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暑假第一次返校考试政治试卷(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

1. 详细信息
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两个对子”相对应的是
①指鹿为马 乐极生悲
②形谢神灭 理生万物
③盲人摸象 削足适履
④沧海桑田 断章取义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2. 详细信息
习.平新时代中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习.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研判国际国内形势,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势必会为中国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思想武器、行动指南。这体现了真正的哲学
①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具有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
②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正确地反映各个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③是“科学的科学”,为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④由社会的经济、政治决定,牢牢把握所处历史时代的脉搏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③④
3. 详细信息
欧洲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可以在太空真空环境中生存的动物一一缓步类,也被称作水熊。不仅仅是在太空,它们中的一部分还可以同时在真空和太阳辐射条件下生存,这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种可以在双重严酷条件下存活的动物。这说明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②生物的存在与神灵有关
③任何生物都有自己的存在和发展条件
④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4. 详细信息
西方有上帝造人的传说,中国有女娲造人的传说。这两种传说都
①认为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
②否认了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承认了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产生中的作用
④承认了主观意识能够创造物质世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5. 详细信息
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提出,无极(无)生太极(有)。太极动则生阳,静则生阴;动极则静,静极而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于太极,太极本原于无极,无极是宇宙生成的根本。这一观点
①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③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④看到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6. 详细信息
秋在中国文人心中有着独特的内涵。在秋的文化意识中,“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秋是凄凉、伤感、悲苦的象征。但是,秋的描写也总有些欢快的调子,如刘禹锡的“我言秋日胜春朝”。这些差异的存在说明
A. 意识有时候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 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C. 诗句反映的是人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D. 美感是带有主观性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具有差别
7. 详细信息
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没有被反映着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 详细信息
2017年8月,科学家在土卫六上发现了“构成生命的重要化学物质”一丙烯氰。科学家表示,这些丙烯氯能在土卫六表面形成更加复杂的生命形式。这表明
①人能够穷尽对物质的认识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
④人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9. 详细信息
狗是人类的好朋友,但直到这项最新研究的发现,人类才才对它们有了深入的理解解。目前,日日本动物行为专家使用高速相机发现,狗看到主人时会扬起眼眉,首次遇到陌生人时会竖起耳朵,不同的面部表情可映射出控制情绪的大脑活动性。上述一系列活动证明了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人们认识的深化发展
③通过科技设备获取第一手资料是认识的基础
④人们借助于认识工具扩展了人类认识的来源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0. 详细信息
爱因斯坦曾说过:“在真理和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戏笑中垮台!”这是因为
①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真理是在否定权威中产生的
④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1. 详细信息
传统石油钻井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泥浆,占用土地,污染环境。某油气田采用“泥浆不落地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将废弃泥浆制成免烧砖等,既有效消除了钻井污染隐患,又节约了土地、水泥等资源。钻井废弃泥浆的资源化利用佐证了
①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②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
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2. 详细信息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琴韵》理解正确的是( )
①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
②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
③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④只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 详细信息
“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梦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前途漫漫任我闯,幸亏还有你在身旁。盼了好久终于盼到今天,忍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那些不变的风霜早就无所谓,累也不说累。”励志歌曲《今天》中的歌词,给我们的哲学感悟有(  )
①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②信念是实现理想的决定力量
③实现理想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量的积累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14. 详细信息
中国有句古话,“同行是冤家”。作为同行,业务、市场基本相同,但却有各自的具体利益,竟争、冲突在所难免。从哲学角度看,这说明
A.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B.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 事物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D.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15. 详细信息
下列选项与漫画蕴含的哲理相符的是

A.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B.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C.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D.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16. 详细信息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控制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流入城市,缓解城市中粮食供求矛盾和城镇住房、交通、就医的压力,中国在1958年颁布了《户口登记条例》。伴随着户籍不同带来的城乡“同命不同价”“同工不同酬”,不同地区户籍附带的教育、医疗、就业福利等户籍歧视现象的出现,人们认识到原有的户籍制度设计存在许多不足。有些专家提出应取消农业户口,统一登记城市户口,但福建、广东地区等试点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只改变“户籍标签”而不改变户口背后附带的利益差别,户籍改革将是一纸空谈。为了逐渐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人们对户籍改革的思考在不断深入。
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知识,分析人们对我国户籍制度的认识过程。
17. 详细信息
什么是好电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电影经常出现“叫好”和“叫座”的矛盾,有些电影的艺术价值很高,但是票房却遭到冷遇;有些电影过度关注“眼球效应”,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立得住的文化内核,虽获得高票房,却是“低口碑”。
有人认为,只要能“叫座”的电影就是好电影。结合材料,请运用矛盾的观点对此加以评析。
18.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改革开始于农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我国农村改革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材料一1978年冬,小岗村的18户村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大包干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改革如同释放了魔力,次年,小岗村迎来大丰收,粮食总产达13.3万斤,一举结束20余年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并首次归还国家贷款800元。进入新时代,小岗村大力推进
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立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并发放股权证,实现了村民从“户户包田”到“人人持股”的转变。2017年,小岗村集体收入突破820万元,农村人均收入比2012年增长70%以上。
材料二为发展农村生产力,满足广大农民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生活的期盼,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业改革发展的文件。如1982年发布《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肯定“包干到户”等形式的责任制的社会主义性质;1991年颁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把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立为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经营制度;2016年制定《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推进“三权分置”改革;2018年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导农村改革发展不断深入。
小岗村的改革发展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19.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