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4 中古时期的亚洲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阿拉伯通史》中写道:千余年,朝觐圣地的制度,对于凝聚全世界的穆斯林,起了重大的作用。这种制度几乎使每个有能力的穆斯林,平生都能有一次长途旅行。据所学知识判断,他们“旅行”的目的地是
A.印度 B.巴勒斯坦 C.罗马 D.麦加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以宗教信仰为纽带建立起统一的国家,后经过征服扩张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它就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拜占庭帝国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文化传统、地理位置、商人的社会地位和商业的巨大收益,使阿拉伯帝国出现了与当时东西方封建文明不尽相同的工商业繁荣局面。无数的阿拉伯商人活跃于亚非欧三大洲,他们从事的商业活动(  )
A.以农产品出口为主 B.以中介贸易为主
C.以加工贸易为主 D.以资本输出为主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对奥斯曼最高统治者苏丹的表达正确的是(  )
①宗教领袖 ②国家和军队的主宰 ③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④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453年的一场战争的目击者说:“土耳其人屠杀每个角落里的基督徒,鲜血像河流一样将土耳其人及基督徒的尸首浮在水面上,冲进大海。”这场战争 (  )
A.使奥斯曼帝国成为地跨三大洲的帝国 B.拜占庭帝国大获全胜
C.使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D.使君士坦丁堡沦陷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图格拉王朝时期,德里苏丹国共有23个省。各省划分为若干称为“舍克”的行政区,“舍克”之下是“巴尔加那”,村社构成最小的行政单位。各省的长官称“瓦利”,直接隶属于德里苏丹。担任“瓦利”职位的是(  )
A.基督教徒 B.印度教徒 C.穆斯林 D.吠舍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日本出现许多大庄园。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其直接结果是
A.促成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最高统治者放弃“大王”称号,改称“天皇”
C.出现了武士集团
D.日本进入了幕府统治时期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高丽开国后,王建对内着手恢复秩序。高丽王朝曾采取的措施有(  )
A.仿效中国实行三公九卿制度 B.地方分为十道并推行土地国有
C.选官用人引入中国九品中正制 D.由穆斯林担任行省总督等重要官职
9.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各部落间为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在这种情况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伊斯兰教应运而生。
——冯今源《伊斯兰教的基本问题》
(1)根据材料概括伊斯兰教诞生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伊斯兰教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9世纪初,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为给伊斯兰神学寻找“理论支持”,竭力鼓励并组织对希腊古典哲学的大规模翻译活动。“智慧之城”巴格达拥有一大批专门的翻译人才。这一人类翻译史上的伟大工程
A.使翻译人才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B.为柏拉图等在巴格达宣讲其理论提供了条件
C.体现了阿拉伯统治者对商业利益的追逐
D.使人类古典文明成果在中世纪得以继承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以零号填补个位、十位、百位……的空白,进位法简明准确”,评述的对象是
A.阿拉伯数字 B.《罗马民法大全》
C.中国的造纸术 D.高丽词章之学传播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哈里发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帝国,它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哈里发不仅独揽国家的军政大权,同时也是伊斯兰教的最高领袖。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实行
A.封建专制统治 B.奴隶主贵族统治
C.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 D.资产阶级统治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7世纪末,朝鲜半岛能够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关键在于
A.中国东北民族政权迁都平壤 B.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
C.高丽大将自立为王,迁都汉城 D.中朝军民联合抗击日本侵略
14.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文是日本德川幕府在1633年发布的一项命令中的某些条文:
一、除特许船以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外国。
二、除特许船以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外国,如有偷渡者,应处死罪,偷渡船及其船主,一并扣留。
……
六、外国船到来,应即呈报江户。并应按照往例,通告大村藩主,请其派遣监视舰船。
……
八、外国船所载之各种货物不得由某一地方全部包购。
……
十四、禁止外国船将卖剩之货物寄存于日本,并禁止日本人接受此等寄存。
(1)上述命令涉及德川幕府哪方面的政策?
(2)命令第一、二条规定要达到什么目的?
(3)命令第六、八、十四条规定反映了什么问题?
(4)这项命令开始推行的政策对日本造成了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