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实验中2020-2021年高一下册开学检测语文免费试卷带答案和解析

1. 详细信息
材料一:
早在春秋时代,诸子百家等典籍就已有许多关于工匠精神的阐述,例如“止于至善”(《大学》)、“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道家经典《庄子》一书中,更是为我们描绘了匠石、庖丁、承蜩者等一系列能工巧匠的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古代工匠群体,形成了以“技以载道”“道技合一”“亲民爱物”为特色的工匠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工匠精神不仅是指工匠们对待自身职业的态度,同时也是一种“技以载道”的职业情怀以及“道技合一”的技艺境界。《寓林折枝》记载了关于工匠工师翰的故事。工师翰为齐桓公修建宫殿,借机向齐桓公进言:“国家和宫殿一样,人才就好比宫殿的柱子,如果奸臣当道,那国家就有倾塌的危险了。”齐桓公听后罢免奸臣,招贤才管仲而任之。可见,在古人眼中,工匠不仅技艺精湛,而且还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济世情怀。
清代思想家魏源说“技可近乎道,艺可通乎神”,王阳明所讲的“知行合一”,也强调人们应当把工作当成一种“致良知”的修行。在传统文化中,世俗的事务超越了器物的层面,被赋予更多精神的意义,这正是中国工匠文化中“道技合一”的传统。
“亲民爱物”则是中国工匠文化的另外一大特色。其中“亲民”主要源于儒家仁爱亲民的思想,由此形成了“贾而儒行”的中华民族儒商文化。“爱物”则更多源于“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道家文化。《考工记》中说:“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体现了匠人在制作过程中,只有天、地、人、物四者和谐统一,才能制造出精美的物品。
(摘编自张保文《工匠精神》)
材料二:
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形成了“尚巧工”的社会氛围。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是“两弹一星”,还是高铁、大飞机等的设计与制造,都离不开工匠精神,都展现出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关键在于提高创新能力,而工匠精神是助推创新的重要动力。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而是在坚守中追求突破、实现创新。把工匠精神融入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敬畏职业、追求完美,才有可能实现突破创新。
品牌是企业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国家形象的亮丽名片。我国品牌在国际上真正叫得响的还不多,这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提升品牌形象,要求把工匠精神融入设计、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实现产品从“重量”到“重质”的提升,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建设品牌强国。
我国虽然有“尚巧工”的传统,但技能人才在传统社会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2019年9月,习.平总书记对我国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取得佳绩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为弘扬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摘编自陈昊武《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材料三:
湖北省文联主席熊召政说,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样适用于文化领域。这句话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环视文化市场,一方面,百花齐放,佳作迭出;另一方面,虽然每年都有海量文学作品出版,上万集电视剧播出,数百部电影上映,但仍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的现象。浮躁之气、“将就”之风,不仅对文化产品造成了浪费和伤害,更是对整个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要解决这些问题,文艺工作者必须从“心”做起,坚守艺术理想,弘扬“工匠精神”,笃定恒心,才能创作出更多叫好又叫座的文艺作品。
“工匠精神”,其核心在于“精益求精”,对文艺工作者来说,“工匠精神”就是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不懈追求。柳青在皇甫村蹲点14年,深入了解农民生活,才创作出鸿篇巨制《创业史》;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先后修改200多次。古往今来,文艺精品无不是厚积薄发、千锤百炼的结晶。
而今,时代呼唤重拾“工匠精神”,文艺工作者责任重大,责无旁贷。希望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领风气之先,塑“工匠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好中国精神,凝聚起中国力量,创作出更多为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
(摘编自刘泉《文艺也应弘扬“工匠精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学》《诗经》中都有对工匠精神的阐述,并具体介绍了“技以载道”“道技合一”等工匠文化。
B.我国制造业只有打破“尚巧工”的传统,破除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才有可能突破创新。
C.文艺领域的浮躁之气、“将就”之风,使得文化市场上大部分文艺作品粗制滥造,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D.时代呼唤文艺工作者重拾“工匠精神”,从“心”做起,厚积薄发,千锤百炼,创作出更多文艺精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寓林折枝》中工师翰进言齐桓公的故事以及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技以载道”的职业情怀。
B.“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句话说明要制造出一件精良的器物必须具备多个条件。
C.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国家对技能人才的重视,将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崇工匠精神的时代风尚。
D.柳青蹲点皇甫村14年,深入了解农民生活,才创作出《创业史》,这说明文艺工作者要创作出文艺精品也必须弘扬工匠精神。
【3】下列各项中,不足以体现“工匠精神”的一项是( )
A.在《红楼梦》创作过程中,曹雪芹曾经在悼红轩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B.景德镇的匠人仿制前人瓷器时,往往在细节处露一点破绽,以示敬畏。
C.在短短35年生活历程中,莫扎特完成了600余部不同体裁与形式的音乐作品。
D.为给球面射电望远镜选择一个台址,南仁东用12年时间在贵州山区翻山越岭。
【4】请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时代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2.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白居易,字乐天,其先盖太原人。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元和元年,对制策乙等,调盩厔尉,为集贤校理,月中,召入翰林为学士。迁左拾遗。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度支有囚系閺乡狱,更三赦不得原。又奏言:“父死,絷其子,夫久系,妻嫁,债无偿期,禁无休日,请一切免之。”奏凡十余上,益知名。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使自为谋,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岁满当迁,帝以资浅,且家素贫,听自择官。居易请如姜公辅以学士兼京兆户曹参军,以便养,诏可。明年,以母丧解,还,拜左赞善大夫。河朔复乱,贼取弓高,绝粮道。于是,天子荒纵,宰相才下,赏罚失所宜,坐视贼,无能为。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复拜苏州刺史,病免。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宣宗以诗吊之。遗命薄葬,毋请谥。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至数千篇,当时士人争传。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
B.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
C.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
D.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冠,不满二十岁,还未行冠礼。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体格未壮,故称弱冠。
B.制策,皇帝有事情写在竹简上以询问臣子,后为科举考试所采用,成为国家取士的科目之一。
C.宰相,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一君之下仅设一人。
D.薄葬,古代丧葬文化之一,指人去世后埋葬时使用的葬具和随葬品节俭,丧葬仪式简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极富才华,受到人们称赞。顾况倚仗才华很少推重称赞别人,但见到白居易的文章却大加称赞,白居易的数千篇文章在当时被士人争相传诵。
B.白居易见解深远,维护皇帝声誉。白居易反对李师道进献私钱为魏征的孙子赎回旧宅,主张大臣不当掠君之美,应当由皇上做这件事,受到皇帝认可。
C.白居易心系百姓,上奏赦免囚犯。有囚犯拘禁在狱中,经三次大赦没有得到宽免,白居易上奏说父死子囚妻改嫁,债务无偿还日,请求赦免该囚犯。
D.白居易刚正耿直,获得同僚支持。白居易在殿中辩论时刚正鲠直,触怒皇帝;大臣李绛认为这有利于开启言路,此劝谏稍稍缓和了紧张的君臣关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
(2)若黜之,是箝其口,使自为谋,非所以发扬盛德也。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①
(南宋)张孝祥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
注释:①乾道五年(1169年),张孝祥自请闲职以侍亲,获准,于是乘舟返乡。②沉累(lěi):指屈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片“日落”三句,描写远眺之景,使词人感触深长,思绪难平。
B. 上片尾句描写从傍晚到月夜的景色,承上启下,为下片抒情积蓄了情势。
C. 下片“人间好处”二句,运用反问,表达世间好处比不上此处风景。
D. 下片尾句,词人想象满山遍野的杜若花,用美景反衬心境的悲凉。
【2】有人评价此词:“吊古是明写,伤感则见于言外。”请结合本词,分析“伤感”的内涵。
4.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2)杜甫《登高》一诗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宴会是《红楼梦》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有生日宴、节日宴、欢迎宴、游赏宴等。请从《红楼梦》中选取一场宴会,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文化内涵三个层面中,任选一个角度对宴会进行简要赏析。
6.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2020年国庆档热门电影《一点就到家》讲述了三个年轻人回乡创业的故事,他们从大城市回到家乡云南古寨,合伙干电商,实现了改变家乡的梦想。近日,四川甘孜藏族小伙丁真意外在网络上走红,却放弃了娱乐公司的包装,“留守”家乡,白岩松评价说:“他干净的笑容让更多人关注了他的家乡。”
在“家乡文化生活”的学习活动中,班级计划以“青年在家乡建设中的使命”为主题举行讨论会,请围绕以上材料,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