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5 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考点一遍过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下图简图可以用来描述中国古代


A. 儒释道三教地位的演变
B. 儒法道三种治国模式的兴衰
C. 手工业生产格局的变化
D. 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与异化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为唐宋岁入钱币与实物数量统计趋势图。据图可知,八至十一世纪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向是



A. 小农经济逐步衰落
B.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 战乱导致农业减产
D. 货币经济迅速发展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五月,下了“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毁拆”的诏令。唐德宗贞元四年(788)二月,再次下诏:“京城内庄宅使界诸街坊墙,有破坏,宜令取两税钱和雇工匠修筑”。这从侧面反映了
A. 市民与政府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B. 城市市政建设工程破坏相当普遍
C. 资本主义萌芽大量存在
D. 坊市制度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坏
4.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概括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两条有关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结论,并予以说明。(要求:结论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重农抑商政策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王朝时期,其中秦朝、汉朝、唐朝、明朝、清朝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这一观点突出反映了
A. 封建政权加强对社会经济的干预
B. 重农抑商政策多出现在统一王朝
C. 重农抑商的程度与王朝兴衰相关
D. 商业过度发展往往影响社会稳定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析津志》所载,元大都城内外商业行市即达30余种。其中,米市、面市、皮帽市、珠宝市、柴炭市、铁器市等,皆在今北京积水****潭北的钟楼、鼓楼一带,这是因为南方来的漕运船皆停泊在积水潭的缘故(见下图)这一商业布局体现出

A. 北京水运系统发达
B. 北方物产丰富仍为经济重心
C. 漕运带动商业繁荣
D. 元朝对外贸易商品种类繁多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为春秋后期吴国属地淹城的平面图,该城的设计规划体现了突出的实用价值。该图反映了春秋后期


A. 城市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B. 皇权至上的观念逐渐形成
C. 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政局
D. 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出现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为不同史料关于古代“城”的产生的历史记述。据此可知

“城郭沟池以为固。”

《礼记·礼运》

“民保于城,城保于德。”

《左传·襄公七年》

“城为保民为之也。”

《谷梁传·隐公七年》

“城者,所以自守也。”

《墨子·七患》



A. 最初的“城”具有军事防御性质
B. 商业发展是“城”产生的主要原因
C. 城市承担经济和文化中心的职能
D. 城市规划体现了以人为本设计理念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为西汉盐官、铁官分布图。西汉政府通过设立盐铁官,组成了全国盐铁的煮治和经营网络。对图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西汉盐铁手工业生产分工细致
B. 西汉盐铁官营推动民营商业活跃
C. 盐铁产地都位于北方黄河流域
D. 盐铁官的分布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造纸业在唐代达到新水平,宣州产的宣纸,洁白柔软,为书画家所钟爱;浙东产的藤纸,坚固耐用,颇受欢迎;益州产的麻纸,品种多样,美观精致,多用于皇帝诏敕和官府文书。这反映了
A. 南方文化水平的提升
B. 手工业的地区特色明显
C. 官营手工业技术先进
D. 社会需求决定生产样式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唐末以迄宋元时代,盛产米粮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典型特征之一。明中叶发生改变,农户农业经营的重点已不在种植粮食作物的“田",而在种植经济作物的“地”,有所谓“多种田不如多种地”的新的价值取向。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 抑商政策开始改变
B. 农业经济趋衰退
C. 经济重心加速南移
D. 商品经济日益发展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
A. 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
B. 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
C. 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
D. 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很多地区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图片中的两件青铜器出土于同一地点,该地点位于地图中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一说“china”的发音源出唐朝时期的昌南(今景德镇)。唐朝昌南除出产青瓷之外,名列前茅的瓷器还有
A. 粉彩瓷
B. 黑瓷
C. 青花瓷
D. 白瓷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 交通方式的变革
B. 土地制度的调整
C. 货币制度的改变
D. 地区经济的差异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A. 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 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 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 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朝嘉靖年间,山西武城县县令鉴于该县“集日寡而旷多”,每逢集日,便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要街”,结果“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粟米丝麻布帛,禽而鸡鹜,兽而牛羊,食而鱼肉果菰,与夫南北水陆之产,可以供民生所需者,错然填街溢巷”。从史料可知,当时武城县
A. 农村集市贸易从无到有
B. 文化与商业结合活跃经济
C. 居民日常文化活动丰富
D. 乡村城镇化发展比较迅速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据此可知
A. 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
B. 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C. 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D. 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
B.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
C. 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
D. 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记录了唐朝民间商贸的景况。下列项中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 草市的作用已十分显著
B. 草市逐渐成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C. 草市已成为海外贸易的重要形式
D. 草市大多集中在水运方便的地方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元时期,主要依赖海路运出的中国物品是
A. 瓷器
B. 茶叶
C. 棉布
D. 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