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5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网上考试练习

1.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1)
(2)大致说来,人类的终极关怀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给多样的现实世界以统一之本体存在的哲学承诺,一种是给有限的个体生命以无限之价值意义的宗教承诺,一种是给异化的现实人生以多样之审美观照的艺术承诺。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哲学之本体论和宗教之形而上学纷纷面临着学理上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艺术便需要自觉地承担起为人类提供终极关怀的历史使命。
(3)一般认为,艺术的价值是多重的,这其中既有认识论的内容,也有伦理学的成分。而在我们看来,认识内容的多少并不是艺术价值的关键所在,否则,徐悲鸿笔下那幅不太合乎解剖学原理的《奔马》便不会价值连城了;伦理成分的强弱也不是艺术价值的关键所在,否则,贝多芬谱写的那首不太具有道德色彩的《月光》便不会被千古称颂了。说到底,艺术之所以为艺术,不在于认识,不在于教化,而在于给人想象的空间和情感的慰藉,是对遭受异化痛苦的人们所进行的精神关怀。相对而言,我们可以将这种精神关怀分为初级和终极两种类型。所谓“初级关怀”,是对人们生活情绪的放松、抚慰、宣泄,并通过这种形式使其恢复到健康状态。比如我们在一天的辛苦劳作之后,到影院中去观赏一部惊心动魄的美国大片,到歌厅里去唱几首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虽然没有什么强烈的精神波澜、深刻的灵魂触动,但总归是一种精神享受。所谓“终极关怀”,则是对人们生存意义的感悟、理解、追问,并通过这种形式使其获得一种精神的升华。比如我们在孤独、寂寞或遇到情感危机的时候去音乐厅欣赏一部交响乐,去歌剧院观看一部悲剧,虽然不见得开心、解闷儿,但常常会有一种心灵的触动、情感的慰藉。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状态、不同境遇中的欣赏者来说,这两种艺术各有其存在的理由。但是,就艺术自身的价值而言,后者显然要比前者更有意义。
(4)一部优秀的艺术品,哪怕是写平平常常的事物,也总能上升到“终极关怀”的高度加以理解。譬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年轻时写的那首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从字面上看,通俗易懂,仿佛没有什么深奥的道理,但它之所以被人们千古传颂,自有其“终极关怀”的重要意义。那“一岁一枯荣”的生命历程,就像代代不息的人生一样,在宿命的轮回中不断燃起新的希望。一首40个汉字的短诗如此,一场戏剧、一部电影、一篇小说更是如此。古今中外凡是超越民族和地域从而具有永恒价值的艺术品,无不具有形而上的“终极关怀”。
(5)与西方社会相比,中国古代的哲学本体论并不发达,宗教也并不占据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因此古人的“终极关怀”往往是通过审美活动加以实现的,这种“代偿功能”也正是中国古典艺术特别发达的原因所在。我们知道,文明的人类之所以陷入异化的痛苦,乃是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利刃斩断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原始纽带。因此作为治疗异化痛苦的古典艺术,最常用的方式是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断裂重新弥合起来,从而将短暂的现实人生与永恒的自然存在联系起来,将有限的个体生命与无限的族类生活联系起来。
【1】默写《赋得古原草送别》的颔联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段方框处需要重新排序,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①我们知道,人的独立意识,产生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历史性分裂。
②为了解除这些疾患,人们不仅追求物质的满足,而且需要精神的慰藉,这也便是“终极关怀”的动因所在。
③从形而上的层面上讲,审美是一种终极关怀。
④于是,生的孤独、爱的寂寞、死的烦恼,便成为一切文明社会中所不可避免的精神疾患。
⑤这种分裂是文明的结果,同时也带来了文明的问题。
A.③①⑤④② B.①⑤④②③ C.③②①⑤④ D.①⑤③④②
【3】解释第(3)段末尾处加点词的意思。
“前者”是指: 。
“后者”是指: 。
【4】下列关于“终极关怀”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欣赏一部歌剧比看一部美国大片更具价值,因此更能得到终极关怀。
B.艺术品哪怕写的是平常事物总能上升到“终极关怀”的高度来加以理解。
C.文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包含对生存意义的感悟、理解与追问。
D.只有超越民族和地域限制而承担起终极关怀的艺术才具有永恒的价值。
【5】如果一个时代的艺术与哲学不发达,那么人类的终极关怀主要会以什么形式实现呢?为什么?
【6】结合文中的观点,谈谈你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
荷兰画家凡·高的名画《星夜》所描绘的景象与现实世界的星夜不同,画面上11颗星星聚集在月亮周围翻滚着,像炽热燃烧的火球。评论家说,这幅画象征着人类的挣扎与奋斗精神。
2.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浣花草堂
黄裳
(1)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箧里放进了几册旧书。其中清初朱鹤龄的《杜诗辑注》是部头最大的,虽然觉得有些累赘,可是终于还是放进去了。半月以来,枕上灯前,有时间就拿来翻翻,真也给旅途平添了无限趣味。尽管已经是平日熟读了的,可是在蜀道上重读,就会给你带来更为新鲜的感受。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
(2)杜甫在成都住过一个不短的时间,在集子里留下了四五卷诗,约占他全部留下来的作品的六分之一。人们就从他的诗里追寻他当日居住的草堂的遗址。从宋代开始就在成都的西郊建了一座祠堂,这就是“浣花草堂”。历代经过十次以上的大小的修缮,直到今天,更修整得焕然一新,成为游赏的登临胜地。
(3)走出西郊,经过青羊宫、百花潭,沿着公路走去,二三里后,更左折走上一条田间小径,就可以远远望见一丛浓绿,那就是草堂的所在了。
(4)这里有好大的一座庭院,四面是连绵不断的围墙,远远绕过去,才看得见那山门。走进去又是照例的几重佛殿,伽蓝,天王,佛像,这些都给迫切想要看到工部祠的人们增添了焦急的心情。一直走到最后的一层大殿,才在一块石碑上看到,这原来是草堂寺,还不是草堂。
(5)从大殿里出来,向和尚问了路,才又从右面的一道侧门里穿出去,来到真正要来拜谒的地方。从侧门出,迎面就可以看到用青花碎瓷片叠起来的“草堂”两个大字,再转过去,就是一条曲折的、为两堵矮矮的红墙围起来的夹道。那暗红色的夹墙,碎石的泥径,墙外的翠竹幽篁,幽静极了。古建筑里经常使用的这种暗红颜色,不知怎的,自然会产生那样庄严安静的气韵。
(6)从夹墙里穿出去,眼前展开了一个新的天地。几十棵参天的翠柏、香楠矗立在绿草如茵的庭院里。一套四座厅堂,由石径小桥连接起来,这就是草堂的一系列主要建筑。
(7)穿过花径,我走到工部祠去。这是草堂几组厅堂的最后一座。小小的殿宇,前面的院子里散布着几株用石坛围起来的大树,洁净无尘。这时候,云影微破,秋天金黄色的太阳洒了下来,穿过翠柏的枝叶,留下了满庭稀疏的日影。
(8)走进祠里去看,厅内一排三龛,当中塑着杜甫的像。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旁边两座龛里是陆游和黄庭坚两位宋代诗人的塑像。好像是怕他独居寂寞,所以才陪了一起在这里排排坐的。黄、陆都有石刻像,都比泥塑高明得多。在这间厅堂背后的墙上,还嵌着两块更旧的杜甫石刻画像碑。
(9)草堂后身是一座小小的土山,一道溪水从草堂的右侧绕了出去。前面有回廊曲槛,可以凭栏欣赏池里的圆荷。草堂简朴却也不失规模。给人一种清疏而幽峭感觉,和杜甫当年居处的风格是近似的。这个新修缮的草堂,和几百年前重修的原样相去不远,在最外面一进过厅墙上有一块石刻旧图,看那里勾勒出来的轮廓,和今天是十分相近的。像这种地方,不用说,大红大绿的建筑、大屋顶之类的铺陈,都是完全不合适的。
(10)这里还新修了一个文物陈列室,在外面的柱子上看到郭沫若先生所题的一副对联: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是一副出色的对联。这概括了诗人伟大成就的主要方面。人们一直非常喜欢杜甫,说他的作品是“诗史”,在中国文学史上留给他一个最光辉的席位——诗圣。
(11)坐在水槛上休息。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仿佛看到了在晓雾里沾湿了露水的笼竹,呢喃的定巢燕子,冉冉发出幽香的红蕖,往还追逐的蝴蝶,相并相亲的白鸥,随风的柳絮,逐水的桃花,袅袅有如少女腰肢的垂柳,轻得只禁受得起两三个人的野渡,柴门月色,江路梅香……
(12)老杜是一个多么勤恳的诗人!他从不放过一切刻画现实的机会,他的诗里有丰富的人民生活的写照,可是也不缺乏自然风物的描写。因为这一切都出现在祖国的土地上,也都是诗人所挚爱的。杜甫写出了许多美好的自然景色,多么可爱的和平环境!可也有人提到杜甫描写自然的草堂诗,总不免有些惴惴然,仿佛这些诗里的“人民性”总看不大清楚,这恰恰把诗人的伟大处缩小了。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成都。
(选自《黄裳散文选集》)
【1】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
【2】分析第(7)段画线句的语言特色。
【3】第(8)段中加点词“仙气”在文中的意思是 。
【4】理解第(11)段中画线句的含义。
【5】文中作者对杜甫有哪些新的认识?下列理解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杜甫有惊人的才华和严肃的创作态度。
B.杜甫本人具有清疏、朴实的精神气质。
C.杜甫描写自然风物的诗略逊于写社会生活的。
D.杜甫热爱美好的大自然与安宁平和的生活。
【6】要全面认识一个诗人,作者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3.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1)_______________,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2)_______________,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3)忧劳可以兴国,_______________,自然之理也。(欧阳修《伶官传序》)
(4)__________________,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
(5)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
(7)今者项庄拔剑舞,______________。(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8)行到水穷处,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终南别业》)
4.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苏轼的两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①
苏轼
(其一)
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
但寻牛矢觅归路②,家在牛栏西复西。
(其二)
总角黎家三小童③,口吹葱叶送迎翁④。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注:①这两首诗写于诗人被贬海南儋州之时。②牛矢:牛屎。③总角:指童年。④口吹葱叶:一种儿童游戏。
【1】“溪边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出自《 》一书。
【2】对两首诗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其一)“半醒半醉”一语,寄寓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蛮荒之地遭遇的不满。
B.(其一)以“牛矢”入诗,极为大胆,化俗为雅,写出了一种生活情趣。
C.(其二)“口吹葱叶迎送翁”的描绘,写出了儿童的天真可爱、活泼有趣。
D.两首诗都表现出诗人与当地人打成一片,并建立了真挚深厚朴实的感情。
【3】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诗歌内容,分析(其二)画线句部分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5.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小题。
(1)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2)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3)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4)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茕茕孑立,形影相吊(______________) ⑵寻蒙国恩,除臣洗马(______________)
⑶本图宦达,不矜名节(______________) ⑷谨拜表以闻(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慈父见背”的“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B.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C.冯唐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D.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D.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把文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⑵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5】结合文章第(1)段,简析本文的语言特征。
6.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偃虹堤记
欧阳修
(1)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2)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3)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尝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4)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1】用斜线(/)给第(3)段画线部分断句。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
【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予发书按图 我打开书信并查看洞庭之图
B.问其所以作之利害 问滕侯的建堤动机和修建的利弊
C.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各级官员)都不能轻视滕侯的具体策划
D.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这就是滕侯思虑并想记录下来传告后世的
【3】第(1)段末尾,作者断定为“君子之作”的依据是什么?请加以概括。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章认为,滕侯之所以对偃虹堤用心至极,是出于他对百姓深切的关怀和热爱。
B.古代不少利国利民的工程,由于年深日久缺乏维护,往往成了废弃的遗迹,令人遗憾。
C.滕子京请欧阳修作《偃虹堤记》,是为了记载岳州面貌的改变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
D.《偃虹堤记》是一篇应邀之作,欧阳修在文中借赞美滕侯表达了心中理想的为官之道。
【5】欧阳修的《偃虹堤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堪称姊妹篇,内容相得益彰。谈谈你从两篇《记》所抒发的为官情怀中获得的感悟。
7.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如是说——
作家可以分为流星、行星、恒星三类。
第一类的时效只在转瞬之间。你仰视而惊呼:“看哪!”——他们却一闪而逝。第二类是行星,耐久得多。他们离我们较近,所以亮度往往胜过恒星,无知的人以为那就是恒星了。但是他们不久也必然消逝;何况他们的光辉不过借自他人,而所生的影响只及于同路的行人。
只有第三类不变,他们坚守着太空,闪着自己的光芒,对所有的时代保持相同的影响,因为他们没有视差,不随我们视点的改变而变形。他们属于全宇宙,不像别人那样只属于一个系统。正因为恒星太高了,所以他们的光辉要好多年后才照到世人的眼里。
又岂止是作家,叔本华的话适应于世上一切人。对此你有什么感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