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2019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免费试卷完整版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20世纪70年代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包产到户”契约。下列对这一契约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民公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农民渴望改变贫穷落后的生活状况
C. 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 D. 农民家庭收入很少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 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 政治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下图漫画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A. 50年代的外交成就 B. 70年代外交新突破
C. 取得的科技新成就 D. 外交状况陷人困境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8年的风雨征程。党的数次重要会议见证了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历程。如下图图中所示是党的几次会议的重要影响,对这几次会议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A. ①④③② B. ②③①④ C. ④②③① D. ①④②③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这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APEC会议能在上海举行,其根本原因是
A. 上海的城市形象良好,是著名的国际大都市
B.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C. 中国是亚太乃至世界人口最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
D. 开放的中国,古老的文明吸引着各国领导人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图《1981年和2016年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与构成》,分析正确的是


A. 农轻重结构比例已严重失调
B. 国际市场限制初级产品贸易
C. 工业制造水平远远领先世界
D. 改革开放推动出口结构变化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一文发表于1978年5月11日的《光明日报》,此文引发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这一“伟大转折”是指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三大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标语口号体现了时代特色。将下列口号图片的序号与相关内容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a.对外开放
b.“文化大革.命”
c.“大跃进”
A. ①—b②—c③—a
B. ①—a②—b③—e
C. ①—c②—a③—b
D. ①—c②—b③—a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党章(修正案)》,决定把习.平新时代 ( )写入党章。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 科学发展观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社会主义荣辱观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8年是我国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以下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成就有
①沈阳机床厂
②青藏、新藏公路
③大庆油田
④兰新、兰青铁路
⑤新建宝成、鹰厦铁路
⑥鞍钢三大工程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⑤⑥ C. ①②⑤⑥ D. ③④⑤⑥
11. 判断题 详细信息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1978年底,党和国家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调整了对台政策,确定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1982年9月,邓.小平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进行的会议中是,在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上谈判,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在此,首次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概念。1984年,邓.小平对“一国两制”的含义作了进一步阐明:“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1984年5月,“一国两制”的构想写进了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策。
——摘自李茂盛《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其后括号内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其后括号内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其后括号内填C。
(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为了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
(2)“一国两制”构想只适用于解决台湾问题。( )
(3)“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
(4)“一国两制”成功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
(5)“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国策。( )
12. 综合题 详细信息
时代呼唤改革,改革造就时代。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40年光辉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8年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丰富。这种变化被不断涌现的新词汇记录了下来。

引进新词

微波炉、连锁店、香波、派对、卡拉OK…

创造新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人才市场、下海、创收…



——摘编自陈建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的词汇变异》
材料二:中国经济的腾飞,既有诸多“内因”,也有经济全球化这个“外因”。40年来,中国逐步改变了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由游离其外到积极拥抱。中国的改革开放均以重大历史事件作为起点逐步深入:一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二是邓.小平南方谈话;三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四是习.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摘编自苏格《全球化与中国的改革开放》
材料三:综合研判世界发展大势,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我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
——习.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请完成:
(1)据材料一指出,1978年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哪两个省率先开始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发展对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起到了什么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我国经济腾飞的“外因”是什么?我国对这一“外因”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是哪一年加入世贸组织的?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就“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据材料三指出,我们党对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作出了怎样的判断?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将坚持怎样的大政方针?

13. 综合题 详细信息
改善民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请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各题。
(1)历史照片是历史事件的直接呈现,分别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事件名称,概述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

(2)新闻报道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一种途径。2018年“两会”的新闻报道有如下描述,请你针对当前的民生问题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14.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习.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材料二:

时间

历史事件

1980年

建立深圳、厦门等4个经济特区

1984年

开放广州、福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

开放长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区等经济开放区


——摘编自王硕《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材料三:

材料四:下面是我国现行宪法五次修改的部分内容
——1988年确立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规定私营经济是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1993年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
——1999年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宪法,确认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4年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由“引导、监督和管理”,变成了“鼓励、支持和引导”
——2018年科学发展观,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宪法
(1)依据材料一写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和“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午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福建省区域对外开放的特点。
(3)结合材料三数据,说说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4)材料四反映出我困哪一所有制经济的地位有了明显提升?并请说明这种变化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