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议论文

1. 其他 详细信息
阅读方法指南
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别人的错误观点。新闻报刊中的评论、杂文或日常生活中的感想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阅读此类文章,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把握中心论点。
议论文阅读,就内容而言,考查的重点是把握中心论点,明确文中使用的论据及其作用;就形式而言,考查的重点是议论的结构层次分析。在议论文阅读中,把握中心论点是第一要务,这是读懂全文的关键,因此能否迅速而准确的把握全文的中心论点,直接影响到整个阅读的成败。
二、明确论据。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理由和依据。任何论点,只有被充分的根据作证明后,才会有说明力;没有根据的论点,既使正确,即使深刻,也不能说服人。所以作者在表明自己观点态度的同时,也必须提出充足有力的根据,比如赞成什么,为什么赞成,认为某个现象不好,根据是什么,这样才能做到有根有据,以理服人。 议论文的论据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A.事实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字等。作为事实论据的材料必须真实、确凿、并且有代表性,所选的事例和观点要统一,否则就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影响了议论效果。B.道理论据:包括被实践检验的真理、古今中外名家的论述、格言、谚语以及自然和社会科学的原理、概念、定律、公式等
三、了解论证。
对论证的考查,除了作结构层次分析外,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论点和论证之间的逻辑关系;二是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两种测试,由于抽象,还由于思维强度大,是一个难点。这需要平时就加强思维训练,考前集中强化训练也很有必要。其中,对概括能力的训练尤为重要。要归纳全文中心,要概括段意;要分析段与段的联系,也需要概括段意。就是为了明确句与句之间有何联系,句子长了不好把握,也需要概括句意。
2.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论藏书》,回答问题。
论藏书
①读书的习惯是人类学得知识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我们在阅读属于自己的书时所得到的乐趣,远远大于阅读借来的书时所得的乐趣。一本借木的书就像是家里的一位客人,必须小心翼翼地,以惟恐引起别人不高兴的一种拘谨态度未时待。你务必使它完好无顿,使它在你家里时不遭破坏。你不能漫不经心地随手乱放,你不能在书里做记号.你不能折书页,你不能随便使用它。而且,有一天你得将它归还原主,尽管你很少做到这一点。你自己的书是属于你的,你可以毫无拘束地用一种深情的亲昵态度来时待它们。
②书是为了用,不是为了炫耀。你所拥有的书不应该使你害怕做上记号,或害怕摊开来和翻转过来放在桌上。在书内你所喜欢的段落标上记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样可以使你更容易地记住那些重要的话,很快地找到它们,若干年后再读到时,那就像重访一个你曾在树皮上可过印痕的深林,你会有一种踏上了熟悉的土地的乐趣,回忆起思想上接触过的景色和你本人曾有过的自我。
③每一个人都应该在青年时期就开始搜集和收藏书籍。人占有私有财产的这种基本的本能,在这里得以有百利而无一弊地加以培养。人们应该有自己的书柜,书柜应该没有门,玻璃或锁,它们应该是开放的。方便的,眼一见到即可神兽取得。最好的墙壁饰物是书,它们的颜色和外观丰富多彩,胜过任何墙纸,它们的图样设计也更有吸引力。它们的颜色和外观丰富多彩,胜过任何墙纸,它们的图样设计也更有吸引力。它们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集中了许多各不相同的名人。当你独自坐在室内炉火旁时,便有各种“好友”伴随左右。这些“好友”的知识、见解会令你感到激动人心和耳目一新。你不必读遍全部藏书,我的室内生活多半是在一问存放着6000册书的房间里度过的。对于陌生人提出的一个千篇一律的问题,我有一个常备的答案。“这些书你全都读过了吗?”“有些书读过两遍。”这个回答既真实,又出乎他们的意料。
④当然,并非所有朋友都是活生生的、有灵有肉、会呼吸的男男女女;我全情投入阅读当中并非与世隔绝。此话怎讲?书籍乃为人所有,为人所著,并且为人所用。文学是历史与世长存的一部分,是人格当中最优秀和最持久的部分。以书为友,有时胜过以人为友,因为我们并非时时刻刻都可以见到熟人和朋友。但在书房里,你可以随时与苏格拉底、莎士比亚、大仲马、狄更斯或萧伯纳等人促膝交谈。毫无疑问,在这些作家们的著作当中,你看到他们最优秀的品质。作家们为你而写作,他们竭尽全力地款待你;你对于他们犹如观众之于演员;你不仅仅看到他们经过化妆的面容,同时你还会透视他们的心灵世界。
【1】围绕“论藏书”的话题,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⑦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论藏书”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读书方法,请你找出来并分条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习题。
我能行
①一个人的成功,一定要有“我能行”的成功意识和自信心。
②科学家对创造型人才的调查和研究表明,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不怕失败,不迷信别人,不迷信权威,他们有一种强烈的自信心。美国的心理学家曾进行过一项历时几十年的研究,他们对具有较高智力的学生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发现智力、成绩相似的学生,几十年后的成就相差很大,究其原因,不是因为智力的差异,而是人格特征方面的不同。
③“我能行”,并不是一种狂妄。心理学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人都能行。人们的智力相差是不大的。据心理学家测试,智力超常者和智力低下者都占很少的一部分,约占95%的人是中等智力。因此,大多数人的确有理由说“我能行”。
④“我能行”,还因为每个人都拥有极大的潜力。脑科学研究表明,一般人的大脑,只开发了很小的一部分。正如一棵平常的西红柿只能结20来个果实,但是日本筑波博览会上的一棵西红柿却结了13000个果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棵这样的潜在的西红柿。尽管我们平常都只结出了20来个果实,但是,从潜在的能力上,我们每个人是能结出13000个甚至更多的“西红柿”的。因此,每个人都可以自豪地说“我能行”。
⑤但是,________。让他们学习一种新知识,负责某一方面的工作,他们总是说:“我不行,我不行。”在这种心态下,就不可能主动地学习,就不会勇敢地往自己的肩上增添压力。遇到一点困难和失败就会心灰意冷,这种失败意识阻碍着自己的努力,减少了成功的可能性。因此“我不行”是一种有害的意识。
⑥我们历来称颂谦谦君子,认为说“我能行”的人是狂妄之徒,这是不利于充分发挥人的潜力的,这种偏见扼杀了人们的创新精神。因此,我们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人的潜能充分发挥的社会氛围。
⑦只有坚信“我能行”才能走向成功。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作者运用________和________的材料作论据,证明了________。
【3】第④段中画线的词语“这样的潜在的西红柿”是指________,用来比喻________。
【4】第⑤段画线的“我不行,我不行”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上下文意,把第⑤段横线处空缺的一句话补出来:________________。
4.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理解
“成”与“功”
失败者对于成功,一方面是羡慕不已,另一方面是急躁不安,巴不得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殊不知成功是由“成”与“功”两字组成的,成是功的积累,叫做“功到自然成”。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年临池学书。洗笔把池水都染成黑色了,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功是成的基础,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经过艰苦的奋斗,这个过程也就是功的积累过程。
一滴水从檐楣上掉下来。重重地落在石头上,“啪”的一声炸出一朵水花,可是石头上看不到丝毫的痕迹。然而,经过一年,两年……坚硬的石头终于被水滴滴穿。
如果成功很容易,无需奋斗就能达到的话,如果成功不是需要功的积累,不需要努力攀登的话,那成功就会变得廉价,成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耀人的色泽,那我们还要成功干吗?
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遭受宫刑,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史记》的诞生。
在通向成功的路上,即无捷径,也没有宝葫芦,所以与其坐着羡慕别人“成”,倒不如站起来积累自己的“功”。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任何一枚勋章都要成功者付出相应的代价。成功是自私的它绝不会将辉煌施舍给懒汉,成功又是公平的,它会毫无保留地将满天的灿烂星光照在坚持不懈的奋斗者身上。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成”与“功”的密切关系,成是功的________,功是成的________;成功对于懒汉来说是________的,对于奋斗者来说又是________的。
【2】“水滴石穿”最恰当的解释是( )。
A.水滴能穿石头。
B.水不停地滴,石头能被滴穿。比喻不断努力,有恒心,事情一定能成功。
C.比喻只要有信心,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3】文中举了哪几个事例说明“功到自然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滴石穿”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你学习、生活实际,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羲之,20年临池学书;李时珍,数十年如一日搜集整理……成功离不开持之以恒,请你补充完整下列有关时间的格言。
(1)时间给______者留下智慧和力量,给______者留下空虚和懊悔。
(2)不愧对今天的人,时间会给你______;丢失了今天的人,明天会给你______。
5.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快手刘》,回答问题。
说“宽容”
“宽以待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宽容具有强大的感化力。
我国战国时代,蔺相如出色地完成了“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的外交重任,维护了赵国的利益和尊严,于是被“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这一下触怒了居功自傲的大将军廉颇,他扬言说“吾见相如,必辱之”。而相如以大局为重,对廉颇的倨傲无礼采取了退让宽容的态度。每见廉颇,“引车避匿”,终于感化了廉颇,维护了赵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也给后人留下了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
试想,如果蔺相如不是“引车避匿”,而是来个“两虎共斗”,在那种形势下,势必给国家招来灭顶之灾,后人对他的赞佩,也正是由于他有这种包容万物的气量和美德。清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修建府第时,因地界不清,与邻居发生争执。双方都仗着自己家人在朝为官,互不相让。当地官员也惧怕各家劈力,无法公断。张英家人给他修书一封,让他出面干预。张英接信后,当即赋诗一首答复家人:“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信悟出其中道理,当即让地三尺,以示不争。对方了解此事后,也觉惭愧,也让地三尺,这便是“六尺巷”的由来。
张英的做法不仅教育了家人,也感化了对方,退让三尺,海阔天空。他的做法对我们不也同样有很大的启发吗!
《北京日报》曾刊登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小伙子在公共汽车上吐了一口痰,女售票员让他擦掉。小伙子感到很难堪,不去擦。女售票员给了他个台阶下,自己用纸把痰擦掉了。事后小伙子很后悔,他给报社写了一封信,表示向这位售票员道歉。你看姑娘做得多好啊!如果她不这么做,而是硬逼小伙子去擦掉,结果不难想象。得理也让人,大度而包容,它的感化作用有多大啊!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人却缺乏这种胸怀和气度,遏事斤斤计较,寸步不让。譬如在大街上骑车,一不小心撞了别人;乘公共汽车,人多拥挤,不注意踩了剐人的脚。这时不是你说对不起、他说没关系,而是互逞一时之愤,用不能形诸笔墨的语言,恶语相侵,进而大打出手,终至两败俱伤。朋友,好好想一想,何必呢?为什么遇事不退一步呢?为什么对别人不宽容一下呢?
当然了,我们所说的宽容是有原则、有限度的。在大是大非面前,当有人侵犯党和人民的利益之时,应挺身而出,绝不能姑息养奸,苟且偷安。这是不在话下的。
俗语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就是对宽容气量的赞美。人与人能宽容相处,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1)这一下触怒了居功自傲的大将军廉颇。
居功自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不能形诸笔墨的语言,恶语相侵,进而大打出手,终至两败俱伤。
两败俱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所列举的三个事例,概括起来分别是________、张英“让地三尺”感化邻居、________。
【4】文中画线句子阐述的内容是什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上文,你有哪些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学会谅解
①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有人这样形容:谅解是一缕和煦的阳光,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头的坚冰;谅解是一股轻柔的春风,能把炎热带出干渴的心灵;谅解是一颗种子,能让每一片心的土地四季常绿。这生动地道出了谅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因而一位伟人意味深长地说:同志之间的谅解、支持与友谊比什么都重要!
②确实,谅解非常重要。先哲们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圣人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推想别人的处境。这种以己推人的思想就包含了理解他人、谅解他人的深刻含义。唐代韩愈在《原毁》中说:“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强调做人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同样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谅解精神。
③谅解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
④唐太宗李世民谅解、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但是,李世民十分欣赏魏征的才干和人品,于是便谅解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帮助自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这里虽然有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尊贤爱才的一面,但我们不能不认识到,这也与他宽宏大度、善于谅解他人分不开。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了霸业;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相反,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之人,又有哪一个能作出一番事业呢?
⑤古人尚能如此,在社会生活日趋复杂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更需要谅解。那么,怎样才能学会谅解呢?
⑥谅解,需要沟通。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个人的思想认识常常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误解和冲突。因此,当自己与他人产生矛盾或误会时,要主动与对方交谈,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
⑦谅解,需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就更容易谅解别人。
⑧谅解,需要忘却。忘却,是谅解的良方。克制性的谅解,不是真正的谅解,它不能祛除感情伤口上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谅解,才是真正的谅解。
⑨我们提倡谅解,但是,谅解也不是无原则的一味迁就、退让。对于那些有损民族、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行为,还需要勇敢地站出来,与之作坚决的斗争。
⑩让我们学会谅解吧!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二段引用孔子的话和唐代韩愈在《原毁》中的话是为了论证(  )
A.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B.在人际交往中谅解非常重要。
C.谅解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
D.古人尚能如此,在社会生活日趋复杂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更需要谅解。
【3】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对“怎样谅解”进行论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④段用了三个事例来论证谅解的重要性,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第一个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⑤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将第⑨段删去,对文章的论证会产生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