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初三下册期中语文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教育集团)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璀璨(cuĭ) 默契(qiè) 瞥见(piě) 言简意赅(gāi)
B.聒噪(guō) 玛瑙(nǎo) 谰言(lán) 气冲斗牛(dŏu)
C.潋滟(liàn) 称职(chèng) 绯红(fěi) 挑拨离间(jiàn)
D.盘桓(huán) 羁绊(pàn) 娉婷(pīn) 矫揉造作(jiǎo)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安贫乐道是一种崇高的生活方式,它要求我们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受外界的干扰。
B.你在学习上遇到什么难题可以尽管问我,我一定不吝赐教。
C.清明时节,烟雨迷茫,无需青笠蓑衣,就这样栉风沐雨,尽情享受这份幽雅与闲适。
D.杜鹃花盛开时的光雾山,像穿着盛装的仙女,巧夺天工,让人流连忘返。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足球比赛马上要开始了,你快一点!”小刚一边跑一边说,“知道了,我马上就到!”
解说:这句话的标点使用正确。
B.英雄气概 笨鸟先飞 雨后春笋 诲人不倦
解说:这四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C.通过体验5G速率、5G机器人互动、5G智能机械臂等5G产品,市民提前感受了5G时代的高速与便捷。
解说: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D.“让座不是一种法律责任和义务,而是一种道德自律行为。”
解说:这个复句是转折关系。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社戏》均选自这个集子。
B.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爱莲说》《马说》同属这种文体。
C.《礼记》,我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选集。《礼记》中的《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D.态度不断变化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在《变色龙》一文中塑造的一个典型人物,他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用他的行为不断给我们带来笑声,同时也带来深深的思考。
5. 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
人有一颗tián 淡安yì 之心,才有人生最美的画境。繁忙的生活中,记得时常抬头望望天上的月亮。因为望得见月亮那双清chè 的眼睛,才看得见世间的一切美好,看得见落英缤纷、云淡风qīng 。




6.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默写。
⑴秋风萧瑟,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⑵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⑶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其二)》)
⑷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⑸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其一)》)
⑹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⑺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⑻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既表达了诗人看到胜景迭出的喜悦,又给人以逆境中孕育希望的启示。
7. 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综合性学习
2020年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让我们一同“走进阅读世界”,按要求回答问题。
⑴主题活动小组对300名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见下表。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写出两条结论。
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表
单位:百分比

项目
学段

读书计划情况

读书笔记情况

有计划

有时有计划

没有计划

每读必做

凭兴趣做

从不做

小学

11.5

15.4

73.1

0

7.1

92.9

初中

20.1

16.6

63.3

8.3

28.7

63

高中

30.3

19.4

50.3

13.8

33.4

52.8


结论:
⑵本次阅读活动将举行《水浒传》读书汇报会,同学们准备邀请王老师前来参加,为此,小明代表班级给王老师写了一封邀请函。
邀请函
王老师:
为了积极响应学校“走进名著,亲近经典”的活动,我们班定于5月6日上午第三节课开展《水浒传》读书汇报会。恳请您接受邀请并拨冗出席!
初三(1)班
2020年4月30日
①这份邀请函中开头的称呼不得体,应改为 。
②粗心的小明还在邀请函中漏掉了一个重要要素,它是 。

8.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名著阅读
阅读名著,感受充盈在诗词里的文字的智慧,浸润在名著里的文化的馨香。
⑴(品读诗歌)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诗中的“它”指的是 ,本诗蕴涵着诗人艾青对 的向往和追求。
⑵(比较分析)班级开展“相约经典拥抱文学”主题活动,请你回答相关问题。
(甲)悟空大喜,……遂与金星纵着祥云,到南天门外。那些天丁天将,都拱手相迎。径入灵霄殿下。金星拜奏道:“臣奉诏宣弼马温孙悟空已到。”玉帝道:“那孙悟空过来。今宣你做个‘齐天大圣’,官品极矣,但切不可胡为。”这猴亦只朝上唱个喏,道声谢恩。
(节选自《西游记》第4回)
(乙)萧让读罢丹语,宋江等山呼万岁,……众皆大喜,拜手称谢。宿太尉欣然交集,满堂欢喜。……堂上堂下,皆列位次,大设宴席,轮番把盏。厅前大吹大擂。虽无炮龙烹凤,端的是肉山酒海。当日尽皆大醉,……次日,又排筵宴,……第三日,再排席面,请宿太尉游山。至暮,尽醉放散,各归安歇。
(节选自《水浒传》第82回)
①(甲)文中,天庭为什么要“招安”?

②面对招安,(甲)文中的孙悟空和(乙)文中的宋江等虽然都“大喜”,但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⑶(探寻主题)“远行”是文学作品的常见主题。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的远行,远行丰富了人生意义,请从下面作品中任选一部,仿照示例,写出有关事件和你的发现。
A.《红星照耀中国》 B.《海底两万里》 C.《简·爱》
(示例)《湘行散记》“远行”事件:沈从文回故乡湘西时的游记。
发现:沈从文返回故里,展现了湘西迷人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风土人情以及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自发的抗争,一路远行一路歌,抒发他“无言的哀戚”。
9.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新居①
苏轼
朝阳入北林,竹树散疏影。短篱寻丈间,寄我无穷境。
旧居无一席,逐客犹遭屏。结茅得兹地,翳翳村巷永②。
数朝风雨凉,畦菊发新颖。俯仰可卒岁,何必谋二顷③。
(注)①这首诗写于元符元年(1098年)。苏轼被贬海南儋州时寄居在官舍,后被使臣逐出,在友人相助下构筑新居。②永:深。③二顷:即二顷田,诗中指供温饱的田产。
【1】这首诗的前八句写出了“新居”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2】诗歌的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10.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族兄中涵①知旌德县②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③,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 役至谷口,不敢行。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赠遣之。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④,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⑤不能动。《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注释①中涵:即纪中涵,当地的县令。②旌(jīng)德县:今在安徽省。③唐打猎:姓唐的猎户。④瞬:眼睛转动。⑤缒:把人或物由上往下放。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姑命具食
⑵已血流仆地
【2】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闻 此 虎 距 城 不 五 里 先 往 捕 之 赐 食 未 晚 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
⑵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⑶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你从文中猎户翁身上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11.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非文学类文本,完成小题。
材料一(中新社记者 梁婷 郭晓莹)4月15日,北京协和医院援鄂医疗队踏上返京路途,这是最后一批撤离的地方援鄂医疗队。疫情期间,全国共计4.2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北京协和医院是最早驰援湖北的医疗队之一。自发前来送别的志愿者、市民、公安干警挥舞国旗、拉起横幅,致敬白衣天使。
材料二 澳大利亚SBS广播公司在4月20日发布的一篇标题为“新冠病毒来自武汉实验室?听听澳洲专家怎么说”的稿件中这样写道:悉尼大学专门研究传染病和生物安全性的爱德华·霍尔姆斯(Edward Holmes)教授表态,没有证据表明SARS-CoV-2(一种导致人类产生新冠肺炎病症的病毒)起源于武汉的实验室。霍尔姆斯说,这种病毒最有可能的起源是野生动物中常见的其他冠状病毒,它们通常会转移到新宿主上。
“野生动物中冠状病毒的丰富性、多样性和进化都明确表明SARS-CoV-2是自然起源的。”霍尔姆斯说:“需要更多自然界动物物种的样本,以解决SARS-CoV-2的确切来源。”
奈杰尔·麦克米伦(Nigel McMillan)教授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孟席斯健康研究所的传染病和免疫学主任。他介绍,新冠肺炎病毒的遗传变化可以在蝙蝠和穿山甲的另外两种冠状病毒中找到,它们是来源宿主。
“到目前为止,所有证据都表明新冠肺炎病毒是自然来源的,而不是人为的。”麦克米伦强调:“人为改变基因序列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所有先前的证据都表明,它将使病毒变得更糟,实验室中不存在进行某些更改的系统。”
对于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的流行病学家、高级讲师哈桑 瓦利(Hassan Vally)副教授来说,人为干预病毒的话题完全是割裂且毫无支撑的。他认为:“这种关于新冠肺炎病毒起源的其他阴谋论没有任何实质性内容。”
“实际上,有证据支持新型冠状病毒的自然出现,初步的基因分型研究显示了该冠状病毒与其他蝙蝠病毒的关系。我们必须小心谨慎,不要以不负责任的方式为谣言添油加醋,利用全球危机攫取政治得分。”瓦利说。
材料三上海疫情防控工作发布会介绍,卫生防疫专家强调,目前可以确定的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 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
材料四

【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内容。(不超过20字)



【2】材料二中划线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
【3】涉及新冠肺炎病毒起源的话题近日备受争议,《华盛顿邮报》的报道引发各界对实验室安全隐患的担忧,另在福克斯新闻发布了一个涉及武汉实验室未经证实的说法后,美国总统特朗普被问到有关谣言时以“我们拭目以待”作为回应。特朗普的言外之意是什么?仔细研读材料二,你认为从科学的角度如何回应他?从政治的角度又如何回应他?
【4】学校复学以后,小明同学在课间经常摘下口罩,和同学说说笑笑,还说“我们国家现在很安全了,不戴口罩没有关系。”研读材料三和材料四,想想你该怎么劝说他?

12.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文学类文本,完成小题。
离花近一些
侯利明
①祖母总能准确分辨出花中最美的一朵,步伐轻盈地走过去,弯下腰,陶醉在花的清香里。这时,她往往正挎着一篮猪草刚从原野里归来,或是正在扶着竹帚打扫庭院。无论晨昏,始终有一朵花开得正好,仿佛只为恭候这位鹤发童心的老婆婆。我觉得惊奇,外出靠拐杖探路的祖母,“看”花的眼睛却分明是明亮的,像夏日午后桐树下晾着的一碗清水,干净得能看到飘零的紫烟。
②祖母满头的发,是一夜之间彻底变白的,那年的我还不到五岁,仰头望见祖母脸上遍布的寒霜,不由一阵阵打颤。她哭得停不下来,直到双目失明。无法再去回忆年迈的祖母是怎样在黄昏里一步步蹒跚,摸索着为我做饭洗衣,送我到村小上学。只记得一个周末,我在灯下写作业,祖母拈针缝衣的手轻颤起来,她扶着桌沿走到窗棂下,在柔风送来的阵阵幽香里,循着香来到院子中。“回来了,你们真的回来了……”祖母哽咽着,跟随着若有似无的花香来到墙边,只见一簇簇鲜花在月光下美如仙子,婀娜多姿。这些花默默地发芽,拔节,直到缀满花苞,祖母虽然看不见却也不曾错过花开。花香盈盈,勾勒出温暖,给了她一个满满的拥抱。淡淡清香扣开了祖母紧闭的心门,日子随着一朵花的盛开渐渐有了颜色。侍弄了一辈子庄稼的祖母,能像熟悉自己的孩子一样,在每个节气里感知到每朵花的气息。天气慢慢变热,花香愈加馥郁了,祖母在庭院里走动时甚至可以扔掉拐杖,被花香牵着悠然漫步。祖母的步伐越来越稳健,她在花丛中停下脚步,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盛夏光影里她莹白的发犹如栀子花开。
③秋风扫,落叶忙。祖母也忙。她忙着把一粒粒花籽都细心地收起来,一包包储藏好,就像收获地里的麦子和大豆。来年春天,祖母便会在房前屋后撒花籽,有路过的人讨要,她也总会笑眯眯地将一个个小布包赠予路人。他们从祖母安详的面容里看到了朵朵花开,心想那些花一定是美的。街坊邻里也会来要,去年花开满院,她们曾大把大把地抱花回去插在粗瓷敞口的瓶里,见过的人都晓得这些花是美的。
④祖母不再是我一个人的祖母了,她成了大家的“花婆婆”。大人小孩儿都愿意围着她玩闹说笑,谁有了烦心事都要到她开满鲜花的院子里坐上一会儿,倾诉着心底的烦恼,像对祖母说又像是对花儿说。一年又一年过去,我们这条民风淳朴的小巷,有了个诗意的名字:花巷。我在花开花落中长大,就要离家上大学,乡里乡亲都聚拢来,叮咛嘱咐说,花婆婆是我们大家的祖母,彼此供养,相依相扶,我去了只管好好念书。不知谁在人群中低语,还有花。我哭了,眼泪一滴滴收藏进如水光阴,滋润开满鲜花的心田,四季不败。告别祖母出门时,老人家拉着我的手又轻轻放开。
⑤第二年暑假,回乡探望祖母。花香萦绕的睡梦里,祖母把用花籽为我串的第一条挂链重新串了一遍,又取出一包新花籽放在桌上,说原来的那串是她用一个个春天串起来的,以后要我也开成一朵花,结了果,留下花籽,给予每个人。满院的花开得正好,坐在树影花影里,祖孙俩说着一些珍重的话。我知道,祖母要走了,而从今后的每一个春天,花依旧还会开。
⑥整理遗物,看到父母生前从远方寄来的一摞信,其中一页上写着:要离花近一些。当花开放,它应付出生命里全部的能量,竭尽全力,毫不保留。从一封接一封的书信里,我断断续续了解到,父母当初决定放弃安稳的工作去深山支教时,遭受过祖母的百般阻挠,于是就千里迢迢带回一包野花花籽种在庭院里,临走前告诉祖母,大山里开遍了这样的花,看着它们,就像他们在身边。这样的话竟成了永别留言。来春花开时节,父母因救助被山洪冲走的学生,双双殒命。望向窗外,秋色袭人,院子里的花不再芬芳繁盛,有的已经干枯凋谢,渐渐接近终结的尾声,却看不到丝毫颓败。
⑦收拾好一切,我动身启程了。
(选自《思维与智慧》)
【1】文章写了哪三次花籽的传递?请简要概括。
【2】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文中划线句子。
(1)外出靠拐杖探路的祖母,“看”花的眼睛却分明是明亮的,像夏日午后桐树下晾着的一碗清水,干净得能看到飘零的紫烟。(从修辞角度赏析)
(2)她忙着把一粒粒花籽都细心地收起来,一包包储藏好,就像收获地里的麦子和大豆。(赏析加点的词语)
【3】文章第⑥段补叙“我”父母生前来信的有关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文章以“离花近一些”为标题,有什么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13. 作文 详细信息
个人有记忆,民族有记忆,大自然也有记忆。记忆是一段经历,是一种积淀,是一笔财富……
请以“记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
(2)不得抄袭和套作。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4)书写3分,请认真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