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七年级历史2020年下期月考测验免费检测试卷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选项中属于隋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的是:
①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完成统一
②开凿大运河
③首创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④隋朝与秦朝相似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古城扬州是一座运河相伴、因水而兴的城市。唐朝扬州考生李进准备走水路进京赶考,他会依次经过大运河的( )
①江南河
②邗沟
③通济渠
④永济渠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
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科举制 D. 九品中正制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学校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都江堰与隋朝大运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A. 沟通南北交流
B. 促进经济发展
C. 导致国家灭亡
D. 造福成都平原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一部电视剧的简介说道:“本剧讲述了‘他’历经磨难、矢志不渝、东渡扶桑的故事。六次东渡,五次失败,历尽坎坷,终于第六次东渡成功······”剧中的“他”指的是( )
A. 张骞 B. 玄奘 C. 鉴真 D. 班超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情况,描述错误的是
A. 推翻了唐王朝统治
B. 最后被镇压
C. 攻入长安,建立了政权
D. 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统治者的腐朽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朝的手工业发达,下列对其叙述错误的是(  )
A. 唐朝的丝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
B. 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
C. 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D. 景德镇的青瓷如冰如玉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文景之治”“贞观之治”这两个盛世局面,它们的共同特征有
①社会比较安定
②农牧文化融合
③经济得到发展
④科举制度完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是《陇西行四首》中的一句诗,它反映了当时的汉藏关系。下列对诗句的理解符合史实的是(   )
A. 金城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 藏族的社会风俗完全汉化
D. 吐蕃归属唐朝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末农民起义前夕,翰林学士刘允章上《直谏书》,指出百姓有“官吏苛刻”“赋税繁多”“冤不得理,屈不得伸”“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等“八苦”。这段材料中归纳的起义原因不包括
A. 政治腐败
B. 赋税沉重
C. 民不聊生
D. 自然灾害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杜甫在《无家别》这首诗中写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篙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这揭示了“安史之乱”(  )
A. 爆发的主要原因 B. 演变的基本过程 C. 体现的根本性质 D. 产生的重大影响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项对隋朝的评价,准确的有(  )
①是一个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朝代
②是一个结束分裂、统一中国的王朝
③封建经济开始呈现繁荣局面
④暴政导致其灭亡。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安史之乱”结束了盛唐的神话,强大的帝国从此走下坡路,一去不回头。往昔的繁华,成为回忆。这场近八年的内乱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 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B. 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C. 标志着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覆灭
D. 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假如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唐朝,你有可能经历到的事情是
①听魏征的故事 ②读李白的诗 ③欣赏柳公权的书法作品 ④读《资治通鉴》⑤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从事海外贸易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⑤ D. ①②③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北宋设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其主要目的是(  )
A. 保证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B. 避免地方官吏的贪污腐败
C. 使地方失去割据的物质条件 D. 以期分解文臣知州的权利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太祖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能从根本上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物质基础的是
A. 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赋 B. 削夺朝中大将兵权
C. 派文臣管理地方政事 D. 实行统兵与调兵权的分离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
A.重农抑商 B.重文轻武 C.和亲会盟 D.闭关锁国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著名学者孙伟祥认为,“宋辽之间的澶渊之战,站在今天的立场上看,不过是两个兄弟之间的纠纷,况且50万‘岁币’只是北宋两个县的收入,伤不了筋骨。……不仅换来了近年的边境和平,还打开了辽国的市场,向辽国倾销自己的文化和品……”该学者认为澶渊之盟
①为宋朝赢得了和平的环境
②促进了宋辽经济的发展交流
③岁币加重了宋朝的负担
④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材料中的“首领”是指
A. 松赞干布
B. 元昊
C. 阿骨打
D. 阿保机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贞观二年(628年),太宗对大臣说:“一个国家要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是经营衣服粮食的,以不耽误时机为本。想要不耽误时机,作为君主,他的政策措施就应该精简,让人民静养。”这段话反映的基本思想是
A. 以农为本,重农抑商
B. 以民为本,与民休息
C. 以民为本,号召人民建功立业
D. 以民为本,改变农业生产方式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以下有关五代十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唐朝藩镇割据状态的继续与发展
B. 混乱、动荡使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C. 从根本上动摇了唐朝的腐朽统治
D. 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
A. 西汉
B. 北宋
C. 唐朝
D. 南宋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宣,所得动以百万计”,这句话说明了(  )
A.宋代政府重视发展农业 B.两宋经济重心南移
C.宋朝政府鼓励和重视海外贸易 D.宋代经济发展取得很大成就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
A.蕃市 B.蕃坊 C.蕃学 D.市舶司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制作的卡片,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主题是


A. 宋朝商业的繁荣兴旺
B. 古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 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D.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2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南宋陆游在《诉衷情•当年万里觅诸侯》一词中写道:“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这里的“胡”是指(  )
A.匈奴 B.女真 C.契丹 D.党项
2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北宋与辽签订和约后,保持长期和平局面
B.北宋时西夏向北宋称臣,并给北宋岁币
C.金建立后,先后灭掉辽和北宋
D.南宋与金议和后,双方形成对峙局面
29.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
材料二:(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摭言》
材料三: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摘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材料一中“国家取士”主要通过什么选官制度?它的正式诞生与哪位皇帝直接有关?
(2)从材料二看,这种制度获益最大的是谁?后来,武则天为大力发展该制度,创立了什么制度?
(3)据材料四分析,科举考试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30.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海内统一,国力鼎盛,文化昌茂,是亚洲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日本多次派外交使团和留学生来长安。外国来使中,有一部分由盐城海口登陆,转道内河、陆道而抵长安。
材料二

材料三: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杜甫《垂老别》
(1)日本向中国派遣外交使团的目的是什么?分析唐朝对日本的影响。
(2)材料二中两个人物分别是谁?简要介绍他们的事迹。
(3)唐朝时期世界各国与我国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今天应如何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往?
(4)材料三描写的是哪一事件的情景?导致这一事件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31.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魏晋南北朝以来,我国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南移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材料三:两宋时期,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南侵,使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北方战乱使中原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推动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南方地区大多日照充足,降水充沛,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材料四:宋代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和南洋、南亚、西亚、非洲、欧洲等地区总计58个国家通商。南宋初期对南方的大规模全面深度开发,促成南方地区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从此完全取代北方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地位。
———维基百科
(1)材料的表格反映了西汉以来人口(户)数的变化,根据数据变化说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到哪个朝代最后完成?这时的经济重心已从北方的什么流城转移到什么流域?
(2)材料二的谚语表明哪一地区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
(4)依据材料四,指出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表现。为发展海外贸易,宋朝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