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2019年高一历史上册月考测验试卷带答案和解析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题文)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开始出现。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铁犁牛耕的普及和推广 B. 井田制的确立
C. 均田制的实行 D. 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引文均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其中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
A.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 “更名天下田为王田”
C.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D.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洋》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睡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
B. 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自给自足的特点
C. 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
D. 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古代制瓷业发展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商朝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B. 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C. 明清时期的景德镇是全国的“瓷都”
D. 中国瓷器从汉代已经输出国外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朝前期的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下列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
A. 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B.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C.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张”
D. “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这首唐诗反映的社会本质问题是
A. 人际关系的庸俗
B. 社会风气的败坏
C. 商品经济的发达
D. 价值观念的更新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市”的形式是逐渐成熟、完备的。下列情境,可能出现于汉代长安的是
A.“市”的四面建有门、墙 B.居住区里有商铺
C.“夜市卖菱藕” D.“草市迎江货”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不包括
A. 盐铁官营制度
B. “海禁”政策
C. 重农抑商政策
D. 商帮的出现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会要》卷八十六记载:“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十一月敕: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太和五年(公元831年)七月,左右巡使奏:‘……不合(不应当)辄向街开门户,悉令闭塞。’”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严格限制州县城市的商品交易
B. 导致农村集市贸易无从发展
C. 严格控制城市里坊与市的界限
D. 抑商政策导致商业发展停滞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往者匹夫匹妇,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自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耳”。这现象表明鸦片战争后中国
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C. 城乡商品经济非常活跃
D. 土布质次价高,已退出市场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诗句比较恰当地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发展状况的是
A. 千呼万唤始出来
B. 小荷才露尖尖角
C. 忽如一夜春风来
D. 无可奈何花落去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福建华侨邱忠坡早年赴南洋经商,1875年回厦门创办万兴轮船公司,后参与厦门太古码头的投资,兼营进出口贸易,成为太古洋行的买办。邱氏家族还涉足厦门的房地产、商铺等行业。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万兴轮船公司是洋务企业
②邱氏创办企业得益于清朝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③邱氏企业具有买办性质
④邱氏企业家族性产业特点突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短暂春天的主要原因是
A.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 辛亥革命的推动
C. “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D.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13年至1921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由48.4万余枚增至128.4万余枚,增长了157.9%;织布机由2016台增至5825台,增长了188.9%。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有
①外来经济控制消除
②民国建立的推动
③实业救国的推动
④封建社会的终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解放战争时期,上海《大公报》载:“顾客清晨等候店铺开门……百货营业额较平时增加了3到4倍,甚至l0多倍。南京路四大货物种类已残缺不全……清晨五时,中央银行已是人山人海,估计有十万人。”这表明
①上海经济发达,社会购买力强
②货币贬值,出现抢购和挤兑风潮
③经济前景暗淡,人心浮动
④物价下跌,人们纷纷抢购商品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损失惨重,主要内因是
A. 外国资本的压迫
B. 日伪的经济掠夺
C. 官僚资本的经济统制
D. 民族资本的薄弱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的原因是
①帝国主义的贷款提供了大量资金 ②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③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④民族资本主义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③④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从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一个扩大到20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资本企业集团。这主要得益于
A. 洋务企业的诱导
B.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C.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 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国家主席刘少奇曾到濉溪县卧龙湖视察工作,听到当地干部汇报水稻亩产为2万8千斤时,他皱起了眉头,连连说:“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导致刘少奇“皱起眉头”的主要原因是该汇报
①不符合当时总路线的精神
②严重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③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④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我国“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民用工业企业中分别有50个部署在东北地区,32个部署在中部地区;国防工业企业中的大部分部署在了中、西部地区。国家调整工业布局的主要目的在于
A.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 B.推动经济均衡发展
C.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 D.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对于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步最主要在于
A.打破了“一大二公”的局面
B.消灭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
C.打破了吃大锅饭的局面
D.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的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成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这里的“它”主要是指
A. 农村土地改革运动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是过去上海市民口头的俗语,现在早已成为上海人茶余饭后的笑谈。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 全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结果 B. 浦东新区开发开放的结果
C. 在沿海地区创办经济特区的结果 D. 进一步开放沿海十四城市的结果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邓.小平巡视南方,发表著名的南方谈话。该谈话回答的当时束缚和困扰人们思想的重大认识问题最主要是
A. 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问题 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 国家统一问题 D. 是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
25.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西汉晃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什么生产经营方式?根据材料概括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