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完整版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孔子反对贫富过于悬殊,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孟子也抨击过“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食人也”的社会现象。这反映了先秦儒家
A. 对专制体制的不满
B. 对社会正义的诉求
C. 过于理想化的追求
D. 不符合统治者需求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讲天道,墨家信鬼神,他们都不讲天命,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道家无为而无求,墨家有为而有求,儒家有为而无求。据此可知,与其他思想流派相比,儒家思想
A.重视天人关系的研究 B.与墨家思想可以互补
C.有较强道义和责任感 D.蕴含了早期民本思想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汉代儒学试图努力去把儒家从讲起来很好听的比较迂阔的理论变为可以运作的东西。这说明汉代儒学
A.继承了先秦儒学的神学思想 B.吸收佛道思想而阐释儒学
C.充满了主观唯心主义的色彩 D.契合时代要求而重新整合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明理学家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的精神传承至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将之延续,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后者
A. 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
B. 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
C. 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
D. 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从不同角度来解读历史概念,有助于形成较为全面的历史理解。下表从三个维度解读了某一历史概念,它是

历史概念:

角度1:形体上,人的生理结构与天同类。

角度2:意识上,人的道德情感源自上天。

角度3:政治上,君主权力源自上天赐予。


A.三纲五常 B.天人合一 C.道法自然 D.格物致知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位于广州市的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收藏了很多当时发据出的稀世之宝,有代表中原文化、江南楚文化、西南巴蜀文化、北方草原地区的奴文化、海外文化、岭南文化等多种文化内涵的珍贵器物。这表明
A. 南越文化具有多样性
B. 南越地区长期受到中原文化的入侵
C. 南越文化具有包容性
D. 南越地区与中原地区长期和睦相处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钱穆认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源于五经,是人与人、族与族、文与文相接相处的精神,是“天下一家”的崇高文化理想。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但不与宗教相敌对,因此不妨称之为“人文教”。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A. 是宗法制的产物
B. 是一种宗教信仰
C. 受宗族观念影响
D. 重视历史和教育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面对有人高谈“保存国粹”,胡适说“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必须要用批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工夫。”“对于习俗相传下来的制度风俗,要问‘这种制度现在还有存在的价值吗?’”由此可见,胡适认为应
A.彻底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B.重新评估传统文化的价值
C.大力弘扬传统的道德礼仪 D.强调东西方文化间的调和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有北魏不同时期凿刻的佛像,下面两个佛像的面部特征和表情有着明显的不同,一个唇厚、鼻高、目长、肩宽,气势雄健,一个丰满柔和,神态可亲。影响这种艺术创作风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佛教的进一步盛行
B.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C. 汉化政策的影响
D. 雕刻工匠技术水平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末清初,一批学者猛烈抨击心学,如王夫之指出心学是佛教禅宗的虚无论,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论是“以知为行”,实际上就是禅宗的“悟”。这反映了
A.佛学与心学已融为一体
B.心学已经不适应统治需要
C.士人对理学学术的反思
D.实学思潮否定了儒学思想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为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主题变化表。这一变化反映出,近代中国

时间

主题

代表文献或译作

鸦片战争前后

了解世界

《大英国统志》《四洲志》《海国图志》《万国公法》等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求强求富

《行军指要》《水师操练》《工程致富》《探矿取金》等

甲午战后

救亡图存

《泰西新史概要》《中东战纪本末》《文学兴国策》等

20世纪初

民主革命

《万法精理》《美国独立宣言》等译作

20世纪初

科学启蒙

《格致汇编》《天文歌略》《地理歌略》《地球韵言》等



A.社会性质不断变化
B.民族意识逐渐得到强化
C.民主观念持续更新
D.国人西学理念逐渐深入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写道:“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这个潮流的主人翁,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该材料反映了

A. 中国开始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B. 为民主革命转变奠定思想基础
C. 五四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D. 马克思主义传播面向工农群众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5世纪初的明代,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这段话赞誉
A.郑和下西洋增加了明王朝的财政收入
B.中国明朝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的高超
C.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之间友好交往
D.郑和下西洋对中国社会推动作用巨大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儒家学说适应了人类普遍的道德要求,“和而不同”的思想又蕴含着调和差异与冲突的积极因素,具有很强的普世性。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史实是(  )
A. 世界大同说 B. 东亚文化圈 C. 政教合一性 D. 儒学现代化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法国著名油画家布歇此时绘制了中国风作品——《中国捕鱼风光》这幅油画反映出

A. “西学东渐”成果斐然 B. 启蒙运动汲取东方营养
C. “中学西传”成为主流 D. 文艺复兴借鉴中国文明
16.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战国时,一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魏晋玄学,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和发展。到了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化、艺术高度繁荣。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清初,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
——习.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向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7.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图片、地图、表格等都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概况

地理

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数学

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

物理机械工程

邓玉函、王徽译绘《远西奇器图说》

天文历算

汤若望、徐光启编订《崇祯历书》

水利技术

熊三拔、徐光启合译《泰西水法》

火炮制造

徐光启将火炮运用到辽东战场

欧洲古典哲学

李之藻、傅汎际合译《谈天》(亚里士多德著)

(注: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同时也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
中国近代以后西学东渐的历程

鸦片战争后

林则徐(钦差大臣)雇人翻译《四洲志》《各国律例》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上海同文馆(均为清政府所办)

李善兰翻译《方圆阐幽》、《垛积比类》

徐寿翻译《化学鉴原》

华蘅芳翻译《地学浅识》

徐建寅翻译《声学》《电学》

甲午战争后

大同译书局(梁启超自办)、译书出版社(留日学生自办)

严复翻译《天演论》(赫胥黎著)、《原富》(亚当·斯密著)

马君武翻译《卢梭民约论》(即《社会契约论》)

杨廷栋翻译《万法精理》(孟德斯鸠著)

比较材料一、二,提取中国明末清初到近代西学东渐的变化发展的两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