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考点专练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纪录片《航拍中国》带观众领略秦岭南北的迥异风光。请根据该片的部分解说词和图像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解说词一:“一山一水决定了陕西的格局,把陕西一分为三。……早春时节,自北向南,黄土高原大雪飘飞,关中平原小麦滴翠,陕南山地鲜花怒放。”
解说词二:“迥异于南方梯田的润泽,黄土高原上为旱地梯田。陕北的春天来得晚,春播之后的梯田,常常要铺上塑料薄膜。”
解说词三:“泾河与渭河的交汇,诞生了一个成语:泾渭分明。泾河的清与浊,常常随着季节发生交替变化。夏天的丰水期,两条河的含沙量都很高,界限不明晰。到了冬季枯水期,泾河的含沙量会猛降到现在的千分之一左右,这时候就会呈现泾渭分明的标志性景象。”

【1】陕西的“一山一水”分别指( )
A. 秦岭、渭河 B. 秦岭、淮河
C. 大巴山、汉江 D. 太行山、汾河
【2】关于陕西省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均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B. 均位于我国北方地区
C. 境内河流春季易发生凌汛 D. 陕南山地位于亚热带
【3】陕西梯田的南北差异表现为( )
A. 南方种春小麦,北方种冬小麦 B. 北方梯田热量更充足,土壤更肥沃
C. 南方梯田更重视引水灌溉工程 D. 北方地膜覆盖的作用是保温、保水
【4】泾河的清与浊随着季节发生交替变化,主要体现出( )
A. 季风气候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B. 黄土高原冬季受侵蚀更强烈
C. 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D. 泾河流量的年际变化非常大
【5】唐代诗人杜甫的《秋雨叹》中:"浊泾清渭何当分",泾水浊而渭水清最合理的解释是渭河( )
A. 上游水土流失加剧 B. 主要流经平原,泥沙淤积
C. 上游人口、城市众多 D. 流速快,侵蚀强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为我国四地冬季开始和结束日期资料图。读图回答题。

【1】若四地为我国的四大平原,则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 ①—华北平原 B. ②—东北平原
C. ③—长江中下游平原 D. ④—珠江三角洲
【2】若①的纬度比③低,则①最可能位于
A. 四川盆地 B. 青藏高原 C. 东南丘陵 D. 华北平原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 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C. 工业化的起步源于第三产业的发展
D. 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2】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人类开发资源的能力大大提高 B. 成长阶段后期,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
C. 工业和城市迅速扩张 D. 人地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协调
【3】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
A. A-B-C B. B-C-A C. C-A-B D. B-A-C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差异显著。下图是“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图”和“部分典型动物、传统民居的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沙漠之舟生活地区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B. 位于我国最大的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C. 地广人稀,可垦耕地多,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瓜果和蔬菜生产基地
D. 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目前和将来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
【2】高原之舟生活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
A. 千沟万壑 B. 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C. 地势坦荡 D. 地表崎岖,多喀斯特地貌
【3】造成图中两省传统民居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
A. 土壤和植被 B. 气候和地形
C. 水文和土壤 D. 植被和水文
【4】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国土最南端和最北端均位于东部经济地带
B. 五个自治区均位于西部经济地带
C. 中部经济地带位于地势的第二级阶梯
D. 西部经济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5】我国反映地理知识的诗词、谚语众多,如①“清明时节雨纷纷”、②“黄梅时节家家雨”、③“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①②③④依次反映的是我国哪几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
A. 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黄淮海平原 西北地区
B. 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平原 青藏高原
C. 东南沿海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平原 西北地区
D. 江淮地区 华北平原 西北地区 四川盆地
5.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橡胶树喜高温、高湿、静风环境,气温在5 ℃以下易受冻害。我国西双版纳(下图)地形以山地为主,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3.68%,有占全国1/4的动物和1/6的植物。自1953年科研人员在当地试种橡胶取得成功开始,西双版纳逐步发展为我国橡胶生产重点地区。早期当地单一种植橡胶树,造成严重水土流失。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形成“胶林+中草药”“胶林+茶树”等经营方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分析西双版纳成为我国橡胶重点产区的有利自然条件。
(2)分析早期单一种植橡胶树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3)说明林下经营模式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原因。
6.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南亚局部略图。孟加拉湾是风暴潮的多发区,也是风暴潮的重灾区。

材料二: 我国一艘远洋船经过图示海域的航行日志记录:今天继续保持昨天的总体航向;北京时间8时20分太阳从正东方海面升起;桅杆的影子在正北方时,影子比昨天明显长一些;日落时北京时间为20时4分。
(1)指出孟加拉湾风暴潮的多发季节,并说明原因。
(2)分析图中灌溉农业区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3)描述图中A河上游的水文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