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高三历史2019年下册课时练习在线免费考试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王阳明一反程朱理学家提出的《大学》首句改本的“在新民”之说,而坚持《大学》古本的“在亲民”之说,其基本思想是保民、爱民与富民,以民之好恶为好恶。这反映出王阳明
A. 思想保守的复古特性
B. “知行合一”的实践论要义
C. 外求“良知”的道德自觉
D. 良知学说的“民本”特质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从宋明理学思潮发展的脉络看,心学是对朱熹道学的发展和补充。如果说,程朱道学产生的原因是为了重整儒家理论,把代表儒家伦理的理提升为宇宙本体的话,那么陆王心学
A. 在于“正人心”
B. 主要从外界探究天理来源
C. 追求良知为最高准则
D. 反对统治者的思想控制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王阳明提出“圣贤庸愚,同具此心,苟能致知,皆能明德”。黄宗羲提出“君之与臣,名异而实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二者都破除了权威崇拜,意味着思想启蒙
B. 二者都质疑程朱理学,但所属的范畴不同
C. 黄宗羲思想是对王阳明思想的批判与否定
D. 黄宗羲思想是对王阳明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黄宗羲认为:“凡章奏进呈……给事中以白宰相,宰相以白天子,同议可否。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这一思想
A. 主张恢复隋唐三省六部制
B. 认为君主制度阻碍国家发展
C. 意在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
D. 主张宰相与君主应地位平等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
A. 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
B.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C. 事物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偱
D.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王夫之认为,人性的丰富是一个发展着和运动着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努力奋进的过程,是一个“日新又新”的过程。他在自己的住处,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的诗句题壁。这突出表现了王夫之
A.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B. 对政治变革的热切呼唤
C. 对人性本善的深刻认同
D. 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列举了历史上大量的“称臣下为父母”“人臣称人君”“人臣称万岁”的例子。这表明他
A. 提出经世致用思想
B. 有否定君主独尊的意识
C. 宣传三纲五常等级秩序
D. 否定儒家治国理想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长期盛行“华夏中心论”。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则推测:“中国”以外另有发达古文明,进而他又提出“文化中心转移”论,认为诸文明“衰旺彼此迭相易”。这
A. 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史观
B. 有利于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
C. 为推翻君主专制奠定了基础
D. 旨在论证文明中心转移趋势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吴承恩塑造了猪八戒这样一个角色:拥有女人、过得去的财富以及可以充分享用的食物是重要的,他也愿意以辛苦的劳作来获得这些;在取经路上一旦发生问题,他总是急于建议“把白马卖了,给师父买一口棺木”。在当时,这一角色
A. 体现了对黑暗现实的反抗精神
B. 揭示专制王朝走向败落的命运
C. 符合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
D. 引发人们美好联想的艺术状态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明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图书市场日趋饱和,利润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书坊重新对市场进行定位,选题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传统的经典读物越来越少,戏曲、小说、生活用书的比重越来越大,适应了大众的消费需求。据此可知
A. 古代文化传承与创新依赖于印刷术
B. 传统经典文化逐渐被通俗文化取代
C. 印刷术的发展推动了通俗文化发展
D.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传统社会转型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李斗的《扬州画舫录》载:“昆腔之胜,始于商人徐尚志征苏州名优为‘老徐班’”。随后扬州盐商竞相仿效,“大洪班”“德音班”“春台班”等相继组建。这说明
A. 昆剧发展步入专业化道路
B. 戏剧发展根植于社会需求
C. 市民文化决定着戏剧发展
D. 商人资本开始渗入戏剧界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代帝王多有禁查小说之举,嘉庆皇帝曾晓谕内阁:“愚民之好勇斗狠者,溺于邪慝,转相慕效,纠伙结盟,肆行淫暴,概由看此等书词所致。”道光皇帝也曾指出:“刑讼之日繁,奸盗之日炽,未必不由于此。”这从侧面说明
A. 清代小说冲击了理学的正统地位
B. 通俗小说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日增
C. 小说是导致社会混乱的主要原因
D. 文化专制阻碍了清代小说的发展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元至明清,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变化如下表。这突出反映了

A. 佛教融入中国,影响艺术形象塑造
B. 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重视物质享受
C. 市民阶层扩大,个性解放要求增强
D. 儒家思想发展,封建伦理纲常加强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总目》记述:“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逾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其技能,幼转其学术,据存深意矣。”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 缺乏完整的天文学体系
B. 科技进步推动了思想解放
C. 学术造诣远远高于欧洲
D. 有选择的接受了欧洲文明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筑城技术方面,宋以前的城市,城墙主要为夯土或版筑,城门多有木柱支撑而成。宋代一些重要城市开始包砖,明代城门包铁皮,筑砖拱门等。这种变化反映了
A. 民族矛盾推动中原防御体系的升级
B. 火药用于军事导致筑城技术的改变
C. 封建社会晚期中国社会的浮华之风
D. 工商业发展刺激重农抑商政策强化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华文化悠远浩博,从孕育产生到恢宏壮大,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不同时期的文化体现了不同的特征,下列对明清文化概括最为妥帖的是( )
A. 集成与转型 B. 奠基与经典 C. 鼎新与革新 D. 经世与玄思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祖冲之的数学著作,在唐宋时失传。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清代康熙以后便无人过问,直到近代才从日本翻印回来。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 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
C. 历代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 D.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艰难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清时期通俗小说的读者有两类:直接读者和间接读者。下图为直接、间接读者与通俗小说传播方式。由此可知

A. 明清通俗小说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
B. 间接阅读是小说传播的主要方式
C. 社会上层阅读小说侧重于版籍传播
D. 通俗小说为明清时期的主流文学
19. 详细信息
古典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特殊史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文嫂方说道:“县门前西门大老爹……家中放官吏债,开四五处铺面:缎子铺、生药铺、绸绢铺、绒线铺,外边江湖上又走标船,扬州兴贩盐引,东平府上纳香蜡,伙计主管约有数十……家中田连阡陌,米烂陈仓,赤的是金,白的是银,圆的是珠,光的是宝……”林氏被文嫂这篇话说的心中迷留摸乱,情窦已开……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材料二金有余了解他(周进)痛哭的原因,向众人解释:“列位老客有所不知。我这舍舅本来原不是生意人。因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今日看见贡院,就不觉伤心起来。”……“这也不难!我这几个弟兄都是商人,每人拿出几十两银子借给周先生,让他捐个监生,不就能参加乡试了吗?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材料三李贽还同样以不留情面的态度解剖自己,指责自己缺乏诚信:“志在温饱,而自谓伯夷叔齐;质本齐人,而自谓饱道饶德。”……如果李贽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言行的一致,那么唯一合理的解释也只是他在追求个性与行动的自由,而不是叛离他衷心皈依的儒家宗旨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请回答:
(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现象。
(2)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面,简要评析材料三所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