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三历史上期免费试卷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一片甲骨惊天下”,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文献纪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出土甲骨约16万片,甲骨文单字4500余个,出版甲骨著书约280种,甲骨文以其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巨大贡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是因为
①甲骨文不仅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库藏中的瑰宝
②甲骨文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体系较完整的文字,其价值得到世界公认
③甲骨文是中国最早原始文字和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④甲骨文的价值可以给现代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题文)下列四幅中国历史上地方权力与中央集权的消长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密折是将奏文写在折叠的白纸上,外加上特制皮匣的奏折,外人无从得知。清朝密折制度始于康熙晚年,完备于雍正朝。采用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其主要作用是
A.遏制地方官僚腐败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强化君主专制制度 D.鼓励官员相互告密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对这两位思想家的共同之处分析正确的是

A.都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B.都是工业革命之后在思想意识领域的反映
C.都主张通过改革推翻君主制
D.都促成本国不久爆发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海国图志》是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全书详细叙述了世界各地和各国历史政治、风土人情,主张学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梁启超说:“治域外地理者,(魏)源实为先驱。”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
A.《海国图志》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B.魏源被人们看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C.魏源是第一个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人
D.“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冲破了传统的夷狄观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哪一历史事件与如图中漫画寓意是一致的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辛亥革命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1912—1919年和1927—1936年两个阶段都出现了较迅速的发展。这两个阶段能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主要是( )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B.政府政策的支持鼓励
C.群众反帝爱国运动中提倡国货
D.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填写

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1921—1935:

193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978—2001: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平型关首捷和台儿庄大捷都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役,它们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关于两个战役的相同点认识正确的是
①都是四大会战的组成部分 ②都属于国共合作指挥的经典战例
③都为抗战做出了重大贡献 ④极大地鼓舞了全国抗日军民斗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关于毛.泽东思想准确的表述是
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②是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毛.泽东同志个人智慧的结晶
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理论基础
④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右框内文字材料,它们最有可能是对我国哪一项技术发表的评论:

A. “东方红Ⅰ号”发射成功
B.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C.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D. 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此之后,对本原的思考被抛弃了,以智者运动为代表的新思潮取代了自然哲学的地位,哲学家们探讨的核心问题不再是‘本原’而是人的行为与社会生活的秩序。”材料中的“新思潮”
A.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B.是西方资本主义萌芽时代产物
C.崇尚理性和自由的社会秩序 D.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指出:“在英国工业化之初,能够压倒潜在对手的有利条件之中,没有一个条件是绝对突出的,但是这些有利条件合在一起,却形成了光辉灿烂的星座。”下列选项中哪些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
①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②殖民扩张提供了巨额资本和海外市场
③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工人
④手工工场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股票黑四玩心跳,一夜繁荣似黄粱;破产颠沛又流离,关税倾销货币枉。”从中可以推断出的历史信息是
①1929年华尔街股市崩溃 ②企业破产市场萧条
③国际金融贸易陷入混乱 ④人民生活水平骤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是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自由引导人民》,其艺术风格形成的主要社会背景是


A.法国大革命前后资产阶级对古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
B.拿破仑统治结束后人们对启蒙思想家推崇的“理性王国”失望
C.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D.两次世界大战及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严重经济危机和社会问题
16. 详细信息
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东京)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宋代东京出现了“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宋代的扶贫帮困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宋代以前,救助贫困人口一般以政府为主,如汉律规定国家需向“贫不能自存者”提供救助。到了宋代,国家开始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进行扶贫救助;另外还动员富户救助贫户,并设立“纳票补官”制度,对参与扶贫的富户奖以荣誉称号等;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从财政、民政乃至军政多个层面对贫困人口进行帮扶,如每逢冬春时节,政府一般会向贫民赐钱、赐衣及赈粜,助其过冬和春耕;对于无力抚养子女的贫民,政府向其发放生育补贴;对于缺乏劳动力的家庭,政府也会免除其部分劳役。宋代的这些做法为历代王朝所借鉴。
——摘编自孙竞等《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扶贫帮困措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宋代扶贫帮困的原因。
17. 详细信息
历史学家李剑鸣说: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是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变成有条理有意义的历史知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关于戊戌变法的若干信息

序号

信息

1

康有为说“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2

康有为说“弱亡中国皆此物也(指旧的官僚体制),诚宜尽撤。”

3

光绪帝在103天的时间内,发布了二三百条涉及几乎所有方面的上谕。

4

康有为说如要“尊君权”,“非去太后不可”。

5

维新派认为“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图自强在一反掌间尔。”“三年而宏规成,五年而条理备,八年而成效举,十年而霸图定矣”

6

地方官吏中只有湖南巡抚陈宝箴支持变法。

7

积威既久,皇上见西后如对狮虎,战战兢兢,因此胆为之破,至今每闻锣鼓之声,或闻吆喝之声,或闻雷辄变色云。……而诸臣之敢屡次抗拂上意者,亦恃西后为护符,欺皇上之无权也。

8

赫德说维新派“不顾中国的吸收力量,三个月内所想改革的政事,足够中国九年消化”

9

《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不仅顽固派难以接受,不少维新派也接受不了,翁同和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

10

“皇上下诏定国是。决行改革,于是诸臣上奏,虽不敢明言改革之非,而腹诽益甚。五月初王下诏废八股取士之制,举国守旧迁谬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之术矣。”



上面材料是关于戊戌变法的一些零散信息,请你围绕“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这一主题,将这些零散信息概括整理出有条理有意义的历史知识。

18. 详细信息
新航路的开辟对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所学知识,在地图中简要绘制哥伦布和达伽马的航行路线,并分析新航路得以开辟的客观条件有哪些?
材料二 历史学者艾弗瑞克罗斯比的《哥伦布大交换》说:哥伦布大交换是一场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黑奴)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它是人类历史上的跨越种族的一件重要事件。
(2)结合所学史实,多角度论证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
19. 详细信息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一十月革命胜利后的苏俄在经济。上仍然是落后的农业国。在列宁看来,共产主义=苏维埃政权+电气化(工业化)。列宁把实现工业化形象地比喻为:从农民的、庄稼汉的、穷苦的马上,跨到大机器的、工业的、电气化的马上。但这一战略的推行很快就因为农业生产的迅速萎缩和农民的激烈对抗而宣告失败。
列宁意识到,农村经济的发展是苏俄实现工业化的基础。发展整个经济,首先是发展农业,才能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资金积累,这是苏俄实现工业化的唯一出路。
但作为列宁后继者的斯大林则强调苏联的工业化必须从重工业开始,而且采取了以牺牲农民的利益和农业的发展为代价,走高速度、高积累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斯大林式工业化道路最终成为了前苏联实施工业化战略的指导思想。
苏联创造的工业化模式在二战以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苏联继续实行这一工业化发展战略直至国家解体。
——摘编自詹晓良《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的阵痛一前苏联工业化道路的探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解读苏俄(联)工业化发展的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前,经历多年战乱,我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1949年后工业化进程大致可以分成两大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为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初步建成了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中国工业化基本框架,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工业体系、技术、物质和人才基础;第二阶段为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渐进的方式,基本完成了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在日益开放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工业化进展迅速,目前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
——赵英《新中国工业化进程、成就与展望》
(2)根据上述两段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我国工业化道路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