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2019年上册)网上考试练习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新网11月16日电:国家“十一五”期间重大文化工程——中国文字博物馆在河南安阳开馆。从中国文字的发展历史来判断,在这里展出的第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应该是
A. 大篆
B. 甲骨文
C. 小篆
D. 隶书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现代史学家翦伯赞的诗句“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称赞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A.昭君出塞 B.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 C.魏孝文帝改革 D.修筑长城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汉武帝以后,地方上的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大减,无力与中央抗衡。这 种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项措施的实施关系最密切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实行“推恩令”
C. 连年征战 D. 开拓西域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八大三中全会以来.习李新政的亮点之一是反腐力度的加强,提出“打老虎,也打苍蝇”、加强对官员的监管。在秦朝时,负责“打老虎”,监察百官的是( )
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刺史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朝皇帝所纳诸妃中,汉女约占一半。”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江南经济开发 B.政权更替频繁
C.北方民族融合 D.汉女爱嫁皇帝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我国历史上的春秋与战国是以前476年为分界的,结合所学判断前476年是
A.公元前4世纪前期 B.公元前4世纪后期 C.公元前5世纪前期 D.公元前5世纪后期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人学识渊博,但也反映了书写材料的落后。东汉时,蔡伦开创了书写材料的新局面,主要是因为蔡伦( )
①扩大了造纸原料来源,降低了成本
②革新了造纸方法
③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
④引进和改进了欧洲的造纸技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秦朝“焚书坑儒”,而西汉则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的根本目的是
A. 压制知识分子 B.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 推行法家思想 D. 有区别地对待知识文化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这些信息反应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D.民族关系的发展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增多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 焚书坑儒
C. 修筑长城 D. 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最有可能在如图所示著作中查找到

A.陈胜、吴广起义 B.曹操统一北方
C.东汉外戚宦官专权 D.北魏孝文帝改革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以下哪一著名战役与上述故事有关?( )
A.城濮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进一步发展。其书法作品“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后人誉为“书圣”的书法家是
A.屈原 B.王羲之 C.贾思勰 D.祖冲之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新疆地广物丰,风光秀美,民风奇特,文化灿烂。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非清朝时新入版图的疆土。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就在此设置了
A. 北庭都护府
B. 伊型将军
C. 西域都护
D. 宣政院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9年三国局势的是
A. B.
C. D.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材料所反映的教育方法是
A.以“德”教人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于师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象征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这场战争的对阵双方是
A. 商封和周武王 B. 夏桀和商汤
C. 秦二世和陈胜 D. 项羽和刘邦
19. 综合题 详细信息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的热点话题之,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和谐”的典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
材料二 建武二年至十五年(公元26—39年),刘秀先后颁布了一系列释放奴婢的诏令。恢复西汉较轻的田税制,实行三十税一。遣散地方军队,简政减吏,裁并400多县。放免刑徒为庶民,用于边郡屯田。建武十五年,下令度田、检查户口,加强封建国家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对功臣赐优厚的爵禄,但禁止他们干政。
材料三 虽然古代“丝绸之路”已经成为历史,但在以后的历次碰撞中相互激发、相互学习,互相从对方的体系中汲取本文化发展需要的养分,使人类在征服与被征服中不断向前发展。在今天开发西部的热潮中,古丝绸之路在传播华夏文明中将焕发生机。
材料四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水利工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
(2)材料二与东汉初年的哪一“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治世局面密切相关?概括这一治世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反映的是促进“世界和谐相处”的丝绸之路。为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道路在当时起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4)据材料四,描述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必须包括图中字母所示的地区)
(5)经过这条通道,诞生于古印度的哪种宗教传入我国?
(6)请你为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或校园)提几点建议?
20. 综合题 详细信息
物久则废,器久则坏,法久则弊,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请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材料二 商鞅之法,良法也。……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息以绝消耗(把因懒惰不务正业而致贫困的人及其妻子儿女收为奴隶,以此杜绝人力和物力等资源的损耗)。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这些移风易俗的决策与措施,使鲜卑没有了自己的语言,没有了自己的姓氏,没有了服饰,没有了自己纯粹的血统,鲜卑彻底丧失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
材料四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天,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使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请回答:
(1)“管仲相桓公”之后,桓公最后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2)材料二中“务耕织”“尚军功”指的是商鞅变法中的什么措施?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迁都”后如何移风易俗?
(4)概括材料四的内容,指出这两次改革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
(5)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次改革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回答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