置
A. 促进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B. 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支出
C. 便利了政府处理对外事务
D. 受到了夷夏观念的影响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鸦片战争后,英、美、法、分别在上海划定了居留地,均在当时上海的城北一带(下图)。在中国人看来,那里是“丛墓之墟”“一片泥滩,三数茅屋”,上海道台窃喜“夷人”自选城外荒蔓之地。据此可知

A.西方列强对地理风水缺乏正确认知 B.文化差异是列强不愿意与国人相处
C.华洋隔离很好地避免了中外的冲突 D.此时上海的官民普遍缺乏现代视野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民主科学”,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B.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
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D.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02年,清政府官员铁良检阅安徽武备练军,"见其“多系举人、廪贡、秀オ之优秀分子”。1905年12月22日《大公报》报道,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由上述现象可知
A.社变动引发了价值观念变化 B.维新变法解放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C.西学传播开启了军队近代化 D.科举制废除加速了社会阶层流动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建立了学堂选官制度,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结果分为最优、优、中、上、最下5等,获得相应的翰林、进士、举人、贡生、生员5级,再被分配、担任相应的官职。这
A.促成了教育的近代化 B.动摇了传统儒学的统治地位
C.废除了科举选官制度 D.表明改革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
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C.増强了民族民主意识 D.实现了中华民族独立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世纪20年代,在吸取屡次革命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孙中山认识到要使中国革命成功就必须唤起民众。基于这一认识,他进行的努力是
A.寻求共产国际帮助 B.发动护法运动
C.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D.创立黄埔军校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共中央在大革命后期发表的《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中指出:无产阶级必须“力求取得革命军队的领袖权。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互争其在革命军队中之影响,这是互争领袖权的斗争之很重要的一方面。”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
A.着力开辟农村革命道路 B.尚不清楚中国革命的性质
C.受到共产国际的深刻影响 D.意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25年,中共四大《对于农民运动的议决案》阐明了农民是无产阶级同盟军的原理,强调了农民在中国民族革命中的重要地位,指出:如果不发动农民起来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不可能取得的。党的这一决议
A.促进了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
B.是共.产.党独立自主决策体现
C.反映了毛.泽东思想逐渐形成
D.说明了党以农民运动为中心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上表中两部宪法的内容节编,可以看出,两国( )


1875 年法国宪法

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经众议院同意,
总统有权任命内阁;总统签署法案须经政府部长会签;部长 对立法部门负责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任命国务员(内阁总理和部长)
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同意;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 及发布命令须国务员副署


①确立了共和政体 ②宪法的上述条文都旨在防止总统专权
③总统须对议会负责 ④各部部长均由总统任命并对总统负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37年《国民政府指令》宣布,陈独秀爱国情殷,深自悔悟,拟请依法将陈独秀原处刑期,减为执行有期徒刑三年,已入狱三年的陈独秀因此获释。这件事
A.得益于社会各方人士积极营救 B.表明国民政府共赴国难的姿态
C.归因于陈独秀狱中省悟深刻 D.表明国共两党之间尽释前嫌
2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38年初,国民政府恢复政治部,下设三个厅,其中第三厅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动员民众、抗击外敌入侵:同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抗战救国纲领》,明指出要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员。这表明
A.国民党意图实行全面抗战 B.国共两党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C.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一致 D.国民党重视国军的敌后作战
2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阐明,要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甚至说要资本主义有一个“广大的发展”。这一决策
A.遵循了西方国家的社会发展运行规律 B.属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基于对中国社会革命性质的正确认识 D.表明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2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二战结束后,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美、英、苏、中、澳、加、法等,经过中国法官(梅汝璈)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位按照美、中、英、苏、法等次序排列。这种变化反映了
A.西方大国的阻挠和破坏 B.国际场合中席位、排场之争激烈
C.西方大国之间矛盾重重 D.中国为打败法西斯做出巨大贡献
3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建国初期中苏签约:“共同防止日本帝国主义之再起及日本或其他用任何形式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国家之重新侵略”,2001年中俄两国签约:“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中俄关系是中国最重要的大国关系 B.当今的中国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C.中日两国的矛盾得以解决 D.中俄合作以军事领域为主
3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现代化历程》一书中指出从1949年到1956年的7年间,我国现代化的发展经历了从资本主义转变为新民主主义,又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苏式经典社会主义的两次重大转变。第二次转变的实质是
A.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 B.国家政体的变化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生产关系的变革
3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一直到1952年,河北定县都没有一台大型农机具。1955年,定县农民开始使用拖拉机耕地,1958年又开始使用柴油机和电动机灌溉农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B.国家以农业为经济建设中心
C.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
3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改革开放之初,陈云强调要根据“鸟”(经济)的需要,设计“笼”(计划)的大小,并不断调整“笼”的尺寸,使“鸟”即能在“笼”中自由飞翔,,又不被“笼”困死。提出“鸟笼经济”的目的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解释计划与市场的辩证关系
C.在计划指导下扩大市场调节 D.摆脱计划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3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72年,针对尼克松访华的转播问题,美方提出由美国卫星转播,中国政府提出,中国租用美国卫星,由美国缴纳合理费用后使用。这体现了当时中国外交
A.仍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 B.意在强调中国的主导地位
C.表现出了强烈的主权原则 D.蕴含了反对霸权主义思想
3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85年1月,国家物价局和国家物资局规定:允许企业按市场价出售和购买“计划外”的产品,也就是国有企业的所需生产资料和产品按国家调拨价供应,超出计划内的所需生产资料和产品则按照市场价格从市场购买或出售。此规定:
A. 说明计划经济体制基本废止
B. 体现了国有企业发展面临困境
C. 客观上促进了民营企业发展
D. 致力于打破美国对华的外交封锁
3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与普罗塔格拉同时代以及后来的许多哲人都把人的概念指向公民群体。亚里士多德不把奴隶看做人,而把人的内涵理解为理性、城邦与自由。超越上述理解的藩篱是从希腊城邦解体开始的。据此可知,以下对古希腊对人的认识解读合理的是
A.从理性和政治的角度重视人的价值 B.忽视了道德的作用
C.第一次将人置于世界的中心位置 D.夸大了个人作用
3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苏格拉底认识到当时社会已从原来的“有序”变成“无序”从原来的“治”变成了“乱”。外部世界的失落,促使他转而经营人的内在精神大厦的设计和建没。“内在的精神大厦的设计和建设”指
A.重建雅典的有序社会 B.恢复雅典城邦的繁荣
C.构建民主和谐的社会 D.重构社会道德价值观
3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观点认为:《十二铜表法》中说“人民对于最新情况的投票就是法律”,没有比这句话更能体现出法律中所发生的革命了;它使罗马自神的法律中解放出来,法律成了一项人类的工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其中“人民”是指罗马帝国的自由民
B.成文法一经产生便不可更改
C.罗马法对宗教改革起到直接推动作用
D.罗马法中蕴含人文主义精神
3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民主制时期的雅典人认为“所有的事物都要被怀疑、被验证,思想没有界限”。怀疑精神成为日益风行的时尚。谁都能在城邦生活根本的正义秩序问题上有发言权,但却不比别人更有见地。这种“时尚”的形成
A.反映出雅典人对自由的渴望 B.折射出雅典人理智的不成熟
C.体现了智者学派的影响力度 D.说明城邦公民参政热情高涨
4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雅典城邦对官员的管理有一整套的监察制度,“遴选出的官员在上任之前,要由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人民法庭)对其进行资格审查;官员在卸任之时,还要经过陪审法庭的述职检查,这时若有公民就其任职行为提出指控,陪审法庭就会依法进行审理。”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贯彻了城邦主权在民的执政理念 B.重视司法审判中程序性民主原则
C.陪审法庭是专门的官员督查机构 D.法律面前公民平等理念深入人心
41. 详细信息
社会流动是指人们的职业和社会地位不断变化的社会现象。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流动,揭示出历史阶段的基本特征及其演变趋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封建专制时代,社会流动具有适度封闭性特点,它既严格限制垂直流动在任何阶级、阶层间自由发生,又保证一定范围内的上升性流动。在“绅为一邑之望,士为四民之首”的等级观念的作用下,平民做出向士绅阶层流动的努力。20世纪初,随着晚清末年社会的剧变,结构性社会流动加剧,传统的身份等级结构向近代职业功能结构转向,导致士绅阶层社会地位的根本变动。士绅阶层大规模流向其他阶层,而自身却丧失了引流的力量;由于“功名”身份的失落,士绅与其他阶层的社会对流情况也不复存在,最终促使整个士绅阶层开始走向消亡。
———摘编自《中国大通史·清(上)》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社会阶层和新社会群体不断产生。“新社会阶层”一是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二是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包括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等;三是自由职业人员和新媒体从业人员。被媒体冠以“蚁族”“北漂”“海归”“海待”“散户”等的“新社会群体”也不断涌现。2016年,全国新社会阶层与群体有5000多万人,他们在社会上的影响不断增强。
——据李培林《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动、问题和对策》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社会阶层流动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社会阶层和新社会群体”涌现的时代背景,说明这一现象对社会进步的影响。
42.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长时期内,我国采用的是“以指令性计划为基础”,由国家政府部门按照各地发展的社会现实需要,实行统包统分的大学生就业政策。这一就业政策被实践检验是与当时国情相符合的。
198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毕业分配办法,实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本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取’的制度。”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有了双向选择的权利。这标志着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进入到以公平为主、兼顾效率的新阶段。之后,国家出台多个文件指导发展“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
——摘编自玉彬《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变迁》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前后大学生就业政策变化的意义。
43. 详细信息
材料 由于旧式婚姻制度造成的男女不平等,导致在广大农村地区民事案件中婚姻案件所占的比例很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废除束缚妇女的封建制度。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均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实行男女婚姻自由。”1950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正式施行,在借鉴苏联、朝鲜、民主德国等国婚姻制度,批判地吸收国民政府颁布的民法亲属编、继承编等相关内容,并总结解放区20年来改革婚姻家庭经验的基础上,明确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的婚姻制度。为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顺利实施,中央要求各地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并利用报刊、广播、壁报、冬学、民.校和文艺活动等方式在群众中进行广泛的宣传。1955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登记办法》,从婚姻缔结形式方面为新式婚姻制度在全国的确立提供了必要的法律前提。
——摘编自刘维芳《新中国新式婚姻制度的初步确立》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新中国婚姻制度改革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新中国婚姻制度改革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