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七所重点学校高三毕业班联考历史题免费试卷

1. 详细信息
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敦煌发现汉简,并据其判定汉之长城的位置,但未作考证。王国维据《史记》所载“汉武帝时,为防匈奴,始筑令居以西到武威、敦煌等四郡”,再据唐《沙洲图经》所载,得出结论:“木简出土之地,实所谓古(汉)长城也。”这说明
A.西方人研究历史只重视考古发现
B.历史研究需要多种史料相互补证
C.文物和史书都是具有较高价值的一手史料
D.《史记》史学权威和史学价值较高
2. 详细信息
请根据下面一组历史图片的内容选出最恰当的主题

A.历代统治者重视加强与藏族的关系
B.中原文化对边疆地区具有强大的向心力
C.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逐步形成与巩固
D.各朝中央政权平定边疆地区的分裂势力
3. 详细信息
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看到奴隶制命运发发可危,便采取措施,以图重振罗马帝国声威。一方面他发动了对西方的战争,另一方面他对罗马法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编撰。这论述旨在说明
A.查士丁尼对罗马法贡献最大
B.罗马法是巩固统治的有力支柱
C.罗马法的整理是为了对外战争
D.《民法大全》缓和了社会矛盾
4. 详细信息
“将大革命的基本原则转化成了法律制度,以一部集大成的法典真正地结束了革命。”下列法律条文属于这一“法典”的是
A. “如果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与和解者,则他本身亦应遭受同样伤害。”
B. “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C. “联邦众议院由各邦人民每两年选举产生的众议员组成。”
D. “除非供公用并有公正的赔偿,不得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财产。”
5. 详细信息
英国史学家写道:“据他们(指英国民众)看,历史对他们来说已经结束。在外交事务方面,历史己于1815年随着滑铁卢战役的结束而告终;在国内事务方面,历史已于1832年随着《改革法案》的产生而完结;在帝国事务方面,历史已于1859年随着印度兵变的被镇压而终止。他们有一切理由为历史的这种结束所赐予他们的水久幸福而庆贺。”当时的英国民众产生这种“永久幸福”感的主要原因是
A.外交:放弃“均势外交”政策,与法俄结盟
B.国内:议会改革,推动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
C.帝国:逮捕甘地,对殖民地实行“委任统治”
D.思想:启蒙思想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影响巨大
6. 详细信息
1901年1月29日,清政府颁布上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开始推行清末新政。清朝政府认为“不可变”的包括
①伦理纲常
②君主制度
③科举制度
④经济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 详细信息
“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此后,由于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的产生,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材料中“促使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的历史事件是
A. 北伐战争
B. 义和团运动
C. 五四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8. 详细信息
1934年,有人在描述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的变化时指出:苏维埃根据地出现以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今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下,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这表明当时
A.民主共和已成为时代主流
B.中共开始重视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
C.当时人们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
D.苏区农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有了较大提升
9. 详细信息
通过分析世界反法西斯年代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中国抗日战争

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

九一八事变

1931年

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

1937年

台儿庄战役

1938年

1939年

德国突袭波兰

百团大战

1940年

1941年

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爆发

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1942年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开始

1943年

意大利投降

1944年

诺曼底登陆

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结束

1945年

德日投降、二战结束



A.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
B.诺曼底登陆加速了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C.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
D.苏美英等大国是抗击日本侵略的核心

10. 详细信息
下图所列章节中涉及到的“国际新秩序”是指

第一章德国对欧洲统治的追求(1914—1918)
第二章巴黎和平与国际新秩序
第三章西方世界20年:幻觉时期
第四章30年代的西方世界:幻想破灭

A.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B.雅尔塔体系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多极化格局
11. 详细信息
某班级制作历史墙报,题目是“现代中国外交风云”。请按时间顺序挑选出符合主题的图片资料。

A.①⑥②⑤
B.④①⑤③
C.①⑥⑤③
D.④②⑤③
12. 详细信息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解决台湾问题不可动摇的基础。我们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当时实现和平统一的有利条件是
A.“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B.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C.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D.在广东福建设立经济特区
13. 详细信息
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并未普及,但汉武帝执政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这是因为
A. 盐铁官营政策的推行 B. 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推动
C. 水力鼓风冶铁工具的发明 D. 小农经济的高度繁荣
14. 详细信息
下列信息,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举贤良,铁业官营,《吊屈原赋》
②密折,理藩院,粉彩瓷器
③修直道,左右丞相,小篆
④门下省,高转筒车,火药箭,《玄秘塔碑》
A. ②③④①
B. ③①④②
C. ③④①②
D. ④②①③
15. 详细信息
阿梅斯托在《1492:那一年》中总结:“1492年那一年,不只基督教国度改头换面,整个世界也脱胎换骨。把过去分立的文明结合在一起,使名副其实的全球历史---真正的‘世界体系’成为可能。”下列对“那一年”论述正确的是
A.西班牙人最早到达了印度
B.将大西洋由屏障转变成了通道
C.葡萄牙人完成了环球航行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
16. 详细信息
史学家陈旭麓说:“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这些变化并不是以新物取代旧物,而是在旧物边上别置一新物,可以称为布新而不除旧。”下列不属于材料中的“它”布新之举的是
A. 安庆内军械所
B. 上海轮船招商局
C. 江南制造总局
D. 贻来牟机器磨坊
17. 详细信息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图中三次发展高峰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A.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革
B.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C.官僚资本主义走向衰落
D.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改善
18. 详细信息
随着八国联军的入侵,上海、汉口、天津、广州、北京,以及东北等租界相继开办了一些以解决照明为主的公用电业。1904年比利时商人与清政府在天津成立了电车、电灯公司,19ll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才有2.7万千瓦。这些状况主要说明中国近代
A.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B.西方先进技术快速发展
C.电力工业得到广泛应用
D.社会生活变迁的不平衡
19. 详细信息
新中国建立后,某一时期的主要经济措施是: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加强农业战线,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精简职工和城市人口。此政策的目的是
A.尽快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B.纠正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C.快速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D.提高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程度
20. 详细信息
下图所示地区资源丰富。在20世纪80年代的对外开放过程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将该地区开辟为

A. 经济特区
B. 经济技术开发区
C. 沿海经济开放区
D. 自由贸易试验区
21. 详细信息
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实施联邦艺术计划,成千上万的艺术家参与了进来。这不同于纯粹的单向施舍,正如雕塑家格曾·博格勒姆说,“公家的援助从冷漠的事务变成了对人有益,……除了振奋精神之外,还带来了长久性物质利益。”艺术家的感慨,主要源于政府
A.全面推行以工代赈
B.关注民众艺术需求
C.对失业者提供紧急救济金
D.以立法形式调整劳资关系
22. 详细信息
有学者指出,“(20世纪)60年代的发展突飞猛进,可以说超越了人类社会过去几个世纪、甚至几千年的总和。”其中,推动该时期欧洲经济发展的因素有
①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②欧洲已走向联合
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福利国家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 详细信息
《漫长的20世纪》指出:30年代大危机爆发……人们放弃了相对稳定货币的追求,“世界资本主义退到了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里。”为此,战后采取的措施是
A.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B.建立“福利国家”
C.建立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D.发展“混合经济”
24. 详细信息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这句话的本质含义是
A.莎士比亚代表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最高成就
B.莎士比亚的作品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
C.莎士比亚对印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D.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
25. 详细信息
宗教改革运动中,有这样一些观点出现了:(1)宣传政教分离;(2)强化认识自然就是认识上帝的观念:(3)颂扬发现人性、尊重人性、改造人性。这些观点有助于推动
①人文主义的兴起
②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
③理性精神的培育
④科学与宗教的对立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26. 详细信息
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关于下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体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彩
B. 书法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C. 表现了市民阶层的文化追求
D. 反映书法艺术追求得意忘形
27. 详细信息
《科学的旅程》介绍某一理论:“其中引力不再是一种力,而是一种时空的弯曲,就好像每个大物体都置于一块大橡胶的表面……引力的‘力’并不真正是恒星或行星等物体的特征,而是来自空间形状本身”。这一理论
A.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B.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C.首次对自然规律作经典总结
D.为工业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
28. 详细信息
魏源在《海国图志》卷47中说:美国“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成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这反映了魏源
A.对西方民主的感性认识
B.反对清朝的专制制度
C.希望中国推行民主制度
D.向往欧美的民主制度
29. 详细信息
有学者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古代文学艺术大部分受到推崇,特别是小说、白话文学等更得到前所未有的很高的评价。诸子和佛学的研究在深化,恢复了它们应有的地位。就以儒学来说,指出其价值观念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同时,也没有完全否定其在历史上的作用。”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对东西方文化全盘否定或肯定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很大程度上仍继承了优秀传统文化
30. 详细信息
1897年7月孙中山在伦敦查看了贫民窟,学习了有关工会、罢工和社会立法的知识。他开始相信,中国不需要经历在欧洲实现产业革命的那种社会动乱。他能够通过社会改革,跨入队伍的行列。为防止发生欧洲那种社会动乱,孙中山起初的主张是
A. 驱除鞑虏
B. 恢复中华
C. 节制资本
D. 平均地权
31. 详细信息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体系的成长历程,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②“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
④“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①③②④
D.②④①③
32.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文革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科技领域仍然取得了斐然的成就。”其中“斐然的成就”应包括
①“南优二号“选育成功
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④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3. 详细信息
人类政治文明在不断的进步,继承和发展创新是进步的巨大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渐进式创新”在隋唐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及其作用。
材料二 雅典的民主政治是“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美国民主政治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典型代表,从美国的民主政治可以看到雅典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何亚华《以美国民主宪政为例看推典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的民主政治”借鉴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哪些原则?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
(3)从近代化的角度指出《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中华民国确立的政治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有何本质不同?
材料四 今天(1940年2月20日)是安各界人民代表开宪政促进会的成立大会,是为了发扬民意,战胜日本,建立新中国。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政治,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它不是旧的、过了时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所谓民主政治:同时,也还不是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政治。……中国的革命尚未成功,国内除边区等地而外,尚无民主政治的事实。所以现在的宪政运动是争取尚未取得的民主,不是承认已经民主化的事实。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完致》
(4)概括材料四中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当时中国民主不同于欧美和苏联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五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据材料五,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世界政治文明的继承和发展的表现。
34. 详细信息
历史上,商业贸易的繁荣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两朝,都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统一王朝,政治统一和社会相对安定”,“(明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指激州),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新安大费,鱼盐为业。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客粟。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悦和特点》
(1)据材料一,比较“富室之称雄者”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具有哪些表现?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机器纺织品……成为1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棉花、生丝、矿产原料逐步取代了茶叶、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出口……1800年,美国、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的比例分别为33%、9%、10%、5%。
19世纪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季和世界贸易年增长率

年份

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

世界贸易年增长率

1820—1840

2.9%

2.81%

1840—1860

3.5%

4.84%

1860—1870

2.9%

5.53%


(2)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前后国际贸易呈现哪些特征?说明这些特征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苏联兴亡史》
(3)材料三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是哪一经济政策?这一经济政策在商业方面的举措及其作用各是什么?与“用冲动的办法相比”,这一政策有什么特点?

35. 详细信息
思想文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董仲舒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
(1)概括材料一中三人的主张,并比较董仲舒与黄宗羲主张的主要不同之处。
材料二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们目前是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那么回答就是:“并不是,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
——康德(1724—1804)
(2)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的角度分析材料二中康德提出的“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的原因,并从思想的角度解释“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的理由。
材料三

中国经济是“国”与“民”相互支撑的经济,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成功缓解了计划经济缺动力、市场经济缺情义、福利经济缺效率的问题,空前调动了全国工商业劳动者的积极性,刺激了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带来了物质生产的极大丰富使小农中国的工业化得以高度推述。


图1: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图2:
——摘自潘维等主编《人民共和国六十年与中国模式》
(3)图1中共十三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哪些重要理论?据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会议名称,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