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至2019年度九年级模拟免费试卷历史免费试卷(江苏盱眙县第一中学)

1. 详细信息
小白同学在刚结束的月考中考砸了。回家后,他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他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总结经验,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小白爸爸、爷爷的言论分别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A. 法家、儒家
B. 道家、墨家
C. 法家、道家
D. 兵家、儒家
2. 详细信息
下表是中国古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表中数据的变化对社会政治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朝代

东晋

隋朝

唐朝

北宋

比例

4%

17.2%

12.5%

46.1%



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扩大了统治基础
C. 提高了官员素养
D. 放宽了录取标准

3. 详细信息
列表比较是我们历史学习中常用的方法。找出下表中历史时期与阶段特征不吻合的选项

选项

历史时期

阶段特征

A

夏商周时期

中华文化萌生,初步奠定中华文明的基础。

B

秦汉时期

封建社会初步发展和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

C

隋唐时期

由统一走向分裂,社会混乱,经济衰退。

D

明清时期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封建社会由盛转衰。



A. A
B. B
C. C
D. D

4. 详细信息
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东南诸省所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指的
A. 《南京条约》
B. 《辛丑条约》
C. 《马关条约》
D. 《北京条约》
5. 详细信息
民国九年,《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 甲午中日战争后
B. 义和团运动时期
C. 辛亥革命时期
D.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6. 详细信息
近代历史上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都能反映当时时代的大致背景,歌曲中的歌词藏着一段段真实的历史故事。请结合所学正确排列以下歌曲出现的先后顺序( ▲ )
①“(日本人)他敢来,打得他人仰马也翻,全民皆兵,全民参战,把侵略者彻底消灭完。”
②“十月十号义旗扬,革命军队起武昌,霹雳一声江汉平,汉口汉阳树汉旌。”
③“直插鄂豫皖,突破合围圈,逐鹿我中原,狭路相逢勇者胜,刘邓大军威名传。”
④“一道道的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那个红军到陕北。”
A. ③①②④ B. ②①④③ C. ②④①③ D. ④③①②
7. 详细信息
邓.小平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下列不属于邓.小平理论内容的是
A.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B. 社公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 详细信息
比较20世纪前半个世纪的两场世界大战,可发现其有很多相似之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德国都是战败国,付出很大代价
②中国都是战胜国,均提高了国际地位
③都给参战各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
④客观上都推动科技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 详细信息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中国的洋务运动有很大的相似性,以下对它们共同点理解正确的是
A. 都注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B. 都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C. 都是为了富国强兵维护封建统治
D. 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10. 详细信息
1921到1925年之间,福特汽车价格下降了六分之五,购买一辆福特汽车还不到一般工人三个月的工资;1929年,美国几乎平均每家拥有一辆汽车。这主要得益于
A. 内燃机的应用
B. 蒸汽机的发明
C. 汽车生产技术改进
D. 计算机的普及
11. 详细信息
某班同学开展主题探究,请三位历史教师分别作了《冷战政策与美苏争霸》、《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的专题报告。你认为该班探究活动的主题应是
A. “二战”后西方主要国家的发展变化
B.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C.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D.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12. 详细信息
2019年4月17日新鲜出炉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6.4%,积极因素逐渐增多,市场预期和信心增强。让我们回顾中国古代史,了解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脉络。
材料一 《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
——《中国古代史》
(1)针对材料一所反映的“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历史现象,秦孝公采取了怎样的具体应对措施?这一措施维护了哪一新兴阶级的利益?
材料二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文。书同轨。
——《史记秦始皇本纪》
(2)“一法度衡石丈尺”反映的秦始皇的治国措施是什么?这一措施有何意义?
材料三 《货郎图》(局部)


(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宋朝经济发展的什么表现?当时我国最大的商业城市有哪些?存在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商业贸易区是什么?
材料四 唐朝中晚期以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宋初,北方人口仅100多万户,而南方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北方的两倍多。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同时,湖南、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
(4)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反映当时中国出现了什么经济现象?
材料五 清朝前期,直隶宁津(今山东宁津)大柳镇统泰升杂货店兼营的轧花工场,雇佣工人一百多人。江宁(今南京)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广州府佛山镇有经营棉布纺织业的工场2500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每一工场平均有20人。
(5)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出现了哪一新的手工业生产组织形式?
13. 详细信息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凯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上的一条游船中继续讨论。”
(1)指出这次会议指何时党的历史上召开的哪次会议?会议确定当时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材料二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一代伟人从这里崛起”?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人由一五期间“照搬照抄”苏联模式,到着手探索自己的道路;在探索自己道路时,原以为自己找到了正确道路,但实际上又不自觉地步上了苏联走过的工业化“大跃进”和“赶超战略”的老路;紧接着,满以为我们在吸取苏联教训,“反修防修”,最后不自觉地又步了苏联30年代大搞阶级斗争的老路。
——摘自《邓.小平文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自觉地步上了苏联走过的工业化‘大跃进’和‘赶超战略’的老路”和“大搞阶级斗争的老路”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四 1952年,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4)阅读材料四回答,三大改造中在农业上“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这条“路”的基本方式是指什么?
材料五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中央电视台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5)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写出1979年,中国农民是怎样“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14. 详细信息
亚太地区是亚洲地区和太平洋沿岸地区的简称。许多专家认为,21世纪是“亚太世纪”。
(亚太角逐)
材料一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美国、日本)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美日争夺的重点地区在哪里?写出“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开始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战时合作)
材料二 1943年美国的对华政策是:“对中国我们有两个目标。第一是有效的联合作战。第二是承认和树立中国为主要大国,在战时和战后与西方三大盟国俄、英、美并驾齐驱,这既是为了准备一个战后组织,也是为了在东方建立稳定和繁荣。”
——《科德尔赫尔回忆录》
(2)哪一文件的签署推动中、美两国“联合作战”?美国承认中国为“主要大国”是基于中国对世界作出了什么贡献?
(关系正常)
材料三

中美贸易额(单位:亿美元)

1972年

0.92

1980年

38

1985年

77



(3)阅读材料三表格内容,说说自1972年至1985年中美两国贸易额发生了什么变化?试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当今局势)
材料四 “中国崛起而带来的挑战,是美国在21世纪前期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美国国防部公布的报告指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崛起提出了一系列潜在挑战”。“中国既不能容忍美国在亚太地区长期的军事存在,也不会接受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权”。
——美国国防部《东亚一太平洋地区安全战略报告》
(4)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中美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