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2019年九年级历史下半期中考模拟完整试卷

1. 详细信息
文物是发现历史、证实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列文物中,能体现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状况的是

A. 鱼纹彩陶盆
B. 骨耜
C. 铁铲
D. 筒车
2. 详细信息
学者张鸣在《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写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各个政治实体在竞争中,表现出了过于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同一宗法血亲系统内的争夺和厮杀自然不可避免。”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 周朝王室的衰落
B. 铁犁牛耕的出现
C. 礼乐制度的崩溃
D. 宗法关系的疏远
3. 详细信息
一位先秦思想家评论道: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而不行诈谋的国君。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内行诈谋却装作遵循正道的国君。由此,这位思想家属于
A. 儒家学派
B. 法家学派
C. 道家学派
D. 墨家学派
4. 详细信息
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
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郡
5. 详细信息
“皇帝总是对胡汉联姻龙颜欣慰,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应聘各汉族臣僚的女儿之姻缘。他还把自己的鲜卑复音姓氏改称‘元宏’。”“皇帝”这些做法的历史作用是( )
A. 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B. 完成了国家大一统
C. 抵御了外来侵略 D. 促进了民族融合
6. 详细信息
古人赞颂大运河的历史功效说:“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对此话解读最正确的是
A.开凿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B.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C.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
7. 详细信息
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事件反映这一主题的是( )
A. 鉴真东渡 B. 玄奘西行
C. 文成公主入藏 D. 戚继光抗倭
8. 详细信息
有人说“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这个说法的法律依据是
A. 《清朝疆域图》 B. 中俄《尼布楚条约》 C. 雅克萨之战 D. 中俄《瑷珲条约》
9. 详细信息
洋务派一位代表人物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人财赋动以数万万之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上文反映了
A. 洋务派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B. 洋务派转变为早期维新派
C. 洋务派主张与外国争夺市场
D. 洋务派主张创办民用工业
10.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 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 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 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 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
11. 详细信息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这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辛丑条约》的内容反映了上述现象的是( )
A. 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
B.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C.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 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12. 详细信息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也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材料中“新的革命策略”指
A. 开展武装起义的策略
B. 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
C. 实行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 遵义会议上取得领导地位
13. 详细信息
“这里本是黄土高原上一片贫瘠的土地,自从红军长征来到这里,它就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地名逐渐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思想制高点。”在“这里”召开的会议是
A. 中共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共七大
D. 第一届政协会议
14. 详细信息
四川农民张永贵在日记中写道:7月9日,菜子大队第二生产队在我家门口的树底下召开社员大会,讨论本队土地经营实行哪一种方式。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包产到户……。该日记反映的是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C.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15. 详细信息
邓.小平曾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这些东西”指
A. 大庆油田
B. “籼型杂交水稻”
C. “两弹一星”
D. 核潜艇
16. 详细信息
流行语言是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下海、打工、跳槽、经济社会、出国留学等语言迅速流行起来,这反映了我国
A. 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
B.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
C. 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D. 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革
17. 详细信息
楔形文字与《汉谟拉比法典》这两大文明成果均诞生于下列哪一地区?( )
A.
B.
C.
D.
18. 详细信息
(题文)《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一书开篇提到: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献……。因为它们都(  )
A.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民主平等 B. 对民主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C. 反对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 D. 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9. 详细信息
据统计,从1784年到1786年间,美国从英国进口的货物总值约760万英镑,而同期美国向英国出口则仅为249万英镑,其中原材料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75%,逆差高达519万英镑。这表明当时
A. 英国技术革新推动经济迅速发展
B. 联邦政府尚未真正成为强有力的国家机构
C. 美国政治和经济仍然依赖于英国
D. 美国经济仍未摆脱沦为英国殖民地的命运
20. 详细信息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
A. 两者都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 两者都面临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C. 两者都取得了显著效果
D. 两者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21. 详细信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仅25年,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材料中“新的力量”
A. 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B. 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C. 实现了世界文明统一
D. 形成了美日欧三国鼎立
22. 详细信息
如表中史实和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俄国1861年改革

结束了沙皇统治的历史

B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面爆发

C

凡尔登战役

成为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D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A. A
B. B
C. C
D. D

23. 详细信息
________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________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24. 详细信息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是________;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是________。
25. 详细信息
在万隆会议上,________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在祖国统一问题上,________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
26. 详细信息
________年4月,美国独立战争开始;________年4月,美国内战爆发。
27. 详细信息
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颁布的《________》对当时欧洲其他地区以及后世的历法都有深远影响;《________》的签署,宣告了苏联的解体。
28. 详细信息
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存在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划分君、相的权限成了历代政治制度设计中的重要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法令由一统”,“君主言出法随,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唐代在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①》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四 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皇帝制度有何特点?当时中央官职中丞相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制度如此设计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主要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秦、唐、明、清创立制度有何共同的“内在的用意”?
29. 详细信息
材料一:马克思说“闭关自守的中国,就像一具木乃伊,一直密闭在棺材中,不与外界接触,一旦与新鲜空气接触;就立即腐烂”。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如下图

材料三:从6月11日到9月21日这一百多天中,皇帝迅速地接连发布了一百多条上谕,试图以空前规模大力推行变法维新。8月底前大多数法令涉及经济、军事和文教领域。经济和军事领域中,诏令体现了自强运动的强化。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晩清史》下卷
(1)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闭关自守的中国最终被迫“与新鲜空气接触”的国际背景。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请谈谈你对材料二中的图片标题“顶戴花翎与自强”‘求富””的理解。
(3)材料三中的“变法维新距今(2019年)少周年?在经济和军事领域中,“诏令”如何体现其“自强运动的强化”?
30.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封建领主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键导的政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社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引起“第三次变化”的事件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事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采取了怎样的建设规划?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1.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既是工业革命的始作俑者,也是早期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早在19世纪前半期,英国就奉行没有任何限制的自由贸易政策,而且在19世纪的英国政坛上,大部分政治家都认为自由贸易是国家的命脉。
——《早期经济全球化》
(1)依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手段。其实现这一手段的政治、经济前提是什么?
材料二 二战使曼国的力量空前骚大,为国挫照自已的价值观和政泊经济利益的要求建立其主导下的“全球经济体系“提供了历史机遢。二战后,美国…精心构建了资本主义的全球经济体系。
——《全球时代的美国》
(2)据材料二,美国建立的“全球经济体系”有什么特点?二战后,美国的什么措施有利于这一体系的建立?
32.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整个欧洲遭受了几乎是致命的打击……导致了欧洲的整体衰落。不仅如此欧洲还被苏联和美国划分为东西两大势力范围……只有走联合之路。于是,从经济上的煤钢联合入手,启动了西欧的联合进程。
——《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中的“东西两大势力范围”所反映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什么?这一格局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概括促使西欧启动联合进程的主要因素。
(3)简述西欧联合进程中的关键步骤。西欧的联合对世界格局有何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